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合格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合格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合格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合格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合格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合格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文字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说明()A.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B.环境决定文化发展C.亚非文化交流加强 D.西亚科技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字,说明文明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亚非文化之间的交流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突出西亚科技文化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2.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悲观的色彩,但古代埃及人却是自信而乐观的。这说明()A.西亚文化具有很强独特性 B.世界文明广泛交流C.文明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埃及文明稳定和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自然条件优越,人们自信而乐观,而西亚容易洪水泛滥,苏美尔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充满了不安全感,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C项正确;西亚文化具有很强独特性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交流,排除B项;材料是在对比两个文明,而不是只强调埃及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3.《汉谟拉比法典》写道:“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这反映该法典()A.阻碍宗教传播 B.限制商业发展 C.强调君权神授 D.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将统治者比作神的代表,宣扬君权神授,C项正确;信仰神不一定是宗教,排除A项;材料是政治统治而没有涉及限制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公元前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兴起两大强国。两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两国是()A.波斯与希腊 B.埃及与印度 C.赫梯与亚述 D.汉朝与罗马【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当时西方正值罗马时期,D项正确;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并非亚洲东部,排除A项;“埃及与印度”与材料“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兴起两大强国”不符,排除B项;赫梯处于小亚细亚地区,亚述处于两河流域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首创“历史”一词,并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史上的一种史学体裁,把历史学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他是()A.查士丁尼 B.修昔底德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是西方古代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他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A项;修昔底德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排除C项。故选D项。6.下面是9世纪西欧的一份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表明西欧()A.开始出现君主专制 B.长期处于分裂割据C.王权全面超越教权 D.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材料描述额是在封君封臣制度的仪式上,封臣向封君诵读的誓词,说明当时的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D项正确;从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没有体现分裂割据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在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庄园主自行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劳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在中古西欧社会()A.王权不断强化 B.庄园自治特征明显 C.等级秩序森严 D.教会统治力量削弱【答案】B【解析】在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中,领主自行解决庄园内部纠纷,同时自行组织生产,要求其农奴和自由农民为其服徭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了封建庄园具有自治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王权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庄园秩序,而非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教会对庄园治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中世纪,欧洲某帝国以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在欧洲古典文化与近代文化之间发挥着中介和传承的作用。该帝国是()A.波斯帝国 B.印加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C项正确;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印加帝国不属于欧洲,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俄罗斯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建立了按部门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衙门,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某些地缘的衙门。地方等级自治机构应当服从衙门的领导和监督。这说明,当时的俄罗斯()A.建立了法治政府 B.消除了腐败现象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家疆域【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某些地缘的衙门,地方等级自治机构应当服从衙门的领导和监督。”可知,伊凡四世在中央设置专门管理地方的机构,并要求地方机构服从中央机构管辖,说明伊凡四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伊凡四世时期建立法治政府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提到中央在地方设立机构,而没有关于疆域扩大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该笔记记述的是()鼎盛时间:8世纪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文化成就:《天方夜谭》历史地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如故事集《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民间传说。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因此,该笔记记述的是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476年),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不符合材料鼎盛时间“8世纪”,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C项;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11.“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的是()A.印度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教会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制度,以土地的分封为纽带,封君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封臣只有使用权,而且在死后必须归还,排除B项;教会等级制度是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是教会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排除C项;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A.笈多帝国的兴起 B.日本的“大化改新”C.德里苏丹国建立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体现了隋唐的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笈多帝国的兴起是在隋唐之前,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的建立是在隋唐时期结束了以后,排除C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不是受隋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可知,阿克苏姆帝国对外贸易比较兴盛,A项正确;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不能体现出手工业技术先进,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但不能说明它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阿克苏姆帝国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 D.班图人【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城市建筑精美”、“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玛雅文明一致,A项正确;据所学,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与材料中的文明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印加人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其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班图人是非洲的,与材料中的中美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信使“飞毛腿”在这些道路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的速度把口信传递至全国各地。印加帝国的驿传系统旨在()A.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B.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C.完善全国道路系统 D.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印加帝国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交通网和驿站系统,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国内交通建设完善,和扩张无关,排除A项;加强经济联系属于作用,不是目的,排除B项;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不是目的,是材料直接体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反映出()A.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 B.私人航海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C.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性 D.哥伦布注重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知,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A项正确;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未体现私人航海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排除B项;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未涉及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性,排除C项;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并不是注重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7.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量的中国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帆船运往南美以及欧洲市场,同时,产自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导致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国家生产方式的革新C.为欧洲工业革命准备条件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同时,产自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并不代表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印度洋贸易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下,拉丁美洲提供白银,这并不会加速拉丁美洲生产方式的革新,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C【解析】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不知晓不清楚,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就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BD项。故选C项。20.1494年,教皇主持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世界的中间画了一条线,规定界线两边分别归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区。据此反映出()A.欧洲封建制度遭到沉重打击 B.宗教改革削弱罗马教皇影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殖民扩张引发世界格局变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教皇子午线的划分体现殖民扩张推动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殖民国家势力的增强,以及对殖民地争夺的日益加剧,引发世界格局变动,D项正确;材料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贵族势力衰落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宗教改革1517年爆发,教皇子午线的划分在1493-149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主权在民 D.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说明此时商品经济繁荣,滋生的新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2.如图为1521年的赎罪券。马丁·路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宣称“赎罪券的功效是微不足道的,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理性主义 D.教随国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B项正确;“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主张,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C项;教随国定即由诸侯决定他们自己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臣民所信宗教必须与其所属的领地上的诸侯的宗教信仰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3.在牛顿眼中,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宇宙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该“宇宙法则”是()A.日心说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量子力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宇宙法则”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C项正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量子力学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4.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的提供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伏尔泰”主张“自然权利”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主要为欧美近代的政治体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康德”强调人的思想自由,以及“理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19世纪初,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典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部法律文献()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承认了黑奴制度的存在C.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拿破仑法典的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看出充分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黑奴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英国殖民地的争夺,不能得出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26.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有()A.首相对国王负责 B.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C.首相是国家元首 D.议会是国家行政机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统而不治”、“内阁首相掌行政大权”等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其中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B项正确;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A项;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C项;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27.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这表明美国内战()A.维护联邦的统一 B.高举主权在民旗帜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以北方击败南方的分裂势力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废除黑人奴隶制是材料直接体现的内容,不能反映击败南方分裂势力,排除C项;美国独立后就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8.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中“精巧的设计”的是()A.邦联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制 D.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指的是美国建立以后设计出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没有君主,排除C项;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了总统制,没有规定责任内阁制,排除D项。故选B项。29.“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应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及所学可知,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因此材料所述条文应引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B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于1689年颁布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法国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其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0.一位同学在查阅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资料时制作了下列图示,该图示说明了当时的英国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工场手工业日益繁荣C.棉纺织工业技术革新 D.进入了“电气时代”【答案】C【解析】故选C项。31.1883年有人这样描述伦敦的贫民窟:“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许多院子永远照不到阳光,永远没有新鲜空气,也不知干净的雨水为何物。”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 B.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工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想走进贫民窟,就必须穿过有毒的臭气,这种气从一堆堆垃圾和乱七八糟的臭水沟里冒出来,有时脏水就在你脚下流。”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环境造成了的严重破坏,其中贫民窟中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A项正确;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英国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工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属于题干描述的贫民窟问题,与设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2.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该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于()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C.手工工场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了垄断,“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像”体现的是垄断组织,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33.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这部经典著作是()A.《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物种起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可知,1848年《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A项正确;《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发表于1867年,它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排除B项;《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写成于1871,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4.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可知,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两个原因,一是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成后来的反扑,二是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资产,是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客观环境,排除AC项;材料涉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乘胜追击和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35.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伊达尔戈在一座教堂前问数千名印第安人:“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人群振臂高呼:“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美洲万岁!”这一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改良主义运动 B.思想解放运动 C.民族独立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美洲万岁!”可得出,墨西哥长期被西班牙殖民,材料内容体现了墨西哥为获得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因此这一事件的主题是民族独立运动,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伊达尔戈是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这一事件不是改良主义运动,排除A项;从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可知,这是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并未透露出社会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6.如表中所列的事件反映了古老亚洲开始“觉醒”。其性质是()亚洲的“觉醒”(部分)时间事件目标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反抗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的统治A.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C.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D.共产主义运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觉醒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是代表,因此这些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C项正确;该事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非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排除A项;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革命运动,排除B项;材料所述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37.1708年,英国皇家非洲公司驻非洲总督建议在黄金海岸栽种甘蔗、烟草、棉花和靛兰等作物。“黄金海岸”的名称反映出()A.非洲成为西欧原料产地 B.非洲物资极其丰富C.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D.三角贸易所经路线【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大肆掠夺象牙、黄金、胡椒等原料,并根据出产货物对非洲西海岸地区进行命名,反映了非洲成为西欧的原料产地,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非洲的丰富资源的掠夺,而非简单反映非洲资源丰富,排除B项;非洲融入世界市场是被动的过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人到非洲换取奴隶,排除D项。故选A项。38.1905年,提拉克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说:“只有一种药能治印度人民的病,这个药就是政权。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表明印度“国大党”()A.明确了革命的斗争目标 B.主张必须扭转斗争困境C.在积极争取印度管理权 D.要求殖民当局政治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只有一种药能治印度人民的病,这个药就是政权。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可知,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明确指出,只有夺取政权,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才能实现民族独立,故可知此时国大党有明确了革命的斗争目标,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斗争困境,而是明确斗争目标,排除B项;材料不是积极争取管理权,而是要夺取政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大党有明确革命斗争目标,并不是对英国殖民当局提出改革诉求,排除D项。故选A项。39.如图漫画创作于1904年,画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环绕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是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古巴和圣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该漫画意在表明美国()A.致力于维护拉美独立 B.瓜分世界狂妄企图C.改变与拉丁美洲关系 D.武力干涉拉丁美洲【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描绘了美国总统,通过武力,在拉丁美洲耀武扬威,反映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武力干涉,D项正确;美国干涉拉丁美洲是为了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美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不能反映美国想要瓜分世界,排除B项;美国在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之处就采取了干涉的态度,与拉丁美洲的关系没有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40.“由于他努力,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五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被人们尊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他是()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桑地诺 D.卡德纳斯【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正确;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排除B项;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排除C项;卡德纳斯是墨西哥的改革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答案】(1)表现:世界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来临;早期殖民扩张;人口和物种出现大迁移;商业贸易更加活跃;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英国工场手工业水平较高,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解析】【小问1】由材料“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可得出世界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由材料“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可得出海洋时代来临;由材料“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可得出人口和物种出现大迁移:商业贸易更加活跃;结合所学可得出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小问2】由材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由材料“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可得出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由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得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由材料“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可得出英国工场手工业水平较高,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9世纪初拉美独立革命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领导这场独立运动的,大多数是留学海外,沐浴了欧风美雨的年轻的土生白人。他们深受资产阶级大革命潮流的影响和鼓舞。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仿效西欧、北美,就能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现代化国家。……但是,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西欧或它的近邻北美英属殖民地那样在政治变革之后,乘风破浪,进入现代化的航道。……欧洲殖民者被赶跑了,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却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摘编自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典型事件。【答案】(1)表现: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2)特点:多由土生白人领导: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仿效欧美:大多数国家取得了独立运动的胜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不彻底。事件:海地独立;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任答1点)【解析】【小问1】表现: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可知,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据材料“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知,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中“19世纪初拉美独立革命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根据“领导这场独立运动的,大多数是留学海外,沐浴了欧风美雨的年轻的土生白人”可知,多由土生白人领导;根据“努力仿效西欧、北美”可知,仿效欧美,多采用共和政体;根据“欧洲殖民者被赶跑了”“地主阶级同天主教反动势力结成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国家取得了独立运动的胜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不彻底。典型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典型是,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西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合格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文字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说明()A.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B.环境决定文化发展C.亚非文化交流加强 D.西亚科技文化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字,说明文明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亚非文化之间的交流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突出西亚科技文化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2.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悲观的色彩,但古代埃及人却是自信而乐观的。这说明()A.西亚文化具有很强独特性 B.世界文明广泛交流C.文明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埃及文明稳定和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自然条件优越,人们自信而乐观,而西亚容易洪水泛滥,苏美尔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充满了不安全感,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C项正确;西亚文化具有很强独特性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交流,排除B项;材料是在对比两个文明,而不是只强调埃及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3.《汉谟拉比法典》写道:“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这反映该法典()A.阻碍宗教传播 B.限制商业发展 C.强调君权神授 D.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将统治者比作神的代表,宣扬君权神授,C项正确;信仰神不一定是宗教,排除A项;材料是政治统治而没有涉及限制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公元前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兴起两大强国。两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两国是()A.波斯与希腊 B.埃及与印度 C.赫梯与亚述 D.汉朝与罗马【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当时西方正值罗马时期,D项正确;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并非亚洲东部,排除A项;“埃及与印度”与材料“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兴起两大强国”不符,排除B项;赫梯处于小亚细亚地区,亚述处于两河流域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首创“历史”一词,并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史上的一种史学体裁,把历史学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他是()A.查士丁尼 B.修昔底德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是西方古代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他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A项;修昔底德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排除C项。故选D项。6.下面是9世纪西欧的一份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表明西欧()A.开始出现君主专制 B.长期处于分裂割据C.王权全面超越教权 D.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材料描述额是在封君封臣制度的仪式上,封臣向封君诵读的誓词,说明当时的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D项正确;从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没有体现分裂割据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在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庄园主自行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劳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在中古西欧社会()A.王权不断强化 B.庄园自治特征明显 C.等级秩序森严 D.教会统治力量削弱【答案】B【解析】在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中,领主自行解决庄园内部纠纷,同时自行组织生产,要求其农奴和自由农民为其服徭役,这些现象集中表明了封建庄园具有自治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王权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庄园秩序,而非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教会对庄园治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中世纪,欧洲某帝国以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在欧洲古典文化与近代文化之间发挥着中介和传承的作用。该帝国是()A.波斯帝国 B.印加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C项正确;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印加帝国不属于欧洲,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俄罗斯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建立了按部门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衙门,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某些地缘的衙门。地方等级自治机构应当服从衙门的领导和监督。这说明,当时的俄罗斯()A.建立了法治政府 B.消除了腐败现象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家疆域【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某些地缘的衙门,地方等级自治机构应当服从衙门的领导和监督。”可知,伊凡四世在中央设置专门管理地方的机构,并要求地方机构服从中央机构管辖,说明伊凡四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伊凡四世时期建立法治政府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提到中央在地方设立机构,而没有关于疆域扩大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该笔记记述的是()鼎盛时间:8世纪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文化成就:《天方夜谭》历史地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如故事集《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民间传说。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因此,该笔记记述的是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476年),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不符合材料鼎盛时间“8世纪”,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C项;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11.“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的是()A.印度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教会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制度,以土地的分封为纽带,封君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封臣只有使用权,而且在死后必须归还,排除B项;教会等级制度是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是教会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排除C项;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A.笈多帝国的兴起 B.日本的“大化改新”C.德里苏丹国建立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体现了隋唐的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笈多帝国的兴起是在隋唐之前,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的建立是在隋唐时期结束了以后,排除C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不是受隋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可知,阿克苏姆帝国对外贸易比较兴盛,A项正确;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不能体现出手工业技术先进,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但不能说明它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阿克苏姆帝国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 D.班图人【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城市建筑精美”、“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玛雅文明一致,A项正确;据所学,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与材料中的文明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印加人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其文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班图人是非洲的,与材料中的中美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了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交通网。信使“飞毛腿”在这些道路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的速度把口信传递至全国各地。印加帝国的驿传系统旨在()A.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B.加强国内外经济联系C.完善全国道路系统 D.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印加帝国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交通网和驿站系统,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国内交通建设完善,和扩张无关,排除A项;加强经济联系属于作用,不是目的,排除B项;完善全国的道路系统不是目的,是材料直接体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反映出()A.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 B.私人航海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C.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性 D.哥伦布注重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可知,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A项正确;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未体现私人航海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排除B项;该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动机的多元,未涉及早期殖民扩张的残暴性,排除C项;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并不是注重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7.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量的中国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帆船运往南美以及欧洲市场,同时,产自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导致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国家生产方式的革新C.为欧洲工业革命准备条件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同时,产自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并不代表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印度洋贸易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下,拉丁美洲提供白银,这并不会加速拉丁美洲生产方式的革新,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答案】C【解析】据材料“纽芬兰岛、北冰洋地区、新西兰”的被探险、被发现,并结合所学,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些地区不知晓不清楚,通过对比可知,这些航线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就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A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开辟的航线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靠材料中的这些航线,排除BD项。故选C项。20.1494年,教皇主持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世界的中间画了一条线,规定界线两边分别归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区。据此反映出()A.欧洲封建制度遭到沉重打击 B.宗教改革削弱罗马教皇影响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殖民扩张引发世界格局变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教皇子午线的划分体现殖民扩张推动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殖民国家势力的增强,以及对殖民地争夺的日益加剧,引发世界格局变动,D项正确;材料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贵族势力衰落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宗教改革1517年爆发,教皇子午线的划分在1493-149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主权在民 D.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说明此时商品经济繁荣,滋生的新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2.如图为1521年的赎罪券。马丁·路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宣称“赎罪券的功效是微不足道的,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理性主义 D.教随国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B项正确;“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主张,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C项;教随国定即由诸侯决定他们自己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臣民所信宗教必须与其所属的领地上的诸侯的宗教信仰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3.在牛顿眼中,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宇宙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该“宇宙法则”是()A.日心说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量子力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宇宙法则”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C项正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量子力学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4.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的提供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伏尔泰”主张“自然权利”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主要为欧美近代的政治体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康德”强调人的思想自由,以及“理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19世纪初,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典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部法律文献()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承认了黑奴制度的存在C.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拿破仑法典的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看出充分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黑奴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英国殖民地的争夺,不能得出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26.如图为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有()A.首相对国王负责 B.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C.首相是国家元首 D.议会是国家行政机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统而不治”、“内阁首相掌行政大权”等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其中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B项正确;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A项;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C项;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27.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这表明美国内战()A.维护联邦的统一 B.高举主权在民旗帜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以北方击败南方的分裂势力结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废除黑人奴隶制是材料直接体现的内容,不能反映击败南方分裂势力,排除C项;美国独立后就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8.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中“精巧的设计”的是()A.邦联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制 D.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指的是美国建立以后设计出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没有君主,排除C项;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了总统制,没有规定责任内阁制,排除D项。故选B项。29.“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应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及所学可知,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因此材料所述条文应引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B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于1689年颁布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