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试题资源网-..(北京).河南省三门峡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民族没有一种精神,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可以用两句儒家经典中的话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学经典中蕴含的常理、常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源泉、思想准则,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做圣人,不过在达到圣人境界之前,要做好两种人: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于有道德、讲礼义,否则与禽兽无别。阅读儒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主要的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与精神生活、风俗习惯的准则与根基,正如古人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东亚各国,甚至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集以往思想文化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说之先声,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汉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将身为布衣的孔子与历代王侯并列,作《孔子世家赞》,饱含深情给予孔子极高的评价:“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之所以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经典是思想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自从孔子删定“六经”,奠定了儒家经典的规模,经过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阐释和发挥,形成了完整的经典体系。儒家注重德性修养,崇尚君子人格,提倡德治仁政,追求社会和谐,向往大同理想。儒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崇礼重义,和而不同。儒家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无疑值得我们今天去挖掘、学习和传承。
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周易•说卦传》中有这样几句话:“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合称“三才”。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规律。人类社会应当效法天地之道,服从普遍规律。天、地、人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刚健有为。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孟子更强调“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这种刚强不屈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使儒学具有强烈的入世情怀。中庸和谐。《尚书》《周易》都有“尚中”的哲学思想。孔子将“中”与“庸”连用,并把它提到了“至德”的高度,将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中庸理论。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提倡“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强调“执中”之道,故孔子既反对过于激进,也反对过于退缩,认为“过犹不及”。“中庸”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不能把“中庸”理解成折中主义。“中和”“太和”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家国情怀。入孝出悌,敬长爱民,是中国家教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行为操守。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根本理念的家国情怀,被后世儒家不断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传道济民的宏伟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濡染、浸润着历代中华儿女。
大同理想。儒家所向往的美好社会是“天下有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形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和谐社会。而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统治者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礼乐制度、宽松的政策法令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修己以安百姓”。儒学经典《礼记•礼运》规划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阅读儒学经典,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谓之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我们是中国人”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我们不禁会问: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肤色、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固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与其他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受到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养育和浸润。中华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内在规定性,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世界、认识社会、体悟人生的智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才是最根本的不同。明白我们是从哪个文化走来的,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面向未来而不迷失方向。尽管儒学经典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过于遥远,而且数量庞大,汗牛充栋。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由《四书》以通《五经》”,只要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融会贯通,势必受用无穷。
(摘编自《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一个民族就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强调了孔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因为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所以经典能关注到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经典是思想的载体。
D.我们与其他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肤色、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而在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那么他就能达到圣人境界了。做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B.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这个民族的经典,经典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和精华,经典值得学习。
C.孔子在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庸思想,但“中庸”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也不是折中主义。
D.儒家追求社会和谐,包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大同”理想社会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的一项是______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我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材料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儒家经典?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六瓣梅
刘心武他热爱文学,但从事的却是一种最不需要文学想象力的冷僻的技术工作。他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但他会在难得的休闲时间里,同妻女侃文学。也不是对文学进行评论,而是对小说进行复述。他复述的小说,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他的复述极有可听性,甚至可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不单是复述那些小说的情节,他会把细节、对话,乃至某些描写上的精致处,全复述出来。
他承认,他复述的某些小说,自己并没有读过。是当年他的老师复述给他的。他在南方一处穷乡僻壤度过从少年往青年蜕变的生命阶段。他所上的那所镇上的中学根本没有成型的图书馆。但是有位曾老师,是从北京去的,曾老师的宿舍里也见不到多少书,但是曾老师肚子里有个图书馆,会把一些书的内容复述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复述,曾老师还常给他开小灶,复述一些小说给他听。
他长大了,要去省城上高中。他伯伯在省城工作,可以给予他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他还会考大学,争取考进曾老师就读过的那所大学。跟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那是在曾老师宿舍外的葫芦棚下。结出的葫芦形状很奇特,曾老师说叫做“鹤首”,仔细观赏,从下面膨胀部分往上面细长的部分去联想,确实像是鹤头和鹤喙。曾老师说要送他一件礼物。他本以为是要摘一个“鹤首”给他,没想到却是另外的礼物。什么礼物呢?复述一篇他从未听过的翻译小说。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
他貌不出众,却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妻子后来跟长大的女儿承认:他追求自己时最具俘获力之处,就是他对小说的复述。女儿也坦言:爱爸爸,最爱的是复述小说时的爸爸。
他的妻子从事会计工作,并不阅读文学书籍。他的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了一种无须文学想象力的科技行业。那么多年过去,他所能复述的小说早已讲尽。但是重温熟悉的小说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候面对电视机,把几十个频道全搜索过,还是觉得无一可观,于是他们就关闭电视机,往往是女儿求爸爸再复述某篇精彩的小说,爸爸复述起来,当中被女儿打断:“不是这样的,那只跑过草地的狐狸是跛脚的……”爸爸就微笑:“跛脚的吗?对,跛脚狐狸它就……”虽然听过很多遍,女儿还是觉得跟才绽放的鲜花一样芬芳,而妈妈也在一旁边织毛衣边惬意地颔首……
女儿交了个男朋友。那小伙子不仅喜欢读小说,也写小说,写了就搁到网络上任人点击阅读。小伙子希望女朋友从网上在线阅读,女朋友却总让他复述。他试着复述,效果很糟。女朋友说:“你讲出来都不精彩,读起来能有味吗?”小伙子就说:“讲和写,听和看,是不能互相取代,也无法类比的。”
他女儿从网上下载了小伙子的小说,读过以后复述给爸妈听,爸妈很满意。“其实他写得很臭!”女儿说。“真的吗?”妈妈不信。
有一天小伙子跟他女儿说:“你爸给你们讲的,有的是经典,有的算得精品,有的只不过是他个人偏爱。”他听女朋友把从未来岳父那里听来的几篇小说复述给他以后,到网上去搜,没搜出来,就跑到图书馆去借,借到了一篇,印在一本很久没有再版的老书里,那本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居然是0.68元。小伙子把那本书呈现在女朋友面前,拍着封面说:“你自己看吧!人家写的跟你爸和你的复述不对榫啊!”
他女儿翻书细读,读完发愣。后来想办法借到不少旧书。书里的小说,跟爸爸的复述,差别都不小。简单来说,是他的复述,似乎更精彩,所增添的,所省略的,所夸张的,所渲染的,所回避的,所凸显的,似乎都是写那小说的作家——有的是人类公认的文学大师——该那么写而竟没那么写的。
女儿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谁知妈妈早就晓得:“梅花只有五个花瓣,你爸开的是六瓣梅。他不过是给亲人讲讲,算不得问题。不仅不是问题,实话对你说吧,我当年相中他,这么多年喜欢他,能开六瓣梅,是个关键哩!”
不久前曾老师故去了,曾老师儿子根据父亲生前的嘱咐,给他寄来了一个“鹤首”葫芦,上头刻着这样的句子:“不必去当优秀的作家,却一定要当优秀的读者。”(有删改)文本二: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园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呆板乏味,还是生气盎然,情感是热如火,还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去体验。或者换句话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它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他”复述的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作品,只在旧书里才能找到,这与“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的生活状况是相应的。
B.“他”与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既有“他”要去更广阔天地发展,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原因,也说明“他”和曾老师在精神上并未分离。
C.镇上的中学里没有成型的图书馆,曾老师是从北京来的,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是0.68元,这些描述不仅提示了时代背景,也丰富了主旨。
D.女儿把男友创作的小说复述得令爸妈都很满意,翻完旧书之后认为爸爸的复述更精彩,这表明女儿已经是曾老师所说的“优秀的读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小说以“六瓣梅”为题,不仅以“六瓣”之奇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与作品的相关情节照应,形象地表达了主题。
B.小说之所以读起来流畅自然,除了因为叙事严谨缜密、语言洗练明快,还因为在情节转换之处都安排了承上启下的句子。
C.小说在刻画人物时,不涉及外貌,这可让读者更加关注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才能等,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D.“他”离别是以为会被赠“鹤首”却未得,结尾处才获赠“鹤首”,情节前后呼应,“鹤首”上的赠言有卒章显志之效。8.文本一中的“复述小说”是联结人物情感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文本二中法朗士的观点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说明。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①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材料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三: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②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注】①儇慧:浮浅慧黠。②泉府:古代掌管财政的官署。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在廷A因交执B不可C安石D傅E经义F出G己意H辩论I辄数百言,众不能诎。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所以,在文中是“用来……的”的意思,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B.然,在文中是“对的”“正确”的意思,与《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的“然”意思不同。
C.故,在文中是“所以”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故”意思相同。
D.诚,在文中是“确实”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诚”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安石认为,改变当前的劣习劣俗、建立新的法律和制度迫在眉睫。司马光认为,施政须择良以任,否则,再好的法律也是无益的。
B.王安石认为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其变法的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司马光则认为对于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需要适当留意体察。
C.王安石认为士大夫得过且过、附和世俗由来已久,变法招来怨谤在意料之中。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与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目的不同。
D.同是盘庚迁都,两人的解读不同。王安石解读为:一旦认定事情合理就要坚决实行。司马光则解读为: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②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14.材料三在反驳《答司马谏议书》相关内容的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王安石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在材料一《王安石传》中也能找到对应。请概括材料一、三共同表现的不足。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江楼夕望招客①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②,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③清凉。【注释】①作者于823年(唐)夏天,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江楼,也称望海楼。②晴天雨:风吹古木,声音似雨,但天空是晴的,所以叫“晴天雨”。③“较”,一作“校”。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人在一个夏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暮色茫茫,山川宏伟,气象壮阔。
B.“灯火万家”是俯视角度,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以此暗示杭州城的繁华。
C.“星河一道”句写天上星河倒映水中,给人以水天一色的印象,意境开阔。
D.诗人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16.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请结合诗文谈谈此诗“高妙”之处?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沐浴祈雨,冀望一年都风调雨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也为我们描绘过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2)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宋代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破灭之道也”“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等议论,借古讽今,发人深省。(3)古人在诗词中常以“草”的意象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②姜铁红尽管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③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教授则是回族人,④多民族文化交融,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进一步提升各民族的广泛交流。
近期,走红的还有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尔泰》,剧中的广袤草原深处,繁花盛开,仿佛哈萨克族人民的欢歌。《我的阿尔泰》选择告别横店和绿幕,侧耳倾听哈萨克族人民的心声和思考,认真书写他们对自然、生活与生命的敬畏、热爱与深情告白,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才更显主干生机。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A,映照着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B,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乙),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表达贴切、流畅;句式基本一致。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当今社会文化发展日趋复杂,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加深,阅读最后一段,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要求使用两句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说明你的观点,表达简洁流畅。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热情呼吁:“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后,教育部提出倡议:要注重对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所谓“阳刚之气”,强调的是一个人果断的魄力、刚强的意志、文明的涵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气质。为此,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学习,并希望同学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班级中,有同学擅长体育,体格健壮,但学习上爱偷懒;有同学,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是大家公认的“学霸”。但不关心班级事务。
请结合班上同学的情况,就“阳刚之气”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D
2.A
3.B
4.①材料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论证孔子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影响之深、孔子被后世尊崇的观点。②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既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又使论述的语言更加简洁、凝练、典雅。
5.①儒学经典中蕴含的常理、常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源泉、思想准则,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新时代不能背离儒学经典。②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典是思想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③阅读儒学经典,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真正意识到自我,面向未来而不迷失方向。④阅读儒家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主要的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的境界。
6.C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疆昭苏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报警消除管理办法
- 扶贫条例管理办法
- 材料检斤管理办法
- 扶贫任务管理办法
- 新疆扶贫管理办法
- 徐州堤坝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新津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效绩考核管理办法
- 整体分包管理办法
- 2025版茶山高端茶园租赁服务条款规范
- 《高等数学 第2版》课件-第11章 线性代数
-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试卷
- 2025年理财规划师考试试卷:退休生活规划与资产配置
- 虫媒传染知识讲座课件
- 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河道清淤及方案及组织设计
- 隧道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
- 网络游戏代运营服务协议
- GB/T 18186-2025酱油质量通则
- 物业客服管家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徽交控石油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