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外地同学小语想到徐州来旅游,你和小文准备热情接待。

1、写一段话给小语介绍徐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巧妙嵌入古诗文名句。(10分)

云龙湖烟波浩渺,(1)有“气蒸云梦泽,”之壮阔;湖畔雎鸠轻鸣,(2)“,”(《关雎》);苇荡随风,白鹭栖迟,恰似《小石潭记》(3)“青树翠蔓,”之幽谧;户部山青石巷深,梧桐成荫,市民对生态的向往如《子衿》(4)“,”般绵长;回龙窝老街改造,旧砖瓦间生绿藤,旧厂房里绽繁花,恰似《题破山寺后禅院》(5)“,”之境;云龙公园稚子笑扑流萤,老者闲敲棋子,恰似(6)“,”(《桃花源记》)之桃源重现。参考答案1.(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⑴波撼岳阳城

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⑶蒙络摇缀

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或: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或:一日不见,如三月兮)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完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介绍文字。(12分)

户部山南侧,有一座正在崛起的建筑——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这座由酒店改造而成的文化地标,被fù()予了传承本土非遗技艺与饮食文明的双重使命。其所在的彭城七里“土城汉风”单元内,巍峨的彭门楼已初现雏形,飞檐翘角间融入了徐州剪纸的镂空纹样与汉画像石的雄浑线条,以xuàn()丽之姿成为项目的核心文化符号。

作为主入口的彭门楼,根据“礼乐之门,时空叠幕”为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传统建筑形制,又通过非遗元素与现代美学的(A),化身为一座立体文化舞台。馆内不仅汇聚了地锅鸡、蛙鱼等承载非遗烹饪技艺的特色名吃,更将邳州年画的斑斓色彩、柳琴戏的灵动韵律融入国潮文创与茶饮空间。游客在此既能品味米线、烧烤的烟火气,亦能透过非遗与现代交织,感受彭城风情(B)的鲜活脉动。这座饮食文化殿堂,正以创新与匠心,书写徐州非遗的当代篇章。

(1)写出正确的汉字:fù()予xuàn()丽

(2)选择词语:A.浓缩/压缩B.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3)修改病句:原文“根据‘礼乐之门,时空叠幕’为设计理念”

3、将下面徐州东站到饮食文化博物馆的路线图转化为连贯文字。(3分)

4、判断与美食相关汉字的造字法。(3分)2.⑴(2分)赋

绚⑵(2分)浓缩历久弥新⑶(2分)作为主入口的彭门楼,以“礼乐之门,时空叠幕”为设计理念/根据“礼乐之门,时空叠幕”确定设计理念3.(3分)示例:从徐州东站乘坐地铁1号线到彭城广场站下,站内换乘地铁2号线,到户部山站下,从4号出口出,沿解放路向南步行约400米,即达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顺序合理1分,点线无遗漏1分,表达清晰1分)4.(3分)象形指事会意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猫说[明]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注]①号:名号。这里作动词,即取名号。②尚:超过,高过。③倏:极快地。④飙:暴风。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6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是一篇说理文,作者在文中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B.【乙】文中齐奄家养一猫,自诩“虎猫”,后接连被客人建议更名,最后东里丈人最满意“鼠猫”这个名字。

C.从语言风格上看,【甲]文较为严肃,带有强烈的批评语气;【乙]文较为诙谐,但却具有讽刺效果。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甲]文揭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乙]文强调事物应保持其本质属性。二、(55分)5.(2分)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6.(3分)(1)两马并驾(2)③(3)打洞7.(1)(3分)想要它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3分)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干什么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8.(3分)B(“东里丈人最满意‘鼠猫’这个名字”错误)【参考译文】齐奄养了一只猫,自认为它很奇特,告诉别人说它的大名是“虎猫”。客人劝他道:“虎的确很猛,(但)不如龙的神通,请改名为‘龙猫’。”另一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虎更神通,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级吧?不如叫‘云猫’。”另一个客人劝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突然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风啊,请改名‘风猫’。”另一个客人劝他说:“大风狂起,用墙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好了。”另一个客人劝说他道:“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啦。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东里老人不屑的说道:“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干什么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二)古诗鉴赏。(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主要采用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的情怀。(2分)

10.小语用AI给陆游《卜算子·咏梅》作了两幅诗配画(图一、图二),请帮小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一幅,并说明原因。(3分)9.(2分)内心独白

孤高傲世(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0.(3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选图一和图二均可得分),分层赋分。选出图1分;从意象层面分析且合理(层次一)1分,从意象和意境层面分析且合理(层次二)2分。示例一:推荐图一。(1分)图一中能看到断桥,呼应词里“驿外断桥边”;画面中的梅花独自开放,契合词中“寂寞开无主”;(1分)画面整体呈现出的朦胧、湿润感,好似词中“更著风和雨”所描绘的情境;从整体意境看,画面营造出的清冷、孤寂氛围,与词中表达的诗人寂寞、愁苦心境相呼应。(1分)示例二:推荐图二。(1分)图中清晰呈现一座石桥,对应词中“驿外断桥边”;一枝梅花伸展而出,契合“寂寞开无主”;画面中细密的雨丝飘落,呼应“更著风和雨”;(1分)画面整体氛围阴沉压抑,黄昏、风雨与断桥边独自开放的梅花,共同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意境,与词中作者的心境相契合。(1分)(三)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材料一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桃花的生理时钟对温度极为敏感,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花芽中的酶被激活,细胞迅速分裂,花瓣舒展;当温度达到15℃左右,桃花全面盛开,其花期可持续15天左右;但若温度超过25℃,娇嫩的桃花容易脱落,花期只能维持7天左右。如此精密的“自然温度计”,正是春天来临的重要标志。古人其实早就发现了桃花之于春天的秘密,所以白居易才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选自《惊蛰,启蛰,开启大自然的生命轮回》读者报2025年3月5日)13.用一句话概括从材料三得出的主要结论。(2分)12.材料二加点的词语“左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1.材料一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老师

14.小文认为材料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与材料一的“逆温层”现象相矛盾。你仔细阅读了材料,给小文做出了合理解释。(3分)11、(2分)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其作用在于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高下差异对物候和农业活动的实际影响(1分).12.(3分)“左右”是约数(表示大约)(1分),用来表述温度和花期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表述,(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分)13.(2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庐山地区夏季均温、冬季均温和年均温均逐步降低。(“升高”“庐山”“逐步”三个要素缺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14.(3分)这两种现象并不矛盾(1分)。材料一中的“逆温层”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不具有普遍性,(1分)且主要出现在秋冬之交,而材料二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春季的情况。(1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的任务。(17分)

洞天遐想王充闾

①走进幽邃奇崛的洞口,光怪陆离的景观、起伏波动的光影,织就一条花光照眼的金丝毯。在移步换形的游观中,我捕捉着电光石火般的灵感,勾勒、点染足之所经、目之所见、心之所思的般般景象。

②记得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冯牧写过这样一首诗:“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对于织金洞,这应该是至高无上的评赞了。

③本来是身临其境,亲历实游,我却进入了一种心灵体验的梦幻世界。仿佛乘坐一辆鎏金缀彩的马车,披着淡月,碾着花毡,载着晚钟摇动的黄昏,叮咚作响地驶过。迎面泛起层层暮色,像一池涟漪微动的澄波。看去确也有如飞烟缭绕,岩际薄云。而我,在这瑰丽的景色、迷蒙的意境之中,焙制着浓酽的幽思。我对着造型奇特的塔林、虹桥、石幔、剑峰出神,不期然地同亿万年前的时间老人打了个照面。

④“欢迎来到‘多彩贵州’的织金洞!”导游小姐热情地解说。从解说词中了解到,织金洞拥有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岩溶系统。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层岩石遗迹和构造遗迹等,共同构成了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等为核心,集雄伟、典型、优美于一体的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观。织金洞不仅具有很高的旅游、美学价值,而且于研究中国的古地理、古气象学等都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它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因。

⑤使我心旌摇荡,感到“名下无虚”的,是那些光怪陆离、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异景观。这里的迎宾厅极为阔大,由于内蕴丰富,多姿多彩,毫无空旷之感;厅顶有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窗沿水珠串串滴落,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万枚金钱;侧壁小厅高耸的钟乳石,形如核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厅内还有圆形水塘,塘边伫立,可观看其中的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

⑥且看美艳天成、凌空高耸的石笋“银雨树”,酷似象牙雕刻的玲珑塔。游人只需驻足片刻,即可洞观十多万年的造化神工,领略“瞬间--永恒”的奥蕴:早期,洞顶滴水形成一个个滴盘,滴盘重叠,成为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下部经过溶蚀,被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的水又使叶片形成瓣状石笋。神奇的是,滴水线的位置一直没有变迁,且水量恒定,始终如一。国际洞穴联合会原主席福特说,“银雨树”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洞中碳酸钙沉积状态。我国地质学专家孙大光说:“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之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⑦穿过高低错落的钟乳石林,沿着蜿蜒的路径,渐行渐远渐深,所见也愈发新奇,诸如气势磅礴、仪态万方的“金塔林”,百态纷呈、玲珑剔透的“卷曲石”,仙气氤氲、红光折射的“铁山云雾”,凌空高爽、玄邈幽深的“广寒宫”“灵霄殿”,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

⑧有纪游文章深得此中妙谛,这样描画:“织金洞顶棚、洞壁和洞底形成的空间,一会儿锥形,一会儿弯形,一会儿矩形,一会儿方形,呈现出目不暇接的生动多变。已开放的6.6公里长的洞腔,时长而深幽莫测,时短而明快简练;时高如朗朗夜空,时低而手可触顶;时宽如茫茫原野,时窄如山谷幽径;时大如苍穹,时小如华盖;时急迫如刀枪怒发,时和缓如信步田园;时险陡如攀蜀道,时平坦如履平沙;时静如禅佛仙界,时动如海浪排空,虎啸山河,龙揽九天,雷霆千钧,狂飙万丈。”

⑨大自然天造地设,造物主鬼斧神工,面对这奇幻莫测的旷世奇观,那种意出尘外、妙绪缤纷的想象力都无从发挥了。想象力同梦境有些相似,是愿望的达成、缺憾的补偿。当眼前的景观应有尽有,想象就成为多余的了。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8日,有删改)

【注]①焙:bèi,用微火烘(药材、食品、烟叶、茶叶等)。

学校开展“自然奇观与文化感悟”研学活动,你读到作家王充闾的《洞天遥想》,被织金洞的奇幻景观所震撼,请完成以下任务。

15.【内容梳理]梳理文章,你发现④~⑦段主要是写织金洞的核心景观和价值亮点两方面内容。请补全下面的空白。(3分)16.【写法分析]作者在描写织金洞时,如何将“实境”与“想象”结合?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17.【语言赏析](5分)

(1)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焙制”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3分)

18.【关注评价】选文第⑥段引用了国际洞穴联合会原主席福特和我国地质学专家孙大光的评价,请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19.【观点探究]作者说“当眼前的景观应有尽有,想象就成为多余的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探究。(3分)15.(3分)⑴迎宾厅

⑵银雨树

⑶地质与科学价值16.(3分)示例:实境:描写“迎宾厅的圆形天窗、钟乳石如蘑菇云”等具体景观;想象:将游览比作“乘坐鎏金马车驶过暮色”,或联想到“古诗中的暝色”。作用:实境奠定真实感,想象增添诗意与梦幻氛围,虚实相生使景物更富感染力。(实境、虚境、作用各1分)17.(5分)⑴(2分)“焙制”这个词原本用于描述对茶叶或咖啡等进行加热处理以达到特定效果的过程,此处将抽象的思考过程具象化,(1分)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经过了缓慢的提炼和升华,更加深刻且富有层次(1分)。(意思对即可)⑵(3分)这段话通过排比、比喻和对比的手法(1分),生动地描绘了织金洞内部空间的多样性和变化性(1分),增强了读者对洞内景观丰富多样的直观感受,句式整齐优美,语言有气势,富有动态感(1分)。18.(3分)通过一中一外(1分)权威专家(1分)的高度评价,侧面凸显“银雨树”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科学瑰宝(1分)。19.(3分)示例一:认同。(1分)理由:织金洞应有尽有的奇特景观极大地填补了人类的想象空间,使人类的想象力无从发挥,变得多余。(1分)突出表达了作者对织金洞景观的赞美之情。(1分)示例二:不认同。(1分)理由:作者此处略显夸张的表达,意在强调景观的变幻莫测、应有尽有。(1分)其实即使在面对壮丽景观时,人类仍可以通过想象力赋予景观新的意义。例如,将“银雨树”与地球亿万年的地质演变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1分)(言之成理即可)(五)名著阅读。(9分)

20.电影《哪吒2》中有“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台词,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情节,梳理保尔遇到的“命运不公”及“和它斗到底”的过程,填写下面的导图。(4分)21.《经典常谈》中也有跟命运不公“斗到底”的人物,请你从这本名著中选择一个这样的人物,简述他的故事。(2分)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小说,《经典常谈》是学术专著,你阅读这两本书的方法有何不同?请在阅读目的、阅读速度、阅读策略三个方面中选择其一,结合名著进行说明。(3分)20.(4分)①大量读书,并为此准备了五年;②在硬纸板做的格子板上写字;③双目失明,思路容易被打断;④鼓起勇气重新开始。21.(2分)示例:司马迁遭受宫刑,面对命运的不公,他选择“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创作。(“命运不公”1分,“斗到底”1分)22.(3分)示例一:阅读目的不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阅读时重点在于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感染力。《经典常谈》是学术专著,主要目的是了解、获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知识。示例二:阅读速度不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情节的吸引会让读者不自觉地加快阅读速度;读《经典常谈》则需要慢下来,仔细阅读,甚至反复琢磨。示例三:阅读策略不同。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彩的情节和人物描写部分,可以精读;过渡性的情节可以略读。对于《经典常谈》,更适合精读。因为每一章都是对一个经典文化主题的深入讲解,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比如在介绍古代文字的演变时,每一个字的解释和演变过程都很重要,不能轻易放过。(角度选择1分,两部比较各1分)三、写作(63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古人追求,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把书读出“光芒”,贵在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智慧。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附例文:

书页间的星光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梧桐树发呆。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一摞书走进来,说要给我们推荐一本"能够改变人生"的书。当那本深蓝色封面的《活着》递到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