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并发症防范范文5篇
并发症防范第1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22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2个月〜
71岁,平均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d〜2年,平均5个月。
1.2积水原因
梗阻性脑积水17例,其中先天性脑积水9例,三脑室后部
肿瘤5例,松果伍区肿瘤2例,后颅窝肿瘤1例。交通性脑积
水15例,其中颅脑外伤及术后脑积水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脑积水6例,感染性脑积水2例。
1.3临床表现:
本组儿童以头颅增大、前囱大而张力高、颅缝裂开、眼球
下落、反应迟钝、抽搐、失明及斜视、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
成人以头痛、呕吐、痴呆、步态不稳、二便失禁、癫痫、行为
异常及情感自制力减退为症状。
1.4影象检查:
本组均行CT检查,CT除显示脑室扩大外,幼儿可见到脑
组织结构缺损、皮质变薄。MRI检查21例显示:双侧脑室对称
或不对称性扩大,三脑室及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大,脑室周围见
间质水肿。
1.5治疗方法
脑室-腹腔分流均采用美国MedtronicV-P分流管.根据思者
的年龄、身高、脑积水的类型选择适宜的分流装置,手术在全
麻下进行。除3例因左侧脑室扩大较显著而行左侧脑室-腹腔分
流术外,其余29例均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
室端置于侧脑室的额角,骨孔处骨膜下固定分流管,分流泵置
于乳突后上方,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部后经腹直
肌切口送入腹腔,置入约50cm,成年人于腹腔端腹直肌前鞘
良好固定,幼儿不做腹直肌前鞘内固定。
2并发症
分流管堵塞16例,其中脑室端7例,腹腔端9例,发生时
间为术后2周〜13个月,平均6个月,经再次手术调整通畅;
感染7例,2例抗炎治疗控制,5例拔出重新换侧置入;分流过
度导致硬膜下积液及出血各2例,裂隙状脑室1例;脱落腹腔3
例,1例开腹取出,另2例无临床症状未处理;分流管自阴道脱
出1例。其余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经CT复查脑室大小已恢
复或基本恢复正常。
3讨论
脑积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主要变
化为脑室扩大。其病因在儿童多为先天性或炎性反应性所致,
而成人以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多见。
脑积水的治疗迄今为止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分流装置
的设计和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技术的日趋熟练,V-P分
流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操作简
单,但常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导管阻塞及异位
等,从而导致分流失败。
分流管堵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分为
近端(脑室端)和远端(腹腔端)堵塞两种。黄氏报告[1]引流
管阻塞的发生率为37%,本组发生率为14.4%,发生原因:①V-P
引流管脑室端被脉络摸包裹;②脑室端过长刺入脑室壁或对侧脑
室;③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④脑室端被腹腔大网膜包裹。作者
体会减少堵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脑脊液蛋白、细胞数
应正常或接近正常;②尽量选择脑室额角穿刺,长度应适宜,一
般4〜5cm即可;③应避免分流管损伤或扭曲;④分流管腹腔端
可游离于腹腔,打开腹腔时,应避免损伤腹腔脏器及血液流入
腹腔。我们常放于左下腹部,腹腔游离约50emo
V-P分流术由于手术野较广,患者病程较长或年龄小免疫
功能低下,发生感染机会较多。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在2%-27%,
治疗效果差[2]。本组发生感染共7例,发生时间为术后7d〜
6个月。本组2例抗炎治疗控制者均为感染早期,引流管未明
显暴露,另5例均为感染较重,分流管暴露明显,其中3例为
患者智能减退出院后局部未注意保护所致,均拔除分流管,感
染控制后更换侧别进行。为防止术后感染,术中应严格掌握无
菌操作技术,重视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V-P分流术引起分流过度亦是常见并发症。本组早期出现
分流过度导致硬膜下积液及出血各2例,裂隙状脑室1例,考
虑与分流管压力选择有关。近年来除术前腰穿行颅内压测量外,
还在术中直接穿刺脑室检测脑室内压力,然后根据颅内压高低
选择不同压力的分流管。压力在75〜110mmH20间选择高压管,
压力在40〜76mmn20间选择中压管,压力在10〜40mmlI20间
选择低压管。近年来据此方法所选择的分流管无发生分流过度
现象。我们使用低压管治疗5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手术后临
床症状及影象均明显改善。
V-P分流管腹腔脱落考虑为脑室端固定不良或腹腔大网膜
粘连牵拉所致。1例开腹取出重新置入,良好固定。另2例无
临床症状未处理,可能为脑积水发展稳定,患者适应有关。分
流管自阴道脱出1例,为罕见并发症,亦为固定不良有关。近
年来笔者对成年人于颅骨孔处骨膜下固定可靠基础上,腹腔端
腹直肌前鞘也良好固定,幼儿考虑到发育因素,于颅骨孔处骨
膜下固定及分流泵处固定,未再发生分流管脱落现象。
相信随着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引流装置的改进以及手
术方式及技巧的提高,V-P分流术的并发症将明显减少。故V-P
分流术仍是目前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绳跃,王开宇,黄克清.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85
并发症防范第2篇
小儿麻醉苏醒是小儿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在此期
间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再加上小儿
本身的生理特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手术
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管理尤为重要,是小儿麻醉安全的重要保
证。
常见并发症
体温过低:体温过低的原因主要与气温低、手术间室温低、
手术时间长、术中输入未加温的液体等因素有关,也与小儿的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有关。小儿的皮下脂肪薄、
体表面积相对体重来说较大,血管多易于散热,同时由于下丘
脑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易受外见因素影响而引起体温下
降[1]。全麻后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机体的代谢能力
下降而散热增多,加上肌松药物的作用使肌肉失去产热作用,
致机体易受冷环境的影响而体温下降[2]。低温时小儿易出现寒
颤,寒颤时因肌肉收缩机体耗氧及C02生成量增加而发生低氧
血症,同时可致小儿麻醉苏醒延长及世吸循环抑制,甚至造成
不可逆损坏。体温过低,血管收缩,手术切口组织供氧减少白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增加切口感染率,体温低时,血液分布
改变使肾血流量减少,延缓麻醉药物的代谢,而使麻醉苏醒期
延缓[1]。
喉痉挛:全麻苏醒拔管后可发生喉部肌肉痉挛,造成喉的
狭窄或关闭。通常由于分泌物、血液或上呼吸道操作刺激声门,
可直接引起小儿呼吸道部分阻塞甚至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生命
危险。
喉水肿:小儿由于声门下区域的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水
肿,再加上气管内导管过粗或气囊注气过多、插管时间过长
(超过48小时)、插管损伤、同时伴有气道感染而引发[3]。
烦躁:术后兴奋躁动是儿科病人麻醉苏醒时相当常见的问
题,尤其是3〜9岁的患儿。如药物反应、疼痛、低氧血症、高
碳酸血症、膀胱扩张、尿潴留等[3]。小儿术后烦躁可造成家属
的紧张恐惧心理,也易引起小儿意外性伤害,如坠床、手术部
位的损伤,各种导管的脱落等。
呕吐反流:呕吐与反流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与麻醉
诱导时加压给氧导致小儿胃内胀气,以及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等因素有关。另外术后小儿烦躁不安、挣扎、咳嗽、吸引管刺
激咽喉部均可导致呕吐与反流。呕吐可引起小儿误吸,严重者
可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术后疼痛: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小
儿术后的康复。而术后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这些反应。
防范措施
体温过低:①保暖:巡回护士应根据手术过程的不同阶段、
不同年龄调整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控制在25T左右,
湿度控制在50%〜60%。对四肢循环较差的小儿及时给与增加被
盖,还可使用热水袋等。使用热水袋时应注意水温不能过高,
应低于50℃,且不能直接接触小儿皮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寒颤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②吸
氧:有寒颤的小儿要注意观察其面色,及时吸氧,防止低氧血
症的发生。③输入液体要加温。
喉痉挛:环境要保持安静,密切观察小儿的面色、呼吸的
频率、幅度、呼吸方式、心率、SP02等。进行有刺激操作时动
作要轻、稳、准。一旦发现喉痉挛,如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
鸣音和发劣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托起小儿的下颌,面罩加压
给氧或气管导管给氧并辅助呼吸,必要时控制呼吸,停止任何
刺激,遵医嘱用药。
喉水肿:避免刺激,将小儿的头部放置正确,避免气道扭
曲受压。严密观察呼吸,一般在拔管后30分钟内出现。若匕现
声嘶、犬吠样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师,
遵医嘱用药。
烦躁:①要保证有足够的通气,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②
保持病室安静。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可
大声喧哗,尽可能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刺激。③防止意外伤害发
生。对有躁动的小儿要查找原因,解除诱因并给予对症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先下,给予必要的约束,松紧要合适,要有适
当的活动度。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
呕吐反流:①合理的术前禁食和手术前用药。术前禁食的
目的是保持胃空虚,降低误吸的发生率,而术前用药是缓解小
儿的焦虑情绪,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产
生,提高麻醉苏醒期的质量。一般术前禁食水4〜6小时,犬前
针一般为阿托品、鲁米那,剂量根据小儿的体重而定,术前30
分钟肌肉注射。②体位:麻醉苏醒期置小儿于去枕平卧位,头
偏向一侧,必要时于小儿肩下垫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呕吐的小
儿要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引的时候动作要轻柔,避
免过度的刺激咽喉部,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发生。要选择合适的
吸引管,吸痰时动作要轻、快,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负压不
超过0.05MPao
疼痛:一般首先要对小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给医生提供信
息,根据医嘱应用镇痛药。一般的镇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呼
吸抑制作用,所以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
还要观察其他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参考文献
1孙增勤.实用麻醉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0.
2陈楚勤,李爱军.婴幼儿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干预.现代医院,2006,6(1):62-63.
并发症防范第3篇
关键词;老年肾病综合征,心脑血管并发症,临床防范
近年来,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老年患者由于动脑硬化及生理功能减退等,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较高,若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能够对其生命安全造
成威胁,本次研究特就老年肾病综合征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
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5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老年
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其中女8例,
男17例,年龄6广79周岁,平均年龄为(69.8±4.2)岁,对
5例患者行肾穿刺,结果显示2例膜性肾病I〜II期患者,1例
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例系膜增生性
肾小球肾炎患者。
1.2诊断依捱
脑血管并发症:脑梗塞,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诊
断,同时对患者行脑部CT检查从而对梗塞部位进行确定;心血
管并发症: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症状进行诊断,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
检查,若存在心肌酶谱规律性增高或心电图异常改变则患者病
情可获得确诊[1]。
1.3防治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老
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初治阶段即需进行血小板解聚药物以及降脂
药物治疗,本次研究中应用阿司匹林,每日应用剂量为
50^80mg,潘生丁每日应用剂量为300"400mgo在对患者进行肾
病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还需对患者血浆白蛋白进行监测,若低
于20g/L则需应用肝素,能够使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
效降低。为了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需要于患者发病早期进行
肾活检,以便能够根据病理类型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
患者病情及早获得改善。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遵循先扩容再
利尿的治疗原则,避免发生血管内脱水。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
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心脑梗塞要立即给予抗凝药物或者
纤溶药物,同时积极进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便取得最佳治疗
效果[2]。
2结果
全部患者中共10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占40%,包括
6例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占24%,其中1例心力衰竭患者,占
4%,3例心律失常患者,占12%,2例冠心病患者,占8%;以及
4例患者并发脑血管损害,占16%,其中1例患者癫痫发作,占
4%,1例患者单肢减弱活动障碍,占4%,2例患者肢体偏瘫,
占8吼2例患者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占8机
3讨论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不但
会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要在临床上引起足够重视。心脑
血管合并症的主要诱发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年龄的不
断增长,患者的肾、脑以及心脏等器官功能不断下降,免疫功
能和机体调解功能不断衰减;受血管内膜损害、动脉硬化以及糖
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已存在危险因素的影响;患者活动量不
足形成血栓;利尿方式不当,使高粘血症加重;长期应用激素使
凝血因子VIII的活性获得增强,从而增强血小板粘附力和聚集力
导致血栓形成,加大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3]。
在对患者进行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心脑血管并
发症防治工作,尽早应用血小板解聚药物以及降脂药物,及时
发现轻微病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降低治疗
难度,缓解患者痛苦,在对患者进行利尿治疗时,应该遵循
“宜湿不宜干”的原则,不得急于求成,利尿不宜过多、过快。
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中共10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2
例患者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老年
肾病综合征患者尽早采取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措施能够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有
效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董芍芍,章圣泽.老年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1):31-32.
[2]郝海滨,王佐军.柴苓汤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
病综合征30例[J].陕西中医,2010,31(6):696-698.
并发症防范第4篇
关键词:舌痛,围术期,护理,皮瓣温度,并发症
舌癌是口腔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1],以鳞状细胞癌
发病率最高,具有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
结转移的特点,目前以手术治疗为士[2],在进行舌癌手术根治
同时,需要采取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手术部位,而皮瓣移植的成
功关键,不仅与精湛的手术技术、病人个人情况有关,还与围
术期科学的护理措施保证皮瓣成活密切相关[3]。为了探讨围术
期防范护理对术后皮瓣温度差、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对28例舌癌切除术的病人实施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获
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一2012年11月于我科行舌癌根治性切除
同期游离皮瓣修复的病人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
25岁〜69岁(48.02岁±13.70岁);原发灶部位:舌背部7例,
舌缘32例,舌腹部10例,舌根部7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
41例、腺样囊性癌15例。纳入标准:(1)均行舌癌病灶扩大
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腹部取皮、
气管切开术;(2)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史;(3)均自愿参加
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类型、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围术期实施常规手术准备及宣教,说明术后注
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术期防范护理措施,具体内
容如下。
1.2.1.1建立心理防范
入院后即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每日1次,每次15min〜
20min,共进行4次,护理操作均由研究者个人完成。护理步骤:
(1)采用合理情绪理论原理[4]分析病人情绪困扰对疾病及手术
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身患绝症只是等死”等不合
理的信念引起的。(2)帮助病人转变不合理观念,树立积极配
合手术及治疗就能战胜疾病的信心。(3)指导病人采用合理的
思维方式对待手术,避免再成为错误信念的牺牲品。
1.2.1.2建立沟通支持
为防范术后病人言语表达影响皮瓣愈合,在入院后根据病
人基本需求表达进行简单哑语学习,每日2次,早晚各1次,
每次30min,并在培训后对病人进行测试,确保病人能准确表
达个人不同需求,且医护人员均能完全明白病人表达意思。另
在每位病人床头放置小题板,以方便病人采用书面表达形式补
充肢体表达的不足。
1.2.1.3建立促循环护理流程
(1)维持病室内24。(2〜25T;(2)60W红外线灯照射皮瓣,
每次30min,每天2次;(3)术后48h指导病人用无菌纱布包
裹中指或食指按摩患处(5min/h);(4)定时用生理盐水加肝
素或利多卡因冲洗皮瓣血管,每天3次;(5)上下颌之间放置
软胶口样,每隔6h拿出1次,防止过度压迫;(6)术后24h每
隔30min>术后24h〜48h每隔lh、术后48h〜72h每隔2h、术
后4d每隔6h观察1次皮瓣颜色、血管充盈情况,并详细记录;
(7)采用生理盐水小棉球点状擦拭口腔,减少口腔扩张,保持
其清洁。
1.2.1.4建立营养方案
(1)饮食原则:最大限度避免术后营养不良,同时防止限食
造成的代谢紊乱及营养失衡,影响皮瓣愈合;⑵干预时间:入
院当日至术后10d;(3)干预方式:以调整饮食时间、摄入量及
营养素供给为主,根据病人体重变化和营养密度及时调节;(4)
进食计划:入院术前正常饮食,术前6h禁固态食物,术前2h由
护士指导病人口服5%葡萄糖水200mL,术后6h遵医嘱鼻饲注入
富力康、安素或能全力肠内营养制剂50mL,无恶心不适者以后
每隔4h注入1次,全天总量<300mL;术后24h增加鼻饲注入量,
增加鱼汤、新鲜果汁等营养丰富流质饮食。病人住院当日、术
后均由临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拟定并
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营养宣教。
1.2.2评价指标
1.2.2.1皮瓣温度测定
术后当日返回病房后采用半导体皮温计进行皮瓣温度监测,
lh监测1次,分别测量健侧舌组织与移植皮瓣皮温,并计算其
温度差。温差值0℃〜2(表明皮瓣血液循环良好;2(〜3T温
差值表明皮瓣血液循环一般;>3(表明皮瓣温度血液循环差。
1.2.2.2术后并发症
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出血、切口感染
及皮瓣坏死。
1.2.2.3术后舒适度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2,3],运用自设的舒适程度评
估量表,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0表示无症状,1〜
4表示轻微不适,5〜7表示中度不适,8〜10表示严重不适
(无法忍受)。由研究人员向病人详细讲解使用线性视觉模拟评
分标尺自我评估术后舒适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x2等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例
例
3讨论
围术期防范性综合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使护理质量得到
进一步提升。围术期防范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即主
动关心病人心理、生理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术前准备和训练,
以达到最佳手术状态,使其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增强病人治疗
信心和自护能力;同时规范化术后护理工作,从程序上严格护理
内容,转变术后消极被动护理方式,从而形成主动参与和预防
护理有机结合的护理模式,既消除了病人术前焦虑感,减轻术
后不适感,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及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
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1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有助于提高皮瓣稳定性,减少并发
症
由于舌癌根治术中选用薄厚适中的前臂皮瓣,并通过显微
镜下血管吻合修复舌缺损,而保证皮瓣内血管灌注是皮瓣成活,
即皮瓣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5]。因此,术后并发症防范与术
前充分准备密不可分,且采取针对性促皮瓣成活的护理措施是
护理工作的重点[6]。本研究制定了促循环护理流程,从环境、
创口、口腔到上下颌进行全面护理,在时间、次数等护理工作
量上进行量化,突出护理重点,一方面为术后治疗提供精确病
情变化资料,另一方面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
示,观察组皮瓣温差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
采取积极的围术期防范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瓣稳定性,减〃并
发症的发生。3.2围术期防范性护理增进病人术后舒适度围术
期防范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舌癌病人术后舒适感。由于
舌癌术后病人活动受限、张口困难、术后疼痛,而产生沟通障
碍、喉头水肿等不舒适感。因此,围术期防范性综合护理意义
重大。文献报道,围术期焦虑水平适度者、营养状况良好者,
手术效果最佳「71。故围术期合理采用行为控制及营养支持.能
缓解术后不适,促进康复。癌症病人发生情绪障碍主要原因之
一在于不合理信念的形成,本研究运用合理情绪法帮助舌癌病
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并代替不合理信念,通过优化心理护理
程序,量化护理次数,缓解他们原有信念造成的情绪障碍。术
前建立沟通支持,术后医护人员能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感受和
需求,能够及时解决病人疾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身心
需要[8]。建立营养方案,舌癌病人术后均无法经口进食,围术
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本
研究采取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并由责任护士及医生共同参与,
营养状况评价,拟定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以保证机体营养需
求,减少营养方式带给病人的不适。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
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有助于增进
病人术后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由于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术前充分准备具有不可
分割性,因此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措施,才
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手术成功
率,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翠兰,江琳艳,林晓静,等.舌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
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J].护理学报,2009,16(1):61-62.
[2]朱以敏.舌癌联合根治术并行同期皮瓣修复术护理进展
(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6-67.
[3]柯雅娟,陈茹妹,许晨耘,等.舌癌根治切除后应用前
臂梯侧皮瓣修复的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16):1516-1517.
[4]张鹰.舌癌根治术加前臂皮瓣修复的护理[J].上海护理,
2011,11(6):51-52.
[5]邱明玲,王涤.游离槐侧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
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20):1865-1867.
[6]周海燕,田刚,金美英,舌癌切除患者前臂游离皮瓣舌
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
(3):204-206.
[7]黄国莲,周理云,张世凡.舒适护理在舌癌患者口腔护
理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7,42(1):91-92.
并发症防范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进行食道支架置
入术治疗的晚期食道癌患者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口男
54例,女26例,年龄46~74(52.6±2.1)岁,病程为1〜16个
月,并且在手术前均被断定为食道癌晚期,其中,根据发病部
位的不同发现,食管上端病发患者26例,食管中段病发患者
42例,食管下端病发患者12例,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患者进行治疗前禁食6h,检查患者食道癌的食道狭窄度、
狭窄部位以及狭窄的长度,后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支架置入手术
进行治疗,手术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注意患者的饮
食以及感染方面的预防。对80例患者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的种类
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4]
观察患者术后的进食量、出血量以及呼吸情况,并观察患
者术后并发症产生情况,包括胸骨后疼痛、支架移位、出血、
食管反流、食管再狭窄等。
1.4纳入排除标准[5,6]
纳入标准:(1)8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患者,并
进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2)均被告知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方
法以及意义,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晚期食道癌但未进行支架置入患者;(2)未完成护理治疗
计划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土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情况
对手术后并发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胸骨后疼痛的患者所占
比率最高,是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支架移位和第二次进行手
术所占比例较小,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见表lo
2.2术后并发症产生原因
对产生并发症的患者由于产生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原因
也不相同,术后食用冰冷食物59(73.75%)例,未注意温度变
化2(2.5%)现对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见表2。
3讨论
在本次试验中,对80例进行支架置入治疗的晚期食道癌患
者进行研究发现,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胸骨后疼痛、支架移
位、出血、食管反流以及因食管再次狭窄导致的第二次支架置
入手术,其中胸骨后疼痛是主要的并发症,占全部患者的
77.50%;其中,最严重的实行第二次支架置入治疗,占全部患者
的1.25%,主要原因为肿瘤再生长,以至于支架移位,支架的
位置与手术前的预期位置相差较大,从而导致食管阻塞,呼吸
与进食较为困难,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支架置入手术。
在本次试验中,患者的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顺诚公司紧急招聘长期搔菌人员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宿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招募就业见习人员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贵阳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2025甘肃省计量研究院聘用人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天柱县第二季度(第一次)拟招聘8个全日制城镇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校园招聘(滨州有岗)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北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第一批次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雁归兴瓮”人才引进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招聘公益一类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选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南海特产与美食课件
- 《三国演义》中的心理描写:以司马懿为例
- 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擎汇总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汇编课件
- 阀门安装及阀门安装施工方案
- 大学数学《实变函数》电子教案
- YY/T 0640-2008无源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 GB/T 2637-2016安瓿
-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课件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