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专题36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专题36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专题36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专题36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6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动点压轴题专项训练(30道)

【人教版】

考卷信息:

本卷试题共30道大题,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可强化学生对动点问题的理解!

1.(2021秋•崇川区月考)如图,在数轴上点4表示的数是8,若动点尸从原点O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

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动点。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以原来

的速度返回,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当r=0.5时,求点Q表示的数;

(2)当f=2.5时,求点。表示的数:

(3)当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时,求点P表示的数.

【解题思路】(1)先列方程求出点。与原点。重合时的时间,然后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用含/的代数

式表示点Q对应的数,在相应的范围内求出点。表示的数;

(2)当f=2.5时,点。已经从点O返回,将f=2.5代入相应的代数式求出点。表示的数;

(3)先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点尸对应的数,点Q到原点。的距离为4分两种情况,求出相应的,值,再

求出点P表示的数.

【解答过程】解:(1)根据题意,点A表示的数是心当点。与点O重合时,则4/=8,

解得,=2;

当0W/W2时,点Q表示的数是8・缶

当/>2时,点。表示的数是4L8,

因为0V0.5V2,

所以当1=。5时,8-4/=8-4X0.5=6,

所以点。表示的数是6.

(2)因为2.5>2,

所以当1=2.5时,41-8=4X2.5-8=2,

所以点Q表示的数是2.

(3)P从原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所以点。表示的数是-21,

当0W/W2时,由8-4/=4得,=1,则-2/=-2X1=-2;

当/>2时,由41-8=4得,=3,则・21=-2X3=-6,

所以点P表示的数是・2或-6.

PQ

II1I4

-oX

2.(2021秋•滨海县月考)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48,在

数轴上A,〃两点之间的距离人/=依-/儿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I)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数轴上表示1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

(2)数轴上若点人表示的数是x,点8表示的数是-4,则点八和B之间的距离是」±义,若|/1阴=

3,那么x为-7或・1;

(3)若点A表示的数・1,点8与点A的距离是10,且点8在点A的右侧,动点P、。同时从A、8出

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求运动几秒

后,点。与点P相距1个单位?(请写出必要的求解过程)

【解题思路】(1)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可得到要求的结果;

(2)根据两点的距离〃可直接得到AB=|x+4|,当A8=3时,则氏+4|=3,若x较小,则-4-x

=3;若x较大,则x-(-4)=3,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先求出4、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II,点Q与点P相距1个单位有两种情况,

一是点。在点Q左侧,一是点。在点Q右侧,再根据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出,的值即可.

【解答过程】解:(1)因为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8,

所以8・3=5,

所以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

因为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6,

所以I-(-6)=7,

所以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7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5,7.

(2)A表示的数是x,点4表示的数是-4,

所以A3=k+4|,

若A8=3,则仅+4|=3,

所以-4・x=3或,x・(-4)=3

解得x=-7或工=-1

2

故答案为:|x+4|,-7或-1.

(3)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因为点A表示的数・1,点8与点A的距离是10,且点8在点A的右侧,

所以48=10-(-1)=11,

若点尸在点。的左侧,则3计1=11+2/,

解得£=10;

若点P在点Q的右侧,则3/7=11+2/,

解得t=12,

答:运动10秒或12秒后,点。与点。相距1个单位.

3.(2021秋•佛山月考)如图,有两条线段,48=2(单位长度),(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点4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

(1)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线段的氏=24;

(2)若线段A8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O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

速运动.当点B与C重合时,点8与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3)若线段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

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为何值时,点8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AB0CD

【解题思路】(1)数轴上点力右边的点6表示的数是点A表示的数加上这两个点的距离,数轴上点O

左边的点C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减去这两个点的距离,依此方法可求出点B和点。表示的数,因

为点。在点B的右边,所以用点。表示的数减去点B表示的数即得到线段BC的长;

(2)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先确定点B表示的数为-10+/,点B与点C相距24个单位长度,两个点相

向运动,则点与点。重合时,点月与点C运动的距离和为24,列方程求出,的值再求出点B表示的

数即可;

(3)分两种情况,点P在点。的左侧或点P在点Q的右侧,按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出/的值

即可.

【解答过程】解:(1)因为点A表示的数是-12,点3在点A右侧,且48=2,

所以72+2=-10,

所以点8表示的数是・10;

因为点。表示的数是15,点C在点。的左侧,且CZ)=1,

3

所以15-1=14,

所以点C表示的数是14,

点B与点C的距离是14・(-10)=24(单位长度),

所以线段BC的长为24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10,14,24.

(2)设运动的时间为/秒,则点B表示的数是-10+/,

根据题意得/+2z=24,

解得1=8,

所以-10+/=70+8=-2,

答:当点8与C重合时,点8与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

(3)若点尸在点。的左侧,则什24=1+2]

解得f=23;

若点P在点Q的右侧,则l+r+24=2r,

解得r=25,

答:当f=23或f=25时,,点8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4.(2021秋•九龙坡区校级月考)在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数轴上,相距30个单位长度的点人和点B表示

的数互为相反数,将点8向右移动1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夕是该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从点C出

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至点A,然后立即返回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

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1秒.

(1)点A表示的数是-15,点C表示的数是15;

(2)当点。与点A的距离是点。与点C的距离的2倍时,求点尸表示的数及对应f的值;

(3)点。为该数轴上的另一动点,与点P同时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匀速向右

运动,直接写出P,Q两点之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的/的值(不写计算过程).

【解题思路】(1)根据点4向右移动1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2是该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从点C出

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至点4判断,点A在点3的左侧,再由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可求出点A和点8表示的数;

(2)画出数轴,求出点C表示的数,点尸与点A的距离是点尸与点C的距离的2倍分为点P在点A与

点C之间或点P在点C右侧,分类讨论求出相应的t值和点P表示的数即可;

4

(3)分四种情况讨论,点。与点Q在相遇前相距5个单位长度,或点。与点。在相遇后且在点夕到达

点A前相距5个单位长度,或点P从点A返回且点P在点Q左侧与点Q相距5个单位长度,或点P从

点A返回且点P在点Q右侧与点Q相距5个单位长度,分别列方程求出相应的t值即可.

【解答过程】解:(1)根据题意可知点8在原点的右侧,月.点B、点A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因为30+2=15,

所以点A表示的数是-15,点/7表示的数是15,

故答案为:-15,15.

(2)点4向右移动1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则15+15=30,

所以点C表示的数是30,

30-(-15)=45,

所以点A与点C的距离是45个单位长度,

由3f=45,得t=15,

所以当r=15时点P与点A重合,

若点P到达点A之前点P与点4的距离是点P与点、C的距离的2倍,则点P表示的数为30-36

根据题意得45-3f=2X3f,

解得7=5,

所以30-3/=15,

所以点P表示的数是15:

若点P从点A返回,且点。在点A与点C之间点P与点A的距离是点P与点C的距离的2倍,则点P

表示的数是・15+5Ct-15),

根据题意得5(r-15)=2[45-5(z-15)],

解得r=21,

所以-15+5(r-15)=15,

所以点P表示的数是15;

若点P从点A返回,且点P在点。的右侧点P与点4的距离是点P与点。的距离的2倍,则点夕表示

多数是-15+5(/-15),

根据题意得5(/-15)=215(Z-15)-45j,

解得f=33,

所以75+5(t-15)=75,

5

所以点。表示的数是75,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是15,对应的/值为5或21:点P表示的数是75,对应的,值为33.

(3)若点尸与点Q在相遇前相距5个单位长度,则2什3什5=45,

解得,=8;

若点P与点Q在相遇后且在点P到达点A前相距5个单位长度,则2/+3L5=45,

解得f=10;

若点P从点A返回且点P在点。左侧与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则5(/-15)+5=23

解得t=冬

若点。从点A返回且点,在点。右侧与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则-5=2],

解得=学,

7080

综上所述.,的值为8或10或二或三~.

33

AOBPC

------1-------*-------1-------L♦J1♦1~।*►

-15--------0---------------------1530

5.(2021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已知:数轴上点A,C对应的数分别为“,c,且满足|a+7|+|c-2|=0,点、B

对应的数为-3.

(1)a=-7>c=2.

(2)若在数轴上有两动点P、。分别从A,8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Q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求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的距离为3.

(3)若在数轴上找一个点P,使得点尸到点A和点C的距离之和为15,请求出点P所对应的值.(要

求写详细解答过程)

3

丰IIIIIIII.

B-2-1012345

WIIIIIIII.

-2-1012345

【解题思路】(1)由非负数的性质得|〃+7|=0,|c-2|=0,再解方程求出〃、。的值即可;

(2)设经过/秒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根据点P、Q分别从A,4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夕的速度

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确定点尸表示的数为-7+2/,点Q表示的数为-

3+3再按点P在点Q左侧和点P在点Q右侧分别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的值即可;

(3)设点。对应的值为x,按点尸在点A左侧、点尸在点A与点C之间和点P在点。右侧分别列方程

6

求出相应的X的值,并进行检验确认正确的结果.

【解答过程】解:(1)因为|。+7|20,匕-2|10,且|a+7|+|c・2|=0,

所以|。+7|=0,|c-2|=0,

解得a=-7,c=2,

故答案为:-7,2.

(2)设经过f秒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

根据题意,点P表示的数为-7+2],点。表示的数为-3+/,

若点P在点。的左侧,则-3+L(-7+2/)=3,解得/=1,

若点P在点Q的右侧,则-7+2/-(-3+/)=3,解得/=7,

答:经过1秒或7秒P,Q两点的距离为3.

(3)设点尸对应的值为达

若点F在点A左侧,则(-7-x)+(2-A)=15,解得力=-10,

若点P在点A与点。之间,则(x+7)+(2-x)=15,此方程无解,

若点P在点C右侧,则(x+7)+(x-2)=15,解得x=5,

答:点P对应的值为-10或5.

ABC

|I1IA1I111111^

)力・5・4N・2-1012345^

6.(2021秋•大连月考)数轴上4、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b,且〃、。满足|〃+2|+"-6)2=0.表

示点A与点8之间的距离.

(1)求A、8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点A、B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速度都是1个单位长度/秒,点A向右运动,点B向左运动,

设经过,秒时48=2,求/的值;

(3)。为原点,点4、8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

运动.设经过I秒时,点A到达点P,点8到达点Q.当点P、Q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时(即PO=QO),

求/的值.

【解题思路】(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2|=0,S-6)2=0,解方程求出〃、》的值,再求出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因为A、8同时出发且速度都是1个单位长度/秒,点A向右运动,点8向左运动,所以动点A表

示的数是・2+,,动点B表示的数是6・f,再根据A8=2按点A与点8相遇前及点A与点B相遇后分别

7

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的值;

(3)按点A、点3都向右、都向左、相向运动和背向运动分类讨论,且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检验,求出正

确的结果.

【解答过程】解:(1)•••|〃+2|20,(〃-6)2》(),且M+2|+(/?-6)2=(),

••・|〃+2|=0,(〃-6)2=0,

,。+2=0,/?-6=0,

;・。=-2,b=6,

••AB=6+2=8,

・・・A、8两点之间的距离是8.

(2)根据题意,动点A表示的数是-2+/,动点8表示的数是67,

若点A在点8左侧,则(6-r)-(-2+r)=2,解得,=3;

若点A在点3右侧,则(-2旬-(6-r)=2,解得f=5,

.*.r=3或t=5.

(3)①若点4、点K都向右运动,

•・•点A的速度小于点B的速度,

・•・PCXQO,

,PO=Q。不成立;

②若点A向右运动,点B向左运动,且点A在点O左侧,点3在点O右侧,

由PO=Q。得2・2[=6・3],解得,=4,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点A向右运动,点B向左运动,当点A与点B相遇时,则2f+3f=6+2,解得Qt;

若点A向右运动,点B向左运动,且点4在点。右侧,点8在点O左侧,

由尸。=。。得2L2=3L6,解得f=4;

③若点A、点B都向左运动,且点A在点O左侧,点B在点O右侧,

由PO=QO得2+2f=6-3t,解得1=小

若点A、点3都向左运动,当点4与点4相遇时,则2什(6+2)=3/,解得/=8,

④若点A向左运动,点6向右运动,

丁点A的速度小于点B的速度,且OA<OB,

:.OP<OQ,

8

・・.PO=QO不成立,

综上所述,当片卷或1=4或六1或/=8时,点P、。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AOB

iQ1,•,,♦1」

-26

7.(2021秋•南海区月考)如图,在数釉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

数轴上的一点C',且C点到A点的距离是。点到3点距离的2倍,且〃、。满足|〃+4|+(/?-11)2=().

(1)直接写出。与力的值:a=-4;b=\\.

(2)求出点C表示的数;

(3)点。从A点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同时从3点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

若AP+BQ=2PQ,求时间I.

--------1---1-------1--------►

AOB

【解题思路】⑴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4|=(),(b-11)2=0,可求出4、力的值;

(2)。点到A点的距离是。点到B点距离的2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点。在AB两点之间,一是点C

在点B的右侧,设点C表示的数为元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AP=4t,BQ=3f,点P表示的数是-4+43点Q表示的数是11-3/,按点P在点。左侧和点P在

点Q右侧分类讨论,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的值.

【解答过程】解:(1)・"40,Cb-11)2对,且M+4|+Cb-11)2=0,

r.|a+4|=0,(b-11)2=0,

解得a=~4,b=11,

故答案为:-4,11.

(2)设点C表示的数为工,

若点C在A、B两点之间,则"4=2(11-x),解得x=6;

若点C在点5的右侧,贝心+4=2(x-II),解得x=26;

若点C在点A的左侧,则C4VC8,即不存在C4=2C8的情况,

点C表示的数是6或26.

(3)由题意得AP=4f,3Q=3f,点P表示的数是・4+41,点Q表示的数是11・"

当点P在点Q左侧时,则4什3/=2[11・3L(-4+4/)],解得仁羿

当点P在点Q右侧时,则4什"=2[-4+4/-(11-3r)1,解得仁斗.

9

・30T30

・・/=五或l=—.

----------1----1---------1---------►

AOB

8.(2021秋•通川区校级月考)已知:力是最小的正整数,且〃、满足(c-5)2+|〃+加=0,请回答问题:

(1)请直接写出,、b、c的值:a=-1>b=1,c=5.

(2)在(1)的条件下,数小人,。分别在数轴上对应的点4,B,C,有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4,

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点,当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

上点M处相遇时,求点M表示的数」_;

(3)在(1)的条件下,点。,4c分别对应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

f秒钟过后,若点8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8C,点A与点8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8.请问:BC-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4_§__________J

【解题思路】(1)根据。是最小的正整数,即可确定〃的值,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

是0,则每个数是0,即可求得小4c的值;

(2)可设,秒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点M处相遇,根据路程和=速度和X时间可求/,进一步可求点M

表示的数;

(3)先求出AC=3/+4,AB=3t+2,从而得出NC-44=2.

【解答过程】解•:(1)•・》是最小的正整数,

:.b=\.

根据题意得:c-5=0且a+b=0,

.*.«=-1,b=1,c=5.

故答案为:-1;1;5;

(2)设/秒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点M处相遇,依题意有

(2+4)/=5-(-1),

解得/=1,

则点M表示的数为5-4X1=1.

故答案为:1:

10

(3)不变.理由如下:

i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I♦,点8对应的数为2/+1,点C对应的数为5/+5.

:.BC=(5r+5)-(2f+l)=3什4,AB=(2r+l)-(-1-f)=3/+2,

:.BC-AB=⑶+4)-⑶+2)=2,

即BC-AB值的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另解)•・•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8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

・•*、B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

•・•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

・・・氏C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

又“;BC-AB=2,

-\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9.(2021秋•朝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4,点。表示的有理数为8,点尸从点

4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右运动,当点P到达点8后立即返回,再以每秒3个单位

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秒).

-4-3-2-1012345678

(1)当点。与点3重合时,,的值为6;

(2)当f=7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1;

(3)当点。与原点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时,,的值为1或3或8或7r;

(4)当8P=3AP时,1的值为3或9.

~2---------

【解题思路】(1)用含,代数式表示点尸所表示的数,使其等于8,进而求解.

(2)当点P从8向4运动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8-3(r-6),列方程求解.

(3)点产到原点距离为2的数为2或-2,分类讨论点?从A向/和从8向A运动时点P表示的数为

±2,进而求解.

(4)根据4P=3A。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解:(1)当点尸从A向8运动时,点户表示的数为:-4+2/,

由题意得・4+2f=8,

解得f=6.

11

故答案为:6.

(2)当点P从8向A运动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8・3(f-6),

当f=7时,8-3(r-6)=8-3=5,

故答案为:5.

(3)当点P表示的数为2或-2时满足题意,

解-4+2/=-2得/=1,

解-4+2,=2得,=3,

解8-3(r-6)=2得/=8,

解8・3(r-6)=-2得=学

28

故答案为:1或3或8或二.

3

(4)*:BP=3AP,

:.BP+AP=4AP=S-(-4)=12.

・・・AP=3,

・••点P表示的数为-4+3=-1,

即-4+2/=-1或8-3(r-6)=-I,

解得仁9或/=9.

故答案为::或9.

10.(2021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已知数轴上两点A,8对应的数分别为〃、4且人》满足|a+4|+(6-8)

2=0.

(1)如图1,如果点尸和点。分别从点4,B同时出发,都沿数轴负方向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2个单位,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设运动的时间为f(秒).①当BP=3AP时,,的值为3;

②当P、Q之间的距离为4时,求点Q对应的数.

(2)如图2,如果点P从点八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点M、N分别是线段

AP、BP的中点,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为定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

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

12

AOB

图1

iiI

AOB

图2

【解题思路】(1)①根据绝对值与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a、b的值,根据BP=3>AP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②求出PQ用含/的式子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中点公式以及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过程】解:(1)①"+41+(。-8)2=0,

«+4=0或/?-8=0,

解得:a=-4,0=8,

根据题意可得P点表示的数为-4-2/,

・・・B尸=8+4+2/=12+23AP=-4+4+2f=2r,

•:BP=3AP,

・•・12+21=3X2f,

解得r=3;

故答案为:3;

②•.•。点表示的数为-4-2/,Q点表示的数为8-Gt,

・・・PQ=|-4-2L8+6/|,

A|-4-2z-8+6r|=4,

解得:1=4或2.

・•・点Q对应的数为8-6f=-16或8-6f=-4,

故答案为:-16或-4;

(2)线段MN的长度为定值,线段MN的长度是6.理由如下:

设抬后,点P对应的数为2/-4,

2亡一4一4

・・・M对应的数为一--=/-4,

2t—4+8

N对应的数为-------=1+2.

2

,MN=|L4・L2|=6,

故线段MN的长度为定值,线段MN的长度是6.

13

11.(2021秋•蚌山区校级月考)如图,有两条线段A8和CQ在数轴上,且A3=2(单位长度),CQ=1

(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

(1)点8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线段8C的长是24;

(2)若线段A8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Q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

匀速运动,当点8与C重合时,点8与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3)若线段48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

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点B与点C重合时,求f的值.

IIIII、

AB0CD

【解题思路】(1)根据A&CO的长度结合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即可找出点3、。在数轴上表

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线段BC的长度;

(2)找出运动时间为,秒时,点8、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重合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

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找出运动时间为,秒时,点8、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重合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

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解:(1)•.YB=2,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

・••点8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

・••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

:.BC=14-(-10)=24.

故答案为:・10;14;24.

(2)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L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

•:B、C重合,

:,t-10=l4-2r,

解得:f=8.

答:当从C重合时,/的值为8,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

(3)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点3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L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力,

当8与。重合时,・L10=14・23

解得f=24.

答;当点B与点。重合时,求f的值是24.

14

12.(2021秋•东港区校级月考)如图,在数轴上4点表示数44点表示数4。点表示数c,且〃、c满

足|a+3|+|c-9|=0.若点A与点8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办点B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h

-d,点3在点A、C之间,且满足BC=248.

(1)a=-3,b=1,c=9;

(2)若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当|x-〃|=3时,x=-6或0;当代数式|x-a|+|x-

cl取得最小值时,此时最小值为12.

(3)动点M从B点位置出发,沿数轴以每秒I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同时动点N从A点出发,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问:当/为何值时,M,N两点之间的距

离为2个单位?

----------1-----------1----------------------1------►

ABC

【解题思路】(1)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c的值,结合8c=248可求出力的值;

(2)分点P在点A的左边与右边两种情况分别求出x的值;当・3WxW9时,|x-o|+|x-d取得最小值,

即可得出结论;

(3)用含f的代数式表示出点M,N表示的数,结合MN=2,即可得出关于/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

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解:(1)V|a+3|+k-9|=0,

.•.〃+3=0,c-9=0,

*.a=-3,c=9.

又•・•点8在点A、C之间,且满足8c=2AB,

:,9-b=2[b-(-3)],

:.b=\.

故答案为:-3,1,9;

(2)由(1)可知,〃=-3,c=9.

如果点。在点4的左边,仅-4=3,即-3-尸3,解得工=-6;

如果点P在点A的右边,\x-a\=3,即x-(-3)=3,解得x=0.

即当仇・。|=3时,x=-6或0;

当・3WxW9时,|x・a|+L"d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9・(-3)=12.

故答案为;-6或0;12.

15

(3)运动,秒时,点M表示的数为1+f,点N表示的数为-3+2九

・:MN=\(-3+2f)-(1+r)|=2,

:.t-4=2,或L4=-2,

解得:f=6,或f=2,均符合题意.

故当/为2或6秒时,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13.(2020秋•天桥区期末)如图,已知在数轴上有三个点人、R、C,。是原点,满足。八=AB=8C=20cm,

动点。从点。出发向右以每秒2c”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数轴上向左匀速运

动,速度为I,(6>1);运动时间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BC

(1)求:点尸从点。运动到点。时,运动时间■的值.

(2)若Q的速度u为每秒3c川,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化。两点相距30。〃??此时IQ8-QC]是多少?

(3)当附+尸用=2|。^-。0=24时,请直接写出点。的速度箕的值.

【解题思路】(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即可求出时间,;

(2)分相遇前相距305?和相遇后相距300〃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出答案;

(3)由照+P5|=2|QB・Qq=24得出照+尸身=24,|。8・。1=12,进而可知点P对应的数为18或42,

点Q对应的数为44或56,再分①点P对应的数为18,点Q对应的数为44或56,②点P对应的数为

42,点。对应的数为44或56,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过程】解:(1)由题意知:OC=OA+A8+8C=20+2(H20=60(cm),

・•・当尸运动到点C时,/=60・2=30(秒);

(2)①当点P、Q还没有相遇时,

2f+3f=60-30,

解得:f=6,

此时,QC=3X6=I8(c〃?),QB=8C-QC=20-18=2(an),

GC1=|2-18|=16(cm),

②当点P、。相遇后,

2r+3r=60+30,

解得:f=18,

止匕时,QC=3X18=54(cm),QB=QC-BC=54-20=34Cem),

16

・・・IQ3-eq=|34-54|=20(cm),

综上所述,经过6秒或18秒P,。两点相距30初,此时|0-0Q是16前或20c加;

(3)^\PA+PB\=2\QB-QC|=24,

:.\PA+PB\=24,\QB-QC\=U,

•・•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0,点B对应的数为40,点C对应的数为60,

・••点P对应的数为18或42,点。对应的数为44或56,

①点尸对应的数为为时,8=18(cw),/=184-2=9(6),

若点。对应的数为44时,CQ=60-44=16(cm),

y=16+9=竽(crn/s),

若点Q对应的数为56时,CQ=60-56=4(cm),

4

v=44-9=Q(cm/s),

②点P对应的数为42时,。尸=42(cm),,=42彳2=21(s),

若点Q对应的数为44时,CQ=60-44=16(cm),

吠=16+21=岩(cmJs)>

若点。对应的数为56时,C0=6O-56=4(cm),

4

p=4-r21=(cm!s),

416416

综上所述,点Q的运动速度为:gcm/s或万cm/s^—czn/ssg—cm/s.

14.(2021春•香坊区校级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A、8两点,点C是线段A8的中点,A8=I2,OA=8.

(I)求点C所表示的数;

(2)动点P、Q分别从A、8同时出发,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分别是每秒3个

单位和每秒2个单位(当P与Q相遇,运动停止),点M是线段PQ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1秒,请用

含/的式子表示CM的长;

(3)在⑵的条件下,试问/为何值时,CM=|PC.

IIII.

ACOB

111I.

ACOB

【解题思路】(1)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求得4C=8c=6,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得OC的长度,从而

17

确定点C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2)用含I的式子分别表示出点P和点Q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示的数,然后求得点M所表示的数,从而

求得CM的长;

(3)分点P位于C点左侧和C点右侧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解:(1)•・•点C是线段A8的中点,

1

:.AC=BC=^\B=6,

/.OC=OA-AC=8-6=2,OB=BC-0C=6-2=4,

...点C所表示数为・2;

(2)・.・OA=8,0B=4,

,点A所表示的数为・8,点8所表示的数为4,

设运动时间为/秒,由题意可得,

点P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示的数为-8+33

点Q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示的数为4+23

又•・•点M是PQ的中点,

-8+3t+4+2t5t-4

・•・点M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示的数为

22

5t-4St

・・・CM=|----------(-2)|=争

2/

即线段CM的长为蓑;

(3)①当点尸位于C点左侧时,PC=-2-(-8+3r)=6-3b

5t5

-=-(6-3t),

4z(

解得:r=1;

②当点P位于C点右侧时,PC=-8+3L(-2)=3/-6,

55

了二八3-6),

解得:/=3,

综上,当/=5或3时,CM=^PC.

15.(2021春•松桃县期末)已知数轴上两点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