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汇报人:孙老师汇报班级:X级X班5.2.1第2课时方程的简单变形5.2解一元一次方程目录壹学习目标贰新课导入叁新知探究肆随堂练习伍课堂小结第壹章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使用移项法则;2.能利用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贰章节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1)在等式x-7=4的两边同时加上7,得到______;(2)在等式3x=2x+5的两边同时______,得到x=5;(3)在等式3x=15的两边同时______,得到x=5;
x=11减去2xx=15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方程除以3第叁章节新知探究新知探究1方程的简单变形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到方程的变形规则: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1)x-5
=
7;
解:两边都加上5,得x=
7+5,即
x=
12.
由方程
①
到方程②,这个变形相当于把
①
中的“–5”这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这一项移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典例精析①②改变了符号.
例1解下列方程:
(2)
4x=3x-
4.
解:两边都减去3x,得4x-
3x=
-
4.合并同类项,得x=
-
4.
③④由方程
③
到方程④
,这个变形相当于把
③
中的“3x”这一项从方程的右边移到了方程的左边,这一项这项移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了符号.
将原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______后,从_______的一边移到________,像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1)移项的根据是方程的变形规则1.(2)移项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3)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移项要点:符号方程另一边归纳总结(1)5+x=10移项得x=10+5;(2)6x=2x+8移项得6x+2x
=8;(3)5-2x=4-3x移项得3x-2x=4-5;(4)-2x+7=1-8x移项得-2x+8x=1-7.××√√10-56x-2x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做一做1.移项时必须是从等号的一边到另一边,并且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2+5x=7得到5x=7+2是不对的.2.没移项时不要误认为移项,如从-8=x得到
x=8,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归纳总结(2)
3x-7+4x=6x-2;
x=5.3x+4x-6x=-2+7.合并同类项,得(2)
两边都减去6x加上7,得
(1)3x-12=2x+3;
x=15.解:(1)
两边都减去2x,得合并同类项,得3x-2x=12+3.练一练1.解下列方程:
例2解下列方程:(1)
-5x=2;解:(1)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在解这两个方程时,进行了怎样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点?典例精析归纳总结这两个方程的解法,都依据了方程的变形规则2,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像这样的变形通常称作“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以上例1和例2解方程的过程,都是将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x=a
的形式.2.
解下列方程:解:(2)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2)-3x=36;
x=12.练一练
x=-8.
第肆章节随堂练习随堂练习加10等式基本性质1乘-3等式基本性质2-9/8随堂练习DD第伍章节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
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2)移项的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基于共情的家庭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 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
- 商业智能与教育技术的法律边界探讨
- 重庆市聚奎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基础护士肿瘤科化疗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混合现实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
- 教育机器人的多元智能开发与教学实践
- 智能终端在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
- 教育心理学前沿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 兴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琦君散文-专业文档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DLT 5066-2010 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及工日定额
- 湖南省长郡中学“澄池”杯数学竞赛初赛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 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