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1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2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3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4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馨香/盈怀/袖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松枝/一何/劲D.狐兔/翔/我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的朗读停顿。A.“馨香/盈怀/袖”应停顿为“馨香/盈/怀袖”。故选A。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中“荣”“遗”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茂盛;给予,馈赠 B.开花;遗留 C.光荣;遗失 D.花朵;给予,馈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义辨析。“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句意: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荣:花朵;遗:给予,馈赠。故选D。3.文学常识填空。(1)《庭中有奇树》选自《》,它最早见于南朝梁主持编选的《文选》。(2)《龟虽寿》作者是,字,小名阿瞒,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诗是乐府诗《》的最后一章。(3)《赠从弟》作者是,字,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4)曹植,字,三国魏诗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因此又称陈思王。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答案】(1)古诗十九首萧统(2)曹操孟德步出夏门行(3)刘桢公干东汉(4)子建思三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4.名句默写。(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2)《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3)《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4)《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人生苦短的诗句是:,;,。(5)《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壮志犹存、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是:,;,。(6)《龟虽寿》中表现诗人珍惜生命,敢于有所作为,让有限生命得以永恒的诗句是:,;,。(7)《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8)《赠从弟》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品行的诗句是:,。(9)《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10)《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达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11)《梁甫行》中写海民衣不遮体、粗陋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12)《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从侧面反衬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荒凉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苦的句子是:,。【答案】(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4)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8)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9)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0)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11)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1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解析】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华、馨、盈、致、感、竟、终、枥、已、怡、盛、凄、罹、凝、哉、禽、翔”这些字词不要写错。5.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A.这首诗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B.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C.这首诗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D.这首诗的尾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答案】C【解析】C.错误,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故选C。6.下列对《龟虽寿》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开头四句,作者用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暗示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那么,对人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不完全出于天定,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得永生,可见诗人还是相信天命。D.《龟虽寿》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生命虽有限,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可见诗人还是相信天命”表述有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依据意思可知,诗句说明的是人不应相信天命,听其自然,而应努力自勉,积极进取。故选C。7.下列对《赠从弟》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A.诗人塑造了这样的松树形象:挺拔端正,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B.“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摇摆的欢快状态,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D.“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赏析。B.有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为: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寒风非常的凶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强暴,刚劲挺拔。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选项表述有误;故选B。8.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答案】A【解析】A.错误,应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故选A。能力提升9.班级举行“漫步古诗苑”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参加下面的活动。(1)下面一段话是主持人在活动开始时的开场词,请对其中划线语句提出修改意见。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可爱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盛开在四季。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想将与植物有关的古诗辑录起来,请仿照示例完成积累卡,为编辑诗集做准备。(评点不少于15字)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评点:描写了夏季南方景物的特点,生机盎然,让人陶醉。诗句:评点:(3)同学们为上题中的诗集取了名字,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并陈述理由。A摇曳于古诗中的植物

B.草木方盛,深情凝望我选,理由是:【答案】(1)将“芬芳”改为“花朵”或

将“盛开”改为“弥漫”(其他正确改法也可)(2)示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评点:描写竹子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傲然挺立寒风中的情形。赞美了竹子刚毅不屈的顽强品质。(3)示例:A既概括诗集内容,又带给人美感。【解析】(1)考查病句辨析。画线句搭配不当,将“芬芳”改为“花朵”,或将“盛开”改为“弥漫”。(2)考查诗句积累赏析。写出与植物有关的古诗仿照示例进行赏析评点。如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评点:“幽篁”指幽深茂盛的竹林,渲染静谧祥和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令人如临其境。(3)考查词句赏析。示例:我选B,理由是:“草木方盛”让人想到植物生机勃勃的状态,“深情凝望”写出人对植物的深厚情感。拓展延伸(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0.诗中通过对“草野、柴门、狐兔”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海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以及对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期盼。11.“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答案】10.艰难困苦深切同情(意近即可)11.这两句诗描写了妻子和儿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艰难生活的情景。(意近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结合写作背景看,《梁甫行》是诗人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诗人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寄身于草野”和“柴门何萧条”的描写,展现了海边贫民居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中,荒凉凄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和“孤兔翔我宇”表现边海贫民生活在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全诗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意在表达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期盼。11.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没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故这两句诗描写了边海民妻子和儿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艰难生活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二)阅读古诗,完成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B.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C.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D.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13.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2.B13.“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①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②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B.有误,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和“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可知这是主人公的心情转向了“黯然神伤”,并非“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这三句诗可知诗句的那种通俗易懂,用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诗句,所以“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引致“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可知这首诗歌开头是比兴的手法,先说到的是去采芙蓉这件事情,结果最终是表达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所以是先言及他物的写法,这里体现的是诗歌深刻的地方;综上所述,该诗是“浅而能深、近而能远”。(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4.请写出甲乙两诗揭示主旨的句子。15.说一说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4.《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5.《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观沧海》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曹操的壮志情怀。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主旨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5.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情感。《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龟虽寿》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乐观奋发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达了诗人对事在人为抱有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四)古诗文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18.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