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学习弗罗斯特的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2.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3.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内心世界。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做出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板书诗题)2.预习检查(1)请同学们读出诗歌中生词的正确发音。(2)简要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1912年,他举家迁居英国。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3)介绍《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地位。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之路。◆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1.学生自读:(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2.教师范读: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3.学生齐读: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朗读节奏示例: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活动三、分析诗歌,领悟诗情1.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预设:第1节:伫立(思索)第2节:决定(选择)第3节:选择之后的怅惘第4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预设: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写人生之路并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预设: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预设:哲理: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已做的选择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由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创造美好人生的期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自主做出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师小结: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面对人生选择时,我们应该慎重,三思而后行,不要随波逐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既然选择了,就勇往直前,不再犹豫后悔。◆活动四、细读诗歌,分析写法1.让学生思考本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师引导: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是同时又暗含着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首诗中的这种写法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何异同?(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3)在写法上,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以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未选择的路》诗人运用了大量形象阐释哲理,运用了许多咏物诗、哲理诗采用的象征手法,耐人寻味。诗人弗罗斯特用简单的语言、丰富的象征,巧妙地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和思考融入丰富的诗歌形象之中,运用人们熟悉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自然场景,向人们阐释人生哲理,向人们展示他理解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探索。2.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比喻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与所象征的事物有内在联系与本体有相似性(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生阅读诗歌,圈点勾画出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预设:树林——优美而宁静,且充满未知数,是自然世界的象征。它的宁静深邃、广阔无际,恰如广博的人生。路——不可知其源,茫然不知尽头的选择的象征。作者在人生岔路艰难抉择着,不愿从俗的心理让他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的路。尽管他有过踌躇和犹豫,但这一切并非担心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而是对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的遗憾。荒草,落叶——人生中艰难困苦的象征。作者选择“荒草萋萋”的道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进一步强调了人生选择的偶然性与神秘性,提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师小结: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全诗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活动五、合作探究,升华情感1.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在做选择时的心情、态度和原则。(2)讨论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故事。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的成果。课堂小结1.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读完这首诗后的感悟。2.师: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所传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人工协议书
- 电信租机协议书
- 宁波拆迁协议书
- 合作经营协议书合同范本
- 山东省武城县联考2026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浇冰师岗位应急处置技术规程
- 2025国内产品采购协议
- 2026届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中学数学七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专职消防队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安徽宿州埇桥区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下半年拜城县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6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神舟十号课件
- 医院护士文明用语规范
- 二次函数综合压轴题(共55题)(原卷版)
- Unit+2+Expressing+yourself+PartB(课件)【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管理学(马工程)》考试复习试题库(含答案)
- 公司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