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1页
第11讲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2页
第11讲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3页
第11讲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4页
第11讲 汽化和液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汽化和液化1.理解物质的\o"3.2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现象。2.了解液体汽化规律和两种汽化现象。3.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4.认识影响蒸发的因素。伽利略的“蒸汽测温计”:漏气的科学启示1593年,伽利略用玻璃泡加热后倒置入水中,发明了最早的温度计。其实这个装置暗藏汽化原理:玻璃泡内空气受热膨胀(部分水汽化),冷却后收缩吸水,水柱高度反映温度。但当时他没意识到,若玻璃泡有裂缝,水汽化后泄漏会导致测量失灵——这个“漏洞”后来启发科学家改进出更精确的液体温度计。知识点1、汽化和汽化的方式(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2)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3)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知识点2、沸腾和沸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5)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6)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知识点3、蒸发及其影响因素(1)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3)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4)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知识点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3)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知识点5、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式(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3)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4)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题型1、汽化与汽化的方式(2025•秦州区一模)下列关于厨房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煮水的壶口不断冒出“白气” B.冰箱中取出的冻肉慢慢变软 C.冰箱中取出的饮料不停冒“汗” D.热油锅中加水后油滴四溅【解答】解:A.煮水的壶口不断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中取出的冻肉慢慢变软,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箱中取出的饮料不停冒“汗”,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热油锅中加水后油滴四溅,属于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2024秋•梧州期末)2024年4月27日,梧州马拉松鸣枪开跑。热爱运动的小华参与了“爱的跑跑”项目(5.20公里),其成绩为0.5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华在跑步时以路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小华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4m/s C.运动员听到枪声就开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汗液的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解答】解:A.小华在跑步时以路面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小华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华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运动员听到枪声就开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汗液的蒸发吸热,降低温度来调节体温,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5•济南模拟)炎热的夏天,开放式的环境无法使用空调设备降温,而如图所示的喷雾风扇却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喷雾风扇能够降温的原因是()A.蒸发吸热 B.蒸发放热 C.液化吸热 D.液化放热【解答】解:喷雾风扇能够降温是小水珠汽化(蒸发)吸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2、沸腾与沸点(2025•惠来县一模)隆江猪脚饭是广东省著名的美食。2025春节小明发现妈妈在厨房炖煮隆江猪脚时,当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这样可以()A.提高水的沸点 B.降低水的温度 C.减少燃料消耗,保持水的沸点不变 D.增加水的内能【解答】解:当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此时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这样可以减少燃料消耗,保持水的沸点不变,故C正确。故选:C。(2025•成华区模拟)小雨在家为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于是小雨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冷水(质量比锅里少),以下能正确反映小雨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图()A. B. C. D.【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中,加水后水的温度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图象中水的沸点与原来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图象中有加水后降温的过程(比较短暂),也有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沸点的升温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且水的沸点不变,故C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5春•牟平区期中)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实验记录的数据,横轴为加热的时间、纵轴为水的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3min内水持续吸热,3sin后水停止吸热 B.0﹣3min内水没有汽化,3min后水开始汽化 C.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D.AB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解答】解:A、水在沸腾前和沸腾过程中都需要持续吸热。在0﹣3min内水持续吸热温度升高,3min后水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不是停止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所以0﹣3min内水也在汽化,只是在3min后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故B错误。C、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不是供热不足,故C错误。D、AB段是水的沸腾阶段,其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这符合水沸腾时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D。题型3、蒸发探究蒸发的影响因素(2025•大兴区二模)下列实例中,通过改变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加快蒸发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薄膜 B.把新鲜的蔬菜放入冷藏室 C.把路面的积水扫开 D.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解答】解: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防止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把新鲜的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低了温度,可有效减慢蒸发,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把路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故C正确;D、湿衣服晾到通风的地方,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2025•泗阳县二模)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降低了油的沸点【解答】解: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加速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缓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故选:A。(2024秋•韩城市期末)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大小和初温都相同的两滴酒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观察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被加热的酒精蒸发的更快 D.观察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两滴酒精蒸发的一样快【解答】解:A、甲组实验中只有液体的表面积大小不一样,所以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故A正确;BC、乙组实验中只有液体的温度不一样,所以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且加热后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故BC正确;D、丙组实验中只有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蒸发快慢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是否有关,故D错误。故选:D。题型4、液化(2025•桓台县二模)如图所示为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海水从而获得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在膜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水蒸气在膜上形成小液滴的过程需要放热 C.海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D.提高装置内的温度有助于加快海水的蒸发【解答】解:A、水蒸气在膜上变成小液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不正确。B、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C、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D、温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提高装置内的温度,能加快海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助于加快海水的蒸发,故D正确。故选:A。(2025•北京一模)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酒糟经过该装置后变为酒精含量更高的白酒,已知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比水低。在蒸馏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对管内的酒精蒸汽放热【解答】解:A.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不是升华,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在烧瓶内,酒精先沸腾,因为酒精沸点比水低,水也会汽化,因为汽化不仅有沸腾还有蒸发,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对外放热,故C正确,符合题意;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从管内的酒精蒸汽吸热,使管内的酒精蒸汽液化,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5•黄石模拟)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不一会儿就能观察到导管口喷出“雾气”。他在喷出的“雾气”下方再点燃一盏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上方的“雾气”消失,但是后方又出现“雾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气”是汽化产生的 B.“雾气”是液化产生的 C.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 D.该实验可以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解答】解:A、“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汽化产生的,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正确。B、加热烧瓶中的水,水沸腾后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从导管口喷出,遇到较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气”,故B正确。C、汽化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过程,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D、实验中能看到“雾气”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而在“雾气”消失的地方,实际上是小水滴变成了看不见的气态,所以该实验可以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故D正确。故选:A。(2025•金牛区校级模拟)《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意思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拿一个干燥的盘,放在露天环境下,盘上会结露水(有月亮的晚上温度低)。下列现象中与此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冰雪消融 B.滴水成冰 C.霜满枝头 D.雾绕山峦【解答】解:盘上会结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解:A、冰雪消融是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滴水成冰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霜满枝头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绕山峦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2025•庐阳区校级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故水沸腾时不需要继续加热 B.图甲温度计显示的是图乙中第3分钟时水的温度 C.烧瓶口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由乙图可知,该处大气压可能高于1标准大气压【解答】解:A、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若停止加热,水无法继续沸腾,因为液体沸腾需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故A错误。B、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显示的是93℃,图乙中第3分钟时水的温度也为93℃,即图甲温度计显示的是图乙中第3分钟时水的温度,故B正确。C、烧瓶口的“白气”是瓶内水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由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7℃,通常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的规律,可推断该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而不是高于,故D错误。故选:B。(2025•山亭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在一只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口盖一个金属皿,在金属皿里放些冰块,给烧杯加热。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出现“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B.金属皿下底面的小水珠是由冰块熔化形成的 C.实验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和凝华 D.给烧杯加热,目的是加快湿沙中水的蒸发【解答】解:A、烧杯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水汽化形成的,汽化后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故A错误。B、金属皿下底面的小水珠是由湿沙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皿液化形成的,不是冰块熔化形成的,故B错误。C、实验中湿沙中的水受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皿液化成小水滴,金属皿中的冰块吸热熔化成水,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和熔化,没有凝华,故C错误。D、给烧杯加热,能提高湿沙的温度,从而加快湿沙中水的蒸发,该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2025•邛崃市二模)在家庭实验室中,小阳使用家中的冰箱时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冷冻室,看到有“白气”冒出,这是汽化现象 B.冷藏室的蔬菜放久了会变干变蔫,这是升华现象 C.从冷冻室取冰块时,湿手套会被冰块“粘”住,这是凝固现象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解答】解:A.打开冷冻室,看到有“白气”冒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冷藏室的蔬菜放久了会变干变蔫,这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从冷冻室取冰块时,湿手套会被冰块“粘”住,是水变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符合题意;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4秋•高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在炎热、干燥的夏天,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纱布袋口的边缘要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B.将其放在高温处效果好 C.将其放在通风处效果好 D.时间长了可以使水凝固【解答】解:A、该简易冰箱利用的是水的蒸发吸热,而不是升华吸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蒸发,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错误。B、将其放在高温处,会使水的温度升高,虽然能加快水的蒸发,但同时也会使篮子里的食物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减小,不利于食物的保鲜,而且高温环境会使食物更容易变质,所以放在高温处效果不好,故B错误。C、将其放在通风处,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更多,能使篮子里的食物温度降低得更明显,制冷效果更好,故C正确。D、在炎热、干燥的夏天,环境温度较高,水蒸发吸热会使周围温度降低,但不会使水凝固,因为水凝固需要达到其凝固点且继续放热,而夏天的环境温度远高于水的凝固点,故D错误。故选:C。(2025•高唐县一模)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解答】解:AB、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液态的铜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故AB错误。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汽化过程中吸热,故C正确。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2025•潍坊模拟)如图所示,老师在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水,然后慢慢倒入液氮(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96℃),再将扎有小孔的瓶盖拧上,迅速将瓶子倒转。看到瓶子飞了出去,同时小孔处有大量“白气”产生,实验后发现瓶子内部产生了白色的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白气”是由水汽化而成的 B.“白气”是由液氮液化而成的 C.瓶中形成的白色固体是液氮凝固而成的 D.瓶中形成的白色固体是水凝固而成的【解答】解: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水汽化而成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态水,故A错误。B:液氮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而不是液化。液氮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B错误。C:液氮的凝固点远低于其沸点﹣196℃,在实验过程中,液氮不会凝固。瓶中形成的白色固体不是液氮凝固而成的,故C错误。D:倒入液氮后,液氮迅速汽化吸热,使瓶内温度急剧降低,水会因温度降低而凝固成白色的冰固体,故D正确。故选:D。(2025•扬州一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实验,根据各自测量的数据,画出了水的沸腾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是98℃,说明此时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 B.小明在记录水温时每次间隔时间较长,而小华间隔时间较短 C.小明的图像更接近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 D.小华的实验开始升温慢一定是因为酒精灯火焰太小【解答】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水的沸点是98℃,说明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小明在记录水温时每次间隔时间较短,而小华间隔时间较长,故小华的图像更接近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故B正确,C错误;D、小华的实验开始升温慢不一定是因为酒精灯火焰太小,故D错误。故选:B。(2025•钢城区二模)小敏发现生活中多种情况下都会看到“白气”,例如:①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的“白气”;②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的“白气”;③路过包子店,看到蒸笼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④雨后,萦绕在山峦上的“白气”。这些现象中的“白气”,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形成过程需放热 B.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珠 C.其形成之前的水蒸气来自空气中的是①③④ D.其形成的原因均与“露珠”、“雾”等相同【解答】解: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液化过程放热,故A错误。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汽化形成的,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B错误。C、①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②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③路过包子店,蒸笼周围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④雨后山峦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形成之前的水蒸气来自空气中的是①④,故C错误。D、“露珠”“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和题目中各种“白气”形成的原因均相同,都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2025•长沙模拟)如图所示,在常温环境下甲、乙两烧杯内分别放入一些冰块和适量沸水,均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一会儿,两烧杯上的玻璃片均附着了大量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玻璃片的小水珠是由于熔化产生 B.乙中玻璃片的小水珠是由于汽化产生 C.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 D.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解答】解:如图所示,在常温环境下甲、乙两烧杯内分别放入一些冰块和适量沸水,均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一会儿,两烧杯上的玻璃片均附着了大量小水珠,其中甲玻璃片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形成的,在玻璃片上侧,乙玻璃片上的水珠是杯中的水蒸气液体形成的,在玻璃片下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5•济阳区一模)九年级一班同学在实验室内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图乙是小明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气泡情况,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据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安全起见应在安装完所有实验装置后点燃酒精灯 B.乙中图A为水沸腾前气泡的情况 C.由图丙知水的沸点低于100℃,则一定是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造成的 D.5﹣8min内,水持续吸热,内能增大【解答】解:A、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先点燃酒精灯,故A错误;B、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表示沸腾前气泡情况的是图B,故B错误;C、水的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现在沸点99℃低于100℃,故该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5﹣8min内,水持续吸热,汽化,质量减小,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2025•绿园区二模)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组装器材时,应根据的位置固定铁棒M的位置;(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丙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中对应丙图水2∼4min的状态;根据此温度图像可以判断:实验时的气压标准大气压;(3)小园又用盐水实验,得到丙图中盐水沸腾前后温度的规律图像,由丙图可判断:其它条件相同时,选用(选填“水”、“盐水”)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解答】解:(1)组装器材时,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位置固定铁棒M的位置。因为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确保加热效果,应先根据外焰高度确定铁圈(或铁棒M)的高度,再依次安装其他器材。(2)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迅速变大。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丙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2~4min水处于沸腾前状态,则图乙中②气泡上升体积变小的图像对应丙图水2~4min的状态。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规律,若从图像中得出水的沸点低于100℃,则实验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由于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在相同条件下,盐水能达到更高的温度,根据热量传递原理,温度越高,热传递越快,鸡蛋吸收热量越快,煮熟所需时间越短,所以其它条件相同时,选用盐水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故答案为:(1)酒精灯外焰;(2)②;低于;(3)盐水。(2025•海门区二模)小明了解到“用燃气炉烧开水时大火快烧比小火慢烧更节能”。于是他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用相同的烧杯装上质量相同的水,放在相同的装置上,分别用大火和小火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烧杯中热水的温度,用电子秤测量酒精灯(含酒精)的质量,每隔1min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1)在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的高度确定铁圈等器材的位置。(2)由实验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3)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求解并比较可以验证“用燃气炉烧开水时大火快烧比小火慢烧更节能”这一信息是正确的。进一步分析数据,如果家里煨炖食物时应该采用的方法,理由是。分类时间/min012345678大火加热温度/℃859195989898989898电子秤示数/g200199.6199.2198.8198.4198.0197.6197.2196.8小火加热温度/℃8587.59092.59597989898电子秤示数/g200199.7199.4199.1198.8198.5198.2197.9197.6【解答】解:(1)在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高度确定铁圈等器材的位置;(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由乙可知水的温度到达98℃后不再变化,故水的沸点为98℃。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中的沸点低于100℃,所以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3)由实验可知,用小火慢烧时,消耗的时间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