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间就要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
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
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
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
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
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
母带我到处求医问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
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
信任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的毛病!
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
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们!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
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
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
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
们,比我瘦小的同学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
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
忘i己?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
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
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
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
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作者即将离开母校,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忘不了;
(2)忘不了;
(3)忘不了。
4.文章第2、3、4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
A.总一分B.分一总C.并列
5.这篇文章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和小鸟最相亲爱
冰心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鸡和麻雀,有时也看见
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
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知更鸟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
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彳台头瞥见,只屏息静立,
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因找不出它们的中国名字,只得阙疑(把
疑难问题留着,不下判断)。早起朝日来出,已满山满谷的起了轻美的歌声。在
朦胧的晓风之中,欹枕倾听,使人心魄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
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
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
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
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马,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
的双亲!
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
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母亲飞去飞回的忙
碌。渐渐地长大了,它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瑞珊
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的跟着母亲乱跳。母亲
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的过去,啾啾地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
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的会飞
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
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
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C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
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
若爱它,它也爱你们,因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6.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欹枕倾听”中的“欹”字不认识,可以用部首
查字法,查部,这个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倾斜;歪;②相当于
“啊”;③叹词,表示赞美。在本文,应选________种解释。
7.概括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表现作者瞥见小蜂雀时神情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0.课文最后说“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体
会写下来。
(三)
为人民服务(节选)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
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柏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
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
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7.这个文段节选自《》,作者是,请给这个文
段加上一个小标题:O
18.给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19.用“—”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0.”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o
(五)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
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
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
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
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
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
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21.文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哪段时光?
22.“挨”在文中的读音是_____(aiai),意思是______(A.遭受B.困难地
度过)。
23.①观察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做的四件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打乱吗?说说你的理由。
24.“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实际上是在表达
(六)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
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
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
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蜂峰啪
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
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
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杳飘逸。爱串
亲成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
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
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
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
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
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
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
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杳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
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
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25.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o
26.本文运用()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
A.分一总B.总一分一总C.总一分
27.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
头味、墨香味。
28.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9.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七)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
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
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
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
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
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昧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
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
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
至于什么缘故,总是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
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想出来的计划,要靠手从实际生活中证
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脸。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
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脸,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
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
30.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杰出:
忠告:
31.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争吵的原因。
32.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睬谁,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3.手和脑觉悟到了什么才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呢?
(A)
向日葵
①早上出门时,气候微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
暗,气温愈低,傍晚时气温居然降至6℃。我和丈夫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
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
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不见踪影,我们的手机偏偏又落在公寓里
忘了带,无法联系。
②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
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蟒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
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
作狂!”
③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
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丈夫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④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
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
看她一眼。
⑤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
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
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⑥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搭腔,只一筷一筷闷闷
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⑦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
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
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
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
有明天吗?”
⑧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
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⑨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
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
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
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
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⑩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
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
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
往,才会迟到的呀!”说着,又笑昧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
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⑪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34.文题《向日葵》的含义是()
A.向日葵指文中女儿送给母亲的那束向日葵。
B.向日葵指在母爱阳光照耀下的母亲的儿女们。
C.向日葵既指文中女儿送给母亲的那束向日葵,也指在母爱阳光照耀下的母亲
的儿女们。
D.土耳其的向日葵。
35.对“我”情感态度变化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一冷淡心痛f()f()
A.生气抱怨惊讶诧异高兴感动B.生气抱怨惴惴不安高兴感动
C.开心等待惊讶诧异高兴感动D.生气电怨惊讶诧异心绪不宁
36.被“我”责怪后,女儿依旧“欢欢喜喜”的原因是()
A.女儿感情木讷。
B.女儿对母亲的态度变化视而不见.
C.女儿对母亲的孝心深重,不会因为母亲的生气责怪而改变。
D.女儿对母亲完全不放在心上。
37.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何生日这天,“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九)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焰,搅
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
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
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
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
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淞,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
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
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
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
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
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
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
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
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
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
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
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
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
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
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
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
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38.解释词语。
(1)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40.用“—”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1.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A.点题。B.过渡句,承上启下。
42.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
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迂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
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
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43.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4.这段话的中心句是o
4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重于”“轻于”的意思分
另U是、。
46.这段话选自课文《》,作者()o
(十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迂的说
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
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只要你
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
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47.将司马迁的名言填在文中“”上。
48.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9.以上片段选自《》,本文是________于1944年9年8日在_______
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属于文体。
原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
民服务。
50.以上片段的第一自然段共有句话。中心句是第句。第
句运用了对比论证。
51.结合你了解的事例,说一说你对文中司马迁这句话的理解。
(十二)
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
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
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
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
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
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
(chui):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
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a)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
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
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嘴,好一支精悍的
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
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
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
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挈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
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
帐里、地道里、田坡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选用时有删改)
(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
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
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52.写近义词。
咆哮——()战斗——()
53.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屏风()的乐队()的部队
5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
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55.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据地穿过
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敌人的火网走到
,迎接战斗。这些部队都是为了而战斗!
56.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谈谈。
(十三)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
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
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
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57.填一填。
波光岁月
高________重河水
58.写一写。(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望—一依然一
59.选一选。
文中把老桥当作人来描写,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C.排比D.反问
(十四)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
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我还清楚地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
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的操场,的教室,
的同学,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动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么像一幅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
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飘荡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
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
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
就像一棵棵幼苗尽情她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
“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
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
一到时间,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才艺,懂得了做
人的道理,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
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
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日夜操
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
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
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一棵棵小
树。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洽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
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60.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博大精深窗明儿净和蔼可亲
五彩斑斓绿草如茵天真烂漫
61.第2自然段围绕第句话来写,按照顺序依次讲述了
。提示这一顺序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早操开始了、
6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
___________之情。
63.第4自然段中“一株株树苗”代指,“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象征
着,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就是
参考答案
1.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不能忘记。
2.恳切、不厌烦地教导。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3.老师的谆谆教诲与热情鼓励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母校的严格教育
4.C
5.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6.欠①
7.第三段:写鸟的鸣叫,第四段:详写鸟的家庭;第五段:小鸟破壳而出和大
鸟哺育它们的情景。
8.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9.“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J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蜂鸟极其疼爱的感情.
10.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
II.本来或许比
12.人本来是要死的,或许死的比泰山还重,或许死的比鸿毛还轻。
13.为了引出下文,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
14.举例论证
15.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总分
16.战争年代的英雄:江姐、董存瑞等,和平年代涌现的模范:孔繁森、任长霞
等。
17.《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法庭上
18,
19.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
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让他很平静,
很坚定。
2().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1.指的是等待母亲买菜回来带“我”出去玩的这段时光。
22.aiB
23.①示例:跳房子看天、看云彩走找蚁穴看画报
②不可以。这几件事是写了“我”从活泼到安静的过程,层层递进地写出了
“我”无聊的心理。
24.院子空间大,显得冷清“我”空虚、失落的内心
25.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热闹喜庆
26.B
27.B
28.照应开头
29.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没有变淡。虽然现在过年不再放鞭炮,但大多数的习俗还
保留着,而且现在的过年方式更多样,发祝福短信、发红包等也是表达祝福和增
进情感的一种方式。
30.超出一般水平的好作品.诚恳的劝告-
31.手和脑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瞧不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诗词格律与文学理论试题
- 基于量子计算的网络切片性能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与科技融合对艺术评论的影响试题
- 202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试卷:药学专业药品注册与审批试题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摄影摄影与摄影器材市场调研试题
- 2025年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专业考试:消防安全知识法规案例分析题集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真题模拟含答案试题
- 202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试卷:药物临床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试题
- 2025年西式面点师职业资格模拟试题集
- 2025四川成都简阳市人民医院夏季编外人员招聘4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最新-骨髓炎-课件
- 初中全册英语常用3500词分类大全
-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第1章课件
- 幕墙预埋件专项施工方案
- 白虎汤分析课件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校徽校标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解读PPT
- (高清正版)JJF(浙)1102-2014生物人工气候箱校准规范
- 完整解读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PPT课件
- 《文殊真实名经》
- 幼儿各年龄段发展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