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者:澜沧县糯扎渡镇中学戴兴英课题29.2三视图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能从投影的角度说出视图的概念。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能陈述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教材分析“三视图”是“投影与视图”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它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学生以前已接触过“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内容,长方体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从长方体的视图说起,引出三视图的概念。任务分析起点能力: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使能目标1:通过观察,能用自己的话说对视图的认识,并明白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视图。使能目标2:通过观察得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使能目标3:通过观察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终点目标:通过所画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陈述出三视图的位置及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三视图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观察物体,按规则画出三视图。产出能说出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总课时6课时本节课时序号第1节活动概览名称材料、媒体时间活动一情境引入书本、水杯6分钟活动二自主探究教科书115页的插图15分钟活动三学以致用教科书117页的例1、大白纸、三角尺、铅笔17分钟活动四小结2分钟课前准备提示检查学生教科书、三角尺、铅笔的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选出组长。备课资料教科书、水杯、三角尺、教科书中的插图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引入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6分钟背诵苏轼的《题西临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倾听、观看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题西临壁》引出课题。教师说明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远看,身在其中看),这类似于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三视图。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体验(1)按要求个人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等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上长方体和水杯。做好简单的观察记录。(2)在班上自由说说自己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2、教师用实物(水杯)演示,提出问题: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等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和水杯,记录看到的图形各是什么样子?(提示:学生可从原座位上起立按要求观察)感受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视图活动二自主探究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15分钟1.(1)观察教科书第115页上插图,思考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2)小组内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并统一意见。1.(1)组织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15页上插图,提出问题: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2)指导学生观察,巡视、参与小组内交流。会判断已知图形是从哪一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2.(1)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自己课桌上的书本或文具盒,并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2)学生自由交流绘制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的方法。阅读并勾画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并板书。2.(1)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观察到的图形。(2)巡视、指导并组织交流。引入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并板书。3.合作探究(1)学生自由大胆猜想:三视图之间有什么关系?(2)小组观察讨论:三视图之间有什么关系?(3)各组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提示:主视图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该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右边。三视图的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任务交待:(1)先个人自由大胆猜想三视图之间的关系。(2)组织小组观察讨论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巡视,指导观察,参与小组讨论)(3)组织交流。(倾听、点评)陈述出三视图的位置及大小关系活动三学以致用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17分钟1.读教科书117页例1的题目1.出示教科书117页的例1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尝试独立画图:画出圆柱、正三棱柱、球的三视图。2.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画图。提示学生要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3.各组推选出画得好的圆柱、正三棱柱、球的三视图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相互观看、点评4.组织展示,观察图形,与学生一同点评。活动四小结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2分钟1、学生自由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1、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倾听、鼓励、补充)全课小结2、倾听、记录2、布置作业:习题29.2的第1、2题。板书设计:三视图视图:是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例1主视图:是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俯视图:是在水平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左视图:是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三视图的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人:澜沧县教师进修学校鲍云生课题二次根式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设计课节二课时实施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二次根式的意义;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代数问题。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应用。教学难点确定根号内字母的范围,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产出二次根式性质(1)性质(2)的不同之处举例稿。教学材料直尺、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口答形式完成教材P4填空(多媒体呈现)归纳:得数都表示一些数的算术出平方根。板书:21-1二次根式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得出结果,分别是,。用几个简单的几何题为切入点引出新的课题,反映了“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二:联结旧知,形成概念(10分钟)多媒体呈现:问:1、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2、0的平方根是几?3、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有没有平方根?再举出一些类似的式子,如……得出二次根式的概念(板书):一般地,我们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根号。交流,回答问题。倾听,思考,交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活动三:讨论质疑,剖析概念(15分钟)多媒体呈现:有何内在含义探讨:两个非负性1、a≥0 2、小组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完成任务单。活动四:巩固练习(5分钟)交代任务分组完成教材P5练习。活动五:合作交流,理解性质。(20分钟)1、知识延伸,理解性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多媒体呈现)由定义知二次根式是算术平方根的推广,因此二次根式具有性质:(1)(2)2、提出问题,小组交流(1)性质①与性质②有何导同?(2)性质②中,为何会得出三个结果?这与什么有关?(3)对于性质(2)写成==行吗?还能不能写成==课前分好小组,均匀搭配,以4人为一组成为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3、例题演示:教材P6、P7例2、例3。看题并完成填空。倾听、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强调教学多向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六:运用性质,体验成功(15分钟)独立完成教材P6、P7练习完成练习活动七:回顾、小结。1、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内容包括:(1)二次根式的意义,两个非负性。(2)字母的取值范围。(3)性质①与性质②的异同及联系。(4)需要注意的问题。2、布置作业:教材P8:1、2。倾听独立完成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后继的新知识增强信心和责任感。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人:澜沧县民族中学施光剑课题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教材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设计课节2课节实施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会说、会写a.IlikemusicthatIcansingalongwith./b.Whataboutyou?IPrefermusicthathasgreatlyrics./c.Ilovesingerswhowritetheirownmusic等含有who与that的定语从句.2.通过听,会用口头语言针对who和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进行对话。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使用含有who与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教学产出1.会说、会写IlikemusicthatIcansingalongwith./Whataboutyou?IPrefermusicthathasgreatlyrics./Ilovesingerswhowritetheirownmusic等含有who与that的定语从句.2.通过听,会用口头语言针对who和that的定语从句进行对话。教学材料含有句子的表格,磁带,录音机,其他提示教学设计(过程页)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展示台活动二:说一说活动三:圈一圈活动四:听一听活动五:赛一赛引入教学内容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练习Ilikemusicthat……的句型Ilikemusicthat……的句型在具体交际用语的运用。练习目标语言1.提出“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和什么类型的歌手?”的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下一些表达他们喜好的含有“who”或“that”的定语从句句子。提出“……thatarereallydelicious,……thatarecomfortabletowear,……thatisn’ttooexpensive.Etc”等进行造句,同时做出示范:Ionlyliketheclothesthatarecomfortabletowear和Iliketheglassesthatisn’ttooexpensive等等。1.读出表格中句子,告诉学生表格中描述的是这些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圈出表格中自己赞同的句子,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造句。3.向学生提出:自己所在小组的成员都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播放对话,第一次听要求学生找出Tony与Betty各喜欢什么音乐;第二次听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的同时,注意对话中含有who和that的定语从句,并将听到的含有who和thatd定语从句写在黑板上;第三次听,要求学生跟着对话重复,每次一个句子。1.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45页上的目标语言。2.向学生提出结队练习对话的要求。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帮助。3.组织小组进行展示。播放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音乐或自制课件,自由回答教师提出的“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和什么类型的歌手?”的问题。根据教师示范和要求,用“……thatarereallydelicious,……thatarecomfortabletowear,……thatisn’ttooexpensive”等自由造句,造出新句子。1.听教师读表格上的句子和了解这些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2.根据自己的实际,圈出表格内自己赞同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并读出自己赞同的句子,并仿造表格中的内容造出自己的句子。3.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组成员喜欢的音乐。听对话:第一次听找出Tony与Betty各喜欢什么音乐;第二次听完成表格内容的同时,注意对话中含有who和that的定语从句,并将听到的含有who和that定语从句写在黑板上;第三次听,跟着对话重复,每次一个句子。1.先全班齐读45页上目标语言,后由学生个人(1—2人)在班上读。2.和自己的同桌进行结队练习,互相说出自己的喜好。3.各小组自愿上台展示对话。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人:澜沧县教师进修学校鲁凌课题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教材人教版中学英语八年级上册设计课节一课节实施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描述制作某种饮料(或食物)的过程和步骤。2.会说会写表示饮料制作过程的动词(turnon、cutup、peel、pour、put、mixup)表示数量的词汇howmany、howmuch3.会说制作饮料和食物的原料(milkshakeyogurt、watermelon、popcorn、salt、sandwich、butter、lettuce、relish、turkey、bread、ingerdient、recipe)表示制作饮料、食物所需器皿的词(blender、teaspoon、cup)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学会描述制作某种饮料(或食物)的过程和步骤。2.会说会写表示饮料制作过程的动词(turnon、cutup、peel、pour、put、mixup)表示数量的词汇howmany、howmuch)表示操作步骤的副词(first、then、next、finally)教学产出学生能独立上交一份某种食物制作说明的英语小短文教学材料教材,图片其他提示教学设计(过程页)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品尝奶昔写感受活动二:购物清单我来列活动三:购物我最棒活动四:制作方法揭密活动五:大显身手活动六:技艺大比拼导入新课学习句型学生学习词汇:yogurt,watermelon,popcorn,salt,sandwich,butter,lettuce,relish,turkey,bread,recipe.词汇学习;howmany,howmuch.句型;---canIhelpyou?Yes,please.Iwant学生学习句型:---Howdoyoumakebananamilkshake?----First,peel-------Second,cutup----Then,turnon----Next,pour--into----Finally,put--into学习词汇:first,then,next,finally句型:-----Howdoyoumakebananamilkshake?(1)成果展示;(2)品尝(3)各组推举代表阐述制作步骤;(4)各小组上交一份某种事物制作说明的小短文。让学生品尝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香蕉奶昔,并让学生讨论制作香蕉奶昔的原料,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下来。教师展示美味可口的奶昔,爆米花,水果沙拉及三明治图片,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制作的饮料及食物是:bananamilkshake,fruitsalade,popcorn,sandwich在全班内巡视并给予指导。一看;教师将操作步骤写在黑板上,学生熟悉instruction,二看:教师演示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学生观摩教师的操作。全班内巡视并给予指导巡视并给予指导吃:学生品尝香焦奶昔.猜:讨论制作香焦奶昔所需的原料(2人一组)写:根据讨论结果完成表格的填写。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把学生分成香蕉奶昔组,水果沙拉组,爆米花组,三明治组4个大组。并完成表格的填写,各组由1名学生负责填写,其余同学进行对话练习。全班同学分为4个组后,每组内有2人是售货员,其余是顾客。以香蕉奶昔组购物为例A:CanIhelpyou?B:Yes,please.IwantsomeA;Howmanydoyouwant?B:Ineedfourbananas.A;Hereyouare.演示:一位学生发出做香蕉奶昔的指令,另一位学生做,其余学生观摩。(1)小组讨论,各组讨论香蕉奶昔、爆米花、水果沙拉、三明治的制作步骤。(2)分工制作:每组指定1人发指令,其余同学按指令动手制作。(1)各组代表用英语阐述本小组制作奶昔的步骤。(2)各组品尝小组制作的奶昔。(3)学生各人完成一份某种事物制作说明的小短文。(4)小组交流,并完成一份某种事物制作说明的小短文。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人:澜沧县南岭乡中学李建英课题斑羚飞渡设计课节2课时实施教学班级七年级66班实施课时早上1、2节课教学目标1、说出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3、说说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重点难点说出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教学产出写一篇300字以“保护动物”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材料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速读课文四、复述故事情节五、研讨质疑观看斑羚图片读出:斑羚对峙蹿跳斑斓骚动娴熟等生字词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派一名代表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倾听前后桌形成四人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达成共识。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4、在这篇课文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样评价这种角色?播放斑羚图片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生字词:斑羚对峙蹿跳斑斓骚动娴熟等生字词布置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以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倾听并给以评价布置任务:分组讨论5个问题,并适时加入小组讨论(巡视)引出课题扫清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品析课文: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4、在这篇课文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样评价这种角色?六、成果展示七、小结5、我们应当在斑羚身上学到什么?6、文中那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写?每组选取一名发言人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做补充。思考并对课文做小结倾听并做评价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单小结: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5、我们应当在斑羚身上学到什么?6、文中那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写?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感悟文章主旨,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和动物相处?作业设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板书设计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跳跃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悲壮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新生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者:澜沧县糯扎渡镇中学李燕清课题海燕高尔基设计课节两课节设计教学班级71实施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说说文章的主题。3、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语言蕴含的感情。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2、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鸭等象征意义。教学产出用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时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内容一、导入新课5分钟二、美文赏读20分钟三、分析海燕形象20分钟看屏幕,认识海燕1、学生听读后,明确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请注音。2、学生赏读个人朗读、自由诵读。在此过程中,按照老师的提示,学生应注意朗读中要充满激情、要注意重音、节奏、语气等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3、合作研讨梳理文章思路。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1、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学生积极发言)2、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后交流3、学生齐读全文,说说文章的主题播放在狂风和乌云聚集的海面上,海燕展翅飞翔的画面。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要注意的字词。2、教师对各种形式的朗读作出要求,提示及纠正。3、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思路。指名学生回答后再明确思路。﹙三大场景﹚教师提示:各个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反复等句子,并帮助理解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交流后明确海燕的形象,主题。导入新课解决字词和熟悉课文诵读课文文章思路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海燕的形象文章的主题四、赏析研读20分钟五、延伸拓展10分钟六、小结5分钟学生按老师指名朗读后再齐读课文,特别研读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的语句,然后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独力思考、或小组讨论后交流。回顾赏析内容,学生讨论交流两个问题: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它海鸟是在嘲讽谁?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学生倾听并回顾教师指名朗读,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等学生回答后再明确结果。教师提出问题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作者为什么赞美海燕而嘲讽其它海鸟?再引出两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朗读中享受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高昂的战斗激情,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壮美,其实,自然界的暴风雨并不那么可怕,而挑战生活的暴风雨却需要更大的勇气,愿同学们都做勇敢的海燕。几种海鸟的形象及象征意义。深刻含义课文小结作业设计:用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写一段300字这样左右的文章。板书设计:一会儿翅膀着波浪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强、乐观海燕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乌云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叫喊着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鸥: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其他海鸟海鸭:呻吟、吓坏了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企鹅:躲藏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海燕的形象教学设计(过程页)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3钟)活动一:寻找美画(8分钟)活动二:品读美句(6分钟)活动三:比较阅读(8分钟活动四:拓展延伸:(12分钟)结束回顾《中国石拱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文中的举例说明,分析环境的搭配,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的美学效应。通过品读美句,感受本文语言特点。对《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进行比较阅读说说画画自己心目中的桥“有形之桥”和“无形之桥”的对比谈话沟通,同时以石拱桥的幻灯片引入课题及作者,布置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读后找出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寻找课文里呈现的美画,看谁找得多;巡视。当学生说出对文章的画面感受时,肯定学生的感知,并依次引导另一个同学从环境搭配的角度帮助完善画面的完整,同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核心,即作者用不同的环境搭配是为了突出怎样的美学效应?同时用多媒体呈现画面。抒情的朗读文中的一句美句,并让学生比赛找美句,看谁找得又美又快。当学生发言过后,明确本文语言特点:描写细致,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多媒体呈现:《中国石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之美》“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销魂!”学生发言结束后,小结并在黑板上板书:“科学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文艺性说明文《桥之美》的语言特点是优美淡雅恬静。”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画纸、一支笔,限定时间,要求现场比赛作画,宣布“开始”,并计时。把各组的作品用黑板磁铁贴到黑板上。引入《斑羚飞渡》,“‘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搭桥,这是一座无形之桥,人与人之间应搭建这种最美的爱的无形之桥,这就是老师心中的最美的桥”倾听,和教师对话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和寻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不懂的感受说出来,同时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完善画面的问题。同时在呈现画面的提示下,说出美感所在。(舒畅、消魂、满足、驻足、繁华)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美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两个句子的差异。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现场作画比赛之中。各组展示成果,并简要说明作品的主题,说明画中体现的意境美。留给学生深刻的反思。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人:澜沧县谦六乡中学李娅课题24《诗经》两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实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能说出《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通过学习,能正确使用《关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章法的节奏特点。3、通过朗读,能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及品析语言。4、能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难点:1、体会此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产出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材料多媒体其他提示教学设计表(过程页)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3分钟)二、资料助读(5分钟)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2分钟)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8分钟)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5分钟)六、试背全诗(5分钟)七、布置作业(2分钟)课文导入。了解《诗经》和《关雎》。听读并正音。自由朗读。教师范读。译读全诗。齐读并感受。1、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问:这是一首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3、再读全诗,勾勒主人公形象。1、提问:本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背诵《诗经》。1、加强朗读并背诵。预习《蒹葭》。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论说文,谈谈你对爱及爱情的理解。播放歌曲《关雎》导入本诗。播放多媒体资料(作者和文体)。播放多媒体配动画朗读带;展示生字生词和重难点字词。作诵读指导:舒缓平正——迫促低沉——跳跃喜悦。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指导并解疑。学生齐读后,再次播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巡视指导。组织讨论并展示成果。指导、提示、小结。提问:本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并作小结。引出“重章叠咏”。播放多媒体资料:赋、比、兴。组织讨论交流,然后小结。组织引导学生按诗歌大意分层次背诵。检查并收批改作业。听一听,想一想,走进本课。仔细看并默读,识记关键知识点(作者和文体)。听读并正音;解释生字词含义。自由朗读并熟悉全诗。听一听,并有所感悟。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译读全诗并提出疑难问题。合作解决难理解的字词句。齐读并听读,感受。思考、讨论。回答用自己的话描述。分组讨论、交流。每两组负责一节诗的分析鉴赏,一组回答,另一组补充或评价。学生再读课文,并在头脑中勾勒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思考讨论后回答。了解“重章叠咏”。了解并讨论交流。背一背。倾听、勾划作业,课后完成。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者:澜沧县糯扎渡镇小学胡芳课题15、大禹治水教材小学语文(学科)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大禹治水》是一篇传说,记叙了大禹治水,造福百姓的故事,学习本文,主要是通过大禹这个人物形象,让孩子们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会用两个多音字口头组词,认识“衣字旁”。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内容。任务分析终点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能目标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能目标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认识本课生字词。起点能力:能借助工具书、拼音学习独立识字。产出会读本课生字词,认识“衣字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它提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5分钟1、倾听教师引入,观看教师板书,认读“水”字。根据教师提问回应。2、倾听教师讲述,观看课件出示的图片。3、个别起来说说自己的感受。4、观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谈话引入: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识字小能手,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可以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水”字,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字呀?水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2、讲述:是呀,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可水一旦泛滥起来,却也会带来灭顶之灾,请观察这组图片,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播放课件图片。3、指名学生说感受,倾听回应学生说感受。4、相机引出:大禹治水(相继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同学齐读课题。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活动二勇闯生字关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20分钟1、围绕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2、观看课件,复述自读要求,并按要求完成如下学习任务: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要求会认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包括你不认识的字),之后同桌之间互读互查,并交流记字方法。3、听范读,注意自己刚才圈出的字,通过与范读对比进而正音。4、观看课件用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用两个多音字进行口头组词)5、用开火车的方式轮读课文(互相倾听同学朗读,当好监督员,有问题举起小拳头,及时纠正)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部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提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巡视指导)3、播放课文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刚才圈出的字的读音与范读对比。(巡视)4、课件出示生字词,用各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注意提示两个多音字,要求学生口头组词)5、组织学生轮读课文,检测学生能否在文本中正确读出生字词。(倾听、纠错)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活动三我能知大意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10分钟1、根据教师做出的分组情况,明确自己小组的讨论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各组将讨论情况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相互倾听同伴的汇报)3、观察教师范写,同时跟着书空,理清字的笔顺,认识一个新的偏旁“衣字旁”。4、个别同学自告奋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根据活动一中梳理出来的几个中心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巡视指导)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提示: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也可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汇报。汇报时要注意讨论同一个问题的小组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只能作补充(倾听、评价)3、在梳理大禹治水的结果这个问题时,相机指导学生学写“被”字(在黑板上范写),指导学生认识“衣字旁”(注意提醒与“示字旁”的区别。)4、指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倾听、回应)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传说中的一名英雄。活动四小检测环节时间学习过程(学生行为)学习指导(教师行为)内容和目标提示5分钟1、观看课件,选择正确读音。(先用手势判断,最后齐读一遍)2、倾听教师总结。1、播放课件,出示小检测题,请学生先用手势判断所选择的答案,再进行齐读。2、总结语。通过小检测,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巩固。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快乐鸟设计课节1课节实施教学班级三年级实施课时1课时设计教师徐亚琴(上允镇)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唱《快乐鸟》这首歌曲。2、学生通过学唱《快乐鸟》这首歌曲,学会“跳音”这个知识点和它的唱法。3、学生通过编创这首歌曲的舞蹈,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唱这首歌、学会“跳音”的唱法难点:学会唱这首歌、学会“跳音”的唱法教学产出学生能有感情地唱这首歌。教学材料一首教师自创的歌曲《快乐鸟》的展示版、钢琴、手风琴教学时间2009年6月15日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大家热身1、边唱边跳《健康歌》。2、进行发声练习1、教师组织学说边唱《健康歌》边做动作。2、教师示范怎样进行发声练习:孩子们请你们用手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像一下子被吓到一样的把气鼓起来,让自己的小肚子鼓鼓的,然后开始唱:do、re、mi、fa、sol、la、si、do七个音阶。小肚子瘪了就不能再唱,再唱就不对了,要重新鼓气。照这样子反复练习。1、学生跟着老师边唱《健康歌》边做动作。2、按照老师的要求跟着老师一起进行发声练习充分的打开自己的声带。活动二:大家学唱学唱《快乐鸟》这首歌曲,注意学习“跳音”的唱法。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今天老师看到你们表现得这么好,所以写了一首歌送给你们,这首歌的名字叫《快乐鸟》大家喜欢吗?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学唱?2、教师伴着钢琴示范唱这首歌。3、伴着钢琴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这首歌,唱到“跳音”的时候重点讲解“跳音”的唱法以及“跳音”符号的写法。4、组织学生齐唱这首歌。并给于给学生正确的评价。1、倾听教师范唱。2、学生跟着老师逐句学唱,注意学习“跳音”符号的写法和正确唱出“跳音”。3、学生齐唱这首歌活动三:小小歌唱家学会这首歌以后带着丰富的表情唱这首歌1、教师选几名同学进行表情演唱,把这首歌在脸部表情中表现出来。2、组织全班同学也进行表情演唱。3、组织学生自荐唱,评选出今天的“小小歌唱家”。1、学生用丰富的表情演唱这首歌。2、全班进行表演唱。3、自荐唱,参与评选“小小歌唱家”。活动四:舞动起来根据这首歌自由编创舞蹈。1、教师给学生边唱边示范自编的舞蹈。2、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创编。3、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4、与学生同唱同舞5、总结:孩子们,今天学得愉快吗?希望你们能像一只快乐鸟在每一个地方愉快生活,快乐飞翔,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1、学生欣赏教师自编的舞蹈。2、学生在小组内自己编创舞蹈。3、各组进行成果展演。4、与教师同唱同舞。5、倾听。总结本课总结今天所上的内容教师:孩子们,今天学得愉快吗?希望你们能像一只快乐鸟在每一个地方愉快生活,快乐飞翔,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学生给老师热烈的掌声对老师给他们带来的精彩和愉快表示感谢。板书设计快乐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