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_第1页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_第2页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_第3页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_第4页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四抓四促强根基,提质增效谱新篇!本学期,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以“四抓四促”(抓队伍强根基、抓改革提质量、抓协同聚合力、抓突破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守正创新、实干担当,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量的积累”与“质的跃升”。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抓队伍强根基,锻造育人“主力军”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本学期,学校坚持“干部引领、教师为本”理念,通过“铸魂、提能、赋能”三向发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教育铁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支撑。(一)抓干部队伍“头雁领航”,促管理效能升级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主心骨”。本学期,班子成员以“四个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为准则,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切实将管理重心下沉、服务触角延伸。一是深化理论铸魂,每月开展“班子领学”专题研讨6次,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四下基层”要求制定《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个学科组、3个班级,全年累计听课评课210节,参与教研活动72次,现场解决教学设备更新、跨学科资源整合等问题43项,以“身影”代替“声音”,以“实干”赢得“信任”。二是优化考核激励,修订《中层干部履职评价细则》,将“课堂参与度、问题解决率、师生满意度”纳入核心指标,实行“月度述职、季度互评、年度总评”机制,推动干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创新型”转变。三是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干部能力提升工作坊”4期,邀请教育专家、名校长开展“学校治理智慧”“危机事件处置”等专题培训,选派3名年轻干部赴名校跟岗学习,为干部成长注入“源头活水”。(二)抓教师队伍“强基固本”,促专业素养跃升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本学期,学校以“师德为先、专业为要、发展为本”为导向,构建“三维一体”培养体系。一是师德建设“铸品格”,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我的教育初心”演讲、“家访中的温暖故事”征集等活动12场,推出“师德红黑榜”,将“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一票否决项”,涌现出“坚守乡村教育20年”的张莉老师、“为特殊学生定制成长方案”的王强老师等先进典型,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至96%。二是专业提升“练内功”,实施“青蓝工程2.0”,组建42对师徒结对,通过“跟岗听课-同课异构-磨课反思”闭环培养,青年教师100%通过“教学达标考核”,其中12人在市级“新教师赛课”中获奖;开展“新课标·新课堂”专题培训16场,覆盖“大单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核心领域,形成优秀课例集5册;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省级课题研究3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8篇,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三是人文关怀“聚人心”,设立“教师成长基金”,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支持外出学习;开设“心灵驿站”,每周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生日茶话会”等暖心活动,教师幸福感显著增强。二、抓改革提质量,激活发展“新引擎”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学校以“双减”政策为牵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筹推进“课程、课堂、评价”三位一体改革,着力构建“轻负高效”的育人新生态,实现“减负不减质、提质更增效”。(一)抓“双减”落实,促课堂提质增效坚持“减量不减质、减负更增效”原则,从“作业、课堂、评价”三端精准发力。一是作业管理“精耕细作”,推行“基础保底+分层提升+个性拓展”作业模式,学科组每周集体备课“会诊”作业设计,严控小学单科作业≤30分钟、初中≤45分钟;创新“作业超市”“实践作业”等形式,如语文“节气诗配画”、数学“家庭消费账单统计”、科学“植物生长观察日记”,让作业从“机械训练”转向“素养培育”,家长满意度达97.8%。二是课堂改革“破立并举”,推广“问题驱动-任务引领-素养生成”课堂模式,开展“优质课例展评”“跨学科融合课”等活动26场,形成“语文+历史”的“典籍里的中国”、“物理+美术”的“建筑中的力学之美”等精品课例;建立“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目标达成度”三方面评价课堂,教师课堂效率提升20%。三是评价改革“多元立体”,构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特长发展等;期末采用“乐考游园”(小学)、“项目式测评”(初中)替代传统笔试,如“校园义卖中的数学应用”“社区调研中的综合实践”,让评价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发展”。(二)抓课程创新,促五育融合落地立足校情与学生需求,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让“五育”如“五音齐鸣”,合奏成长强音。一是德育课程“润心铸魂”,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5次、社区志愿服务18场,覆盖学生2400余人次;举办“校园感动人物”评选,挖掘“帮同学补课百次的小班长”“坚持照顾患病老人的少先队员”等暖心故事,汇编成《身边的德育密码》;开设“班级微党课”“时事评论角”,让德育从“说教”走向“浸润”。二是智育课程“启智增慧”,设立“科技小院士”“阅读星计划”等特色项目:科技社团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3金5银,3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推行“晨读20分钟+午读30分钟”制度,人均阅读量达18本,2名学生在市级“诗词大会”中夺冠。三是体育课程“强体健魄”,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开设篮球、羽毛球、武术等15门选修课程;举办“校园运动会”“趣味体育节”,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9.2%,较上学期提升1.5个百分点;组建校篮球队、田径队,在市级联赛中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四是美育课程“涵美润雅”,依托“非遗进校园”项目,引入剪纸、书法、皮影戏等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组建校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在市级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展出学生绘画、书法、手工作品800余件,让美育“可触可感”。五是劳动教育课程“砺志笃行”,建设“校园农耕园”“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种植、养护、收获全过程;开展“家务小能手”“社区劳动日”等活动,95%的学生掌握4项及以上生活技能;评选“劳动之星”,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校园新风尚。三、抓协同聚合力,构建育人“共同体”教育是系统工程,需家校社同频共振。本学期,学校以“沟通、共建、共享”为关键词,构建“三位一体”育人共同体,让教育从“校内单循环”转向“社会大循环”,形成“人人皆育人、处处是课堂”的生动局面。(一)抓家校联动,促共育水平提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坚持“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架起家校“连心桥”。一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班级群-年级家委会-校级家委会”三级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覆盖率100%),发布《家校共育指南》,解答“手机管理”“亲子沟通”等热点问题;二是搭建共育平台,开设“家长课堂”18期,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青春期教育策略”等经验,参与家长达4000余人次;三是开展互动活动,组织“家长开放日”10次,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课间操、体验午餐,直观感受学校教育生态;举办“亲子阅读节”“家庭运动会”,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家校满意度达98.9%。(二)抓社校协同,促资源深度整合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学校主动对接社区、企业、机关单位,打造“实践育人矩阵”。一是建立合作基地,与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签订协议,挂牌“校外实践基地”15个,开展“职业体验日”“社区治理小助手”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价值;二是开展联合教育,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安全进校园”系列讲座12场,覆盖防诈骗、防溺水、食品安全等主题,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三是推进文化共建,与社区联合举办“校园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演出、展览,既展示学校成果,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形成“教育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四、抓突破促发展,锚定目标“再出发”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一是教师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省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量偏少;二是校本课程的深度和特色需进一步挖掘,部分课程实施效果未达预期;三是家校社协同的精准性不足,个别家长参与度仍需提升。针对问题,下学期我们将以“四抓四促”为抓手,重点推进“三大突破”:一是突破“科研瓶颈”,实施“科研强师”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申报课题,邀请高校专家驻校指导,力争省级课题立项3-4项,形成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二是突破“课程边界”,优化“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评价反馈机制,重点打造“红色德育”“科技智育”“非遗美育”等5门精品课程,形成“一校多品”的课程特色;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