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课件-【第3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_第1页
《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课件-【第3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_第2页
《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课件-【第3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_第3页
《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课件-【第3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_第4页
《幼儿医学基础与评价》课件-【第3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从出生后第一次啼哭开始,新生儿就有了呼吸。婴幼儿期,鼻腔黏膜纤毛发育还不完善,支气管肺区分不清,对外界抵抗力较差,极易受到病原体的侵犯,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心脏循环从胎儿变成初生儿,容易产生心内结构异常、传导通路异常等。这些依靠一系列辅助检查可以在早期识别与治疗。在儿童的血常规化验中,不同年龄数值不同,代表的临床意义也不一样。通过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尿量等生命体征的熟悉,可尽早尽快地辅助我们识别婴幼儿的危急重症。本章导语(1)了解婴幼儿呼吸、循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检查方法。(2)识别婴幼儿呼吸、循环、血液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3)掌握婴幼儿呼吸、循环、血液系统发育与年龄特点及生命体征监护。学习目标本章导览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与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生命体征第一节呼吸系统案例导入3岁的婧婧去幼儿园时发现,好朋友晶晶最近几天都没有来上学。老师说,晶晶感冒了,需要去医院住院几天以消灭细菌。婴幼儿期,尤其是从婴儿6个月开始,由于母乳中抗体含量的减少,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犯而出现呼吸道疾病。病毒性疾病多为自限性,细菌性、非典型病原体性疾病需要抗生素干预。如果不加干预,不积极监护生命体征,不动态监测血常规、感染指标等化验,就有可能并发心脏衰竭、暴发性心肌炎等凶险疾病。一、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3鼻咽喉(一)上呼吸道(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以下呼吸道共有23级,分为传导区(前16级)、移行区(17—19级)和呼吸区(20—23级)。细支气管(12—16级)向下,分支数目明显增多。气管分叉在新生儿位于第3—4胸椎,右侧支气管较直,所以支气管异物以右侧多见。(三)肺肺段支气管在妊娠5—6周建立,此后分为假性腺期(7—17周)、成管期(17—27周)、成囊期(27—34周)、肺泡期(34周以上)。(四)胸壁与横膈胸壁的肋间肌和横膈在呼吸时的活动使胸廓体积改变,气体得以吸入和呼出。新生儿肋骨主要为软骨,与脊柱成直角,吸气时不能通过抬高肋骨增加潮气量,横膈呈横位,倾斜度小,收缩时易将肋骨拉向内,胸廓内陷,呼吸效率减低。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123胸部X线高分辨率CT(HRCT)磁共振成像术(MRI)(一)胸部影像学(二)支气管镜检查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不仅能直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各种病变,还能利用黏膜刷检技术、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和肺泡灌洗技术提高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近年来,球囊扩张、冷冻、电凝等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也已应用于儿科临床。(三)肺功能检查5岁以上儿童可进行较全面的肺功能检查。脉冲震荡需要患儿配合较少,可对3岁以上的儿童进行检查。应用人体体积描记法和潮气—流速容量曲线(TFV)技术使婴幼儿肺功能检查成为可能。三、生长发育与年龄特点(一)呼吸频率与节律正常呼吸频率新生儿为40—44次/分,1岁前为30次/分,3岁前为24次/分,3—7岁为22次/分,14岁前为20次/分,18岁前为16—18次/分。(二)呼吸类型1.腹膈式呼吸2.胸腹式呼吸(三)呼吸道免疫特点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第二节循环系统一、婴幼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位置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且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以后,横位心逐渐变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5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二)心脏重量新生儿心脏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为20—25克,占体重的0.8%,而成人只占0.5%。在整个儿童时期,心脏重量的增长速度并非均等,出生6周内心脏增长很少。此后,心脏的重量呈持续跳跃式增长。(三)心腔容积四个心腔的容积初生时为20—22毫升,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心腔容积在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5岁时达3倍,近7岁时增至5倍,约100—120毫升。其后增长缓慢,至青春期开始,心腔容积仅约140毫升;青春期后增长又渐迅速,至18—20岁时达240—250毫升,为出生时的12倍。(四)房室发育胎儿时期,右心室负荷大,左心室负荷小,新生儿期两心室厚度几乎相等。婴儿出生以后,左心室负荷明显增加,而肺循环阻力在生后明显下降,故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增长快。15岁时,儿童左心室室壁厚度增长至出生时的2.5倍,而右心室壁厚仅为出生时厚度的1/3。(五)血管特点成人的静脉内径较动脉大1倍,而儿童的动、静脉内径相差较小。在大血管方面,儿童10岁以前肺动脉内径较主动脉宽,青春期主动脉直径则开始超过肺动脉。血管壁的弹力纤维较少,至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六)心脏传导系统新生儿期窦房结起搏细胞原始,过渡细胞较少,房室结区相对较大。心房、心室之间可残留心肌细胞的连续。大约至1岁以后该系统发育成熟。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01普通X线检查02心电图检查03超声心动图检查04心导管检查05心血管造影06磁共振成像07计算机断层扫描08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像09三、生长发育与年龄特点(一)出生前后循环变化胎儿时期的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连接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完成的。婴儿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循环压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脏的血液增多,左心房压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先在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第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足月儿约80%在生后10—15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二)心率随年龄增长减慢年龄愈小,代谢水平相对较高,心率愈快,血流速度也愈快。婴儿血液循环时间平均需12秒,学龄前期需15秒,年长儿童则需18—20秒。儿童每分钟心脏输出量相对成人较大,新生儿约400—500毫升/千克·分钟,婴儿约180—240毫升/千克·分钟。第三节血液系统一、婴幼儿血液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3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一)胎儿期123骨髓造血淋巴器官造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二)出生后造血4骨髓外造血二、婴幼儿血液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010203血涂片骨髓穿刺术特殊实验室检查贫血类疾病1(1)血红蛋白分析检查。(2)红细胞脆性试验。(3)其他特殊检查。出血类疾病2(三)特殊实验室检查(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血友病的基因诊断。(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3(1)组织化学染色。(2)溶菌酶检查。三、生长发育与年龄特点血液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其中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0.1%)、无机盐类(0.9%)、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红细胞是边缘较厚,中央略凹的扁圆形细胞,直径为7—8微米。白细胞为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微米之间。正常血小板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为2—3微米,显微镜下可见有中央颗粒区与周围透明区。第四节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尿量生命体征123456一、概念二、指标及其评价(一)体温发热按温度分为:①37.3—38℃低热;②38.1—38.9℃中度发热;③39.1—41℃为高热;④≥41℃为超高热。发热按时间长短分为:①短期发热:<2周;②长期发热:≥2周;③发热待查:发热持续2周以上;④慢性低热: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发热按热型分为:①稽留热

②弛张热

③间歇热

④波浪热

⑤不规则热呼吸频率减慢1呼吸频率减慢由呼吸中枢或肺病变引起,在婴儿中多见,危重婴儿肺炎可因脑水肿和脑疝引起,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呼吸过速2(二)呼吸呼吸过速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儿,也见于心、肝、血液系统患儿。周期性呼吸3呼吸的深度和次数呈不规则的周期性改变,其发生可能与脑缺血有关,多为严重疾病的征兆。心动过速1心动过速常见于贫血、慢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热、心力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应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三)脉搏心动过缓2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儿童、运动员,也可见于克汀病、伤寒、阻塞性黄疸病等。各年龄段儿童呼吸脉搏正常参考值为:新生儿120—140次/分;3岁前婴幼儿为100—130次/分;4—7岁儿童为80—100次/分;8—14岁儿童为70—90次/分。(四)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常指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五)瞳孔正常瞳孔在一般光线下直径为2—4毫米,两侧等大同圆。如果神志出现昏迷等异常,我们需要关注瞳孔的大小。(六)尿量测温方法腋下测温法01口腔测温法02肛门内测温法03耳内测温法04三、检查方法(一)体温(二)呼吸、脉搏儿童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而得,也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而得。要同时观察儿童呼吸的节律和深浅。对年长儿童一般选择较浅的动脉如栈动脉来检查脉搏;婴幼儿亦可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对比检测。(三)血压新生儿多釆用振荡法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新生儿也可用简易潮红法测量:测量时使新生儿仰卧位,将气带包裹于腕部(或踝部)以上,然后用加压绑带从肢体远端指(趾)尖向上,连续包裹至气带处,打气使压力达20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正常高限以上,将压力绑带去除,只见手或足的皮肤均泛白,然后以每秒钟降低5毫米汞柱的速度放气,当气带远端手(或足)的皮肤刚出现潮红时,即为平均压;若有严重贫血、水肿及明显低温,则可影响观察结果。潮红法测量方法已逐渐被电子血压计所取代。体温、呼吸、脉搏、血液等生命体征的发生及监护与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密切相关。由于不同年龄段各系统发育成熟度不同,指标也有所不同。本章先从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基本解剖及生理特点开始叙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及生理年龄特点,继而引出生命体征的概念、评价及检查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希望保教人员大致了解婴幼儿呼吸、循环、血液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结构、功能的发育特点,熟悉相关系统疾病可使用的检查方法,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的参数,并在科学照顾婴幼儿的过程中,将基础医学知识纳入其中,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提高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