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察篇目_第1页
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察篇目_第2页
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察篇目_第3页
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察篇目_第4页
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察篇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查篇目课内

课外年《送东阳马生序》

《鸣机夜课读记》

年《桃花源记》

《江天一传》年

《论语》十则

《岳阳楼记》

《范仲淹读书》

年《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

《武昌九曲亭记》

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水堤—水乡陆途》

《醉翁亭记》《梨酒》第1页刘禹锡陋室铭复习课(二)第2页第3页1、重点实词2、一词多义3、通假字5、特殊句式4、词类活用第4页1、了解性背写2、复习文章结构思想感情、主旨及写作特色。第5页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对课文内容了解。2、重视联络课内外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训练,不停形成答题能力。3、结合作者其它作品,深入了解作者其人,为写作积累素材。本节课第四板块-------阅读训练与写作积累第6页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1、文学常识(填空)2、解释词语、翻译课文(填空、选择)(重点是课下注解还包含课文中出现其它重点实词)3、内容了解(简答)

(包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第7页---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查篇目课内

课外年《送东阳马生序》

《鸣机夜课读记》

年《桃花源记》

《江天一传》年

《论语》十则

《岳阳楼记》

《范仲淹读书》

年《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

《武昌九曲亭记》

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水堤—水乡陆途》

《醉翁亭记》《梨酒》第8页(1)《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1、《陋》《爱》两文都利用了()写法,经过陋室和莲形象表示作者志向与理想,但也有所不一样,《陋室铭》开头利用()立论,引出全文主旨();《爱莲说》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2、《陋》文表示了作者(

)情趣和(

)情操。《爱》文表示了作者()生活态度。3、《爱》、《陋》两文所谈都是人品德涵养,其中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今天,有怎样现实意义?3、拓展延伸1、托物言志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衬托莲,花之君子者也2、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3答(1)甲乙两文都表示了作者不慕名利人生志趣。《爱》文强调要有洁身自好生活态度。《陋》强调要做到安贫乐道。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今天,我们依然经常见面对是否随波逐流选择,更应重视品德涵养,学习作者君子之风,让我们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第9页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772~843),字

、洛阳人,曾任太子宾客,世称

。著有《刘宾客集》。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办法,最终招致失败,受抵达官权贵排挤、打击,但一直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推崇。《陋室铭》就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选自

.刘禹锡介绍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刘宾客《全唐文》第10页一词多义之:①用于主谓之间,_____,不译。比如无丝竹之乱耳②_____________标志,不译。比如:何陋之有词类活用1、有龙则灵灵:名词活用为____,

。2、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_____,

。3、乱:形容词用作_______,____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4、劳:形容词用作_______,________。例句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___________)今义(芳香)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重点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动词显得灵异动词变得有名。动词扰乱使……劳苦品德高尚有何之陋

动词第11页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都是渊博学者,交往没有知识浅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5、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这是间简陋房子,只是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翻译标准:

1以直译为主2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翻译课文第12页文章主旨句(提挈全篇句子;表明陋室不陋原因)【】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句【】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句子【】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句子【】文章点睛之笔是【】这句话巧妙地回应了前文中【】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诗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阅金经。何陋之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了解性默写第13页托物言志;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生活情趣和不慕荣利道德情操。(1)本文利用了什么写法?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2、思想感情及相关知识(2)本文开头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类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了陋室不陋?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清幽)(不俗)(高雅)第14页(4)文章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用意?利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志趣和理想,突出了”陋室不陋”。(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话,有何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呼应“惟吾德馨”;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认为陋高尚情操。(6)体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在表情达意上好处。“上”是长到之意,“入”是映入之意。两字化静为动,不但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第15页---吉林省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外考查篇目课内

课外年《送东阳马生序》

《鸣机夜课读记》

年《桃花源记》

《江天一传》年

《论语》十则

《岳阳楼记》

《范仲淹读书》

年《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

《武昌九曲亭记》

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水堤—水乡陆途》

《醉翁亭记》《梨酒》第16页4、两篇文章中都存在有言外之意句子,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爱莲说》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试分析言外之意:5、你知道表现淡泊明志,不慕富贵品质事例、名言名句有哪些?4、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示了作者对那些庸俗官僚们灯红酒绿生活鄙弃,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批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表示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藐视。5、事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宁死不接收元朝高官厚禄名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第17页甲:《陋室铭》原文略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注释]①漉:漏下。②垣墙:筑围墙。③冥:静悄悄。④三五之夜:每个月十五日夜晚。1.解释下面加点词意思。(4分)(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以当南日(

)2.依据要求填空。(3分)内容上,甲、乙两文一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填原文)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填原文)写居室清静。

3.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明谈谈。(31.(1)显得知名;著名

(2)使……劳累

(3)桌子

(4)挡、挡住2、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3、示例①:我很观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心境,就一定能提升本身涵养,完善自己人格。

示例②:我不赞成文中作者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物质基础,哪来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第18页刘禹锡与《陋室铭》

刘禹锡因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要求,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房子。可地方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