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市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市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市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市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市初一(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6年7100多万年,表明长江流域的云南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地区。该考古发现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D.山顶洞人2.从“中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主要有红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大汶口文化,这些都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A.汉族主导B.多元一体C.交流交融D.分散发展3.《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A.部落制B.郡县制C.联盟制D.禅让制4.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下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此文物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B.此文物可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C.此文物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D.此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5.经有较严密的系统,汉字的造字法原则已在其中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如图符合上述描述的是A.B.C.D.6.197510.4厘米,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中的A.确立县制奖励军功鼓励耕织D.严明法度7.“离堆何岩岩,瓶口纳澎湃。投鞭分江流,一堰如统帅。伟哉李父子,功勋孰可盖?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以上诗句描述的古代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D.万里长城8.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A.周王室衰微B.诸侯争霸C.社会动荡D.统一六国9.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百家争鸣的局面B.诸侯争霸的局面C.竞相改革的局面D.商业繁荣的局面10.之所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是A.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C.无为而治天下才能太平B.万物有其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D.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御史大夫B.C.D.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蒲松龄的这幅励志自勉对联中“破釜沉舟”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B.C.D.13.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加强思想控制B.增加赋税徭役C.加强社会治安D.恢复社会生产14.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15.A.外戚干政B.黄巾起义C.光武中兴D.宦官专权16.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17.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经营西域30多年,被封为定远侯。与他有关的典故很多,如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这位历史人物是A.B.C.D.18.这部著作是A.《春秋》B.《左传》C.《汉书》D.《史记》19.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历史时期是A.三皇五帝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20.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B.推动文化发展C.巩固局部统一D.促进商业发展A.加强对外交往21.西晋政权自公元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至公元316年被一支内迁匈奴人所埋葬。结合如图分析,西晋的统一状态仅仅存续三十多年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贪图享乐、腐化堕落C.司马炎实行封国制度,诸王拥兵自重B.社会风气金钱至上、奢靡为荣D.统治者压迫少数民族,迫其起兵反晋22.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C.阻碍民族交融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3.布。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商业繁荣B.对外交往C.民族交融D.国家统一24.中国书法于2009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B.C.D.王羲之二、填空题25.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________;面对滔滔洪水,________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26.的管控,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27.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2000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历史读本》材料三(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距今100002000年间人类总人口数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北方和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面临哪些问题?解决的具体办法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开创的政治制度。(3)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影响。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摘编者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没有认识到孔子学说的价值,反而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秦建鸿《曲阜三孔》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列举一位“晚周”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指出他“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主张。(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董仲舒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D.此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答案】C【解析】【详解】大克鼎铭文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分封和赏赐的内容,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排除A项;大克鼎铭文主要记录克受到周王分封和赏赐的内容,无法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C5.经有较严密的系统,汉字的造字法原则已在其中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如图符合上述描述的是A.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已经有较严密的系统,汉字的造字法原则已在其中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因此D项正确,项属于成熟文字,因此排除三项。故选D6.197510.4厘米,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中的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御史大夫【答案】A【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A项正确;太尉掌管军事,虚职,排除B项;郡守是地方长官,排除C项;丞相,辅佐皇帝总理百政,排除D项。故选A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蒲松龄的这幅励志自勉对联中“破釜沉舟”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决战,破釜沉舟,大败“破釜沉舟”A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排除B项;材料与刘邦和陈胜无关,排除、D项。故选A13.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加强思想控制【答案】D增加赋税徭役加强社会治安D.恢复社会生产【解析】”的D死,不能用思想控制、增加赋税徭役、社会治安来马上解决,排除三项。故选D14.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答案】D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解析】【详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ABC。故选D。15.A.外戚干政B.黄巾起义C.光武中兴D.宦官专权【答案】A【解析】“跋扈将军”的腐败,A项正确;梁冀是外戚,不是农民、刘秀、太监,排除三项。故选A16.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合浦的汉墓中出土了来自印度、波斯和罗马的器物,说明汉代时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往来,即中国与欧亚一下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根据“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饰”“罗马玻璃”A贸易在汉代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排除。17.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经营西域30多年,被封为定远侯。与他有关的典故很多,如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这位历史人物是A.D.【答案】B【解析】【详解】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被封为定远侯,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都与班超有关,B项正确;张骞是西汉人,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东汉明帝派窦固出击匈奴,大破匈奴,排除C项;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制成地动仪,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18.这部著作是A.《春秋》【答案】D【解析】《左传》《汉书》D.《史记》”实,DABC项。故选D19.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历史时期是A.三皇五帝【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抟成”指的是秦朝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代沿袭。由此可知,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记述的时期应为秦汉时期,D项正确;三皇五帝、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20.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A.加强对外交往【答案】C推动文化发展巩固局部统一D.促进商业发展【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从主观上讲,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各自采取措施,在治理国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客观上,巩固局部统一,这有利于将来全国统一,C项正确;只有孙吴加强对外交往,材料主要是经济措施,曹魏只是农业措施,排除三项。故选C21.西晋政权自公元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至公元316年被一支内迁的匈奴人所埋葬。结合如图分析,西晋的统一状态仅仅存续三十多年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社会风气金钱至上、奢靡为荣司马炎实行封国制度,诸王拥兵自重D.统治者压迫少数民族,迫其起兵反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军镇、封国,这是说,地方势力强大,尾大不掉,说明原因是,司马炎实行封国制度,诸王拥兵自重,C项正确;军镇、封国,这是在强调地方势力强大,不是说贪图享乐、金钱至上、少数民族,排除三项。故选C22.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阻碍民族交融【答案】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BAB23.布。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商业繁荣【答案】C【解析】B.对外交往C.民族交融D.国家统一“”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不是说商业、对外交、国家统一,排除三项。故选C24.中国书法于2009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答案】D【解析】D.王羲之【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时期,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以绘画见长,钟繇、胡昭是曹魏时书法家,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25.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________;面对滔滔洪水,________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答案】.黄帝②.【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26.________的管控,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答案】.半两钱②.五铢钱【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管控,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所以①是半两钱,②是五铢钱。27.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答案】.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2000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历史读本》材料三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距今100002000年间人类总人口数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北方和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答案】()人口增长,农业革命。2)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4)农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今100002000年间人类总人口数增长,这是因为农业革命。【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是半坡遗址,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是河姆渡遗址。【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