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1_第1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1_第2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1_第3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1_第4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17《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教学内容第11课主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代表人物以及本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探究问题,概括民族资本在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过程;分析、归纳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材料及数据,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的史实,同时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使学生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实业报国精神和人民群众抵制洋货的反帝爱国精神;教材分析重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方式;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阻碍。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概念阐释】(1)现代化:又叫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国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相区别。(3)官僚资本: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具有超经济掠夺方式。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资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4)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到建国后重获新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试概述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历程及每个时期的基本特征。(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3)短暂春天:1912——1919(一战期间)(4)黄金时期:1927——1937(5)日益萎缩:1937——1945(6)陷于破产境地:1946——1949(7)获得重生:1949——1956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原因:(结合教材第一目的15自然段分析)(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_________的热情。(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3)政府倡导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4)群众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5)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各国对华______________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________发展迅速,________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3.影响:(1)思想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政治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见教材)3.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目的为了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沦陷区变成____和_____基地(经济掠夺、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2.方针1940年10月日本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____________”,其实质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现(手段):①控制和掠夺工矿业: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②垄断金融和贸易③物资管制制度: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控制,便于日伪政权以_________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的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④掠夺劳动力:掠夺大量______________,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影响:极大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三、民族资本的困境(三座大山的重压)——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1.原因(1)外国资本的掠夺一战结束后不久,___________卷土重来,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___________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2)官僚资本的压制①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____________”政策,通过_____________及专卖制度,使民族工业损失巨大。②官僚资本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侵蚀民族工业。(3)战争的破坏2.影响: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民族工业陷于破产的境地。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一思考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二【深化探究】材料一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材料二思考(1)从材料一分析民国时期主要有哪几种经济成分。(2)从材料一看,“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命运?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合作探究高分跨栏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重难点阐释】1.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的思想,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地位: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3.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1)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2)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重要策略。(3)优化投资环境;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4)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5)重视科教兴国。默写过关当场检测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2.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推翻清朝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3.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C.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4.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集中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原料供应不足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D.地区分布失衡5.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三罢”斗争出现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6.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7.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这表明()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民国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9.一位老人回忆说,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本质上反映了()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10.“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吞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11.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破土而出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材料二黄金时期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1924年,荣宗敬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1931—1932年,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材料三萎缩重生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杨勋《荣氏兄弟》(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思考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地区分布不平衡。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问题思考二:深化探究答案答案(1)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2)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3)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命运悲惨,发展艰难。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必然在夹缝中生存。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等兴起;从地区分布上看,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B.D两项不是民族工业的特征。2.答案D。解析实业救国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在此思想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创办实业,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徒有鸿志,却总是壮志难酬。3.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4.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5.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的标志为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提供根本的经济基础。A项为转折的表现,B项是根本原因,C.D项为斗争的方式。故选B。答案:B6.解析:材料反映了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结合1943年抗战时期,故A项正确;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是在国民党统治后期,抗战结束后,故B项不正确;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日军掠夺服务的,实现“以战养战”策略,故C.D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A。答案:A7.解析:本题为图表型选择题,意在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工业的产生时期,由于不是从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而来,而是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所以“先天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