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扩建(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1022号二○一八年八月②生活用水本项目劳动定员为24人,新鲜用水量按100L/人.d计,年用水量为720t/a。二、排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12t/a,生活污水委托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置。三、供电项目供电来自拉依苏石油化工园区10kV二级电网,项目原有厂区有配电室一座,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四、供气本项目生产、生活供热所需天然气由燃气公司通过管网接入供应,能够得到充足保证。五、采暖本项目设1台导热油锅炉,型号为:YQW-3500Q,用于生产装置区及储罐区供热,导热油管道材质为20#钢,管径为DN200。4.1.6原辅材料消耗及性质(1)原辅材料本项目物料平衡如表4.1-7。表4.1-7物料平衡序号投入项用量(t/a)产出项产量(t/a)1基质沥青129700SBR改性沥青500002改性剂8500SBS改性沥青1000003稳定剂3004橡胶油11500合计150000合计150000(2)原辅材料性质1)基质沥青基质沥青(AH-90)常温下为黑色发亮半固体,加热时逐渐熔化,能溶于有机溶剂。该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热稳定性、持久的粘附性、弹塑性、电绝缘性及抗水性。2)改性剂SBR:中文名:丁苯橡胶,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外文名:PolymerizedStyeneButadieneRubber;密度:1.04g/mL;性状:白色疏松柱状固体;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SBS:中文名: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外文名:Polystyrene-polybutadiene-polystyrene;相对密度:0.92~0.95;外观:白色疏松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线性SBS平均相对分子质量8万~12万,星型SBS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4万~30万;化学特性:SBS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性能有很大影响,相对分子质量大,溶液粘度大,粘结强度高。产品中的单体组成比很重要,随着苯乙烯与丁二烯之比S/B增大,聚合物溶液粘度变小,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性能: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弹性和电性能,永久变形小,屈挠和回弹性好,表面摩擦大。耐臭氧、氧,紫外线照射性能与丁苯橡胶类似。透气性优异。由于主链含有的双键使SBS耐老化较差,在高温空气的氧化条件下,丁二烯嵌段会发生交联,从而使硬度和粘度增加;溶解性:溶于环己烷、甲苯、苯、甲乙酮、醋酸乙酯、二氯乙烷,不溶于水、乙醇、溶剂汽油等。4.2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分析4.2.1改性沥青工艺流程简述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本项目使用SBS、SBR作为稳定剂。原料为塔星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基质沥青,采用搅拌混合→成化发育的工艺路线,其工艺流程见图4.2-1。橡胶油橡胶油调和罐罐胶体磨成化发育罐基质沥青反应釜汽车拉运稳定剂SBS/SBR、橡胶油沥青烟气处理系统G2G1G2G1图4.2-1改性沥青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工艺简述:基质沥青由原料罐输送到沥青调和罐,在调和罐中按比例加入橡胶油,调和罐配有搅拌、升温设施,搅拌约0.5h,升温至140℃,然后由原料泵输送至原料换热器升温至185~190℃,进入反应釜。想反应釜中加入经准确计量的橡胶油和改性剂SBS/SBR,充分搅拌混合,反应完成后进入胶体磨研磨,研磨后的沥青经检验合格后进入发育罐。如检验不合格,可以返回反应釜,重新过磨。发育罐的沥青经过3~8h发育,发育完毕,分析合格后装车出厂,分析不合格返回反应釜重复工艺过程。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沥青烟产生,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以及高沸点矿物油和一定量的氧、硫和氮的化合物、苯并芘。本设施采用热管换热器+微脉冲等离子点源净化设施活性炭吸附的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4.2.2工艺排污分析及排污节点本项目生产工艺排污节点分析见表4.2-1。表4.2-1生产工艺排污节点一览表污染物类型污染工序类型主要污染物排放规律治理措施废气反应釜沥青烟气(G1)非甲烷总烃、苯并[a]芘连续热管换热器+微脉冲等离子点源净化设施+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导热油炉烟气(G2)烟尘、SO2、NOX连续低氮燃烧器,15m高排气筒4.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4.3.1废气污染物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导热油炉烟气;②改性沥青加工过程产生的有组织废气;③沥青装卸及储存过程的无组织排放废气。(1)导热油炉烟气本项目设置一台导热油炉用于生产以及生产装置区供热,导热油炉采用天然气作为燃烧原料,用气量为69.4m3/h。锅炉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产污系数参照《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火电等17个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含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试行)》中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制革工业》“3.1.3产物系数法中“表B.3燃气工业锅炉的废气产排系数””中方法核算(采用低氮燃烧后氮氧化物去除率按30%计),颗粒物产污系数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教材社会区域类》中天然气燃烧烟尘产生系数。本项目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3-1。本工程导热油炉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见表4.3-1。表4.3-1工程导热油炉烟气有组织产排情况一览表指标污染物废气量颗粒物SO2NOx产污系数136259.17Nm3/万m3-原料1.4kg/万m3-原料0.02S①kg/万m3-原料18.71kg/万m3-原料烟气治理直排低氮燃烧排放浓度(mg/m3)946.25m3/h(681.30万m3/a)10.292.9496.21排放速率(kg/h)0.0100.0210.130排放量(t/a)0.0700.150.936烟囱参数高度15m,内径0.8m,出口温度150℃备注:①产排污系数中二氧化硫的产排污系数是以含硫量(S)的形式表示的,其中含硫量(S)是指然气收到基硫分含量,单位为毫克/立方米。例如燃料中含硫量(S)为200毫克/立方米,则S=200,本项目按S=150计。由上表可知,废气中颗粒物、NOX、SO2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表2新建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可达标排放。(2)改性沥青加工过程产生的有组织废气改性沥青生产调配过程中的有组织废气,主要为沥青烟、非甲烷总烃、苯并[a]芘。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编制的《漳州新立基沥青有限公司沥青仓储物流项目后评价报告》,该项目年生产改性及乳化沥青3万吨,年工作2400小时。改性沥青生产车间配套两台罐式胶体磨设备,在生产作业时,为保持罐内压力平衡,生产车间设置一根烟囱排放尾气,尾气中含沥青烟、非甲烷总烃、苯并[a]芘,尾气排放前设水帘过滤和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效率可达80%以上。为了解项目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情况,后评价过程中委托深圳市清华环科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9日至10日对该项目加工过程中的尾气进行监测(监测工况达设计工况的80%以上)。具体监测结果见表4.3-2。表4.3-2改性沥青生产车间尾气监测数据检测项目标干流量单位m3/h最小值最大值排放标准GB16297-1996达标情况苯并[a]芘实测浓度mg/m36.12×10-56.23×10-50.30×10-3达标排放速率kg/h5.37×10-85.50×10-80.05×10-3达标NMHC实测浓度mg/m38.168.31120达标排放速率kg/h7.09×10-37.40×10-310达标沥青烟实测浓度mg/m322.224.1140达标排放速率kg/h0.0190.0220.18达标排放高度:8m(排放速率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本项目为年生产改性沥青15万吨,年工作7200小时。改性沥青生产车间配套两台罐式胶体磨设备,生产工艺与漳州新立基有限公司沥青仓储物流项目基本一致。因此,本项目拟类比采用漳州新立基有限公司沥青仓储物流项目污染源产生源强。具体内容见表4.3-3。表4.3-3项目工艺有组织废气污染物产生及处理情况一览表污染物产生情况治理施排放参数排放方式产生浓度(mg/m3)产生速率(kg/h)产生量(t/a)高度(m)内径(m)NMHC10.293.6×10-20.259热管换热器+微脉冲等离子点源净化设施+活性炭吸附150.8连续苯并[a]芘7.72×10-52.7×10-70.00019沥青烟28.940.1030.742备注:漳州新立基有限公司沥青项目产能为3万t/a,生产时间为2400h/a,监测工况按设计工况80%计。污染处理效率按80%计;本项目改性沥青生产能力为15万t/a,生产时间为7200h/a,污染处理效率按98%计。(3)沥青装卸及储存过程的无组织排放废气项目原料、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因蒸发而产生的混合气体称为油气,以非甲烷总烃来表征。储罐废气主要包括静止存储过程中的呼吸排放以及抽发油过程中的工作排放,及俗称的大呼吸和小呼吸。大呼吸:大呼吸损耗原因及过程指储罐在进行收、发作业时,储罐内气体空间体积改变而产生的损耗,储罐进物料时,由于液面逐渐升高,气体空间逐渐减小,罐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控制力时,一定浓度的物料蒸汽开始从呼吸阀呼出,直到储罐停止收物料,所呼出的物料蒸汽造成物料蒸发的损失。小呼吸:小呼吸损耗原因及过程指储罐在没有收发作业的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压力在一天内的升降周期变化,罐内气体空间温度、物料蒸发速度、物料蒸汽浓度和蒸汽压力也随之变化。这种排出物料蒸汽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的物料损失称为小呼吸。大小呼吸产生的油品损耗计算参照《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2)附录A计算,大呼吸计算公式为:N>36时,N≤36时,=1式中——拱顶罐年大呼吸蒸发损耗量(m3/a);1——泵送液体入罐量(m3);N——储罐年周转次数;Q——有关年周转量(m3/a);——储罐容积(m3);K——单位换算常数,K=51.6;——周转系数(SH/T3002-2002图A3.0.2);——系数,取K1=1;Py——油品平均温度下的蒸汽压(kPa);Py1——储罐内液面最低温度所对应的蒸汽压(kPa);Py2——储罐内液面最高温度所对应的蒸汽压(kPa);——油蒸汽摩尔质量(kg/kmol)。上式中的原料基质沥青闪点为204.4℃,常温下的饱和蒸汽压极小,不具实际意义,且上式中分母(690-4μy)为负数,大呼吸对重质油计算无实际意义,故不再进行大呼吸计算。·小呼吸油品损耗计算式中:——拱顶罐年呼吸损耗量(m3/a);——储罐内油品本体温度下的蒸汽压(kPa);——当地大气压(kPa(A);——储罐内气体空间高度(m);——大气温度的平均日温差(℃);——涂料系数;——单位换算系数,K2=3.05;——系数,=0.58;——小直径储罐修正系数,由SH/T3002-2002标准附录A图3.0.2查得:当D≥9.14m时,=1;原料基质沥青闪点为204.4℃,常温下的饱和蒸汽压极小,蒸汽压(取渣油数据)按11KPa计算,经计算,损耗量约1.743t/a。①改性沥青罐区本项目设计年生产改性沥青15万t。改性沥青成品罐区一次最大储量为870m3。经计算得到改性沥青储罐小呼吸损失非甲烷总烃量及排放速率分别为1700kg/a、0.24kg/h。运行期无组织排放废气情况见表4.3-4、表4.3-5。表4.3-4改性沥青罐区无组织排放废气一览表罐区货种溶积(m3)满负荷年周转量(t/a)储罐形式储罐尺寸(φm×Hm)非甲烷总烃小呼吸损耗(kg/a)瞬时最大排放速率(kg/h)发育罐区改性沥青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14525000固定顶储罐5×7.5283.360.04合计87015000017000.24②基质沥青罐区本项目年设计生产改性沥青15万t,生产加工改性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为90000t/a,因此该项目区基质沥青总存储量为12.97万t/a。基质沥青储罐区一次最大储量为6000m3。根据项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区储罐均为常温保存,仅生产或中转需要时才对储罐进行加热。经计算得到基质沥青储罐小呼吸非甲烷总烃损量及排放速率分别为43.32kg/a、0.0072kg/h。表4.3-5基质沥青罐区无组织排放废气一览表罐区货种溶积(m3)满负荷年周转量(t/a)储罐形式储罐尺寸(φm×Hm)非甲烷总烃小呼吸损耗(kg/a)瞬时最大排放速率(kg/h)储存罐区基质沥青100015000固定顶储罐11×126.710.0009100015000固定顶储罐11×126.710.0009100015000固定顶储罐11×126.710.0009100015000固定顶储罐11×126.710.0009500750固定顶储罐4.5×94.120.0006500750固定顶储罐4.5×94.120.0006500750固定顶储罐4.5×94.120.0006500750固定顶储罐4.5×94.120.0006合计60009000043.320.00724.3.2废水污染物分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本项目生活污水委托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置。4.3.3噪声污染物分析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研磨设备、各类泵以及各类装卸机械、运输车辆等。主要噪声源情况详见表4.3-6。表4.3-6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及排放情况序号所在位置设备名称数量(台)源强(dB(A)工作方式1沥青储罐区倒油泵275间断(共7台沥青泵,正常同时运行2台)2循环泵1753发育罐区改性调配泵1755改性沥青生产车间胶体磨280连续7导热油炉房导热油炉170连续4.3.4固体废物污染分析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废导热油和生活垃圾。(1)危险废物①废活性炭改性沥青生产废气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活性炭,产生量约为2t/a。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理。②废导热油本项目废导热油产生量为5t/a,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理。(2)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为24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d·人计,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7.2t/a。生活垃圾依托原有项目垃圾收集装置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该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4.3-7。表4.3-7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废物类别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类别/代码产生量(t/a)处理方式危险废物废活性炭HW49其他废物900-039-492交由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理废导热油HW08900-249-085一般固废生活垃圾/7.2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定。4.4项目污染物排放统计项目污染物排放统计见下表。表4.4-1项目污染物排放统计表类别污染物产生量(t/a)消减量(t/a)排放量(t/a)废气有组织导热油炉废气颗粒物0.07000.070SO20.1500.15NOx0.93600.936工艺废气NMHC0.2590.253820.00518苯并[a]芘0.000191.86210-43.8×10-6沥青烟0.7420.7270.015无组织1.7401.74废水生活污水CODcr250242.57.5BOD587.585.02.5SS62.553.88.7NH3-N12.511.51.0石油类2524.40.6固体废物一般废物生活垃圾7.207.2危险废物废活性炭220废导热油5504.5“三本账”核算项目“三本账”核算见下表。4.6清洁生产简要分析一、工艺技术先进性分析(1)固定顶罐储存技术固定顶罐制造简单、造价低廉,所以在国内外许多行业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石油库安全设计管理规定》储存甲、乙A类油品的地上储罐,应采用浮顶或内浮顶油罐。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储存的原料均不属于甲、乙A类油品,因此所储存物料均采用固定顶罐储存,加温沥青,不超过沥青闪点,无渗漏现象,保护环境。(2)物料直接通过泵从储罐抽取,可以有效减少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发油采用国内先进的三螺杆泵,体积小功率大,无脉冲振动,机械密封性好,无渗油,噪声小。(3)SBS、SBR改性沥青生产成套设备采用胶体磨,生产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产品可满足标准要求。(4)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确,在原料输送过程中密闭性好,有效防止了原料的泄漏。(5)在易发生爆炸危险场所,选用防爆电气;对工艺设备及管道进行防静电接地和安全泄压设施。二、能源清洁水平分析本项目导热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与煤相比,本项目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明显低于煤,符合燃料的清洁生产要求。三、“三废”排放水平分析项目废气排放量较少,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委托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置;危险废物委托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大大减轻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四、环境管理水平分析①由于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因此本评价建议成立清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分工负责原则,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人员,形成企业-部门-班组三级清洁生产网络,广泛宣传并对各岗位严格培训。②建设单位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环境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③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对能源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五、产品清洁水平分析综合以上分析,本治理工程采用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有稳定可靠的环保治理措施,节能降耗措施可行,有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统,其清洁生产水平为国内较先进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提出如下建议:①该公司须按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审核;按照ISO14001(或相应的HSE)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②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要求,着手清洁生产审计体系建设工作。第5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自然环境概况5.1.1地理位置轮台县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县境东与库尔勒市接壤,西邻库车县,南邻尉犁县,北接和静县,面积14511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3°38′~85°25′,北纬40°05′~42°32′。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新疆轮台县拉依苏石油工业园区(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原有厂区),项目厂址东侧为轮台塔中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侧50m为314国道,隔路与新疆凯涟捷石化有限公司相对,西侧为新疆九州沥青制造有限公司,北侧为空地,项目区交通便利,周边无环境敏感点。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84°4′7″E,41°50′18″N。图5.1-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图5.1-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1:250000)5.1.2地形、地貌轮台县北靠天山,南临塔里木河,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高山险峻、南部地势平缓,从北到南大体可分为北部山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和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区三个地貌单元。项目区位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平坦开阔,海拔高度1015~1025m之间,坡度约1.2%,厂区属洪积砾质荒漠前缘,岩性结构以卵砾石层为主,属棕漠土。项目区东北5km为群巴克乡,为灌溉农业绿洲。5.1.3地质特征本区位于塔里木地块天山海西地槽库车边缘拗陷带,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早期,上更新世初期以来山前地带下降幅度较大,形成了巨厚的洪积相砂砾石层。项目区所在地地层主要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地层岩性以圆砾为主,砂砾仅在场地局部零星分布,一般厚度0.3-0.8m。圆砾成分以变质岩类为主,灰黄色,大厚度,稍湿,中密,颗粒呈亚圆形或圆棱状,粒径>2mm颗粒占70.5-84.8%,砂土充填,含少量漂石,漂石最大粒径可达400mm。受人为活动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因受扰动造成圆砾层上部1.3m深度范围内密实状态为稍密状态,表现在掘进过程中局部有塌落现象。场地勘探(20m)未见地下水,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为建筑场地的良好持力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400kPa。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5.1.4气候气象本区位于欧亚大陆最干旱的地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从地理位置来看,塔里木盆地三面环山,东面开口,地势西高东低,呈横向犁型簸箕状。下垫面主体部分基本为无植被、吸热强烈而干燥的大沙漠,海洋性气流对该区域的影响甚微,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型候区,即气候基本特征是春季多风沙,夏秋季酷热,冬季无降雪,干旱降水少。各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十分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很快,且多伴有大风天气,大风季节可延伸至夏初,主要集中于3-7月份,夏季酷热而漫长,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秋季降温十分缓慢,冬季来临较晚,日间温差较大,相对湿度较低,太阳辐射强烈。根据轮台县气象站30年统计资料,轮台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好,无霜期较长,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日照:年日照数为2442-2925h,平均值2658h,各月日照时数8月最多,达283.3h,12月最少,为182.2h。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1.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6℃,极端最高气温为41.4℃(2000年7月12日),历年最热月日平均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为32.8℃(七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5℃(1975年12月11日),历年最冷月日平均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为-13.3℃(一月)。最大冻土深度91cm(1967年3月)。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总降水量为16.7-135.00mm,平均年总降水量为72.0mm。降水强度差异悬殊,一日最大降水量45.7mm(1978年6月10日),冬季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1cm(1973年3月1日)。蒸发:年总蒸发总量为1766-2450mm之间,平均年蒸发量为2024mm。夏季的蒸发时为851mm,占全年总蒸发量的41%,冬季最少,为213mm,占10%。风:年平均风速为1.38m/s,主导风向东北,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1m/s(1983年5月19日),瞬间最大风速超过34m/s(1967年7月24日)。雷暴日数:雷暴日数平均每年有25天,最多年份有35天,最少15天。项目区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资料见表5.1-1。表5.1-1项目区域常规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单位观测结果气象要素单位观测结果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蒸发量mm2071.9最高气温℃41.4最大冻土深度cm8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大风日数d11.2年平均风速m/s1.38年均沙暴日数d1.5年主导风向--NE年均相对湿度%49最大风速m/s23年平均地温℃13日最大降雨量mm45.7极端最高地温℃75.1年降雨量mm52极端最低地温℃-31.75.1.5水文5.1.5.1地表水本区主要地表水系为迪那河,迪那河发源于天山巴什迪那地区,由北向南流出,沿途汇合喀尔库尔沟、阿散沟、亚喀迪那沟等支流,出山后进入轮台绿洲群巴克乡北部,又分出喀拉塔勒河和克孜勒沟,穿过阿克布拉克乡、轮台镇、哈尔巴克乡和大道南乡,进入南草湖地区,全长120km,流域面积4000km2,灌溉土地18万亩,草场15万亩。县境内其他主要地表径流包括阳霞河、土孜鲁克沟、吐瑞克沟、库如勒沟、克音力克沟、齐依昂勒克沟、乌堂铁热克沟、艾希买沟(野云沟)等。项目附近无天然地表水体,人工地表水体主要为引自迪那河的灌渠。各条河流流量见表5.1-2。此外,与项目较近的地表水还包括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干流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三源流汇合而成,从肖夹克至台特玛湖全长1321km,流域面积1.76万km2,属平原型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塔里木河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水质的组成特点受地区自然条件的严格控制和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矿化度高,水质偏碱性,含氟较高,河水化学类型为HSO·Cl-Ca·Mg·Na为主,矿化度枯水期最大。塔里木河干流周围主要为垦荒农业区,基本无工业污染源,有机污染很少。三源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15.98亿m3(含国外入境水量57.3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分别为95.33亿m3、75.61亿m3、45.04亿m3。地下水资源与河川径流不重复量约为16.34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分别为11.36亿m3、2.64亿m3、2.34亿m3。水资源总量为232.32亿m3,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分别为106.69亿m3、78.25亿m3、47.38亿m3。5.1.5.2地下水本区地下含水介质主要为迪那河冲洪积物,结构松散,孔隙度高,地下水赋存于孔隙中,构成单一的孔隙水类型。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及其形成时代,水力性质等将含水层自上而下划分为潜水、承压水、承压自流水3个含水岩组。浅层承压水埋深一般在20-25m,含水层为全新统砂砾石,中粗砂,承压水埋藏于潜水含水层之下,埋深25-50m,含水层为砂砾石,中粗砂,厚10-15m,一般由2-3层厚层组成。水量较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3000m3/d。深层承压自流水,埋深80-130m之间。含水层主要为砂砾层、中粗砂、中粗砂及粉土,单井自流量大于300m3/d。本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降水对于地下水的补给微弱,主要依靠迪那河、农田灌溉下渗水对地下水进行越流补给,排泄主要以人工开采为主,其次为地下水径流下游荒漠地带的蒸腾排泄。5.1.6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丰富,已发现的有十几种之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新星分公司已探明的整装油气田有轮南油田、桑塔木油田、解放渠东油气田、吉拉克油气田、提尔根气田、塔河油田等,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5亿t,天然气地质储量245亿m3。全县原煤地质储量12亿t,阳霞矿区探明储量6.43亿t,矿区面积39km2,煤质较好,埋层浅、易开采。轮台县城以北60km的膏盐矿面积约15km2,探明地质储量3.2亿t。石灰岩储量3.7亿t,矿层厚,面积大,易露天开采,石英储量约11亿t,铁矿石储量54.58万t,石墨储量1200万t。5.1.7土壤、动植物轮台县土壤类型主要有风沙土、草甸土、盐土、潮土和棕漠土等土类。工程项目位于棕漠土。东侧为绿洲农业区,土壤类主要为绿洲潮土和林灌草甸土。项目区域植被在植物地理区划上属塔里木盆地荒漠区,阿克苏-库尔勒植被州,主要植被类型为膜果麻黄群系(Form.Ephedraprzewalskii),植被总盖度10%左右,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roborovskii)为优势种,沙拐枣有明显的生态地理替代现象。伴生植物包括多枝柽柳(Tamarixhahenacheri)等,项目区由地带性植被稀疏,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较差,可利用率级低,无牧业利用价值。项目区内野生动物以鸟类、爬行类和啮齿类哺乳动物为主,常见种类有角百灵、南疆沙蜥、灰仓鼠、子午沙鼠等,主要分布在农田区,314国道沿线较少出现。5.2社会环境概况5.2.1建制沿革轮台县在汉代为古轮台国(《史记》作仑头)属地,于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为李广利所灭,太初四年(前101年)汉在轮台设使者校尉屯田,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诸国。唐时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宋时属西辽,元时归属察合台汗国,清康熙十六年(1678年)属准噶尔汗国,1902年清政府设布古尔县,源于古代突厥语,意为“肾脏”。宣统年间改为轮台县,取汉轮台旧名命名。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新中国建立以后,1960年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2.2行政区划和人口构成轮台县辖8乡4镇,面积14789km2。总人口112054人,有维、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90566万人。农业人口71345人,非农业人口27958人。5.2.3工农业生产轮台县充分依托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推进新兴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矿业开发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发展集约化,并将拉依苏化工园区、红桥石油服务区、阳霞园区打造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轮台县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被列为国家粮食基地县和棉花基地县,并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生产的香梨、葡萄、桃、白杏等水果。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3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51958万元,比上年下降21.6%;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16亿元,同比增长2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76元,人均增收1074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9.3万亩,总产70123t;棉花35.1万亩,总产达45560t。以“轮台白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林果种植面积25.5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9.8万亩,水果产量11.5万吨,全县牲畜存栏35.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1%。各种畜产品产量7246吨,比上年增长7.8%。出笼家禽22.9万羽。5.2.4自然资源轮台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县境内有石油、天然气、煤、盐、铜、铁、石膏、石灰石、石英石、水晶、碳石、云母、硫磺等矿藏。轮台县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塔里木已经探明的整装油田中有轮南、吉拉克、桑塔木、解放渠东4块分布于轮台县境内,我国西部大开发三大工程之一西气东输工程的输气首站就在轮南镇。轮台县主要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盐。(1)石油、天然气塔里木已探明可控制的石油储量为10亿余t,目前已形成年产原油840万t的生产能力。中石油目前天然气控制量为1.2万亿m3,已探明天然气6800亿m3。同时中石化在轮台县境内塔河油田九区块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000亿m3,全县境内可控制石油储量3.5亿t,天然气245亿m3。(2)煤全县煤炭计算蕴藏量为12亿t,其中阳霞矿区已探明储量6.43亿t,矿区总面积39km2,距县城60km,矿区可采煤层26层,平均厚度超过30.68m,可开采量6588.77万t。(3)盐轮台县城以北60km处有一岩盐成矿带,盐层呈东西走向,面积约15km2,理论蕴藏量约5亿t,已探明储量3.2亿t。在县城以东5km,地理位置东经84°20′14″-84°23′45″,北纬41°46′45″-41°48′34″处有一湖盐矿区,长约5km,宽2.5km,面积约12.5km2,储量约845万t。5.2.5交通运输轮台县的交通十分便利。作为南北疆的交通枢纽,314国道横穿县境,以轮台县轮南镇为起点的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及南疆铁路库尔勒——轮台段的贯通,使轮台县成为南北疆的交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地位日益突出,商贸日渐繁荣。5.2.6文化卫生各类学校、教学点、民办小学共40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5085人。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县有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和专业文工团文化机构。文化活动设施齐全,建有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专业文艺团体1个,乡镇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1190册,全年借阅图书量为2300余人次。全县开展大型文体活动12场(次)。成功举办了2009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暨轮台县第五届塔里木胡杨节、自治州第六届东归那达慕节暨轮台县首届杏子文化节。有线电视用户达1000户,数字电视用户16000户。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广播综合覆盖率99%。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私营个体门诊2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517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1人,注册护士147人。5.3环境质量概况5.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一、数据来源本项目对大气环境进行影响分析,根据导则规定,如果评价范围内有近三年的监测资料,且其有效性符合导则规定,能够满足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本次环评收集了由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80万t/a精制沥青与改性沥青综合利用项目》(2017年)中大气的监测数据,本项目与该项目位于同一园区,距离约3km,区域自然环境相同,且监测期间无新建项目建设,区域现状监测数据可用。项目区监测点位布点图见图5.3-1。二、监测项目监测因子为:SO2、NO2、TSP、PM10共计4项。三、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2017年9月28日至2017年10月4日。其中SO2、NO2、每天连续监测24小时;TSP、PM10每天连续监测12小时以上。四、采样及分析方法采样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要求执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要求进行。监测因子采样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详见表5.3-1。五、评价方法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占标率评价法,公式如下:式中:—第i种污染物监测值,mg/m³;—第i种污染物评价质量标准限值,mg/m³;—第i种污染物占标率,≤1,清洁;>1,污染。六、评价标准TSP、PM10、SO2、NO2四项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SO2:0.15mg/m3;NO2:0.08mg/m3;TSP:0.3mg/m3;PM10:0.15mg/m3)。七、评价结果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5.3-2。以上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SO2、NO2两项监测因子小时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TSP两项因子日均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造成区域PM10、TSP超标原因主要由于风沙较大造成。无组织废气本项目无组织监测数据来源为“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15万吨/年精制沥青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监测时间为2017年5月3日--2017年5月4日,监测结果如下:以上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无组织非甲烷总烃小时值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0mg/m3取值,区域环境质量较好。5.3.2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水系,故本次不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一、数据来源为了解项目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本项目地下水监测数据引用《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80万t/a精制沥青与改性沥青综合利用项目》(2017年)中地下水监测数据,其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内容均符合本项目要求,本次评价引用该项目数据。二、监测布点本次地下水现状调查监测点位见表5.3-4。三、采样时间采样时间:采样时间为2017年9月29日。四、监测项目根据园区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和项目排污特点,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六价铬、硫酸盐、氯化物、氰化物、锰、铁、铜、镉、铅、锌、砷、汞等共计17项。五、监测分析地下水监测因子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3-5。表5.3-5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六、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如下:式中:Pi——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某污染物i的平均浓度值(mg/m3)C0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m3)pH值评价方法对于以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pH为6.5~8.5)时,其单项指数式为:pHj≤7.0时,pHj>7.0时,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SpH,j——pH标准指数;pHj——j点实测pH值;pHsd——标准中pH的下限值(6.5);pHsu——标准中pH的上限值(8.5)。七、评价标准考虑到工业园区所在区域自然地理位置及用水功能,地下水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八、监测与评价结果项目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详见表5.3-6。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5.3.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监测点位根据项目区域声环境特点及现有噪声源的分布情况,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在项目区边界布设四个监测点。二、监测项目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规定监测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户外,确定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声级dB(A)。三、监测时间频次监测时间为2018年3月11日,昼间、夜间各监测一次。四、评价标准本工程处于工业园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标准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五、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项目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5.3-8。表5.3-8厂界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LeqdB(A)监测时间监测点昼间标准达标情况夜间标准达标情况2018.3.11东47.665达标45.955达标南46.6达标44.8达标西47.9达标45.6达标北48.4达标46.1达标由监测与评价结果可知,项目区所有声环境监测点位昼间夜间噪声值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表明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第6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基础开挖、结构施工、装修、车辆运输等过程均产生扬尘、废水、噪声和固废,将对当地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本次评价针对项目建设期产生的不利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相应的减缓控制措施和建议。6.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本项目建筑物建设过程均产生施工扬尘,其扬尘主要来源于基础开挖、弃土堆存、散装物料的堆存、运输、装卸等产生的二次扬尘及运输车辆排出的机动车尾气等(含烃类、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6.1.1建筑施工扬尘影响分析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本次评价采用类比现场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施工扬尘情况类比北京市环科所对施工扬尘所做的实测资料及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施工场地扬尘进行的实测资料,具体数据见表6.1-1、6.1-2。表6.1-1北京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监测位置工地上风向50m工地内工地下风向备注50m100m150m范围值mg/m30.303-0.3280.409-0.7590.434-0.5380.356-0.4650.309-0.336平均风速2.5m/s均值mg/m30.3170.5960.4870.3900.322表6.1-2石家庄市施工现场大气TSP浓度变化表距工地距离(m)1020304050100备注浓度(mg/m3)场地未洒水1.75l.300.780.3650.3450.330春季测量场地洒水0.4370.3500.3100.2650.2500.238由实际监测结果可以看出:①在未采取抑尘措施的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扬尘较严重,当风速为2.5m/s时,工地内的TSP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9倍;在采取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措施后,粉尘产生量在10-100m范围内平均减少52%。②轮台县多年平均风速为0.7m/s,对比表5.1-1和表5.1-2可知,如不采取施工场地抑尘措施,则施工扬尘影响范围较大。施工扬尘主要影响位于施工区域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下风向150m范围之内,在有风天气影响范围更大。③目前工地施工一般采用洒水措施或封闭式管理措施,扬尘扩散受阻,洒水和围挡使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弱,也可使影响距离缩短。由上述分析可见,施工扬尘量将随管理手段的提高而降低,如果管理措施得当,扬尘将降低,可大大降低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影响。为了避免和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其产生的污染影响,项目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在作业场地设置1.8m高围挡,以减少扬尘扩散。②散装物料的堆存要加盖苫布,定期对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抑尘,以降低扬尘污染。③在施工场地设置专人监管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弃土的堆放、清运和处置,防止二次扬尘污染。④尽量避免在大风预警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⑤对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减少因颠簸引起的车上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洒落。⑥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建筑材料在场地内的堆存,对建筑垃圾和弃土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6.1.2施工机械废气影响分析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的运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CO、NO2等,根据类比监测资料,距离现场50m处CO、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3mg/m3,日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这说明大型施工机械较为分散,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为进一步降低废气污染影响,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监管,明确区域建设期环境保护要求,切实落实好各项减缓扬尘措施,降低施工扬尘产生量。本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区,因此不会对周围区域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其施工期外排废气在可接受范围内。6.2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委托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置。但由于水量很小,且当地蒸发强烈,少量污水很快就地蒸发消化,不会进入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中,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期的生产用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用水及路面、土方喷洒水等,这些生产用水均在施工现场蒸发或消耗,不外排。6.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使用的机械主要有铲土机、压路机、搅拌机、挖土机和运输车辆等,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产生的声压级在80-95dB(A)之间,且施工期间这些源都处于露天状态,按声源距离衰减公式计算,以不利状态95dB(A)施工噪声计算,存在多个点源情况下,施工期间噪声影响范围见表6.3-1。表6.3-1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及影响范围噪声源距离施工点(厂区)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0(m)20(m)50(m)80(m)100(m)150(m)200(m)推土机100696157555149挖掘机98675955534947压路机100696157555149搅拌机101706258565250卷扬机85544142403634由表6.3-1可知,各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围墙屏蔽,到达距离声源200m处时,已接近背景值,对声环境的影响已很小,因此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距离为200m。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是短期的,项目建成后,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也就此结束。但是由于施工机械均为强噪声源,施工期间噪声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严格管理。(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的噪声限值;(2)在工地布置时应考虑将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安置在离敏感点相对较远的一侧,并设立简单屏蔽以减少噪声源的影响范围。运输车辆的进出应确定固定运输路线,保持行驶道路平坦,减少车辆的颠簸噪声和产生振动;(3)由于运输车辆沿途居民居住,因此要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运输等。6.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弃渣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施工过程中的弃渣、弃土及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等,若遇大风天气易产生风蚀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环境;在雨季易随降水产生地面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固体废物堆放亦会造成景观环境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苍蝇蚊虫、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给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评价要求在项目在施工期应严格采取如下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弃土首先用于基础回填、就近低洼处充填,剩余弃土、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垃圾的管理规定进行消纳处理或处置。(2)施工期生活垃圾经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池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严禁随处堆放。(3)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尽量回填,剩余弃土外运,建筑垃圾或弃土由建设单位外运至建筑垃圾堆存点处置。弃土堆存应设挡土墙,并加盖防尘网,做到及时清理以减缓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4)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减少风沙扬尘和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6.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新疆轮台县拉依苏石油工业园区(新疆塔星沥青有限公司原有厂区),原地表为自然土壤和杂草。施工基础开挖、回填以及施工机械运输碾压对作业区原有地表土壤及周边植被的扰动,致使地表松动,导致风蚀、水蚀,易引起水土流失。本项目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边填边压、减少地面松散土的存在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流失。施工结束后尽快绿化覆盖或建筑覆盖、植被重建,可控制减少水土流失。第7章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7.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1.1区域地面污染气象特征分析7.1.1.1气象特征项目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型候区,即气候基本特征是春季多风沙,夏秋季酷热,冬季无降雪,干旱降水少。各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十分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很快,且多伴有大风天气,大风季节可延伸至夏初,主要集中于3-7月份,夏季酷热而漫长,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秋季降温十分缓慢,冬季来临较晚,日间温差较大,相对湿度较低,太阳辐射强烈。轮台县里年平均无霜期为188天,年平均气温10.7℃,极端最低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40.9℃,年平均降水量为64.3mm,年平均蒸发量为2082.0mm。7.1.1.2地面风场本评价收集了《轮台县项目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项目区近3年的气象统计资料,评价区的污染气象特征如下:轮台县各月及年风向频率、风速统计值见表7.1-1、表7.1-2,风向玫瑰图见图7.1-1、图7.1-2。①风向频率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评价区全年盛行风为东北(NE)、出现频率为16.78%,全年静风频率11.02%,秋季静风频率最大,为18.41%。③污染系数风对环境空气污染影响较大,为同时考虑风向和风速的共同作用,计算了各代表季的污染系数,计算公式为:Cp=f/U式中:Cp:为污染系数f:为某时段风向频率υ:为某时段风向速度计算结果见图7.1-3及表7.1-3。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反映地面风对其下风向的污染影响,某方位风向频率越大,平均风速越小,该方位污染系数就越大,其下风向受污染程度就重,反之则轻,根据当地情况,东北(NE)风污染系数较大,说明其下风向西南(SW)受污染影响较大。④大气稳定度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帕斯奎尔稳定度分级法,统计了评价区的大气稳定度特征,统计结果见7.1-4。由表7.1-4可知,评价区域大气层以D类稳定度为主,全年出现频率为34.04%,其次是E类和F类,出现频率分别为28.42%和15.82%。7.1.2预测因子、预测范围、计算点一、预测模式选择与参数确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所推荐采用的估算模式SCREEN3,估算模式SCREEN3是一个单源高斯烟羽模式,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经估算模式可计算出的某一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最大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二、预测因子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预测因子为SO2、NO2、PM10及非甲烷总烃、苯并[a]芘。三、预测范围以项目区为中心,以2.5km为半径,约19.6km2圆形区域。四、计算点本次预测计算点为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7.1.3污染源预测计算参数本项目源强计算参数见表7.1-5。7.1.4气象条件与地形数据一、气象条件估算模式中嵌入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这些组合包括了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二、地形数据由于项目处于平原地区,5km范围内无高大山体,属于简单地形,故本评价按照评价等级要求,不考虑地形因素影响。7.1.5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估算模式,对项目污染源下风向2500m范围内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及出现距离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见表7.1-6、表7.1-7、表7.1-8。由表7.1-6估算可知,本工程导热油炉污染物排放SO2、NO2和PM10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0484mg/m3、0.01057mg/m3和0.001372mg/m3,占标率分别为0.10%、5.28%和0.30%,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距离均为其下风向215m,本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集中居民区,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值较低,未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由表7.1-7估算可知,本工程工艺废气染物排放NMHC、苯并[a]芘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2.174×10-5mg/m3、1.63×10-10mg/m3,占标率分别为0、0,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距离均为其下风向292m,本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集中居民区,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值较低,未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由表7.1-8估算可知,本工程罐区无组织排放NMHC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5598mg/m3,占标率为2.80%,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距离均为其下风向202m,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值较低,未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综合分析,本工程排放的污染物SO2、NO2、PM10、非甲烷总烃、苯并[a]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7.1.6环境防护距离一、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的环境防护区域。各因子均能满足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且厂界外无超标点,因此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二、卫生防护距离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用下式计算: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N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7.1-9查取。注:①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允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依据上述计算模式和参数,计算非甲烷总烃的卫生防护距离均为3.008m,提级后为50m。综上所述,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项目储罐区外50m,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工业园区,且目前该范围内无集中居民居住,远期该范围内不得作为对大气敏感目标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环境防护距离规划控制工作,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得建设居住区、医院、学校、食品加工等环境保护目标。环境防护距离无组织污染源示意图见图7.1-4。7.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7.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条件该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部分地段有波状沙丘和少量古河道及冲沟。区域气候异常干燥,降水稀少,有时甚至终年无雨。一般降雨仅能湿润地皮,潜水动态属渗入蒸发型,受塔里木河汛期影响明显。受地形和补给源的控制,沿塔里木河两侧,东西向带状分布着塔里木河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冲淡水和封闭型成水。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冲淡型潜水主要分布于30-60m深度以上,岩性为冲积粉细砂、细砂,属单一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均匀,且含水微弱,单井涌水量100-500m3/d,局部补给充分地段单并涌水量可达500m3/d以上。潜水矿化度3-5g/L,属Cl·SO4-Na型水。39-47m承压含水层岩性为粗砂、细砂,单位涌水量3.85L/s·m。由于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退流缓慢,水循环交替只在表层进行,沿河道和泛滥区形成宽度不等、下界面深30-50m左右的冲淡型地下水。在河流东部地区由于地表水水量不断减少,河间地块地表水难以到达,地下水循环条件很差,构成一定范围内的高矿化度咸水区,主要分布于30-60m以下。地下水水温一般在12-18℃之间。该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巴州轮台县南部塔里木河平原区,区内大部分地区土壤表层被风沙土所覆盖,地形开阔,地势较为平坦,地形景观是块状结构,以砾石戈壁为主,海拔高度在940m左右,局部丘地和波状沙丘。厂区地势西北低东南高,为波状沙丘地貌。厂区地势最高点海拔933m,最低点海拔931m,相对落差2m。a.地层(1)包气带岩性根据地层岩性,厂址包气带在垂直方向可视为三层结构:上部第四系砂砾层、中部第三系泥岩、下部第三系砂岩、砾岩和砂质泥岩。①第四系砂砾层砂砾层:青灰色,该层角砾主要以中砂或粉细砂充填,含土梁较高,骨架颗粒交错排列,颗粒级配一般,多呈棱角状活片状,结构松散,无胶结,干燥-稍湿。厚度1.0m左右。②第三系泥岩棕红色,隶属第三系(Nch),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含砾石,砾石级配一般,多呈圆状及亚圆状,岩芯较风化,手可掰碎,多呈短柱状及扁柱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度9.0m左右。该层起相对隔水作用。③第三系砂岩、砾岩及砂质泥岩互层砾岩:岩芯风化面为红褐色,断面为青灰色,主要由砾石组成,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大小不等,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呈次棱角角状,中、细砂充填,白色钙质胶结,胶结较差,手可掰碎。多呈短柱状及扁柱状,偶见长柱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砂质泥岩:褐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好。断面可见油脂光泽,偶见青绿色细沙、粉砂充填,手触具挠性,解理、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成长柱状,偶见短柱状,与下伏地层呈明显接触。据钻探资料,钻孔150m内未见地下水,该层厚度大于150m。⑵包气带的渗透性能评价第四系覆盖层垂向渗透系数最大为1.60×10-2cm/s,最小为4.13×10-3cm/s,平均为1.0×10-2cm/s。参照分类标准,厂址第四系覆盖层垂向渗透系数大于10-4cm/s,天然防渗性能弱。其下泥岩含粘土矿物高,渗透系数小于10-4cm/s,防污能力中等。二、工程地质厂址所在区域地处塔里木地块,地块内除局部出露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外几乎全部为中新代沉积物所覆盖,该地块自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地块北缘为东西向天山构造带,构造带与塔里木地块之间为断裂分割。图7.2-1图7.2-1图6.2-1三、地下水类型、富水性、补径排及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塔里木河沿途渗漏和洪水垂直渗漏补给,其次北部较大河流的洪水对部分地段也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退流非常缓慢,甚至停滞。水平循环只限于表层附近,30-100m以下地下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水质矿化度不断增高,形成咸水。表层潜水垂直循环比较强烈,洪水期塔里木河水大量漫溢,沿古河床的低洼地带沟满坑平,洪泛积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使水质变淡,水位上升。这一过程多在7月中旬至11月初发生,11月底大部分洪水消退贻尽,枯水季节得不到充足的补给来源,使水位下降,水质变咸。周而复始形成分布不连续、埋深不一致、面积不相等的冲淡型表层潜水。地下水淡化带宽30-50m,矿化度为l-3g/L。在古河床之间的河间地,沉积物颗粒较细,地下水水质较差,矿化度为3-10g/L或大于10g/L。淡化带内承压水顶板埋深一般小于50m,局部达100m。地下水排泄主要以蒸发和植物蒸腾方式为主,但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季节性特点。洪泛区蒸发主要在枯水季节,河间地段则常年进行。图7.2-2图7.2-2图6.2-27.2.2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评价区为石油化工园区,工业污染源主要为生产过程中含油废水中各类污染物下渗到含水层中污染地下水环境。7.2.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不取用地下水,不会对当地地下水位产生明显影响。本次评价只预测废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1)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正常工况下,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不会外排,微量的滴漏可能出现,但通过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即使有少量的污染物泄漏,也很难通过防渗层渗入包气带。故在正常工况下,项目各种池体、管道和地面经防渗处理,污染物从源头和末端均得到控制,没有污染地下水的通道,污染物不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体。非正常工况下,如储水罐、管道或阀门破裂等,废水渗漏或外泄,废水中污染物经土层渗漏,通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砂土对COD吸附作用较小,截留率约38%;对NH3-N吸附作用较强,截留率可达80%;对石油类的吸附力较小,截留率为48%。亚粘土对COD吸附能力较强,截留率可达70%;对NH3-N吸附能力更强,截留率平均可达95%;对石油类的吸附力强,截留率为80%。该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下渗时,由于包气带微生物降解作用不强,包气带厚度较小,仅靠土壤的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很有限的,虽然在污水下渗初期,经过包气带的吸附,污染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起到了对地下水浸染的减缓作用,但其作用不是无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气带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趋向饱和,吸附能力降低,污染物浓度增大至初始浓度,当污染物质污染因子的环境容量饱和时,污染物就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产生污染。(2)正常工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包气带中污染物运移时间预测根据轮台《《轮台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知,项目所在的拉伊苏化工区地层岩性以圆砾为主,砂砾仅在场地局部零星分布,一般厚度为0.3~0.8m,灰黄色、稍湿、稍密-中密。圆砾变质岩类为主,砂土充填。在地表已下1.6m深度普遍存在有薄层胶结块,较为坚硬,胶结层厚度一般在0.2~0.4m,最大揭露厚度为0.7m。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国道314线两侧。承压水顶板埋深50~100m,含水层为砂砾石、中粗砂,含水层厚40~60m左右。项目区包气带土层为粉质粘土层,其可渗透性较低,包气带防护性能较好,项目区包地带渗透系数取值0.2m/d。包气带层地表污水连续入渗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的时间,设初始渗漏时,包气带处于非饱和状态,其入渗时间(t)可用下式公式估算: L—包气带厚度,mK—包气带地层渗透系数,m/d如果忽略地层的水持作用及对污染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场址区污染物约需100天时间即可穿过包气带到达含水层,污水管线区也大约需100天污染物可接触潜水。2)潜水层污染物运移时间预测项目区包气带土层为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差。按运移模型假设流态条件,污水由包气带下渗进入含水层后立即与地下水发生完全混合,使污染物浓度沿含水层垂向均匀分布,污染晕沿水流方向和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水平方向运移扩散其中污染物进入含水层1年的运移距离在项目区处约108m。本项目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同生活污水一起委托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处置。环评要求对罐区进行防渗处理。因此,污水进入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可能性较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正常工况下,本项目依据《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中的要求进行防渗,因此可不进行正常工况情景下的预测。非正常工况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厂址位于拉伊苏石油工业园区,由所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和区域水文地质图件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系第四系松散层不含有地下水,所以这里采用非饱和带的垂向运移模型预测分析污染物在地下的运移过程。1)预测评价因子选取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选取原则:建设项目已经排放及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难降解、长期接触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污染物;国家或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反应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常规项目或超标项目。根据厂址区装置平面布置,最重要的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分布位置为原料储存池。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选取原则,结合工程分析章节内容,本次环评预测影响因子为石油类。2)模拟情景分析该项目的污染排放形式一般为瞬时点源和持续点源,可以分为防渗失效条件下跑、冒、滴、漏过程中污染物运移情景和发生事故条件下污染物大量集中排放运移情景。3)数学模型污染物在包气带的运移和分布受很多因素的控制,如它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性质等。一般认为,水在包气带中运移符合活塞流模式。污染物的弥散、吸附和降解作用所产生的侧向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垂向迁移距离,因此假定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垂直向下迁移。①土壤水流模型土壤水流运动的控制方程为一维垂向饱和-非饱和土壤水中水分运动方程(Richards方程),即其中:θ-土壤体积含水率;h-压力水头[L],饱和带大于零,非饱和带小于零;z、t-分别为垂直方向坐标变量[L]、时间变量[T];k-垂直方向的水力传导度[LT-1];s-作物根系吸水率[T-1]。初始条件:(z,0)=0(z)Z≤z≤0边界条件:上边界:z=0 下边界:h(Z,t)=hb(t) 其中:0(z)为剖面初始土壤含水率;Z:-(地表至下边界距离)[L];qs为地表水分通量[LT-1],蒸散取正值,灌溉和降水入渗取负值;hb(t)为下边界压力水头[L]。②土壤溶质运移模型根据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考虑土壤吸收的饱和—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为:控制方程:其中:c-土壤水中污染物浓度[ML-3];ρ-土壤容重[ML-3];s-为单位质量土壤溶质吸附量[MM-1];D-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L2T-1];Q-Z方向达西流速[LT-1];A-一般取1。初始条件:c(z,0)=c0(z)Z≤z≤0边界条件:上边界:z=0 下边界:c(Z,t)=cb(t) 其中:c0(z)为剖面初始土层污染物浓度[ML-3];qz为蒸发强度[LT-1];qs污水下渗水量[LT-1];cs污水中污染物浓度;cb(t)为下边界污染物浓度[ML-3]。4)数值模型①软件选取在本次评价中应用HYDRUS软件求解非饱和带中的水分与溶质迁移方程。HYDRUS是由美国国家盐改中心(USSalinitylaboratory)于1991成功开发的一套用于模拟变饱和多孔介质中水分、能量、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经改进与完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能够较好地模拟水分、溶质与能量在土壤中的分布,时空变化,运移规律,分析人们普遍关注的农田灌溉、田间施肥、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它也可以与其它地下水、地表水模型相结合,从宏观上分析水资源的转化规律。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开发研究,HYDRUS的功能更加完善,已经非常成功的应用于世界各地地下饱和、非饱和带污染物运移研究。②模型建立根据钻孔资料可知,分别建立“砂砾石层-粘土层-含土砂砾石层-粘土层(模型①)”和“含土砂砾石层-粘土层(模型②)”污染物垂向运移模型,模型分层、剖分和观测点设置如图所示。③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a水流模型初始条件:先使用插值的含水率、压力水头值进行100天的计算,以100天时的稳定计算结果作为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上边界为流量边界,设定上边界压强为大气压,并设置降雨和蒸发量,计算得到流量土层的穿透作用,降雨量和蒸发量根据当地水文站资料,分别为80mm和3500mm计算;下边界为已知压力水头边界。b溶质运移模型初始条件:初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在眼镜行业精准营销策略报告
- 2025年核能产业铀矿资源需求预测与市场供应分析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产业环保教育与培训技术进展与应用研究报告001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生蚝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推拿治疗学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考点解析-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度汽车租赁与新车购买双重保障合同
- 应急心理与心理疏导
- JJF 1183-2025 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颜料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农产品加工可行性报告
- 七年级体育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说课稿
- 2025年度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合作协议范本模板4篇
- GB/T 15561-2024数字指示轨道衡
- 办公用品供货服务计划方案
- 全国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节《云服务》说课稿
- 一年级得稳稳地走-一年级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