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
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
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连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
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
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
通过创设“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
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
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
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
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
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
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
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编不同,理解能力
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
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
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
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
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
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
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
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
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
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
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
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
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
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某某同
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
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
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
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二2(元)
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
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
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
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
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
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
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
书)
8+4+4
=2+4
二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
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
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
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
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5-3=2阮)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
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欠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
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
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
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
法。
(10)5-244-8
=5-3
二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
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
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
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
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
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
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
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
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
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
法),后计算(加减法)。
(4)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
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
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
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
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
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叱。(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
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书写
格式。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板书课
题:5.混合运算)
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谁能用史己的
话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理解的很透彻。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实,数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认真思
考,就能从旧知识中发现并学到许多新知识,不信,你们看这道
题(板书:7+4_3),观察一下,与上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当他们遇到一起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
们拿出本子试着做一做。
2)读一读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吗?(想)请打开书48页,
对照48页的脱式计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做对的同学就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以示鼓励。做错的同学,认
真观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看书并更正)
3)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
确
的计算顺序)
4)做一做
我们知道了当加和乘遇到一起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当减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再试着做一做
这道题。(课件显示:15-10+5)
(学生试做)
5)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
确的计算顺序)
6)议一议
同学们知道了当乘加在一起时,先算乘后算加;当减除在一
起时先算除后算减,那么这些算式你们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显示10道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算式,请同学们说运算
顺序)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算式的运算顺序,和你的同桌说
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7)读一读
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读两遍,齐读两遍)
8)讲一讲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算式,该怎么
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
法),那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先算什么?(4_3=12),再算
(7+12=19)(同时提醒注意事项)
9)练一练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老师现在要考一考你
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显示)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你们看(课件显示)我
们把昨天学的知识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
识,如果老师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再添加一个小括号,它的计算
顺序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们说,神不神奇?(神奇)其实,
数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待着你们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
吧!同学们。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下课!
板书设计:
5.混合运算
7+4_3先算乘、除法
=7+12后算加、减法
二19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
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
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
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
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
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
分成四份吗?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
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
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
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0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
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
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
不O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
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
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
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
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后让全班同学都把
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
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
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
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
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
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
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
小动物参加?
[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
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
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
计。
项目合计跳高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o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
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
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
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
学生的统计意识。]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
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
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
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昊它不
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
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
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
的组织比赛。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
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
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内容:
1、61—62页例1,2,课堂活动1
二、教学目标:
1、弄清进位加法的算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2、过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比
同的方法解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四、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校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每年都要组织体检,今年又要体检
了,保健老师条查各班人数,现在,来到了六二班教室。他了解
到了什麽?(男生23人,女生25)
问: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2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独立思考计算23+25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23+20=4343+5=48
②25+20=4545+3=48
③23+10+10+5=48……
2、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想知道吗?
师:用竖式计算。板书:
23
+25
48
说明:3和5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2和2对齐就是十
位和十位对齐,既相同数位对齐。
3、竖式上怎麽加呢?讨论。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4、教学例2
再给医生准备茶杯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示例2图)你能
帮忙算算还差多少吗?
(1)学生列式
(2)动手操作小棒,理解算理。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学生看书,你的方法和谁的一样?小学二年级数学下
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L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
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
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
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
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
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
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L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
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
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
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
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
了。
»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刃、?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
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
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口。睦
③△II□II
④△口Illin?oIIIIIo
⑤△正一口。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c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
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
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
“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
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
L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
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
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
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
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
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
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二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
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
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二年级数
学下册教案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
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
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
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纸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0分
工合作,梳理知识
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V、画
“需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
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
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
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认识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
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提出问题。
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
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
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
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
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2月
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
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引导学生优化方法一一选择简单的举手方法:每个同学只能
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遗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举手,教师记录,完成本题。
2、复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1)课件出示习题:
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
情况。
王红
刘梅
石明
李飞
邓丽
孙楠
余辉
徐阳
刘芳
周曦
王菲
赵佳
杨彤
李莉
(2)小组讨论:针对上题,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呢?
指名汇报,明确记录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
画“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用画“正”字法统计数据。
3、复习统计表。
(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
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项目:唱歌、绘画、演讲、舞蹈、人数
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
参加()和()的人数同样多。
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人。
(2)学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汇报,明确思考方法:要把
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果。
(3)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项目
情况。(每人限一项,每人都参加校运动会)
项目:跳绳、踢犍子、跳远、跑步、人数。小学二年级数学
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
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
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
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
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
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
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
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
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
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
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
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
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
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
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
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
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C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
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4-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
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
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
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⑵、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c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
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
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
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
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
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
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
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
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
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
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
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
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一、说教材
这一节课是是建立在二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表内乘法的基础
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
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
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
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
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
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
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
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
均分的分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
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
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
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
用。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
分。
2、教学例2o
让学生自动动手分东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
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
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
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弄清楚是怎样圈的,然后填一填。
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按每几个一份
来分的,分成了几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
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存在着大量有关平均分的现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
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
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
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Do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
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Do
2.完成试一试(2)o
3.完成试一试(3)o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lo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30238004100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一、查字知道除字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除(ch11)法的初步认
识”,“除”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多少?先讨论如何在字典上
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可以找到
“除”字。
生:我们小组讨论也认为在标有%”的那几页中找,不过
我们不是直接找“除”字,而是先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巫山县事业单位面向“三支一扶”人员招聘2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省骨科医院招聘安保人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社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安顺火花镇选聘天保应急队护林员1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幼教集团禧悦新城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考试招聘3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苁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学校教师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T/DGGC 005-2020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检测与评估
- 消化内科护理进修汇报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
- 青年上香行为的社会文化动机与影响研究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多相催化反应原理》课件
- 灌注桩施工的合同范本
- 当代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完整版)
-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