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试题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父异,洛阳令。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袁术遭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乞与奋威俱进取蜀,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节选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材料二: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瑜还[A]江陵[B]为行装[C]而道[D]于巴丘[E]病卒[F]时[G]年E三十六岁。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假涂东归”中的“假”,与《劝学》中“假舟楫者”的“假”含义相同。B.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为干支纪年法,本文中“十三年春”中的“十三年”为王公年次纪年法。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与《登泰山记》中“崖限当道者”是同一类特殊句式。D.“禽关羽”中的“禽”,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瑜和孙策从一开始关系就很好,后又跟随孙策四处征战,取得不少战功。后来袁术想要让周瑜做部将,但周瑜拒绝了。B.周瑜请求孙权用宫室、美人、喜欢的物件等消解刘备的雄心壮志,并将关羽、张飞分开安置,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广招贤士,自己又难以在短期制服刘备,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C.陈寿认为在曹操威震江东时,孙权的谋士无不因心怀疑虑而生异心,但周瑜、鲁肃却有果敢决断的明智,出类拔萃,实为当世的奇才。D.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依次荐后者于孙权,孙权都很信任地听从了他们的推荐意见,让他们镇守吴国西边数十年,这就是吴能成为吴国的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姚鼐《登泰山记》)14.陈寿认为周瑜“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陈寿这样评价的理由。(3分)【答案】
10.BCF
11.B12.B
13.(1)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要带领军队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在一起商量大事。(2)等到(我们)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4.①周瑜善于用兵,有军事才能;②周瑜眼光长远,有过人谋略;③周瑜忠诚于吴,有识人之才。【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出自《三国志》,主要描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及与其相关的刘备、鲁肃、吕蒙等人的事迹。文章通过多则材料展示了周瑜的出色军事才华、战略胆识,以及他与孙策、孙权等同僚之间的互动关系。周瑜参与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与谋略。其次,文章也展示了鲁肃、吕蒙和陆逊等人的相继传承,以说明吴国将领之间的优秀秉赋和在稳定吴国江山中的重要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然而路过巴丘时发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瑜还江陵”,“江陵”是“还”的地点,所以在“江陵”后断开,即B处断开;“为行装”表示周瑜做行军的准备,“而”表转折,在C处断开,表示突出强调后面的内容;“病卒”表明周瑜生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是独立
句子,对其去世时年龄的说明,所以在“病卒”后断开,即F处断开。
故选B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及意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借,借助。句意:想要借道返回江东。/借助船只的人。B.“王公年次纪年法”错误,此处指建安十三年,属于年号纪年法。C.正确。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烧溺死之人马甚众”/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当道崖限”。句意: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D.正确。禽,通“擒”,擒获/受,通“授”,传授。句意:擒获关羽。/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广招贤士”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自己应当广泛招揽天下英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引”,带领;“图计”,商量大事。(2)“既”,已经;“负”,覆盖;“烛”,名词动用,照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善于用兵,有军事才能:从“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瑜部将黄盖曰……可烧而走也……盖放诸船,同时发火……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等可知,周瑜参与众多战役,且在赤壁之战中采用火攻取得胜利,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眼光长远,有过人谋略:“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周瑜对刘备集团的分析准确,提出的计策能从长远考虑东吴的利益,体现其过人谋略。
③忠诚于吴,有识人之才:周瑜一生为东吴效力,忠心耿耿。同时,他推荐鲁肃,“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可见其有识人之明,能为东吴举荐贤才。参考译文:材料一: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入。周瑜的父亲周异,做过洛阳县令。当初,孙坚起义兵征讨董卓,迁移家眷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周瑜唯独与孙策关系友好。周瑜的叔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拜访。适逢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孙策派人策马告知周瑜,周瑜率军前来迎接孙策。孙策大喜说:“我得到了你,大事就顺利了。”周瑜就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全都攻克。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做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和周尚都返回寿春。袁术想要让周瑜做部将,周瑜分析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担任居巢县县长,目的是打算取道返回江东,袁术答应他的请求。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由孙权掌管军国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孙权讨伐江夏,周瑜做为前部大督。当年九月,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要带领军队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在一起商量大事。从此刘备也进驻夏口,孙权就派遣周瑜与程普等与刘备齐力迎战曹操,两军在赤壁遭遇。这时曹操部队中有很多士兵感染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就败退,退兵驻守长江北岸。周瑜等驻军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与其持久相抗。但观察曹军战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来打退他们。”于是周瑜调拨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将油膏灌入其中,外面裹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让黄盖写信给曹操,假装说要前去投降。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各自系在大船的尾后,于是船队依次向前驶去。曹操军中将士都引颈观望,指着船队说黄盖前来投降。黄盖将小船解开,同时将大船点火。当时风势迅猛,大火蔓延江北将岸上的曹军营寨全都烧毁。不久,烟火冲天,被烧死溺死的曹军人马很多。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刘备前往京口谒见孙权,周瑜上奏说:“刘备以枭雄的姿态,且有关羽、张飞熊虎般的猛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于人下为人所用。我愚见认为现在最好的计策是把刘备迁到吴郡安置,大举为他修建华丽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耳目享受),再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大事就能平定了。”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自己应当广泛招揽天下英雄,又担心刘备并非一时制服得了的,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当时刘璋做为益州牧,外有张鲁侵扰,周瑜就到京口拜见孙权,请求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出兵攻取蜀地,孙权同意了。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然而路过巴丘时发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评曰:曹操依靠汉氏丞相的资本,挟持天子攻破豪杰,刚刚扫荡荆州,威震江东地区,当时孙权的谋士无不心怀疑虑而生二心的。周瑜、鲁肃有果敢决断的明智,出类拔萃,确实是当世的奇才。吕蒙勇猛又有谋略,善于判断识别军机,依靠计谋招降郝普,擒获关羽,是他最妙的计谋。吕蒙年轻时虽轻率武断,胡乱杀人,但在最终能克制自己,有国士的器量,哪里只是一名武将呢?孙权的议论,优劣得失公允而适当,所以将其记录下来。材料二:孙权刚执掌政务时,鲁肃打算返回北方,周瑜劝止住他,并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可以为时世的辅佐,应该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以成就功业。”后来,周瑜临终给孙权的信上说:“鲁肃忠诚刚正,遇到事情从不随便马虎,如果能代替我周瑜,我就死而不朽了!”鲁肃就代替周瑜统帅军队。吕蒙任寻阳令,鲁肃见到他说:“您今天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吴地时候的那个阿蒙了。”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吕蒙后来也就代替了鲁肃。吕蒙在陆口,称病要回去,孙权问他:“谁是可以替代你的人?”吕蒙说:“陆逊的思想深刻高远,才能足以负起重责,看他的规划考虑,终究可以托付重任,别的人没有超过他的了。”陆逊就代替了吕蒙。四人一个接替一个,镇守吴国西方三、四十年,成为威名远扬的大将,曹操、刘备、关羽都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是互相举荐的,但孙权能够放心地听从他们,吴国之所以成为吴国,这不是偶然的。
广东省台山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模拟测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10.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攻城A数月不下B闻C魏救D将至E众F请发车G为营H玄谟I不从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指宋文帝的年号。文中“元嘉二十六年”是年号纪年法,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纪年方法不同。B.文中“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与《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中的“明年”含义相同。C.鞞鼓,古代用于祀神之鼓或军中所用之鼓。文中“鞞鼓”应为军中所用之鼓,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片神鸦社鼓”中“社鼓”的作用不同。D.六夷,古指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文帝想要北伐,群臣争相逢迎讨好,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C.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后,王玄谟退兵逃走,伤亡惨重。到达瓜步后,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渡过长江后,建康城内震惊恐惧。D.宋文帝答应用封爵、金帛之赏悬赏魏主和王公首级,又计划用毒酒毒死魏国人,但没有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5分)(2)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5分)【答案】
10.BEH
11.A“元嘉二十六年”与“庆历四年春”都是年号纪年法。
12.C“渡过长江后”错,由原文“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可知,只是声称渡江,而不是渡过长江。
13.(1)(4分)玄谟说:“那是我们的财物,为什么要烧掉呢!”城里的军民立即拆掉房屋,住进地窖。(“彼”,那;“即”,立即;“穴处”,住进地窖。一词1分,句意1分)
(2)(4分)命令领军将军刘遵考等率领军队分别把守重要道口,摆放好舰船,排列阵营,围在江边。(“津要”,交通要道,重要道口;“陈”,陈列、摆放;“周亘”,围绕,围在。一词1分,句意1分)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②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摘编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增改)【注】①世父:伯父。②鹿鸣:科举时代,为举子们饯行、励志的宴会。材料二: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尤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惟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摘编自清代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有增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鼐世父范A与大櫆善B鼐本所闻C于家庭D师友间者E益以自得F所为文高简G深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B.“鼐独抉其微”,与“其文约,其词微”(《屈原列传》)中“微”含义相同。C.“不易其所守”与“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易”含义不同。D.“以为不足复存”与“輮以为轮”(《劝学》)中的“以为”的含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淡薄官场、志向鲜明。为官时多交名士,虽然在《四库全书》完成后,被记录了功劳,但他仍辞职不做官。B.姚鼐治学精深、善为古文。他写文章重视探本溯源,评论者认为其言辞比刘大櫆豪放,说理比方苞深刻。C.姚鼐四海讲学、倾心教育。离职后,在多处书院讲学数十载,致力于教诲开导学识或资历较浅的后辈们。D.姚鼐为人刚正、品学兼备。曾国藩对桐城派代表人物,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桐城派思想的现实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4分)(2)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4分)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分析姚鼐在治学方面的独特之处。(3分)【答案】10.BEF【解析】原句翻译为: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根据文意,“善”是“交好”之意,在句中作谓语,且“鼐”作下一句的主语,此二者之间应该断开,“所为文”作后文“高简深古”的主语。11.D【解析】“以为不足复存”中的“以为”的意思是“认为”,“輮以为轮”中“以为”用作“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制成……”12.B【解析】“评论者认为其言辞比刘大櫆豪放,说理比方苞深刻”表述错误。根据文意,此项对“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的理解错误,应为“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櫆深刻”之意。13.(1)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2)一定要以义理为根本,然后文辞才有所依托,考据才有所归附。14.①材料一“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体现了姚鼐阐幽发微,逐本求源,不断探求的治学精神。②材料二“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体现了姚鼐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畏外界压力,体现了他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治学精神。参考译文:材料一: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櫆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他的论文以道德为根本,而且在经籍义理的解说上探本溯源。到了那经籍义理深刻之处,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唯独姚鼐能选择其中的微妙之处,发掘其中的意蕴。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櫆深刻。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桐城派的风格传统,到这时就形成了,这种风尚情趣,向南波及到湘桂一带,向北覆盖了燕赵地区。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余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嘉庆十五年,他重赴鹿鸣宴,被授予四品官衔。嘉庆二十年,姚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材料二:乾隆末年,桐城的姚鼐先生非常擅长古文,他敬慕并且仿效同乡前辈方望溪侍郎的古文,又受到刘大櫆君和自己伯父姚范君的传授,方、刘、姚三位君子都是学通古今的大儒,极有声望,所以姚鼐先生对于古文的研究和创作就更加精深了。历城的周永年因此赞叹说:“天下的文章,大概都在桐城吧!”于是学者大都崇拜桐城人的文章,称为“桐城派”,就像以前宋代人推崇江西诗派一样。在乾隆中期,天下的大儒奇才,做学问崇尚渊博,繁琐称述,多方引证,往往为了考证校对一个字,反复用几千字来说明还不得罢休。他们在学术上另立旗帜。名叫“汉学”,极力排斥宋代各家的义理学说,认为宋代理学不值得继续存在。汉学家的文章尤其杂乱而缺少根本的要点宗旨。唯独姚先生排除形形色色的理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这三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一定要以义理为根本,然后文辞才有所依托,考据才有所归附,一篇文章中,只有义理是最需要注意的。当时姚先生孤立无援地与汉学家论争,往后五六十年,现在的读书人.渐渐读他的文章,继承他的理论。学说的衰亡兴盛,也各自有它的时代,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河南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开学大联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①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有删改)材料二: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注]①驵:牲口交易的经纪人。②巨狡:大骗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仆道不笃A业B甚C浅近D环顾E其中F未G见可师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指善于、擅长,成语有“从善如流”,其中的“善”意思与材料中的不相同。B.弗内,意为不接纳,“弗”与《曹刿论战》“弗敢专也”
“弗”意思相同。C.“假令有取”的“假”与《荀子·劝学》“假舆马者”的“假”意思不相同。D.“为众人师”的“众人”与《师说》“今之众人”的“众人”都是指许多人。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使人可以耳闻、目见、口言、心知,而学习并不能给人增加什么,只要能够保全天赋予的本性而不使它们受到伤害,就是所谓“善学”。B.子张、颜涿聚、段干木等六人本是“刑戮死辱之人”,而今他们能免于刑罚,成为名士显人,都是得益于从师学习以及王公大人们的礼遇。C.对于韦中立的从师之请,柳宗元礼貌谦逊地回信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且估量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不敢做韦中立的老师。D.柳宗元认为,如果二人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作文之道,自己也会因为韦中立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就没有必要以师生来称呼这种关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2)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14.根据材料二和《师说》,简要说明韩愈“得狂名”的时代背景。【答案】10.ADF
11.D12.B
13.(1)有所获得不要夸耀,有所丢失不要惭愧,一定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性上来。(2)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的见闻,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心得。
14.①魏晋以来,师道愈发不受人重视;②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并产生了“耻学于师”的现象。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4—2025年高一下入学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材料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费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功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材料三: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腰,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泰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在答题卡处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人A皆知B砺其剑C而弗知砺D其身E夫F学G身之H砺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比。与下文中的“利于行耳”的“于”字意思不一样。B.金,指的是金属制的刀剑,与下文中“昆山之金”的“金”意思一致。C.知,通“智”,智慧。与下文中“学之所知”的“知”意思不一致。D.文中“身者,茧也”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句式一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B.由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4分)14.三则材料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5分)【答案】10.CEG11.A选项第一个“于”是比的意思,第二个是引出对象的意思。B“昆吾之金”的金指的是昆吾山出产的铜,以其优质的金属特性而闻名C选项前一个是通假字“智”,智慧的意思,后一个不是。D项都是判断句。12.A(“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劝勉学工的重要性,列举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光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13.(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检查、省察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失了。(4分)(2)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4分)14.①材料一中荀子认为学习能让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②材料二中尸子认学习能使人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③材料三中颜之推认为学习能使人心胸开阔,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每点2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课内文言文略)材料二:努力学习而不知厌倦,是用来修养自身的方法;教海别人而不知懈怠,是用来教化他人的方法。蚕茧,弃置一旁而不加整理,就会变质坏掉而被抛弃;如果使女工樂丝纺织,就可以解成漂亮的锦绣,那么天子就会穿着它上期接见百官。每个人的身体就像蚕茧一样,弃置一旁而不加以修养,那么他就会知识贫乏、行为败坏;如果让贤人教诲他,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候就没有谁敢对他不尊敬。因此,于路,是卞地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圆的商人;额深聚,是个强盗;额孙师,是个市场经纪人;孔子教导他们之后,他们都成了显耀的名士。学习,就好像磨刀石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铜,鍊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把它们铸造成剑,如果不加以磨砺,那么用它刺去也刺不进去,用它砍击也无法砍断。如果先用粗磨石打磨,再用细磨石精磨,那么用它向前直刺就会无物可阻,用它向下砍击就会无物可拦。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其结果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道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材料三:人之所以要读书学习,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对那些不知道如何奉养父母的人,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的愿望办事;如何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交谈;如何不怕劳苦,让父母吃到美味可口的食品;使他们感到惭愧,从而师法古人。对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国君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坚守职责,在危急关头,不惜献出性命;如何不忘自己忠心劝谏的职责,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使他们痛心地对照自己,进而想去效仿古人。由此类推,各方面的品行都可采取以上方式来培养。即使不能使风气纯正,也可去掉那些过分的行力。从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在哪里都可以运用。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再加上他们审断一桩官司,不一定能了解其中道理;作为一个县官,不一定亲自管理过百姓;问他们怎样造房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放而梲是竖着放;问他们怎样种田,不一定知道谷子要早下种而黄米要晚下种,整天只知道吟咏歌唱,谈笑戏谑,写诗作赋,悠闲自在,做些过阔荒诞的事情外,对治军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计算与软件工程协同发展-洞察及研究
- 宁夏在编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防疫培训课考试题及答案
- 师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实时更新机制与内容质量控制-洞察及研究
- 基因组数据聚类算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治要点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一中教研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题(A卷)
- 2025年会计招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专升本考试题推测题及答案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课件
- 文化人类学课件完整版
- 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海洋学》第二章 地球及海洋概观
- GH/T 1091-2014代用茶
- 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 ESG专题研究报告
-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优秀课件31-川教版
-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