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免疫调节
核心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知识.精解读
HEXINZHISHIJINGJIEDU
1.免疫系统的组成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脾(集中分布)、
胸腺、骨髓(生成或成熟)等
作用:免疫细胞一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的场所
免
疫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非特异性)
系淋巴细胞胞_(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统M
g(特异性)ijy皿虹(在骨髓中成熟)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免疫活
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件物质
溶菌酶:唾液腺、泪腺等都可产生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及时发现机体_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考题解密
1.(2021.湖北,20)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
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
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PD-LI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I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解析】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
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
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
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肿瘤细胞膜
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
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
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
杀伤功能,C错误;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
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
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
免疫逃逸,D正确。
变式突破
变式一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
B.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细胞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引起B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
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解析】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首先通过第一、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阻
止其扩散,当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时就启动第三道防线,引起特异性免
疫,A正确;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错误;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兔
疫系统的免疫器官,D正确。
变式二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C)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质,富含大量的有
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黏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A正确;超标的空气使人发病时,T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
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会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是浆细
胞产生的,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
免疫能力增强,D正确。
2.(不定项)(2022.辽宁实验中学模拟)关于特异性免疫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CD)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有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
B.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杀死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杀死靶细胞
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被激活后都能分裂分化。前者分泌细胞因子,分
化成记忆T细胞;后者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注射过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3个月内再次接触相同的新冠病毒时,
记忆T细胞可分裂分化成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部分B细胞称为抗原呈递细胞,能够识
别、呈递抗原,A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释
放病原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其增殖和对人体细
胞的黏附,B错误;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被激活后都能分裂分化,前者分泌
细胞因子,分化成记忆T细胞;后者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
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C正确;注射过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人,3个月
内再次接触相同的新冠病毒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过程,记忆T细胞可分裂分
化成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核心考点二免疫的调节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知识■精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XINZHISHIJINGJIEDU/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图解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L机体皿、假触以酗'—o—刺激
.§.——*产生
°(抗.被.—麻)1---------\
(血胞卜-----O---------细胞)——0--细胞有细胞]
\[•一(记忆,细胞卜一、/
、O(机体再施触抗原)(
(一电照卜-{记忆嬴胞>1A记忆卷胞)■{细胞*T细胭)
)雄34。
(为体与%应的抗总结合)(攻击相应的被抗原入侵的祀细胞)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机体稳态
①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
的活化,也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②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
a.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
b.失去藏身之所的抗原,再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
c.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等被吞噬细胞清除。
2.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含义:相同抗原&匚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
分化产生新的迷细胞—和也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
反应。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一,能在抗原
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q,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0
考题解密
2.(2022・湖南高考,11)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fUK
CRH:ftff
A<7HI;但/卜瞟或质,卡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
一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
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
适度使用译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免疫
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
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
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
下丘脑分泌CRH有拮抗作用,D错误。
3.(2022.全国甲卷,30)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
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
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也;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抗体与病
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
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
疫苗接种措施是多次接种。
【解析】(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
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
性的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
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
再次感染机体,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
(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
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变式突破
变式一结合图、文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2022.南充模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的症状类似非典,感染者
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伴有发热、咳嗽、气短及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例
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
防线,这两道防线共同构成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不针
对某•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其中第二道防线是由
体液中的一杀菌物质一和一吞噬细胞一组成的。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
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
来,而后会被巡液—免疫产生的一抗傕一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人体呼吸中枢位于―脑干_,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
的消除过程称为一细胞凋亡一°
【解析】(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共同构成非特异性免疫,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防御作用。其中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2)病毒
侵入人体,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刺激后增箍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当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
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与体液免疫浆细胞释
放的抗体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人体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消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3.(不定项)(2022.石家庄模拟)部分新冠病毒重症患者体内IL—6、TNF—a等
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升高,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强劲的免疫系统攻击能够清除
病毒,但也会造成很多连带伤害,比如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病毒结合的方式彻底消
灭病毒
C.免疫细胞间可以通过IL—6、TNF-a等免疫活性物质的传递进行信息交
流
D.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后血浆和血细胞可能会渗出,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红肿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具有防卫、
监控和清除功能,A错误;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和病毒
结合,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
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IL-6、TNF-a等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改变免疫细
胞的代谢,因此相当于信息分子,用于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血管壁
通透性增加后血浆和血细胞可能会渗出,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红肿,
D正确。
变式二二次免疫的过程与特点
4.(2022•长春模拟)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某病毒感染,如图表示患者体内抗体
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1、a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b、b2,表
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
B.据图可以判断该患者初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
C.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D.a2<ai的原囚是该病毒进入人体内,刺激无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患者第二次被感染时,因为体内有记忆细胞的存在,
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多的抗体,所以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ai、az,且a>a2,表
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也、b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c,A、D正确;由图可
知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c是从0开始的,说明在第一次感染前体内没有相应抗
体,B正确;仅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该病毒是RNA病毒且在侵入人体后会在
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C错误。
4.(不定项)(2022.江苏淮安模拟)下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
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
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
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
Q过敏原
A.哮喘是人体的一种异常免疫应答现象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才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解析】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过强的生理现象,是一
种异常免疫应答现象,A正确;图示过程中说明,过敏介质与味体结合后引起过
敏反应,因此,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B正确;浆
细胞没有识别致敬原的功能,C错误:结合图示可知,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
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变式三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
5.(2022.宜春模拟)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腺分泌的小分子激素,能够调节
机体免疫和睡眠作用。研究小组采用小鼠口服褪黑素的方法对其调节免疫的功能
进行研究,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Z定指标
牌淋巴组胞增殖能力NK淋巴细胞活性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相对值)(相对值)(相对值)
组另IJ
对照组111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1)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其调节方式的特点是①微量和高效;
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至少写出两点)。据表中信息分析,
可能存在褪黑素受体的细胞有一脾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抗体生成细胞(答
出两种即可)。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
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
测其原因是一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体内的
NK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说明NK淋巴细胞能参与
一细胞—免疫过程。且至—剂量更有利。
(3)研究发现,通过药物抑制褪黑素的合成会显著抑制实验动物胸腺的发育
和功能,推测褪黑素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一,
进而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综合上述分析,推测褪黑素能够增强机体
免疫能力的机理是一褪黑素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淋巴细胞活•性和
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_。
(4)科学家发现褪黑素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请利用若干健康且生理状态相
同的大白鼠、褪黑素制剂、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
究褪黑素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将若干健康.IT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门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U服(注
射)一定剂量的褪黑素制剂,乙组口服(注射)等员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大门鼠的
睡眠情况一。
【解析】(1)激索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
艳篝官、加细胞:据表中信息分析,添加一定剂量的褪黑素,小鼠的脾淋巴细胞
增殖能力、NK淋巴细胞活性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所以可能存在褪
黑素受体的细胞有脾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抗体生成细胞。(2)长期熬夜玩手
机或电脑,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扰乱了生物
钟。体内的NK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说明NK淋巴
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且低剂量组NK淋巴细胞活性更高,所以低剂量更有
利。(4)分析题意可知,该实脸的目的是脸证褪黑素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故自变
量为是否有褪黑素,因变量为大白鼠睡眠情况,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将若干健康
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大白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注射)一定剂量的褪
黑素制剂,乙组口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大白鼠的睡眠情况。
核心考点三免疫异常及免疫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知识■精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XINZHISHIJINGJIEDU
1.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症
(1)自身免疫病:
病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
①病理:
②免疫类型: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3)免疫缺陷病:
类型实例病因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HIV入侵T细胞导致的艾滋防卫功能过弱
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
病
2.归纳总结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项目时间注射的物质目的
病原体感染疫苗(经处理的抗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预防
前的预防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病原体感染抗体、淋巴因子、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
免疫治疗
后的治疗血清等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
考题解密
4.(2()22•浙江6月,19)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
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一MHC复合体,属于主
动免疫
【解析】接种疫苗,能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
A错误;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B错误;
致敏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C正确;
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一MHC复合体,D错误。
5.(2021.福建15)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谱
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与IFN-I
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L轻症患者血清中
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1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
IFN-L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
到IFN-I。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研究②中1().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解析】由题意可知,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存在抗IFN-I的抗体,血
清中检测不到IFN-I,不能用IFN—I治疗,A正确;由题意可知,3.5%危重症
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不能合成IFN-I,而不是自身免疫病造
成的,B错误;由研究①可知,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一
I,所以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C正确;由研究
①可知,血清中的IFN-I的含量可以用来判定患病程度,所以提示测定血清中
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D正确。
变式突破
变式一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种,其
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dl(简称F蛋白)。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D)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
D.对猫过敏的人体内不存在针对过敏原F蛋白的抗体
【解析】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
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A正确;猫的舔毛行为使得毛发上面沾有猫的唾液,脂唾
液中含有F蛋白,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B正确;过敏反应具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C正确:过
敏原F蛋白会引起体液免疫,对猫过敏的人体内存在针对过敏原F蛋白的抗体,
D错误。
6.(不定项)(2022.潍坊模拟)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
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
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
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
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
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D)
A.IL-2、IL-1D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
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解析】据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GC)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GC进入细
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能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
的表达,因此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A正确:系
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
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据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GC)通过影响
辅助性T细胞功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铺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
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但GC主要通过抑制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B
错误;据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GC)通过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故临床上
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C正确;据题意可知,GC进入
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
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
表达,因此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D
正确。
变式二理解免疫排斥
7.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
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的
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B.“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C.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D.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
现象
【解析】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
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
统存在进化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救免”,
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C错误;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
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变式三把握免疫治疗
8.“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该疗法主要是利用
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牛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
症患者体内。“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C)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
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
D.细胞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解析】利用康复者的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血液中,用于治疗病毒性传
染病,利用的是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消灭病毒,C正确,A、B、D错误。
变式四疫苗与免疫的关系
9.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
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
种后(D)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细胞因子
B.细胞毒性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传递
C.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D.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解析】细胞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A项错误;抗原、呈递细胞对疫苗
进行摄取、处理和传递,B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
体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C项错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D项正确。
9.(不定项)(2022.临沂二模)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
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CD)
A.进入细胞的RNA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蛋白合成
B.B细胞仅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信号即可激活
C.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直接结合抗原蛋白被活化
D.特定RNA疫苗激活产生的浆细胞,能与含特定抗原的病毒结合
【解析】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抗原蛋白,A正
确;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信号和抗原的刺激才可激活,B错误;辅助性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结合抗原一MHC复合体,不能直接结合抗原蛋白,
C错误;浆细胞负责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与抗原结合,D错误。
素养提升
a-syn是一种神经细胞突触核蛋白,它的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细
胞内环境,正常情况下以可溶性的单体形式存在,当细胞内环境发生变化时,会
聚集成不溶性寡聚体(o・synPFF),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导致帕金森病。
次40
、35
外
匚30
25
*
20
圣15
里10
5
0
PEE
a-syn
制剂
P-1抑
PAR
友酹
A修
种DN
-1是一
ARP
注:P
图1
胞
经元细
引起神
,可
体时
寡聚
nPFF
a-sy
溶性
成不
聚集
n单体
a-sy
溶性
(1)可
理。
一的原
功能
决定
.结构
现了
,体
死亡
小鼠
)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措施承诺函6篇
- 2025-2026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江西省鹰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开封教投教育集团招聘教师1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教师招聘2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企业控制标准化体系指南
- 2025年商丘夏邑县公安局招聘看护队员5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衢州常山县卫健系统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4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环保集团春季招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考勤表-智能考勤表
-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
- 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讲座
- GB/T 11379-1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全册教案
- 影子银行与资产证券化课件
- 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概述111课件
- 艾默生软件使用说明书
- 《中石油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专业日语选读》译文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 济南老火车站概况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