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押题试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1.学习历史,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A.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B.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2001年,我国加入WTO D.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如图的青铜器是商鞅铜方量,左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34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秦国兴起青铜工艺 B.商鞅废除了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秦国统一了度量衡3.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4.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A.扩大秦朝的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5.考古学家发现马王堆汉墓的绮地“乘云绣”原被误判为枕巾,最新研究确认其为坐垫。以下证据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外观纹样与同墓枕巾高度相似

B.墓中竹简有“乘云绣茵席”记录且材质吻合

C.丝织品年代检测定为西汉初期

D.汉代文献记载贵族常用绣花坐垫且形制相符6.清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在云贵地区完成改土归流。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及特殊地区。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是我国古代疆域最广阔的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D.沿袭了明朝对地方的统治政策7.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8.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确定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经济剩余能够流向重工业领域,为解决这一问题,资源配置体系的变革应运而生。这个变革指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 B.公私合营 C.“一五”计划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如图是小知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学习卡片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上甘岭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反映了古埃及人()A.一直以农耕经济为本 B.善于总结大自然规律

C.借鉴了外来文明成果 D.开创历法和数学科学11.“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战争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这段话评述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影响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12.1921年列宁强调,“目前俄共在经济方面的基本任务,就是领导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工作: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下列内容与此相符合的是()A.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B.加速苏联工业化建设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13.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五一”MayDay运动史》,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等口号;陈独秀在上海工人集会上派发《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务政府的通告》。材料体现了()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已改变 B.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注重组织建设14.从拿破仑对外战争到普法战争,从一战到二战,法德两国交恶百余年。二战后,法德终于相逢一笑泯恩仇,实现合作,被誉为欧盟的“两架马车”。两国由交恶到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A.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关系变化

B.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必由之路

C.只要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5.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胸怀不同的梦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苦难中抗争】

材料一如图所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事件。图2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探索中发展】

材料二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指什么?哪一个“新的组织”应运而生?

【创新中复兴】

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该事件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道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曼彻斯特是兰开夏棉纺区最大的生产中心、最重要的市场,也是英格兰西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从这里出发的商人们走向全国售卖商品。“曼彻斯特人”成了当时行商的代名词。利兹是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毛纺织工业最大的生产中心。曼彻斯特、利兹这样的城市几乎没有行会的规定和限制,个人的经济活动比较自由,也不受城市当局的干预。这些新型城市具有现代新品质,成了英国现代城市社会的前驱,正是它们孕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开展,意味着英国工业化的开展。工业化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拉动各种经济要素和人口向一定的地理空间集中,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性劳动,促进工农业以外产业的发展。公路、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使英国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新型城市兴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3)综上所述,近代英国城市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度过大和军事问题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材料二:公元前11世纪,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西周的统治者推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显然天子与诸侯的义务不是对等的,而是具有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西欧中世纪分封制(即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不平等义务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封君封臣制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与中国古代西周分封制的相同点。(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8.【中国道路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左图签字的内容: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材料二时间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道路的探索”的基本历程。请选择该探索的某一个侧面,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侧面的发展历程加以说明。(提示:先回答“侧面”,可以是“政策”“改革”“开放”等;再进行“说明”,应包括“历史进程+历史影响”,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C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小题1】事件:虎门销烟;指挥者:彭德怀【小题2】“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小题3】事件:三大改造;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题4】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答案】【小题1】特点:城市专门化生产;城市内的经济活动较为开放、自由。【小题2】原因:工业化极强的集聚效应促使资源向城市集中;工业生产方式促使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发展速度。【小题3】启示:城市发展可依靠本地特色产业进行总体规划。17.【答案】【小题1】下稳上动,县始终是基层政区,稳定性极强;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分权是基本方法;中央集权强化是主因(或主要目的);沿袭变革是主线【小题2】都通过对土地和权力的分配来进行统治;都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权利义务交织【小题3】制度创新是时代需求;合理的制度创新推动发展;制度创新往往是在继承前代制度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18.【答案】【小题1】历史事件: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历史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得到中央的肯定;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小题2】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政策、改革、开放等任意一个“侧面”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例1:对外开放。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建立经济特区。此后,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