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学期孩子的分离焦虑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儿童发展与金融双学士。拥有近14年中美两国幼儿园管理、教学、自然教育等经验。目前任职于凯斯幼儿园(Kids'R'Kids)中国总部,担任集团教学总监;创办“小马君工作室”,已为100多家园所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出版书籍《小马君聊育儿》、《幼儿园户外STEM学习》等今天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聊这个话题:一、“分离焦虑”出现的普遍年龄和原因;◯为什么孩子出现的”症状“和书里讲的不一样?◯“分离焦虑”其实说明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进步二、该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开学前,刚开学,以及上学中,情况不同方法不同,让我们来分三步走三、该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园所开学暖心礼物,让家长的感受被看见一“分离焦虑”出现的年龄及原因大部分的父母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词,今天我来给大家再做一些解释。“分离焦虑”确实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如果按照美国的数据,一个孩子大概在9个月的时候出现分离焦虑,12个月的时候出现峰值,到了2岁左右应该就自然消失了。有一位妈妈曾经就拿着这个数据来问我,如果按照这个推断,我孩子上幼儿园都快3岁了不应该出现“分离焦虑”啊?为什么他还会哭得那么严重呢?我来解释一下“现实”和“书本”里的不同:①美国“母子分离”比中国早得多美国的“幼儿园”孩子可入学年龄是6周。我上班的BrightHorizons就真的出现过刚过6周,妈妈就把孩子送来的。因此,妈妈很早就和孩子有过“分离”经历,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孩子“焦虑”的年龄也会出现得比较早。而在中国,大部分孩子3岁之前都是家里人带着,真正意义上和家人彻底“分开”的经历并不多,因此孩子“分离焦虑”的年龄也势必会比美国晚。②“分离焦虑”源于孩子不理解“客体永存性”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是第一个提出“客体永存性”观点的人,他发现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理解一个东西可以“客观存在”。比如你给一个1岁多的孩子一个小球,他会非常开心地玩。可是你突然拿一块布遮住球,这孩子就开始大哭。在他的视角里,如果一件东西“看不见”就代表“消失了”。同样的,如果孩子与你分开,他就看不见你了,他会害怕你再也不出现了,因此就会大哭大闹。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讲看,“分离焦虑”也是孩子“警觉”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离开你的时候一点反应都没有,反而需要父母反思,之前的互动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二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现在我们搞明白原因了,那么父母究竟能做一些什么呢?①开学前,“躲猫猫”和“游戏疗法”,让孩子理解“分离和重聚”。其实孩子焦虑最主要原因是他担心“爸爸妈妈不来接我了,把我扔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了。”那么趁孩子还没去幼儿园,父母就应该要让孩子充分相信,爸爸妈妈就算暂时“看不见”,之后肯定还会出现的。那究竟怎么做呢?▲方法一:玩躲猫猫这个我们大多数人都玩过,你可以让孩子躲起来,然后你去找他。并且你可以适当人为控制把时间变长一些,在找的过程中不停地说,“我一定会找到你的!不管你躲在哪里,妈妈都会找到你!”找到之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过程是让孩子熟悉“分离”,并且让他相信,就算看不到妈妈,妈妈还是会与他“重聚”的。▲方法二:用毛绒玩具和孩子演“幼儿园的故事”专业的说法叫做“PlayTherapy”(游戏疗法),主要是通过“过家家”的方式让孩子熟悉分离之后可能产生的“感受”。比如妈妈可以拿着一个孩子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告诉孩子,“今天小熊宝宝要离开妈妈去幼儿园了,你觉得小熊宝宝是高兴?害怕?还是有些担心呢?”根据孩子的选择你可以接着往下编故事。比如你可以说,“小熊宝宝有一些害怕,小熊妈看到小熊有些害怕,马上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并且告诉小熊,没关系,妈妈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也很紧张。上学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妈妈放学的时候会来接你的!”之后的内容你可以随意地补充,比如预设一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场景:中午吃饭,睡觉等等,让孩子也提前知道幼儿园的一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关键是父母不要忘记“重聚”的过程。妈妈可以说,“放学了!小熊妈妈早早就等在学校的门口,小熊宝宝看到小熊妈妈一下就跑了过去。你猜猜小熊宝宝这时候是开心还是难过呀?小熊宝宝会和妈妈说些什么?”完整展示过一遍故事之后,你就可以等待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了,让孩子自己玩,你假装是听众。中间每一次情节都不一定需要一样,关键是要让孩子理解在幼儿园一天可能出现哪些事情,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最终与妈妈一定会“重聚”就可以了。开学前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但是有一件事情你要知道,就算你准备再充分,孩子开始几天肯定是会哭闹的,你心情也肯定不太好。那么,等开会以后,你又能做些什么呢?②刚开学,父母需要做一件事:“安全感”授权这是我自己发明的词。孩子在与妈妈分开之前,和妈妈有最强的“依恋关系”。如果平时你是全职带孩子的,那么孩子与你分开时,一定会有不小的情绪波动。这时候妈妈对于这个新环境的态度,以及老师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当孩子最信任的妈妈把“安全感”授权给幼儿园环境或者老师,孩子才会慢慢爱上这里。▲父母可以帮孩子找“熟悉感”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一般都会跟老师做些沟通,如果你的态度是轻松自信的,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暗示:妈妈和老师关系不错,这个成人也许可以信任。光做到这点还不够,你还可帮孩子对新环境产生“熟悉感”。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说,“刚刚李老师说那个构建区有很多软积木,你去看看是不是和家里的很像?你在家最喜欢玩这个了。妈妈觉得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有两样东西很容易找到和家里重样的,第一个是玩具第二个就是绘本。当你找到之后,就大方地和孩子说出来,表示出你对于这个环境还有老师的信任。▲再见的方式“独特”而不“拖沓”因为经历过很多孩子与妈妈告别的场景,我先说两种特别不太可取的告别方式,这样做会让孩子对老师和环境都失去信任:误区一✘直接把孩子塞给老师,也不做任何交流。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对妈妈,老师还有环境都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老师有一些沟通,至少语言上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地方是OK的,不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这里的人我也是可以相信的。即使在你再见之后,孩子还是哇哇大哭,但是至少他会慢慢对这个地方产生信任感。误区二✘一直陪着孩子,久久不离去。就算离去,也躲在门口悄悄看,只要一听到孩子哭声就又冲出来抱孩子。这样做,孩子对妈妈倒是不会失去信任,但是会让他对环境,和环境里的其他人失去信心。如果孩子一哭,妈妈就出现,孩子会对妈妈是否真的会“离开”抱有侥幸心理,并且孩子会反复尝试用哭泣召回妈妈。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在如何吸引妈妈出现上,而不会慢慢地过渡到自己的活动中去。这对孩子的情绪过渡是非常不利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究竟父母该怎么做?如果你想让孩子相信幼儿园是一个安全的地方,首先你得表现出来你的态度。你可以想一个独特的告别方式。比如我看到过一个美国爸爸会让孩子在自己身上吹一口仙气,然后自己转着圈离开教室。孩子会被逗得咯咯直笑。我还见过一个妈妈会亲吻一下孩子的手背,并且自己在孩子手里画上一颗爱心,让孩子在她手里也画上一颗,然后告诉孩子,“这样我们就在彼此心里了!”无论是什么方式,离开还是需要一定的“仪式感”的。并且坚定地告诉孩子,放学会由谁来准时接他。说完这些信息之后,父母就可以大方地离开了。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哭闹,追出来,你可以重复告诉他“妈妈放学就会来接你的!”或者告诉孩子,“你可以抱一抱我,妈妈放学就会来接你。就像我们家里玩游戏的时候那样,小熊宝宝抱完妈妈心里就好受一点了,放学的时候你也像小熊一样给妈妈讲讲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怎么样?“抱完孩子你可以多提醒,“班里有好多咱家没有的小汽车呢,快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吧,再见!”在那之后,无论发生什么,都请离开教室。虽然你的心里肯定还是充满了担心的,你可以过1个小时再给老师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根据我的经验,只要是父母送孩子的时候表现出非常信任老师和幼儿园的,一般15分钟之后,孩子就会自己玩开了。也许有父母会说,这些我都做了呀,可是我们家孩子刚开学还是很焦虑;还有些父母担心,上幼儿园的3年里,孩子还会经历很多情绪波动,比如换老师了,升班了。有没有什么更加通用可行,解决焦虑的办法?③上幼儿园期间,“社交故事”是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万精油”“SocialStory”(社会故事)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办法,这个方法最早是在1994年由美国专门研究自闭症孩子的专家CarolGray提出的,目前已经使用了超过20个年头了。我个人觉得这方法不只是对自闭症孩子有效,对于普通孩子适应新环境中的变化也特别有效。让我特别惊喜的是,其著作的中文版现已问世,特别推荐给有需要的父母。什么是“社交故事”呢?说白了就是成人把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编成故事,并且拍摄照片记录下来,故事本身没有“目的性”,不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或者理解一种社会价值,而是准确“重现”事情的经过。记录过程也包含着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感受。举个例子,这个故事是一个美国爸爸写的,名字叫《小P上学记》。爸爸把小P从车里抱了出来,小P把衣服挂在了有自己照片的挂钩上,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爸爸和小P说再见,他给小P大大地拥抱。爸爸会非常想念小P的,不过到了放学的时候,爸爸又可以见到小P啦!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社交故事”功能却非常强大:❶首先,孩子可以把他和爸爸专属的”绘本“揣在兜里,虽然文字他不认识,但只要看着照片他就能记起来每天爸爸送我上学的大概流程是什么样,不至于忽然产生恐惧。❷平时无论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都可以反复与孩子讲这个故事。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经历的,所以讲述时大人都会带着很强的感染力,这也让孩子熟悉上学的场景,对每一天都有足够的预期。❸等孩子对故事内容熟悉之后,他可能还会给他的同伴讲述。孩子与孩子讲故事的角度和成人也不同,这样会对他的同伴都产生很积极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记录孩子经历的任何事情或者情绪,比如你可以编《我今天哭了》记录孩子一次哭的经历;编《我和小明是不一样的》记录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无论是性别、打扮、喜好等等都可以记录。社交故事可以让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邯郸消防水泵合同范本
- 线上租房售房合同范本
- 道路渣土清运合同范本
- 自助售卖租售合同范本
- 自卸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矿山生产承包合同范本
- 自卸车车租赁合同范本
- 装修材料附加合同范本
- 进口铜矿交易合同范本
- 签了协议能不能签合同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获奖说课稿
- 智联招聘国企笔试题库
-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答辩
- 数字货币概论 课件 第5章 稳定币的原理与实现
-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知识点必考必练试题库200题(含详解)
-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
- 2024年《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火力发电工程安全检查规程》
-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护理查房
- 标准化养羊场建设
- 碎石技术供应保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