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河南专用】_第1页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河南专用】_第2页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河南专用】_第3页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河南专用】_第4页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河南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物理预热模拟卷【河南专用】

(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如图所示,甲图中是两个小朋友用“土电话”通信,乙图中是一位同学在用现代电话机与人

交谈,两种电话的传声原理不同.“土电话”是通过________传声,而现代电话是利用

传声.

甲乙

2.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举办。比赛场馆快速制造平整均匀的高质量冰面时,地

面板层下的管道内的液态制冷剂(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板层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

氏度。然后在板层上分多次洒水,水(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几十毫米厚的

冰面便制作成功。

3.因斜拉桥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大,已成为修建桥梁的选择之一,并且我国也已成为拥有斜

拉桥最多的国家,如图所示是单塔双索斜拉大桥,索塔两侧对称的拉索承受了桥梁的重力,

一辆载重汽车从桥梁右端按设计时速匀速驶向索塔的过程中,右侧拉索拉力大小,

为了减小拉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索塔的高度,其原因是

4.传统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提供传统燃油的化石能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为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如图,电动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能储存起来。在汽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

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5.某元件(阻值不变)标有“6V,6W”字样,它正常工作的电流是A,它的电阻R是

C。将该元件与灯L接入电路中,如图甲所示。通过灯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各元件

都安全的情况下,灯L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可达到Wo

6.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

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

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界限分明,不可以互相转化。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当将玻璃棒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发现玻璃棒会导电,说明导体和绝

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错误观点:。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O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7.正常人体中水分含量大约占体重的60%~70%,如此之多的水分占比,有助于调节自身体

温,主要是因为水的()

A.热值较大B.比热容较大C.温度较高D.热量较低

8.下列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司机开车时必须系安全带B.洗手时甩掉手上的水分

C.荡秋千时用力推几下,然后自己荡着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

9.2025年春晚《秧BOT》节目播出后,机器人引领科技大潮。机器人舞者身上处处彰显物理

知识,其中机器人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进行视觉感知。光学传感器中有一部分就

相当于我们所学的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

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

①图中成像特点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

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下移动

③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

像变小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10.“创新”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

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分析

实验过程及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abcde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R/N2.22.01.71.71.9

A.金属块的重力为3.3N

B.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随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金属块在水中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1.7N

D.步骤/中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是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提升相同

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知道重物上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无法确定

B.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C.乙较省力,甲、乙机械效率相同

D.若以更快的速度提升重物,滑轮组机械效率增大

12.如图所示的实心正方体A、5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力〃〃〃〃〃〃)〃〃》〃〃〃〃》,

A.实心正方体A、3的密度必〉外

B.若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厚度,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A>pB

C.若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A>pB

D.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A、3上部切去一块,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切去的

质量AmA<

13.(双选)遥遥领先!仅仅耗时6小时,神舟十七号在太空就成功会师。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所用燃料与助燃剂为氢和氧,是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B.火箭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因此外壳材料应具有密度大、熔点低的特性

C.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互对接后是相对静止的

D.地面和太空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利用超声波传递的

14.(双选)图甲是一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当尾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电铃报警;气

敏电阻的阻值与尾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磁铁通电后,线圈上端为S极

B.曷的阻值随尾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C.检测时保持此滑片位置不变,当尾气浓度变大时,用两端电压变大

D.为使尾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应将与滑片适当上移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

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请在图中画出猩猩眼睛在3处看到河底鱼的光路图,其中A、C分别

是鱼和鱼的像所在位置。

16.如图所示,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并压缩弹簧,请在。点画出木块水平方向受力的

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

上。将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点。

(1)在纸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径,是因为激光在纸板表面发生_____反射;

(2)图甲中,激光与平面镜成40。角入射,则反射角为.;

(3)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它们和法线在_____内;

(4)如图乙所示,纸板绕。轴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再将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点,

此时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保持平面镜和入射光线位置不变,要在纸板上同时显示入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应怎样调整纸板?。

18.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甲乙丙丁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

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

装置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______(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

行调节。(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

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是液体密度和深度。

19.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电压恒为3V)、

定值电阻(阻值为5Q,10Q,20c的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

若干导线。

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在拆除错误导线,连接正确导线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选填“闭合”或“断

开”)状态;

(3)正确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选填“左”或“右”)端,再闭合开

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

阻器”)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

示数为A,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5)接下来用10。的定值电阻替换5。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

压表示数为V,记录电流表示数;然后用20c的定值电阻替换10。的定值电阻继续

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实验,需要选用最大阻值至少为。的滑动变阻器;

(7)实验后,小华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设计了一个测量未知电阻凡的阻值的方案,电

路如图丙所示,方案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请将实验步骤补充

完整,

①闭合开关S,将滑片移至最左端。点,读出的电流表示数为4;

②将滑片移至最右端6点,读出的电流表示数为八;

③未知电阻号的阻值表达式:&=(用与、人、右表示)。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供给电动机

而驱动汽车行驶的。如图所示,该类型汽车甲在平直公路上从A地出发,以90km/h的速度

行驶lh到达3地,消耗0.8kg氢燃料,所产生电能E电的80%用于维持汽车匀速行驶,所受

阻力为1000No已知每加注1kg氢燃料所需的费用为30元。

甲车v=90km/h甲车

4地5地

(1)求A、3两地之间距离。

(2)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电能4。

(3)燃油汽车乙也在该公路上从A地出发,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所受阻力与甲车相

同,汽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且燃烧所释放热量的30%用来维持汽车匀速行驶,汽油热值取

4=5x107J/kg。已知每加注1kg汽油所需的费用为12元。则在与甲车花费相同燃料费用的

情况下:

①求乙车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②请通过计算判断乙车能否到达3地。

21.项目主题:维修家用电饭锅

项目情境:小熙家的电饭锅用久了,锅底发热盘上有一些污垢影响加热效果,如图所示,小

熙用湿抹布将其擦拭干净后进行煮饭,发现只要将电饭锅的插头插入插座,空气开关立即跳

闸。小熙请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帮她进行分析和维修。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看到电饭锅的部

分参数如下表,将电饭锅拆开后他们发现内部有两根的电热丝,其中一根电热丝&烧坏了。

额定电压220V加热功率800W

最大容量2L保温功率200W

活动任务一:在维修前同学们需要弄清楚电饭锅的电路故障;

驱动问题一:电饭锅的电路故障是;

活动任务二: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测量出完好的电热丝居的电阻是60.5C,为了使电饭锅

能正常工作,他们需要弄清楚电饭锅内部的工作电路并购买一根新的电热丝;

驱动问题一:请你在虚线框内帮助他们画出该电饭锅的电路图;

驱动问题二:求购买新电热丝&的电阻;

活动任务三:同学们共同合作将电饭锅修好后,想知道电饭锅的加热效率是否达标(规定电

饭锅的效率不能低于70%)。他们在电饭锅中装入最大容量初温为20℃的水,将其烧开(标

准大气压)用时16min。

驱动问题一:求他们正常烧一锅水的加热效率。已知夕水=1.0x103kg/n?,

3

c7j<=4.2xlOJ/(kg.℃)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绷紧的绳子;变化的电流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用“土电话”通话,传播

声音的介质是绷紧的绳子;

现代电话的原理是:当对着话筒说话时,由声音引起了线圈的运动,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

感线的运动,产生了感应电流,再到听筒转化为声音信号,即通过变化的电流传声.

2.答案:汽化;放热

解析:地面板层下的管道内的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板层温度

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

在板层上分多次洒水,水放出热量,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制成冰面。

3.答案:一直减小;增加索塔的高度,可以增大拉力的力臂,在阻力、阻力臂不变的情况

下,拉力会减小

解析:以索塔与桥面的交点为支点,右侧拉索的拉力为动力,汽车对桥的压力为阻力,当载

重汽车从桥梁右端匀速驶向索塔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减小,在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时,根据杠

杆的平衡条件知右侧拉索拉力大小一直减小;由图可知,若增加塔桥的高度,即增大了动力

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即桥对

钢索的拉力就越小。

4.答案:不可再生;化学;做功

解析:化石能源的形成要经历很久的时间,无法短时间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获得,因此是不

可再生能源。

给电动汽车充电,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

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由于车轮与地面摩擦,车轮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

式改变其内能的。

5.答案:1;6;1

解析:根据元件正常工作的已知条件,即元件标有"6V,6W"字样可

P6W,…U6V

知,L=一二---=1A,R=一二—=6Q

1U6VI11A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元件串联,电压表测量元件两端的电压,所用量程为0~3V;电流表测电路中

的电流所用量程为0~0.6A,元件两端的电压最高为U2=3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1=3V=05A<06A;根据题图中通过灯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可知,当电路中电

2R60

流为4=0.5A时,灯L两端的电压为UL=2V,此时灯L的

功率为p=〃=2VxO.5A=1W.

6.答案:见解析;见解析

解析:错误观点:只要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竖直放在竖直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因此两

个物体相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7.答案:B

解析:人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正常人体中水分含量大约占体重的60%~70%,在外界环境温度

升高时,人体即使吸收较多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体温不会升的过高;同理在外界

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即使放出较多的热量,体温也不会过低,所以人体

内的水分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造成损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8.答案:A

解析: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车在阻力作用下停止运动,而司机或乘客由于惯性

继续向前运动而被撞伤,这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因为甩手时,水和手都处于运动状态,当手停止运动后,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所以水被甩掉,故是利用惯性;

荡秋千时,原来秋千处于运动状态,当手离开后,由于惯性秋千仍处于运动状态,故是利用

惯性;

撞击前,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撞击时,锤柄在阻力作用下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还

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惯性。

故选A。

9.答案:B

解析:①由图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像距70.0cm-50.0cm=20.0cm

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机器人

眼睛成像特点相同,故①正确;

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上

移动,故②错误;

③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物距范围〃=30.0cm>2/①

像距范围2/>v=20.0cm>/■②

由①和②得至I]15cm>/>10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故③正确;

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可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故④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因此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故A错误;

由图d、e和表格数据可知,金属块在d、e两个实验中,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不同,但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同,故B错误;

由图d、e和表格数据可知,金属块在水中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L7N,则金属块在水

中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玛孚=G—b=2.7N—L7N=L0N

由耳孚=夕液g咻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1.0N

=lxl0-4m3故C错误;

33

P水glxl0kg/m

由表格数据可知,步骤/中,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L9N,则金属块受到

的浮力

=2.7N-1.9N=0.8N

由耳孚=P液g%卜可得,液体的密度

p液==-----竺色——7—7=0.8g/cm3,故D正确。

液g%®N/kg火*0击36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唧=2,乙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乙=3,不

计绳重和摩擦,甲的拉力印=g(G+G动),乙的拉力纭=;(G+G动),贝I]外〉七,故乙较省

力,B错误。由题可知,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一与一X1OO%=———X100%=---X100%,则滑轮组的机械效

%明用+%外Gh+G动hG+G动

率只与重物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提升重物的速度无关,A、D

错误。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重力相同,动滑轮重力相同,因此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相同,C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实心正方体A、3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因A的高度大于3的高

度,根据“=可知,A、3的密度关系为幺</,故A错误;若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

同厚度,则A、3剩余部分的高度及密度不变,根据°=/?g/z可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等于3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若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因/<夕8,

根据p=pg/z可知,A的压强减小量小于3的压强减小量,因原来A、3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故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故C正确;实心正方体A、3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

的压强相等,因A的底面积大于3,即枭〉品,根据°=二=9可知,A的重力大于3的重

SS

力,即GA〉GB,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45上部切去块,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

等,即A剩余部分的重力等于3剩余部分的重力,则A切去部分的重力大于3切去部分的重

力,根据G=机?可知,A、3切去部分的质量关系为A%>4%,故D错误。

13.答案:AC

解析:A.氢、氧在常温下是气态,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它们液化后装入火箭的,故A正

确;

B.由题意可知,火箭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说明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密度小、熔点高,

故B错误;

C.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互对接后,位置未发生改变,是相对静止的,故C

正确;

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地面和太空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利

用电磁波传递的,故D错误。

故选ACo

14.答案:AD

解析:A(V)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通电后,其上端为S极.

B(X)由题图乙可知,%的阻值随尾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X)由题图甲可知,鸟与此串联,保持凡滑片位置不变,则&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

尾气浓度变大时,鸟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用两端电压变小.

D(V)控制电路的报警电流不变,则报警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不变,要使检测电路在尾气

浓度更低时报警,则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因此需要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即将&的滑片适当上移.

解析: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时,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A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上的C处,人看到的是A的虚像。由题可知,像在C处,眼睛在3处,先连接3、C两点,

与水面交于。点,则。为入射点,连接A。,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则为折射光线,并

16.答案:如答图所示

V

----------A

解析: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会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向右压缩弹

簧,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对木块产生一个水平向左的弹力辱。所以在水平方向,木块

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弹力,如图所示:

V

17.答案:(1)漫

(2)50°

(3)同一平面

(4)调整纸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且垂直于水平桌面

解析:(1)纸板比较粗糙,在纸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径,是因为激光在纸板表面发生漫反射。

(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由图可知,入射角为

4=90°-40°=50。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

Zr=Zz=50°

(3)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它们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纸板绕。轴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再将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点,此时纸板上看

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位置没有改变,始终垂直平面镜,保持平面镜和入射光线位置

不变,则要在纸板上同时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调整纸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且垂

直于水平桌面,直到能看到反射光线,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18.答案:(1)高度差;不漏气

⑵B

(3)相等

(4)变大

(5)控制变量法

解析:(1)压强计是通过矿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

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

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

受到压强时,可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探头的深度相同,而探头橡皮膜的朝向不同,乙图、丙图和丁图

中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同,故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

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5)本试验主要采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

密度和深度。

19.答案:(1)见解析(2)断开(3)右;滑动变阻器(4)0.4(5)2(6)10(7)丁]凡

解析:(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

电流,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图甲中,错误的是连接电流表负接线柱和定值电阻

右端接线柱的导线,应将此导线连接电流表负接线柱的一端改接到电压表的“3”接线柱上,作

图如下:

(2)为了保护电路,在拆除错误导线,连接正确导线的过程中,应断开开关。

(3)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

正解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路出现断路了,而电压表也无示数,则电

压表与电源的连接断开,可能是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以外部分断路了,则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断路了。

(4)由图乙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

(5)用10欧的定值电阻替换5欧的定值电阻,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

的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为5欧时,通过的电流为0.4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R=0.4AX5Q=2V,所以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

(6)当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为20欧时,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变阻器接入电

路的阻值也最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总-U=3V-2V=1V,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有

20Q:R大=2V:IV,解得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R±=10Q0

(7)由图丙知,滑片移至最左端。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电路中只有待测电阻

工作。设电源电压为则有4=人凡;滑片移至最右端6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

大,与待测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则有q=/2(&+&)。解以上两式得未知电阻的阻值

R2

20.答案:(1)90km

(2)1.125xl08J

(3)见解析

c_.、.

解析:(1)由v=—可得,A、3两地之间距离SRB=vf=90km/hxlh=90km

(2)汽车甲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汽车甲受到的牵

引力5=/=1000N,汽车甲牵引力做的功

=1000Nx90xl03m=9xio7J

由当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