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科学探究(植物类)_第1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科学探究(植物类)_第2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科学探究(植物类)_第3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科学探究(植物类)_第4页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科学探究(植物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科学探究(植物类)(2025年4月)

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河西区模拟)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上面遮盖

C.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D.该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2025•湘潭一模)科学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遵循控制单一变量、进行重复实验的原则。小明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

组别黄豆种子(粒)水分空气温度

对照组10适量的充足的橱柜

实验组①适量的充足的②

A.10、橱柜B.20、橱柜C.10,冰箱D.20、冰箱

3.(2025•市北区一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三种植物的光

A.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两种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该实验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可推断光线越弱,植物生长得越好

4.(2025春•南昌期中)下面是某生物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可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

是()

澄清的」

B石灰水T

5.(2025春•三水区期中)1771〜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图所示实验,

得出了“绿色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对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光光

蜡烛不小鼠很一段时间内一段时间内

久熄灭快死亡蜡烛不熄灭小鼠存活

A.“污浊的空气”指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空气

B.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本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6.(2025春•重庆期中)某同学利用蚕豆叶观察叶片的结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C.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D.为更好观察气孔,撕取蚕豆叶的上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7.(2025春•重庆期中)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B.乙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将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中,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

8.(2025春•重庆期中)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暗处理染色部分遮光后接受光照脱色观察

①②③④⑤

A.步骤③是为了形成对照

B.步骤⑤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步骤④烧杯中盛有酒精

D.步骤⑤可以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9.(2025•湖南二模)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表

达,正确的是()

五年后

海尔蒙特的实装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萨克斯的实验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可观察到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

10.(2025春•东台市期中)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大豆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甲瓶内是萌发的种子,

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甲乙甲乙

A.呼吸作用产生水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H.(2025春•东台市期中)如图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中小烧杯内盛有酒精

B.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C.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D.①暗处理是让植物适应黑暗的生长

12.(2025春•东台市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方案,需要改进的是

玻璃瓶实验材料瓶盖的处理环境温度

甲浸水的棉花+干燥的敞开瓶盖25℃

绿豆种子50粒

乙干燥的棉花+干燥的敞开瓶盖4℃

绿豆种子50粒

A.甲组应采用干燥的棉花

B.乙组的环境温度应为25℃

C.乙组应拧紧瓶盖并抽真空

D.为方便观察,甲乙两组的绿豆种子应减为1粒

13.(2025春•槐荫区期中)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正确的顺序是()

14.(2025春•槐荫区期中)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②

处进行两面遮盖,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此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体和光

C.水和光D.二氧化碳和叶绿体

15.(2025春•金坛区期中)100粒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潮湿贫

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A.所有种子都可以萌发

B.甲组种子萌发,乙组种子不萌发

C.甲乙两组种子基本同时萌发

D.甲组种子先萌发,乙组种子后萌发

16.(2025春•高密市期中)1881年,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里,

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需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导致需氧细菌的聚集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部位和需氧细菌的分布

C.该实验仅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若将需氧细菌换成等量厌氧细菌,实验现象相同

17.(2025春•高密市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设置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

A.甲内为清水,可将锥形瓶中的气体排入丙

B.丙内为澄清石灰水,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C.若乙内放新鲜菜叶,遮光处理效果更明显

D.若乙内放煮熟的大豆,丙内液体变浑浊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2025•河西区模拟)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

(1)在实验前要将实验材料在处置一昼夜,目的是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移到光下照射3至4小时,部分遮光的意义

是O

(3)小烧杯中的液体是,其作用是o

(4)取出叶片,清水漂洗,然后向叶片滴加0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

至!J,没有遮光的部分叶片变成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o

(5)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9.(2025春•长沙期中)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

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前发的情况如表,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装置甲乙丙T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期湿(含一定水分)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0240

(1)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实验探究的是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

条件。

(2)甲装置和乙装置对照,变量是。

(3)如果空气充足,甲装置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0

(4)甲装置中种子的发芽率是,该种子(填“能”或“不能”)供农民播种使

用。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0.(2025春•槐荫区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原理,将自己的照

片印在了天竺葵叶片上,怎样才能做到呢?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前,应将天竺葵放到暗处1〜2天,原理是植物通过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如图2所示,将图1中的照片底片放在叶片正面,叶片背面应该使用(填“透光”

或“不透光”)的纸片进行遮盖,用曲别针夹住。原因是避免光进入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进行

作用。

(3)自然光照三天后,去除底片和纸片,取下叶片,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去除的干扰,漂洗后滴加碘液。

(4)如图3所示,底片中的“透光”部分对应的叶片结构滴加碘液后,而“黑色”部分对

应的叶片结构滴加碘液后。这样,就将照片印在了天竺葵叶片上。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科学探究(植物类)(2025年4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ACAAADDDDcD

题号121314151617

答案BBBCAD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河西区模拟)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上面遮盖

C.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D.该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

一漂洗加碘一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

和消耗,A正确。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遮光生成淀粉),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C错误。

D、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不能证明叶绿体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Ao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2025•湘潭一模)科学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遵循控制单一变量、进行重复实验的原则。小明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

组别黄豆种子(粒)水分空气温度

对照组10适量的充足的橱柜

实验组©适量的充足的②

A.10、橱柜B.20、橱柜C.10、冰箱D.20、冰箱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10、橱柜,对照组和实验组完全相同,不能形成对照,A不

符合题意。

B、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20、橱柜,则对照组和实验组只有黄豆种子数量不同,B不符合题意。

C、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10、冰箱,对照组和实验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C符合题意。

D、方案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20、冰箱,对照组有黄豆种子数量及温度两个不同的条件,不能形成对照,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5•市北区一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三种植物的光

合作用量,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弱光

旺口强光

■J____■___>

高粱小麦玉米

不同植物

A.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保持相同

B.在两种光照强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该实验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据实验可推断光线越弱,植物生长得越好

【考点】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专题】探究结论;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

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兴趣小组

的同学们测定了强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因此,除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外,其他条件均应

保持相同,A正确。

B.在强光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比高粱多,在弱光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B错误。

C.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同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不同,在同等光照强度下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同;因

此,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都是影响光合作用量的因素,C错误。

D.在强光条件下高粱、小麦、玉米三种植物光合作用量比在弱光条件下多,植物生长得越好,D错误。

故选Ao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2025春•南昌期中)下面是某生物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可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

是()

D.鱼藻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专题】探究实验条件;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

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

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

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解答】解:A.该装置能够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瓶内没有氧气了,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萌发的种

子消耗氧气,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水珠只能是植物体散失的,因此该装置用于验证植物的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来自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够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因

此,该装置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2025春•三水区期中)1771〜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图所示实验,

得出了“绿色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对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光光

蜡烛不小鼠很一段时间内一段时间内

久熄灭快死亡蜡烛不熄灭小鼠存活

A.“污浊的空气”指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空气

B.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本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解答】解:A.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都需要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会使瓶中缺少氧气,蜡烛会

熄灭,小鼠也会死亡;同时在瓶中放入植物,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这样小鼠在一段时间内存活,蜡烛在一段时间内不熄灭。所以“污浊的空气”指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

空气,A正确。

BC.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是验证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等实验的需要。本实验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也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叶绿体,BC错误。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光照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本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不能得到相同

结果,D错误。

故选:Ao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等的方法。

6.(2025春•重庆期中)某同学利用蚕豆叶观察叶片的结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C.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D.为更好观察气孔,撕取蚕豆叶的上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考点】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专题】归纳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的实验步骤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右手捏紧并排

的两个刀片;③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④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⑤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

装片。

【解答】解:A、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能够切除更薄的切片,便于观察,A正确。

B、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方便观察,B正确。

C、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使刀片中的叶片切断转移到水中,C正确。

D、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通常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表皮气孔较少,因

此我们应该撕取蚕豆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表皮的实验步骤。

7.(2025春•重庆期中)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B.乙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将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中,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

洗加碘一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

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

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

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

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

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伸进袋内,卫生香复燃了。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8.(2025春•重庆期中)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暗处理染色部分遮光后接受光照脱色观察

①②③④⑤

A.步骤③是为了形成对照

步骤⑤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步骤④烧杯中盛有酒精

D.步骤⑤可以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洗加

碘一漂洗后观察颜色。

【解答】解:A、步骤③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

B、步骤⑤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正确。

C、步骤④烧杯中盛有酒精,C正确。

D、步骤⑤可以观察到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5•湖南二模)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表

达,正确的是()

海尔蒙特的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萨克斯的实验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可观察到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动

力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需要设置对

照实验,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解答】解:A.海尔蒙特的实验表明,柳树增重主要来自水,而非土壤,A错误。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可以更新空气,但并非“每时每刻”,因为植物在黑暗中会进

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错误。

C.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确实需要脱色,但通常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

是直接加热,C错误。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的叶片用碘蒸气熏蒸,见光部分因含有淀粉而呈蓝色,遮光部分因不含淀

粉而不变蓝,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光合作用需要光,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10.(2025春•东台市期中)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大豆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甲瓶内是萌发的种子,

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

【解答】解: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被煮熟的种子失去

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现象是蜡烛熄灭,因为里面的

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验可以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1.(2025春•东台市期中)如图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中小烧杯内盛有酒精

B.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C.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D.①暗处理是让植物适应黑暗的生长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洗加

碘一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

中的叶绿素。

【解答】解:A.在这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得实验后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淀

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因此小烧杯内盛有酒精,A正确。

B.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是先进行暗处理(①),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然后进行部分遮光并光照

(③),以形成对照;接着是酒精脱色(④),去除叶绿素;之后是清水漂洗,去除残留的酒精;最后是

滴加碘液并观察(⑤),B正确。

C.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遮光部分(未

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而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变蓝,从而得出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的结

论,C正确。

D.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而不是让植物适应黑暗的生长。因为只有在叶片中的淀

粉被耗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通过后续的实验步骤来验证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制造淀粉,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2.(2025春•东台市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方案,需要改进的是

()

玻璃瓶实验材料瓶盖的处理环境温度

甲浸水的棉花+干燥的敞开瓶盖25℃

绿豆种子50粒

乙干燥的棉花+干燥的敞开瓶盖4℃

绿豆种子50粒

A.甲组应采用干燥的棉花

B.乙组的环境温度应为25℃

C.乙组应拧紧瓶盖并抽真空

D.为方便观察,甲乙两组的绿豆种子应减为1粒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

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本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

萌发的影响,除了水分之外其他都应相同。因此,乙组采用干燥的棉花,甲组应采用浸水的棉花;瓶盖

的处理方式为:瓶盖应都敞开;为了避免偶然性,种子的数量应为50粒,而不是1粒。故应该改进的

乙组的环境温度应为25℃,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3.(2025春•槐荫区期中)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正确的顺序是()

W尊簪发1

①②③④⑤

A.②③①④⑤B.③②④⑤①C.③②①⑤G1)D.②③⑤④①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f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

洗加碘一观察颜色。

【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一②部分遮光一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

一④酒精脱色一⑤漂洗一①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4.(2025春•槐荫区期中)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②

处进行两面遮盖,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此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体和光

C.水和光D.二氧化碳和叶绿体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结构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图中①和③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②和③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处理后

滴加碘液,①②不变蓝色,③变蓝色,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和光,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

忌、O

故选:Bo

【点评】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25春•金坛区期中)100粒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潮湿贫

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A.所有种子都可以萌发

B.甲组种子萌发,乙组种子不萌发

C.甲乙两组种子基本同时萌发

D.甲组种子先萌发,乙组种子后萌发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专题】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c

【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

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

养物质。

【解答】解:A.虽然提供了适宜温度(25℃)和适量水分(潮湿环境),但如果种子自身不具备完整

有活力的胚或处于休眠期等,就不一定能萌发,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组种子所处温度、水分条件相同,土壤肥沃程度不影响种子萌发,所以不会出现甲组种子

萌发而乙组种子不萌发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组种子都满足适宜温度、适量水分和充足空气的环境条件,且种子籽粒饱满,说明自身条

件也较好,所以基本会同时萌发,c符合题意。

D.由于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素相同,且种子自身状况相似,不存在甲组种子先萌发,乙组种子

后萌发的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6.(2025春•高密市期中)1881年,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里,

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需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导致需氧细菌的聚集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部位和需氧细菌的分布

C.该实验仅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若将需氧细菌换成等量厌氧细菌,实验现象相同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解答】解:A.当叶绿体受到光照时,会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需氧细菌需要氧气来生存和繁殖,

因此它们会向氧气浓度高的地方聚集,即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A正确。

B.实际上,该实验的变量主要是光照部位(有光和无光)。需氧细菌的分布是实验的观察结果,而不

是实验的变量,B错误。

C.实验确实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但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引需氧细菌,C错误。

D.厌氧细菌不需要氧气来生存,反而会在有氧环境下受到抑制或死亡。因此,如果将需氧细菌换成等

量厌氧细菌,实验现象将会完全不同。厌氧细菌不会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聚集,反而可能会避

开这些部位,D错误。

故选:Ao

【点评】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2025春•高密市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设置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

A.甲内为清水,可将锥形瓶中的气体排入丙

B.丙内为澄清石灰水,可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C.若乙内放新鲜菜叶,遮光处理效果更明显

D.若乙内放煮熟的大豆,丙内液体变浑浊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

放出来,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解答】解:A.向甲中注入清水,水会将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入丙中,从而使锥形瓶中的气体能够进入

丙中进行后续的检验等操作,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内的澄清石灰水可用于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新鲜菜叶在有光条件下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干扰对呼

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观察。遮光处理后,菜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更能明显地

观察到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煮熟的大豆细胞己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丙内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

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2025•河西区模拟)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

(1)在实验前要将实验材料在黑暗处置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耗尽=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移到光下照射3至4小时,部分遮光的意义是设

置对照实验o

(3)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4)取出叶片,清水漂洗,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

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叶片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o

(5)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黑暗;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耗尽。

(2)设置对照实验。

(3)酒精;溶解叶绿素。

(4)碘液;蓝;淀粉。

(5)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

一漂洗加碘一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实验前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

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的。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

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

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酒精脱色: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

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发生危险。

(4)(5)取出叶片,清水漂洗,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后,冲去碘液,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

遇碘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答案为:

(1)黑暗;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耗尽。

(2)设置对照实验。

(3)酒精;溶解叶绿素。

(4)碘液;蓝;淀粉。

(5)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9.(2025春•长沙期中)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

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前发的情况如表,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装置甲乙丙T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期湿(含一定水分)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0240

(1)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

境条件。

(2)甲装置和乙装置对照,变量是水分。

(3)如果空气充足,甲装置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胚已经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

期等)o

(4)甲装置中种子的发芽率是92%,该种子能(填“能”或“不能”)供农民播种使用。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1)水分、光照;

(2)水分;

(3)胚已经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4)92%;能。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

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过了休眠期。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四组实验除水分和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该实验探究的是水

分、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甲装置和乙装置除水分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变量是水分。

(3)甲装置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适宜的外界条件,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则是不符合种子萌发所需的

自身条件,故可能的原因是胚已经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4)种子的发芽率=,昌碍对工望、义100%,则甲装置中种子的发芽率是23XIOO%=92%。发芽

供检测的种子数25

率超过90%的种子才适合播种,故该种子能供农民播种使用。

故答案为:(1)水分、光照;

(2)水分;

(3)胚已经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4)92%;能。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0.(2025春•槐荫区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原理,将自己的照

片印在了天竺葵叶片上,怎样才能做到呢?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黑白照片底图2选叶遮光图3

(1)光照前,应将天竺葵放到暗处1〜2天,原理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运走耗尽。

(2)如图2所示,将图1中的照片底片放在叶片正面,叶片背面应该使用不透光(填“透光”

或“不透光”)的纸片进行遮盖,用曲别针夹住。原因是避免光进入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进行

合_作用。

(3)自然光照三天后,去除底片和纸片,取下叶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去除叶绿素的干扰,漂洗后滴加碘液。

(4)如图3所示,底片中的“透光”部分对应的叶片结构滴加碘液后变蓝,而“黑色”部分对

应的叶片结构滴加碘液后不变蓝o这样,就将照片印在了天竺葵叶片上。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呼吸;淀粉;

(2)不透光;光合;

(3)酒精;叶绿素;

(4)变蓝;不变蓝。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选叶遮光一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一漂

洗加碘一漂洗后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

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实验应排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故光照前,应将天竺葵放到暗处1〜2天,原理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运走耗尽。

(2)实验中应将叶片的遮光部分应遮住叶片上、下两面。故将图1中的照片底片放在叶片正面,叶片

背面应该使用不透光的纸片进行遮盖,用曲别针夹住。原因是避免光进入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进行

光合作用。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故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去除叶

绿素的干扰,漂洗后滴加碘液。

(4)叶片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故底片中的“透光”部分对应的叶片结构滴加碘液后变蓝,

而''黑色”部分对应的叶片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这样,就将照片印在

了天竺葵叶片上。

故答案为:(1)呼吸;淀粉;

(2)不透光;光合;

(3)酒精;叶绿素;

(4)变蓝;不变蓝。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种子萌发的需要的外界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内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20粒)、培养皿、吸水纸、标签纸、清水.

实验记录:

瓶号类别1号2号3号4号5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