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德国文学理论家凯瑟认为:“小说叙述人不是它的作者,叙述人是一个由作家蜕变而成的虚构人物。学的创作中,同时存在着作家与叙述人,叙述人是作品的直接陈述者,而作家则控制着叙述人进行叙事。叙述人在作品中可能有两种面目出现:一是直接参与情节的叙述人,一是不参与情节的叙述人。叙述人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虽然其叙事效果有所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一部叙事作品中的叙述人问题,反映了作家创作的自我意识,对作品成功与否也影响重大。问题的自觉把握和处理。我们看《史记》中的下面两类叙述。(甲)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乙)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甲类中叙述人没有直接出场,只是提供对事实画面的描述。在描述中,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同情之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却仍然溢于言表。这种叙述,排斥了外露的个人情感,而又丝毫没有违背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目的,使其叙述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感。在乙类里,叙述人直接以第一人称的“我”出场,这个叙述人也就是作家本身。司马迁直接参与并评论人物事件,概括整个故事和人物的意义,作家的感情一泻无遗,丰富了叙事的感染力。这两类叙述笔法及其叙述人,是各自肩负着其创作使命的。正由于此,《史记》即便在同一篇章中也常常采取了这两种面目交叉出现的叙述手法,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体现共同的思想主题,共同为作者的创作目的服务。不【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NY论是隐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还是显性面目出现的叙述人,他们都并不完全等同于作家本人,而是叙事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都要受作品事件本身制约。但他们又不与作家相悖,都是作家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史记》中两种叙述人面目的应用,正好说明了司马迁创作的自觉意识,隐性叙述人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作家“通古今之变”的意旨,通过静观的描述揭示历史漩涡中的人物事件;而显性叙述人的面目则更多地通过自我的抒发,表达作家“究天人之际”的情感。两者的交替应用,相辅相成,表达了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和内涵。正如李长之所说的:“就原则上说,司马迁对自己的主观见解和客观描写是分开去处理的。”因此,这完全是一种自觉的创作尝试和实践,这一创举在我国叙事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都是前无古人的。(摘编自王增恂《<史记〉的叙述人问题》)材料二: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经典,就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其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而一些位高权重的宰相碌碌无为,司马迁就没有选择他们。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侯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正是由于司马迁“爱奇”,《史记》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史记》所写的这些奇人奇事,之所以能塑造一个个感染力极强的形象,主要在于司马迁高超的叙事技巧。《史记》刻画人物重视典型化、个性化。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史记》记录了大量的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细节、心理活动,这些都是司马迁的艺术想象,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文本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同时,司马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倾注了个人的褒贬爱憎的情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融合起来,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史记》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历代的文学家把《史记》作为自己创作的标本进行学习、借鉴、模仿。如中国古代大量的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仅据赵望秦《<史记>与咏史诗》统计,就有三千六百多首咏史诗取材于《史记》。散文家如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和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等,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学习《史记》,而且在实践中学习《史记》的优良传统。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等各类古代小说,无一不受《史记》的影响,它们或取材于《史记》,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有一百八十多种从《史记》中取材的元杂剧。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也被历代文学评论家所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理论家凯瑟指出,小说的叙述人和作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叙述人现身在故事中,而作家会隐身起来。B.小说的叙述人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作家的自我意识,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C.《史记》在同一篇章中只会使用一种叙述人,如《李将军列传》用隐性叙述人,《魏世家》用显性叙述人。D.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念,可以通过对叙述人的选用落实在《史记》作品中。【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NY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然历史和文学存在相通之处,如《史记》就是文史兼具的经典,但我们也不能据此而将文史混为一谈。B.司马迁的审美观影响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选取,他会忽略庸常的权臣,而挑选奇人奇事编入《史记》。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材料二第四段在列举数据时,标明了这些数据的来源,体现了其论证的严谨性。4.请根据材料一,从叙述人的角度对《屈原列传》作简要分析。(4分)5.《史记》为什么具有文学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关仁山雄安新区成立了。这消息旋风般地刮进了白洋淀。站在高处看白洋淀,满眼铺开芦苇、鱼影和碧水,真的不知道目光应该落在什么地方,最后不知不觉落在了王家寨村。这村庄被称为“淀中翡翠”,随着年代更迭,王家寨变了人情冷暖,不变的则是白洋淀的芦苇和绿水。每到黄昏,晚霞在白洋淀水面上滚滚跳跳,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这时渔民几乎全部收网了。郁郁葱葱的芦苇将碧绿的淀水遮盖得严严实实,岸边被水浪冲击的苇叶、流瓶和死鱼堆出灰白色的泡沫。仔细察看,靠淀边水的颜色灰白,离岸越远水的颜色越深。但是,更多的还是白洋淀宽阔的水面,水鸟儿起起落落,各种颜色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有的鸟轻柔舒展地落在芦苇上,落在盛开的荷花上。生于湖水中的夜里的淀水亮亮闪闪,从远处飘来歌声,是王家寨人正忘情地唱西河大鼓《荷花孝》。歌声里有奇怪的影子晃来晃去。白洋淀穿行着一个个鸭排,白色的鸭子密密麻麻。养鸭户家里也收购鸭绒。养鸭户养的肉鸭,宰杀后送到北京的烤鸭店。王家寨是如今白洋淀唯一的纯水村,像翡翠闪闪发光。王家寨有两个,一个是老王家寨,一个是王家寨民俗村。晨曦一点点亮了,两个王家寨都醒了,青蛙的呱呱声往往早于鸡鸣。无论是王家寨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在寻找王家寨的真魂,真魂在哪儿呢?王家寨的人们与水朝夕相处,开门见水,因此人人好水性,小孩子自从学会走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王家寨是目前白洋淀内唯一不通旱路的“水上人家”,核心村老街巷保存较完好,具有典型的白洋淀水乡特色。在这里生活的世代农户,日复一日地在淀里淀外操心忙碌,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和船都离【高二语文第4页(共8页)】NY不开。村庄里深藏不露的福与祸,都瞒不过千年老梨树的眼睛,鸟雀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着它。狗子在夜间老王家寨的住房,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前,地处泽国水乡,历史上水新中国成立以后,过上安稳日子的王家寨人,陆续在村里建设或是翻盖了一幢幢村舍。当地百姓集千百年的歌》,泥瓦匠会唱,渔民也会唱,唱起来让人心血沸腾。王家寨老百姓吃饭的时候,为助酒兴,有时划拳,有时就唱《打夯歌》。一般多是前后檐低,房檐装上泄水口,外号叫“两出水”。室内墙壁抹石灰掺麻刀,以白色为主,有的人家也刷上喜色瓦顶,房檐四角雕有龙的形象。整个村庄是椭圆形,从空中看去像一张大伞。新房子抵御水灾的能力大大加强了。王家寨的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的有肖神庙街、学校街、棋盘北街、东大街、小巷,上不来汽车,像芦苇荡里细长的水道。小街道又不像主街道那么直,转弯抹角,转来转去,无论从哪个方向前后街,房子挨得太近,只要打开窗户,就鸡犬相望,听见对方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旧貌必定要换上新颜。改革开放以后,王家寨人渐渐富裕起来,王家寨呈现出建房高潮。室内跨度大了,院子也宽敞了。王家寨人建房朝着多样化、高档次发展了,结构新颖,面积扩大。王家寨的新居确实比旧房气派、威严。外墙贴着一层有的人家并不是有钱,只是一辈子打鱼卖鱼,白洋淀里风来雨去,就从没讲究过,眼看着别人盖完新房,眼热了,不甘心,也就抻了腰筋,砸锅卖铁,甚至借钱也凑热闹盖了新房。4000口人的王家寨,夜晚灯光亮了,密密麻麻,灯光折射到水里别有一番人间烟火味儿。20世纪80年代的几次干淀灾荒,王家寨人勇敢地走出白洋淀到了渤海湾出海打鱼,他们惊呼,海确实比白洋淀大啊!还有不少渔民去了北京新发地,做起了鱼贩子。第一拨去新发地的人发了财,别人跟着去了,挣了钱,梦在故乡,回家忙乎着盖新房。新房盖成了,摆了酒宴,请亲戚朋友吃席。有了好房子,其实是为了迎娶好姑娘。老(有删改)【注】①《白洋淀上》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全景式抒写新时代山乡百姓的奋斗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C.白洋淀里当今唯一的纯水村是王家寨,王家寨的街道都是小巷,转弯抹角,上不来汽车。D.王家寨的住房经历了由泥墙苇顶到青砖瓦舍,再到多样化、高档次建房风格等多次变化。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雄安新区成立了”独句成段,强调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全文奠定一个庄重的基调。B.文中对黄昏、夜晚、晨曦等不同时间段的王家寨景色的描绘,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C.文中热情洋溢地详细描绘了王家寨村民的生活场景,如渔民收网、村民唱西河大鼓、养鸭户收购鸭绒等,富有生活气息。D.文中通过对王家寨村民行为、语言的描写,如结尾处老人与未成年小伙子的交流,展现了当地和谐、淳朴的8.文中王家寨村的住房变迁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9.关仁山创造性地继承了孙犁等老一辈“荷花淀派”作家的文学传统,请将选文与孙犁的《荷花淀》作比较,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门衰祚薄,少遭险衅。行年三岁,严父早亡。慈母鞠育,哀茕相养。臣又尪羸,少多疾病。零丁孤苦,仅得成人。老母悯臣孤蒙,恐不负荷。家贫无资,纺绩以给。臣稍以成立,忝迹朝班,薄禄微资,始期色养,殃罚不图,老母见背。攀号何及,泣血涟湎。亡母客居,未归旧土。宿草成列,拱树荒凉。臣今岁奉使绝域,单行虏庭,绝漠千里。臣虽万死,无答鸿恩。伏惟陛下哀臣孤苦,使臣来年得营葬具,合骨先坟,乌鸟之志,获遂私情。迁窒事毕,驰影奔赴,虽即殒殁,甘心无憾。(节选自陈子昂《为人陈情表》)材料二:臣某言:臣母刘氏,今月十三日忽患瘤风发动,状候非常。今虽自退,犹甚虚煅。臣唯一身,更无兄弟,侍疾尝药,难阙须臾。伏乞圣恩,停臣所职。臣以庸微,特承顾遇,拔自卑品,委以剧司。夙夜兢惶,唯思答效,至诚至恳,天眷所知。岂虑未效涓尘,遽迫方寸。以开塞重轻之务,加焦劳忧灼之怀,虽欲狗公,无由枉志。况忠孝同道臣子之心许国诚切于死生报亲忍忘于顾复?进退穷蹙,昧死上陈。候母刘氏疾痰小瘳,冀微臣驽蹇再效。(节选自柳宗光《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材料三:臣植言:臣有情事,久未敢言,今辄陈露,伏增战灼。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赠某官,臣今承后。嗣袭虽移,孝思则在。自去年已来,或有陈乞,皆许回授。况臣猥当宠擢,谬陟台阶。爵禄之荣,实有逾于同辈;显扬之命,独未及于先人。饮泣茹悲,哀惭两极。臣今请以在身官秩并前后合叙勋封,特乞圣慈,回充追赠。傥允所请,无幸于斯。则臣乌鸟之心,犹再生而展养;犬马之力,誓万死以酬恩。谨奉表陈露以闻。(节选自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况忠孝同[A]道[B]臣子之[C]心[D]许国[E]诚切[F]于死生[G]报亲[H]忍忘于顾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述衷情或表达对重大事件的见解,比如《出师表》。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为陈子昂代人所作,此人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长大,之后母亲客死异乡未归葬,他希望皇帝能准自己置办丧具将亡母与先人合葬。B.王叔文母亲突发重病,他没有兄弟帮衬,自己一人侍疾分身乏术,于是请求皇帝暂停自己的职务,并强调自己并非不愿履行职责。C.崔植被过继给伯父为嗣,但他仍然想给亲生父母尽孝,于是请求皇帝按照自己现任的职衔应得的封赏标准,追赠自己的亲生父母。D.三篇由他人代写的表,事主都因为个人的一些情况向皇帝请求离职,并承诺事情办妥后会复职,均反映出古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今岁奉使绝域,单行虏庭,绝漠千里。(2)则臣乌鸟之心,犹再生而展养;犬马之力,誓万死以酬恩。14.请结合三则材料及课文《陈情表》,简要总结这一类文体写作时可采用的策略。(3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到蜀后记途中经历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注】这首诗是雍陶晚年返乡后的作品。雍陶,成都人,早年热衷功名,多次经蜀道入长安求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山峰重叠、雪云弥漫的雄伟景象,场面壮阔。B.“忆昨”二字引出对入蜀过程的回忆,“处处难”三字则高度概括了旅途的艰辛。C.颔联具体展现蜀道环境,上句以春雨暗示道路湿滑,下句以夏寒凸显地势高峻。16.本诗和李白《蜀道难》都写到蜀道之难行,但二者情感表达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达渴慕贤才之意。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情势也转变得真快,去年以前,是批评家和非批评家都批评文学。自然,不满的居多,但说好的也有。去年以这一回可是不大有人说好,最彻底的是不承认近来有真的批评家。即使承认,也大大地笑他们胡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往往用一个一定的圈子向作品上面套,合就好,不合就坏。但是,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圈子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的圈子的批评家,那才是怪汉子呢。然而批评批评家的人会引出张献忠考秀才的古典来:先在两柱之间横系一条绳子,叫应考的走过去,太高的杀,太矮的也杀,于是杀光了蜀中的英才。这么一比,有定见的批评家即等于张献忠,真可以使读者生发满心的憎恨。但是,评文的圈,就是量人的绳吗?论文的合不合,就是量人的长短吗?引出这例子来的,是诬陷,更不是什么批评。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圈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殷拿指头蘸着封缸酒,在桌上画了个圈子。B.写文章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被八股文的圈子束缚住。【高二语文第7页(共8页)】NYC.这个学术圈子里的研究氛围十分浓厚。D.当我们身处于不同的圈子时,内心的感受、生活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19.文中“批评批评家的人”将有定见的批评家类比为张献忠,作者对此是如何反驳的?请分析其逻辑推理过程。(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你有没有发现,面对同样一件事,有人暴跳如雷,有人一笑而过;有人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有人却稳如泰山?这背后藏着一个心理学法则——费斯汀格法则: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决定,剩下的90%取决于你对这些事的反应。你摔碎了杯子、错过了地铁、被人误解……这些事本身只占10%的重量。真正压垮你的,是随之而来的懊恼、焦虑、自我怀疑——那90%的反应,才是情绪失控的源头。人为什么总被情绪“绑架”?因为太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别人夸一句就飘,骂一句就崩;事情顺利时觉得自己无所不为,出点岔子又开始怀疑人生。但你知道吗?情绪稳定的高手,早就戒掉了“被爱”和“被认可”的瘾。他们明白:别人的态度,是对方的课题,你干涉不了;事情的结果,是无常的常态,你预测不全;唯一能100%掌控的,①0有人问:“难道要彻底无欲无求?”当然不是。顶级的情绪稳定,不是麻木,②。就像大海,表面浪涛汹涌,深处始终平静。它容纳风暴,也孕育生命20.文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暴跳如雷B.一笑而过C.稳如泰山D.无所不为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22.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似,表达准确流畅,生动形象。(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爬山的时候,我们如果背负太多的包袱,不仅容易产生疲惫感,难攀顶峰,还会忽略沿途的美景。所以要想轻松攀登顶峰,从容地欣赏美景,就必须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其实,人生也是一场跋涉,有时候适度的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上述材料能给我们的生活、成长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高二语文第8页(共8页)】NY1.D(A项,“叙述人现身在故事中”错,根据材料一“叙述人在作品中可能有两种面目出现:一是直接参与情节的叙述人,一是不参与情节的叙述人”可知,叙述人不一定现身在故事中。B项,“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错,根据材料一“对作品成功与否也影响重大”分内容,不能说明两篇只使用了单一种类的叙述人。)根据材料二“司马迁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4.《屈原列传》采用了两种叙述人来叙事。(1分)“太史公曰”之前的部分(除了第三段的议论部分)的叙述人隐身其中,通过静观的描述来呈现屈原的遭际。(1分)第三段的议论部分和“太史公曰”部分的叙述人现身,直接表达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1分)《屈原列传》运用这种叙事手法使文本客观真实,又富有感染力。(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5.①《史记》对传记叙述人的处理,符合叙事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学性。②《史记》的选材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本具有文学价值。③《史记》的内容和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6.D(A项,“表明了当时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令人隐隐生忧”错误,从文中“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和各种鸟儿的描写,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并没有受到破坏。B项,“世代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的精神”错误,王家寨人寻找的“王家寨的真魂”是指王家寨独特的精神特质或者是王家寨人共有的灵魂,从文中来看,应是面对水乡生存困难时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C项,“王家寨的街道都是小巷,转弯抹角”错误,文中说“小街道7.C(“详细描绘”错误,文中对“渔民收网、村民唱西河大鼓、养鸭户收购鸭绒”等生活场景只是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并未详细8.①王家寨的住房变迁体现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展现了当地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勇气。②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及新时代人们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9.①注重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地域特色。《荷花淀》擅长描绘水乡的自然风光,展现浓厚的地域特色;选文也同样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水乡风情以及渔民的生活状态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不失时代感。②延续叙事方式,更新语言风格。《荷花淀》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叙事流畅自然,语言清新质朴,富有诗意;选文也是淡化情节,采用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而富有时代特色,具有浓郁的诗化小说特征。③关注当下时代,抒发家国情怀。《荷花淀》通过描绘白洋淀地区军民的抗日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白洋淀上》通过描绘白洋淀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历程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2.D(“事主都因为个人的一些情况向皇帝请求离职”错,材料三是为亡父母请求追封,未涉及离职;“均反映出古人‘忠孝难两全’的恩”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陈述困境,以情动人。②承诺效忠,消解猜忌。③用语得体,保持谦卑。(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NY【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NY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幼年便遭厄运。我三岁时,父亲早逝。母亲承担抚养之责,忧伤孤独地养育我。臣又身体虚弱,自小多病。孤苦伶仃,勉强成人。母亲怜惜我孤苦愚钝,唯恐我无力承担重任。家中贫穷无积蓄,(母亲)靠纺织维持生计。臣渐渐成人自立,侥幸跻身朝廷,俸禄微薄,刚想奉养母亲,意外降临,母亲离世。悲恸呼号已无济于事,唯有血泪长流。土。如今坟前野草丛生,墓树荒凉。臣今年奉命出使边远之地,孤身行走在胡地,穿过千里荒漠。臣即使万死,也无法报答皇恩。还恳请陛下怜悯臣孤苦无依,允许臣来年置办丧葬之物,将母亲遗骨与先人合葬,以尽乌鸦反哺之心,完成臣之私愿。待迁葬事毕,臣一材料二:臣启奏陛下:臣母刘氏,本月十三日突发失语中风,病情危急。如今虽稍退病势,仍极度虚弱。臣独身一人,无兄弟相助,侍奉母亲、煎药喂服,片刻难离。恳请陛下恩准,暂停臣的职务。臣本平庸微贱,蒙陛下垂青,从低阶破格提竭力报效,此心至诚至恳,天地可鉴。岂料尚未尽绵薄之力,便遇此锥心之事。若以公务之轻重取舍,强压忧劳焦灼之心,虽欲尽忠职守,却难以违背本心。何况忠孝本为一体,臣子之心,报效国家愿以生死相许,侍奉双亲岂忍忘却养育之恩?进退两难,冒死上奏。待母亲刘氏病情稍愈,臣必以驽钝之躯再效犬马之劳。材料三:官某被追赠某官职,臣现在出继为他的后嗣。虽过继为后,孝思仍系本生父母。自去年以来,有官员请求追封,皆蒙恩准。况臣幸蒙恩宠,忝居高位。所得爵禄之荣,远超同僚;唯独显扬(家族)的使命,尚未关联到先人。臣含泪忍悲,哀痛惭愧至极。今请以臣现任职衔及前后应得勋爵封赏,恳求陛下特赐恩典,转赠亡父母追封。若蒙恩准,臣不胜感激。那么臣像乌鸦一样的反哺之心,犹能如再生般尽孝;像犬马一样的报效之力,誓以万死答谢圣恩。谨奉此表冒昧陈情来使陛下知道这事。16.同:①本诗和李诗都通过写蜀道之难行,暗示人生之奔波,寄寓了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异:②本诗写入蜀之艰辛,主要是为尾联到达成都后不想再回长安的想法作铺垫,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对仕宦生涯的淡泊。③李诗细致刻画蜀道的雄奇险峻,借蜀道之景,还透露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评家评价作品的“圈子”意思相同。A项,指圆而中空19.①作者在反驳时,抓住了这一类比的核心错误,即混淆了评文和量人的标准,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此类比的荒谬。(2分)②然后明确指出对方行为属于“诬陷”,从本质上否定了对方观点的正当性免(2份》③其逻辑推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1.①是自己的态度②而是清醒(每处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2.(示例一)就像天空,低处乌云密布,高处始终澄明。它接纳风雨,也拥抱阳光;它不躲避雷电,却永远坚守自己的辽阔。(示例二)就像古松,表面虬枝苍劲,内里坚韧不拔。它抵御严寒,也笑对风霜;它不畏惧雷电,却永远保持自己的挺拔。(喻体恰当1分,句式2分,表达1分,符合要求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通过爬山背负过多的包袱容易导致疲惫、忽略美景,来类比人生这场跋涉,点明适度的放下更有助于我们轻装前行,达成目标。写作时应紧扣“放下”这一关键词,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在人生道路上,哪些是不必要的“包袱”,如过度的物质追求、负面情绪、过往的失败阴影等,以及放下这些包袱对个人成长和生活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NY作文评分标准如下: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1.立意正确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不偏离题意、不跑题。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就可视为偏离题意,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义,不要为了图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否则也会被判为偏离题意,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词抓错了,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立意上也会严重丢分。2.立意鲜明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立意分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确、鲜明的主旨对高考作文来说,不是一句空话,阅卷老师在紧张的阅卷环境中,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确的立意。3.立意深刻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要有深刻透彻的观点,发人深思。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得分一般不超过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荆门市“招硕引博”考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低压电气安装技术交底文档范文
- 加油站员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 幼儿园营养配餐及食品安全管理
- 2025甘肃平凉市灵台县粮油购销储备有限责任公司招聘会计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不同人群对暖膏中天然成分的反应差异研究-洞察及研究
- 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 2025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招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引进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核桃肽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储能技术》课件-3.各种类型的蓄能技术
- (2025)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丽水市莲都区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锂电池pack工厂安全培训课件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彩钢瓦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梁启超家教家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