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易错点05 酶相关实验分析-备战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原卷版 )_第1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05 酶相关实验分析-备战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原卷版 )_第2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05 酶相关实验分析-备战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原卷版 )_第3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05 酶相关实验分析-备战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原卷版 )_第4页
高考生物 易错点05 酶相关实验分析-备战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原卷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05酶相关实验分析关于“酶相关实验分析”的试题常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酶的本质、特性和影响因素,这类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以曲线图、表格、相关试验设置试题情境。错误原因有对酶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获取信息不足、实验分析不到位等等。在复习备考中,需要梳理相关知识,加强动手实验和实验专题练习,切实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易错点,弄清易错易混知识,这样才能通过复习提高得分率。常见易错陷阱有:易错陷阱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忽略RNA造成错误判断。易错陷阱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误以为低温和高温均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误以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可能相同。易错陷阱3: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误以为温度、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活性抑制剂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误以为提高反应速率,就能提高生成物的量。易错陷阱4:酶制剂的保存条件。误以为酶适于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条件下保存。易错陷阱5:酶相关实验材料、试剂、操作步骤。例如:选择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或能否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易错陷阱6:曲线图中酶促反应速率限制因素的判断。例如:下图曲线中,限制ABC点酶促反应速率增加的因素是否相同。易错陷阱7:确定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误以为曲线最大值就是最适宜温度(PH)——曲线未出现拐点;一组数据中产物量最大值就是最适宜温度(PH)——梯度还可以变化。例题1、(2022全国乙卷·T4)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例题2、(2020北京·T4)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A.悬液中酶的浓度B.H2O2溶液的浓度C.反应体系的温度D.反应体系的pH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产生场所是活细胞中核糖体、细胞核等;合成原料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2.温度、pH值、酶活性抑制剂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和酶的接触,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增加底物浓度才能提高产物的量,温度、pH值、酶活性抑制剂只改变酶促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量。3.酶相关实验中四“宜”四“不宜”(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3)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4)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底物与酶接触。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PH值(排除PH干扰),且将酶溶液的温度调至实验要求的温度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温度前,让底物与酶接触。4.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使其永久失去活性。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和最适PH值条件下保存。5.分析曲线中影响酶促反应因素(1)一般情况下,纵坐标代表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代表的因素;当纵坐标代表的量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代表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右图曲线中,限制A点酶促反应速率增加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而BC段酶促反应速率不变的限制因素是温度、PH值等。(2)①甲图中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不同温度(PH)下酶促反应速率可能相同。②甲图中曲线与横轴相交表示高温、过碱、过酸都会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失活,而低温侧曲线不与横轴相交表示,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③乙曲线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图示PH之中最适pH;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④探究最适温度(PH)实验中,应在已有实验中找到酶活性最高的温度(PH),在低于和高于这个温度(PH)范围内再设置更小的温度(PH)梯度进行实验,以更精确测定酶的最适温度(PH)。1.(2022浙江·T10)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2.不同的变量设置可用于验证酶的不同特性,相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试管123456斐林试剂+++---1%淀粉溶液+++---2%H2O2溶液---+++少许MnO2-----+新鲜唾液-+----少许鸡肝匀浆--+-+-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特性验证实验对应的组合选择或变量设置中,错误的是()A.酶的催化作用:1、2号对照B.酶的专一性:1、2、3号对照C.酶的高效性:4、5、6号对照D.温度影响酶活性:5号逐渐变温前后对照3.(2016全国卷Ⅱ·T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1.(2021浙江卷6月·T16)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D.设计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2.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B.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相同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3.(2022年福建厦门质检·T3)对下列异常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加入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未发生复原可能是质壁分离时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大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发现滤纸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淡可能是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C比较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发现FeCl3组和肝脏研磨液组产生气泡的速率相近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时滴加的FeCl3溶液太少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两组实验的澄清石灰水均不变混浊可能是加入酵母菌时未将煮沸的培养液冷却4.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下图坐标曲线表示。其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加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相同的C.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D.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低5.(2022·大同市高三模拟)丝瓜果肉中邻苯二酚等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下形成褐色物质,褐色物质在410nm可见光下有较高的吸光值(OD值),且褐色物质越多,OD值越高。经测定PPO的最适pH为5.5。科学家利用丝瓜果肉的PPO粗提液、邻苯二酚、必需的仪器等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在相应温度下保温B.应使用pH为5.5的缓冲液配制PPO提取液和邻苯二酚溶液C.丝瓜果肉PPO粗提液的制备和保存应在35℃条件下进行D.可在35~40℃间设置温度梯度实验以更精确测定PPO的最适温度6.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中甲所示(t2为最适温度),图乙表示某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B.由图乙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C.若外界环境温度由t1变为t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图乙中,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7.(2021湖南卷·T5)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8.(2019浙江4月选考·10)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1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3mL3mL2加入马铃薯匀浆少许—3加入二氧化锰—少许4检测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9.(2022福建福州市3月质检·T9)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30、60、90分钟,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保温时间不影响酶活性B.与60℃相比,该酶在30℃下的催化活性更高C.蛋清溶菌酶可以在室温环境中保持较高活性D.在80℃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10.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试剂,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比较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降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________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温度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酶石油降解酶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1)分析图1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图1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温度(℃)①②③④⑤⑥⑦A酶活性(mmol·s-1)3.13.85.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