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植被+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5.2植被+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5.2植被+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5.2植被+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5.2植被+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必修一【5.1植被】热带雨林探险记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屏图像资料,识别主要植被类型;2.结合不同植被景观,分析其形成的自然环境;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屏、图像资料,对主要植被进行识别,描述。4.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探险标准探险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屏、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险须知探险须知任务一:什么是植被【自主学习】阅读P82找出植被的概念并判断以下哪些景观是植被?并对其进行分类。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分类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等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农作物公园绿地任务二:植被的形成过程与环境阅读材料,讨论该岛植被的演替过程并填充下表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分布着“喀们喀托群岛”,其中喀拉喀托岛于1883年爆发火山。一个多月以后,科学家发现该岛地面被厚厚的火山灰和熔岩覆盖着(新形成裸地)。3年后,这里有了数目繁多的植被,包括11种蕨类植物和2种苔藓。14年后,该岛屿南部海滩出现了马鞍藤植物群落,内陆地带可以看到甜根子草,开花植物。90多年后,岛的东海岸长出了30米高的木麻黄等高大乔木,这里还有藤本植物、匍匐植物。调查时间火山喷发后3年后13年后33年后90多年后植被状况裸地没有植被苔藓和蕨类草本植物灌木草原、开花植物乔木藤本植物、匍匐植物天然稳定植被的演替过程任务二:植被的形成过程与环境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被的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植被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任务三:探险准备据图说出热带雨林的位置以及它的环境(思考角度:气、地、水、土)特点,并说出我们在探险前需要准备的物资?出发啦!

初入雨林——环境影响植被进入雨林,眼前的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和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稳定的植被形成垂直结构成因: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规律: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物种的数量就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初入雨林——环境影响植被热带雨林温带橡树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温与降水)植被的类型和垂直结构的丰富程度

知识拓展——环境影响植被雨林中的滴水尖叶子雨林中的藤本植物绞杀现象雨林中茎花现象雨林中的板根现象

深入雨林——奇特现象(环境影响植被)深入雨林后,我们遇到了一些特殊植被现象,如板根、绞杀植物、茎花等画面,请同学们结合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思考这些现象与热带雨林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雨林中的附生植物2.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板根雨林多雨、潮湿,土壤含水量高、含氧量低,且养分集中在表层土壤,所以为吸收水分、养分和进行呼吸作用,根系较潜;雨林树冠宽大、沉重;板根位于地上,向侧面发展,有利于吸收表层土壤中水分、养分,进行呼吸作用,稳固地上部分,还可占据空间。茎花茎果便于吸引昆虫等为其传粉;便于吸引动物食用果实,传播种子;老茎上养分充足,有能力提供开花结果的营养,而且养分输送路径短,消耗量少。绞杀、附生植物为了争夺阳光和空间,适应雨林中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特殊生存策略滴水尖雨林降水非常丰富,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而来的降水在叶片形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使叶片表面上的水膜聚集成水滴滴落,使叶面迅速变干。利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还可避免微小附生植物在叶片上生长。

深入雨林——奇特现象(环境影响植被)

深入雨林——植被影响环境当我们走过这片雨林区域,脚下的土壤感觉比较松软,大家想想这和雨林里繁茂的植被有什么联系呢?增加肥力:植被残体被分解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固土: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水分:植被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

深入雨林——植被影响环境光合作用——地表影响汇水速度影响下渗根系固植、固土吸收水、肥光照降水蒸发蒸腾风美化环境阻挡光照截留水分蒸发蒸腾水分降低风速吸烟滞尘地上部分——地下

部分——调节大气成分——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促进土壤发育。

雨林宝藏——植被影响环境

雨林危机——植被影响环境我们看到了雨林的美丽和神奇,但现在它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些危机是怎么产生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面对这些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雨林危机——植被影响环境非法砍伐、开垦农田、采矿等,雨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变化异常等后果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林业模式、开展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光照、降水等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分布和类型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肥力影响植被生长水分充足,植被丰富调节温差,增加蒸腾,调节大气成分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被稀疏,侵蚀加剧涵养水源,影响含沙量和下渗小尺度中尺度大尺度

雨林危机——植被影响环境

合作探究(10分钟)阅读教材P84-87和地图册P37,参照热带雨林景观,填表比较不同类型的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类型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荒漠植被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分布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全年旺盛生长,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变化;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有大量绞杀植物附生;各月都有开花;常见板根、茎花等现象。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丰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无明显干季。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垂直结构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茎花现象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季相变化明显:春季发芽,夏季盛叶,秋冬季落叶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水较少由耐寒的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植被特征成因及意义热带雨林板根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养分、支撑地上部分,并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雨林多雨、潮湿,土壤含水量高、含氧量低,且养分集中在表层土壤,所以为吸收水分、养分和进行呼吸作用,根系较潜;雨林树冠宽大、沉重;板根位于地上,向侧面发展,有利于吸收表层土壤中水分、养分,进行呼吸作用,稳固地上部分,还可占据空间。茎花茎果便于吸引昆虫等为其传粉;便于吸引动物食用果实,传播种子;老茎上养分充足,有能力提供开花结果的营养,而且养分输送路径短,消耗量少。滴水叶尖雨林降水非常丰富,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而来的降水在叶片形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使叶片表面上的水膜聚集成水滴滴落,使叶面迅速变干。利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还可避免微小附生植物在叶片上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革质叶片叶片质地坚韧、厚实,角质层发达,有明显的光亮。叶片光亮,有助于反射太阳光,避免阳光灼伤;角质层发达,减弱蒸腾,且增强保温。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变黄,秋冬落叶秋天变黄:秋天,日照时间缩短、温度降低,叶绿素逐渐减少,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升高,叶子呈现黄色、橙黄色等鲜艳的色彩。

秋冬落叶的意义:秋冬,日照短、温度低,气候干,在其它活动随着温度减弱时,使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落叶植物的这一习性是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亚寒带针叶林针叶表面积小,角质层厚,较有助于减少蒸腾,增强保温,耐寒抗旱。热量减少••总结:植被分布规律一: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规律:由热带植被演变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合作探究(10分钟)阅读教材P84-87和地图册P37,参照热带雨林景观,填表比较不同类型的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类型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荒漠植被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分布植被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草本植物为主,散生乔木、灌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案例:猴面包树、巴西纺锤树特征及成因: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炎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利于储水,且能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减少干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干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①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②有较为矮小的灌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欧、北美、南美)降水减少总结:植被分布规律二: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规律:由沿海向内陆,植被由森林演变为草原、荒漠。影响因素:降水(水分)总结:植被分布规律三: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影响因素:水热状况。阳坡热量好,阴坡热量差;迎风坡水分好,背风坡水分差;海拔越低热量条件越好;土壤的水热条件越好,植被越好0°20°40°60°80°10°30°50°70°9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温带荒漠带总结:全球植被分布课堂小结种类分布规律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植被环境光照水分温度土壤…………适应改造森林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热带荒漠温带荒漠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林木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林木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AC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见下图)。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A.耐寒

B.耐旱

C.耐风

D.耐渍(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

B.水源

C.大风

D.障碍物(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BCC【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