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含答案)_第1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含答案)_第2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含答案)_第3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含答案)_第4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卷(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环境立法,颁布了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并不断修订完善。这一系列立法活动反映出英国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C.国家层面对工业文明的反思D.建立了环境治理体系2.唐宋时期,城市居民户等的划分与缴纳房屋作为财产的税负有关,即房屋已经成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财产收入来源。这反映了()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城市居民负担沉重C.城市管理更加细化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3.在21世纪的印度孟买,一座27层的私人住宅里生活着全家5口人及700名奴仆;在这些“豪宅”的周边,分布着面积为1.9平方公里,随意搭建而成的棚户板房集群,那里开着大大小小几千家的加工厂和商店,生活着上百万的人。这表明孟买的城市化进程A.伴随着环境污染B.造成了交通拥堵C.凸显了贫富悬殊D.潜伏着失业危机4.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米迪运河C.京杭大运河D.巴拿马运河5.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6.据《清代北京竹枝词》载,光绪年间(1875-1908年)京津一带有人作竹枝词咏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数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①最早是由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②光绪年间首次在中国设计建成③相关的航运企业最早在上海创办④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A.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B.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C.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D.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8.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自京师至河北,山东,疫死者千余,中宗遣使赈恤之”。太和六年(832年),剑南、浙西一带,大疫。文宗颁诏“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这表明当时()A.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B.天人感应思想盛行C.疫病流传形势较严峻D.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9.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A.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B.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C.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D.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10.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11.1904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日设传染院·一日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12.泰山红门宫,宫前建有孔子登临处等石坊;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间,原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西院正殿三间,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红门宫的这一建筑特点体现了()A.大一统思想的渗透B.程朱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C.人与自然的和谐美D.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13.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东汉王符《潜夫论》认为“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这表明汉代()A.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出现律令儒家化趋势C.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14.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原为北方民族狄的一支,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后逐渐迁徙至中原地带。中山王墓葬发掘的大量金银器、铜器不仅工艺不逊于战国七雄的错金银镶嵌技艺,铜器上的铭文也出现《左传》、《大戴礼记》中的文句。这说明()A.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B.民族战争是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C.文明的地域差距日益缩小D.中原文明对周边民族有较强的影响力15.日本奈良时代模仿唐朝制度,将儒家经典作为贵族教育核心内容,在《养老律令》中记载“孝行优异者可获举荐”。据此可知,日本的做法()A.注重发挥儒家教化功能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C.导致了贵族特权的消失D.摈弃了本土文化传统16.有学者指出,埃及的象形文字虽然已失去了生命力,但那类似字母的24个单音符号又是腓尼基字母赖以产生的基础,而腓尼基字母又是东西方多种字母之源。古埃及人所创造的诸多神话传说和神的形象,早就进入地中海各地,尤其在希腊神话中常常见到它们的影子。该学者意在说明古埃及()A.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传播与进步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注重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17.1988年,新加坡政府发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明确了作为国家原则的五项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政府此举意在()A.包容多元文化B.促进社会协作C.强化国家认同D.维系家庭和谐18.公元374年,匈奴攻东哥特,导致其兵败自绝。公元376年,匈奴准备进攻西哥特,西哥特向东罗马请降。因东罗马未履行条件,西哥特武力占领东罗马麦西亚地区。这表明匈奴西迁()A.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B.推动了欧洲文化融合C.强化了欧洲军事联盟D.加剧了欧洲政治分裂19.近代上海开埠后,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西餐馆也随之越开越多。上海西餐汲取各国西餐的精髓,融合上海本帮菜的特点创造出了一道中西合璧的菜肴-“金必多浓汤”(CompradorSoup,comprado即“买办”),受到大众广泛欢迎。这表明()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交融C.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D.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20.唐朝时期,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商人、使者、留学生云集于此。这一现象反映了唐朝()A.对外政策开放包容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社会风气自由奔放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21.殖民时期,板球运动被英国殖民者带到印度。1971年,印度板球队击败英国队,印度人欣喜若狂,“民众涌入孟买的街头,欢呼者手舞足蹈,喇叭声不断狂鸣,完全是一派狂欢节的景象。”这反映了印度()A.体育运动水平超越英国B.体育事业摆脱西方控制C.体育精神瓦解种姓制度D.体育运动承载民族情感22.古代埃及托勒密一世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初),托勒迈斯城遍布各种希腊式建筑。托勒迈斯城还模仿希腊城市的布局,建有体育馆、剧院等希腊化设施。与此有关的历史条件是()A.罗马帝国扩张B.希腊城邦殖民C.亚历山大东征D.埃及法老改革23.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指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此外,即使如此,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代标记。据此可知,文物古迹的修复过程()A.应以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B.务必突出各国历史文化特色C.必须通过国际之间的合作来完成D.强调以历史真实为第一要义24.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黏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减少人为开发因素B.强化立法保护C.避免自然灾害侵蚀D.加强科学研究25.晚清时期,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后,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他于19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此外,他还创办了多所职业学校,如纺织、农业和医疗等职业学校。张謇的实践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B.维新派对社会变革的探索C.教育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D.中体西用思想的广泛传播第11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随共3小题,共25分26.古代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近代以来西医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学焕发新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药的发现与应用,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中药的各方面理论也是从无数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哲学,突出表现在人与自然,人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因此,中药理论并不从具体微观成分出发。-陈信云《中药学》材料二1825年,英国医生郭雷枢随英国商行到广州,开办了一家诊所,为广州的中国居民及外国人治病。由于大量的英国散商船只及美国商船几乎都没有随船医生,于是,郭雷枢向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建议在黄埔建立了一所“海员医院”。1834年,美国医生伯驾受美国教会的派遣来到广州。当时岭南地区眼病患者十分普遍,而中医向来不善眼科。于是,伯驾创办了眼科医院。1838年,中华医务传教会成立,试图“通过为中国人治病来向他们展示基督教实际的慈善”。-董少新《19世纪前期西医在广州口岸的传播》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著作在苏联、朝鲜出版,中医专家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政要治病、随援外医疗队出国。文革期间,我国为朝鲜、越南、老挝、阿富汗、刚果等友好国家培养中医学留学生。1975年中药针灸医师代表团赴日参加学术年会,自此中医出国不再只是去执行外交任务了。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留学生教育扩大并形成规模,合作办学则在20世纪90年代有新的突破;据统计,1992年中药总销售额125.7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截至2018年,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协议。-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药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的两部重要典籍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鸦片战争前西医在广州传播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中医外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成因。27.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火车问世后,英国立即掀起了一股铁路建设的狂潮。这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短短数年内,铁路就支撑起了英国的长途运输业。1831年,英国运输总收入高达50万英镑,获利颇半。1832年,英国已拥有了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年运载旅客35万人次以及70万吨货物......铁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王雄《丝路大通道》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三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分析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对英国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专门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的学校,1867年在福州马尾设船政局,内设立船政学堂,聘请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任正副监督。1875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派福州船政学堂魏瀚、陈兆翱(中国近代轮机制造的奠基人)、陈季同、刘步蟾(晚清海军将领)、林泰曾(晚清海军将领)五位学生去英、法留学。其中陈季同后来成为驻法外交官,以其出色的法文造诣向世人介绍中国及其文化,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偏见。在他之后,则有留学英国的严复通过译作《天演论》等,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科学,促进了晚清中国人的思想启蒙。-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一战结束后,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法国迅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印发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共产国际》等大批革命报刊和书籍,及时介绍和反映各国革命运动的新情况新经验,列宁和第三国际的许多重要文献。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下,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王若飞、陈毅、邓小平等进步青年,他们受十月革命以及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自觉地把赴法勤工俭学当作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机遇。他们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到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党员994人,留法的党员占全国党员总数20%还多。-摘编自冉世民孔令国《伟大的足迹-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州船政学堂兴办的原因,并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学堂优秀学员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初期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BDDD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DDABCDBA题号2122232425答案DCDDA26.(1)特点:实践性;与古代朴素哲学密切关联。名称:《唐本草》《本草纲目》。(2)历史背景:清朝闭关政策之下,广州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中外贸易的发展;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