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入学考试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入学考试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入学考试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入学考试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入学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20160223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隽永(jùn)虔诚(qián)皓首穷经(hào)潜移默化(qián)B、脊梁(jǐ)感喟(wèi)舐犊情深(shì)义愤填膺(yīng)C、忖度(cǔn)雇佣(yōng)众擎易举(qíng)戮力同心(lù)D、股肱(hóng)震慑(shè)信手拈来(niān)怅然若失(chàng)答案:C(A项“隽”应读juàn;B项“喟”应读kuì;D项“肱”应读gō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羁拌胡诌障眼法穷乡僻壤B.联袂聒噪嗑瓜子两全齐美C.股份敲榨人来疯不容置喙D.诟病博弈双簧管声名鹊起答案:D(A羁绊

B两全其美

C敲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C.在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D.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浑然一体。答案:D(A项用错对象,“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传布迅速。此处应用“不翼而飞”。B项不合语境,应用“难解难分”C不合语境。)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

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⑵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⑶前不久,这里曾山洪

,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A、素养

情境

独树一帜

暴发

B、素养

情形

独树一帜

爆发C、素质

情境

不落窠臼

爆发

D、素质

情形

不落窠臼

暴发答案:A(素养:修习涵养。也有平素所供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素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也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制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不落窠臼: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伍。暴发和爆发: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的发病率也在攀升,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健康。B.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C.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D.郑州西三环立交桥五个月内塌陷11次的原因,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合理还是建筑质量有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给群众一个明确解释。答案:C(A主谓搭配不当。B“一年后,甚至几年后”不合逻辑,“一”“几”对调。D句式杂糅。“的原因”和“因为”任删其一。)二、文言文阅读(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7题。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拨:废弃B.礼乐损益益:利益C.天人之际,承敝通变敝:衰败D.俟后世圣人君子俟:期待解析:选B。益:增加。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诗》《书》往往间出矣,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B.eq\b\lc\{\rc\(\a\vs4\al\co1(公孙弘以儒显,序略,以拾遗补艺))C.eq\b\lc\{\rc\(\a\vs4\al\co1(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成一家之言))D.eq\b\lc\{\rc\(\a\vs4\al\co1(立功名于天下,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解析:选D。A项,间或,中间;B项,凭借,用来;C项,它,助词,不译。(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8~9题。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rc\(\a\vs4\al\co1(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eq\b\lc\{\rc\(\a\vs4\al\co1(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D.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也相同解析:选A。前“而”表修饰;后“而”表因果。前“夫”表感叹;后“夫”是发语词。9.下列对上述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B.“身毁不用矣”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C.古圣先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以巨大的精神动力。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立不朽业绩。解析:选A。司马迁并未对辩护一事感到后悔。(三)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0~12题。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道多阪,回远回:曲折B.诚得水,可令亩十石诚:真诚C.水颓以绝商颜绝:穿过D.岸善崩,乃凿井善:容易解析:选B。诚:如果,确实。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道果便近,而水湍石②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B.①间百余里,以车转②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C.①汉中之谷可致②作之十余岁,渠颇通D.①拜汤子卬为汉中守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选B。A项,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递进关系。B项,均为介词,用。C项,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指龙首渠。D项,①为动词,做,担任;②为介词,对,向。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可以行船漕B.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C.其明年,旱,干封少雨D.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解析:选A。B项,古义:到处;今义:常常。C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古义:以……为,把……作为;今义:认为。(四)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3~16题。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过分B.君子惧焉惧:为……感到担忧C.东竟至河竟:竟然D.诸侯晏然弗讨晏然:安然解析:选C。C项“竟”同“境”,边境,疆界。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q\b\lc\{\rc\(\a\vs4\al\co1(①是后陪臣执政,②是又在六国下矣))eq\b\lc\{\rc\(\a\vs4\al\co1(③周东徙洛邑,④月出于东山之上))A.两个“是”相同,两个“东”相同B.两个“是”相同,两个“东”不同C.两个“是”不同,两个“东”相同D.两个“是”不同,两个“东”不同解析:选B。“是”,①②两句中的意思均为“代词,这”。“东”,③句中是名词作状语,④句中是方位名词。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蜂:名词作动词B.务在强兵并敌强:使动用法C.先暴戾,后仁义先、后:意动用法D.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相:名词作动词解析:选A。“蜂”是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16.联系全文,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又靠近戎狄,中原各国都排斥它。B.在我们今天看来,秦国一代一代的君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应该是秦统一天下的主观因素。C.在我们今天看来,六国“矫称蜂出,誓盟不信”“不能约束”,都给原本弱小的秦国以发展壮大并最终吞并六国提供了客观因素。D.秦国夺取天下实施的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很大。解析:选A。A项中“又靠近戎狄”表述错误。原文中“比于戎翟”的意思是“把它跟戎狄等同看待”。(五)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7~20题。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武王克殷二年克:战胜B.天下未集集:安定C.成王亦让让:谦让D.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回来解析:选D。D项“归”同“馈”,奉送。18.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A.以旦代王发之身 B.我以其璧与圭归C.慎无以国骄人 D.作此以戒成王解析:选C。C项和例句都是介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D项,连词,表目的,来。19.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发书视之,信吉 B.诫守者勿敢言C.未可以戚我先王 D.四方之民罔不敬畏解析:选C。C项“戚”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动。2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忠肝义胆和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解析:选B。“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不合文意,周公执政是他为国分忧高尚品格的表现,而非“想争权”。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21、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说明“中国书法”的特点和价值。不超过50个字。①中国书法的结构方正端庄,起到了纪实和装饰的作用。②中国书法造型上线条优美,具有非常鲜明的审美特色。③中国书法风格各异的体势,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作为艺术来欣赏的文字。④中国书法的意境内蕴深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答案:示例:中国书法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态、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22、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顺序、表达和谐一致。(4分)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时间顺序2分,句式和谐一致2分)23、“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请以“成语听写大赛”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4分)答案(略)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18分)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闭剑东①伴着习习江风,迎着冉冉秋阳,伫立于巍峨的中越红河大桥,静观,桥之下,红河畔,融融芦花正飞舞。飘逸又洒脱,甚是壮阔。②芦花是秋天的精灵,这话不假。历经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平日里貌不惊人的芦苇们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期待的时光,一团团的芦絮争相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五谷丰登的丰收美景。但却能给人清爽怡人的美妙感受;芦苇不是人类种植的花草树木,注定不会轻易屈服于人类的招呼使唤,哪怕刀砍火焚乃至挖根,芦苇依旧是以倔强到了极点的姿态来回敬人类。③又是一年深秋时,边关芦花漫天飞。飘飘的芦絮,摇弋着动感的舞姿,放飞憋了一年的心事,在飒飒秋风中,去追逐那注定要让它们亢奋一生的梦想,去寻觅另外的生命芳草地。也许,待到明年开春时,一棵棵柔弱的芦草就顽强地生长开来了,慢慢地,经受大自然的残酷考验;迅速地,汲取大地精华,不出几年,它们也会成长为独霸一方的野草。从宽敞的中越红河大桥沿着红河东流的方向一路远眺,眼帘中,总是会跳跃着红河芦花的英姿,总是荡漾着芦苇的轻浪。④又是一年深秋时,芦花正开得如痴如醉。开得如痴如醉的芦花集结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和亮丽的闪光灯。在蜗居的边关小城,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再加上直达昆明的高速公路的通车,每年来河口或经河口前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边关小城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深秋时,正是河口一年当中最凉爽怡人的时候,当北方已经寒风嗖嗖白雪皑皑时,深秋的河口正是养人的时候,太阳暖烘烘地照着,照着游人的心也暖烘烘的。于是,沿着红河及南溪河两岸依次开放的芦花也就成了河口的一大美景,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气势逼人的,决不轻易服输。河口的芦苇因为是沿着界河一线生长,所以就成了事实上的边关芦苇,边关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流血和牺牲,更不会缺乏刚强和傲骨,所以这里的芦苇也就多了军人般的刚强和傲骨,每每看到芦苇骄傲无比地开花了,我总会给予它们最热烈的歌颂。为心中那汩汩而萌的感动。⑤我心中关于芦苇的感动是源远流长的。很小很小的时候,太调皮的我总是难免挨上父亲的芦鞭抽打,那鞭子就是一根光滑的芦苇,打在身上那是揪心的疼啊。稍大,就喜欢折腾芦苇了,有一种报复的意味,喜欢折断它们、腰斩它们乃至是焚烧它们。只是后来听说芦苇对农民来说是有大用处的,我才慢慢停止了对芦苇的“暴行”,慢慢地我也在萌发对芦苇的爱好之情。不用说,芦苇丛中的鸟窝就够自己乐的了,更何况是春天时那鲜嫩的芦笋呢。再后来,读懂了《诗经•蒹葭》篇,于是独自一人的时候,经常会那么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久而久之,一种盎然的美、一样曼妙的情思便悠然而萌了,穗絮飘曳,景色迷朦,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令人无法抗拒。⑥是啊!芦苇真的是一种让人着迷的植物,据十七世纪法国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大自然数十万种植物,为什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偏偏要把人比喻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为什么不是其它的一种植物,而偏偏是大自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