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合肥庐江县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语文练习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练习时间为150分钟。2.本练习包括“练习卷”(共6页)和“答题卷”(共6页)两部分。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练习卷”上答题无效。4.练习结束后,请将“练习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诗人笔下,江山如画。曹操的“①______,②______”(《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王湾的“③______,④______”(《次北固山下》)描绘了潮涨江阔、顺行帆悬的画面。(2)思乡怀人是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⑤______,⑥______”两句,简明生动地写出了日暮时分异乡人浓浓的乡愁;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⑦______,⑧______”两句,连用三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又传达出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⑨______,⑩______”两句,写出夜风中传来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答案】①.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潮平两岸阔④.风正一帆悬⑤.夕阳西下⑥.断肠人在天涯⑦.夜发清溪向三峡⑧.思君不见下渝州⑨.不知何处吹芦管⑩.一夜征人尽望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何、澹澹、竦峙、潮、阔、帆、悬、夕、肠、涯、清溪、三峡、渝州、芦管、征”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3年10月7日,黄陂湖湿地正式开园。黄陂湖湿地位于庐江县城东南6-15公里处。黄陂湖水域面积约4万亩,有着大片的浅滩湿地,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大批的候鸟前来mì食、歇息,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天鹅、白鹤等国宝级珍稀鸟类,黄陂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黄陂夏莲”是古庐江八景之一,盛夏时节,走进黄陂湖湿地,放眼望去,青青的芦苇随风摇曳,粉红的荷花竞相绽放,上飞下潜的水禽嬉戏欢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风光秀丽、人鸟和偕的优美画卷。(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词注音。mì食()摇曳()嬉戏()(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3)文中“胜地”的意思是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5)下列词语的词性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湿地 B.候鸟 C.绽放 D.画卷【答案】(1)①.觅②.yè③.xī(2)①.和偕②.和谐(3)指景色优美的地方。(4)①.排比②.拟人(5)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觅食:mìshí,寻找食物。摇曳:yáoyè,摇荡。嬉戏:xīxì,游戏玩耍。【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和偕——和谐:héxié,协调而匀称;配合的恰当。【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胜地:shèngdì,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句中指黄陂湖因大批的候鸟前来觅食、歇息,而成为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嬉戏欢唱”将水禽当作人来写,赋予水禽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禽在芦苇和荷花间欢快、活泼的状态,使画面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这句话中同时也有排比的修辞手法。“青青的芦苇随风摇曳,粉红的荷花竞相绽放,上飞下潜的水禽嬉戏欢唱”三个句式相似、结构相同的短句并列呈现,分别描写了芦苇、荷花和水禽的不同状态,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描绘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词性。A.名词;B.名词;C.动词;D.名词;故选C。3.某中学七(1)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写了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我叫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平时不大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甲】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我以后要多参与集体活动,【乙】结交并认识一些朋友,【丙】还要向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可改为______。③【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可将“______”改为“______”。(2)小伟要到朋友小东家里玩,小伟问小东:“你妈妈在家吗?”倘若在古代,小伟在询问小东时应称呼小东妈妈为()A.令堂 B.家母 C.令尊 D.令爱(3)李琪同学刚到初中,陌生的环境让她有些胆怯,不愿意主动交友,作为她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李琪?【答案】(1)①.书名号②.双引号③.认识并结交一些朋友。④.不耻下问⑤.虚心请教(2)A(3)示例:李琪,你好!交友贵在真诚,只要你敞开心扉,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收获友谊,收获快乐,放下胆怯,主动去结交朋友,让朋友与你共同进步,好吗?(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①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句中“有朋自远方来”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不应使用书名号;应将句中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乙句病因:语序不当;修改建议:将“认识”与“结交”互换位置。③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丙句中“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不能用在向老师请教的语境,使用有误。可将其改为“虚心请教”,以体现小明谦虚、好学的态度。【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敬辞。A.令堂:对别人母亲的尊称;B.家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C.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D.令爱:敬称他人的女儿;称对方妈妈应使用“令堂”;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词的写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用简洁的语言鼓励李琪敞开心扉主动交友。示例:李琪,你好!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二、阅读(55分)【一】(21分)五猖会(节选)鲁迅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③“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⑧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⑩粤有盘古,生于太荒,⑪首出御世,肇开混茫。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⑬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⑭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⑮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⑯“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⑰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⑱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⑲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⑳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4.下面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分别写出与三幅图相关的文章篇名。①②③捕鸟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活无常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一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双喜阿长少年闰土衍太太6.请从描写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作用。(1)“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2)“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7.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后来写“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8.从《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评价?【答案】4.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5.衍太太;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怂恿孩子们干坏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她挑逗孩子们看淫画,还教唆鲁迅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然后歪曲事实,无中生有地散布流言,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恨的人,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言之有理即可)6.(1)运用神态描写,“谨肃”,恭敬严肃,侧面说明了父亲的严厉,家人、工人都怕他。(2)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烘托家人和“我”内心焦急,突出了父亲强迫“我”背《鉴略》给我带来的折磨。7.前后对比。烘托父亲让我看五猖会前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指出专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评了封建家长专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8.严厉、专制、蛮横,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与儿童有着隔膜的封建家长代表。示例一:不好。一次千呼万唤始得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损害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示例二:好。父亲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近于残酷的要求是作者日后成才的基础,我们应该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图一展现的是房屋外一个人拉着顶着竹筛的短棒,据此可知这是捕鸟的画面,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情节是“我”(鲁迅)在雪后的百草园,扫出一片空地用竹筛、短棒等设下陷阱来捕鸟。图二展现的是几个小朋友正吹着一种类似哨子的乐器,这种口哨叫做“吹嘟嘟”,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五猖会》一文中也写到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个“吹嘟嘟”,吡吡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份游戏的快乐。图三展现的是图中一人身穿雪白的衣服,头戴高帽,鲜红的舌头伸出口外,手拿虎头牌,周围一群人在看,可知这是迎神赛会里的无常形象,出自《无常》。《无常》中关于“活无常”的情节:“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图三描绘的就是这个场景。【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在书中给鲁迅留下了极不愉快的印象,与“温馨的回忆”完全相反。【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赏析。(1)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脸色很谨肃了”是运用神态描写,“谨肃”意思是恭敬严肃。根据第②段“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可知,工人之所以变了脸色,是因为“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这侧面说明父亲的严肃与不苟言笑,塑造了父亲严厉的性格。根据第⑦段“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这里也为后文父亲让“我”背书的情节做了铺垫,营造出紧张的氛围。(2)这两句写“朝阳”“天气”属于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明亮、宁静,与“我”内心的忐忑不安形成鲜明对比。先写“朝阳照着西墙”直到“太阳也升得更高”,暗示时间的流逝,而“我”还没背完书,烘托出“我”在背书时的焦急心情,突出父亲强迫“我”背《鉴略》给我带来的折磨。结合第⑬段“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和第⑭段“他们都等候着”可知,这里同时也表现出等待的漫长,烘托出家人内心的焦急。【7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第②段“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可知,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展现出“我”对五猖会的期待和兴奋,营造出欢快、热闹的氛围。根据第⑬段“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可知,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这种变化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父亲让“我”背书这件事给大家带来的紧张和压抑,也表现出“我”的无奈和沮丧,使情节更加曲折,从而表现出封建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剥夺,批评了封建专制教育下的父母,引人深思,从而点明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②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可知,“我”对去看“五猖会”充满了期盼。根据第⑤段“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和第⑦段“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可知,“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体现了父亲是一位个严厉、传统的人。他不懂得儿童心理,对儿时作者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对文中教育方式的评价,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理由。示例一:不好。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心理需求,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伤害,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爱玩,应该采用更加灵活、有趣的教育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示例二:好。父亲强制要求“我”学习,这是对孩子读书的重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有助于日后的成才。【二】(19分)一年好景秋须记章中林①故乡的秋晨没有“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的(),没有“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它有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有的是“秋风秋雨秋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的(),可以说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②故乡的秋天多雾,远看涌似波涛,近观薄如蝉翼。村庄笼在雾里,湿漉漉的,似乎连石头也能拧出水来——你听,连那雄鸡的打鸣都水润润的,直流向肺腑。树叶间微雨一样的露珠滚落,随着它滚落的还有那扑棱棱的鸟雀抖羽声。菊花杏黄、紫薇粉红、桂花金黄,不炫目,就像一个个悠长的幻梦,隔着帘笼。蜜蜂顾盼,蝴蝶静默,只有那秋蝉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叫声里没有了热烈和夸饰,倒生出些许沧桑和迟暮。③白雾深深锁重楼,炊烟袅袅叫村庄。太阳一个探头,村庄扑棱棱就灵动了起来。小河绕村行,晨光穿竹林,田野雾气腾,村落少闲人。最先热闹起来的是池塘。女子们呼朋引伴地来到塘边,“梆梆梆—”,棒槌落在青石板上,叫醒了村庄;“嘎嘎嘎”,鸭群欢歌;“鹅鹅鹅”,鹅们唱和,和着棒槌声组成了朴拙的乡间畅想曲。④田野是丰饶的,看吧:金灿灿的稻穗是殷实的,白花花的棉花是温暖的,黑油油的芝麻是鲜亮的,黄扑扑的玉米是喜悦的……这时,你踏着晨雾走去,哪里都能看到气昂昂、热腾腾的喜气——割水稻的、捡棉花的、敲芝麻的、掰玉米的,每一个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堆满了丰收的喜悦。看,田畔的那两个农民。一个敞开衣襟,一边快活地吸着烟,一边揉搓着一株沉甸甸的稻谷。另一个蹲下身去,一手小心地扶着禾苗,一手指着那无边的稻花。两个人笑意盈盈,“高谈阔论”着,他们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吧。⑤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村子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疯跑着,漫山遍野地——到稻草堆旁斗蛐蛐,到李婶家摘桂花,到前山头拽毛桃……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必担心大人的呵责——在慷慨的大地面前,人们的心胸都变得宽厚仁慈了。⑥记忆最深的是到大爷家偷枣。大爷家后院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青里泛红的枣子。随着秋深,它的颜色越发红艳夺目,挑逗得我们饿狼一样绕着院墙逡巡。那院墙不高,两米左右,旁边还有半人高的土墙,人一纵身就能落进院里。大爷脸坑坑洼洼的,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大爷在家,我们是不敢造次的,但等他去了田地里,就看我们的了。小猴子往往是第一个蹿进院子的,他打开院门,我们一窝蜂涌进院去。我们找来长竹竿一阵猛敲,红玛瑙似的枣子就扑簌簌地跳到地上,辉煌一大片。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塞进嘴里,那种甜香立刻弥散在齿舌之间,一咀嚼,它就抓住了我们的心。我们拾着,塞着,直到嘴里塞不下了,兜里装不了了才吆喝着跑开。最惊险的一次,该是大爷突然回家把我们堵在院子里吧。他铁塔一样杵在门框里,我们一个愣怔就狂奔了起来,竟然都从他的腋窝下逃脱了。我们笑话他的无能,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母亲的话浇灭了我们的张狂:“大爷那是在纵容你们,你们想想门框也就四五十厘米宽,他一站你们还有逃跑的可能吗?”⑦这个秋天,母亲又带来了大爷送的红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呢?⑧“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出葱茏的思绪: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天嬉戏在我的笔尖,强健我的体魄……9.在选文第一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丰富昂扬惆怅萧疏 B.惆怅萧疏昂扬丰富C.萧疏惆怅丰富昂扬 D.昂扬丰富惆怅萧疏10.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12.结合文章⑤⑥⑦段内容,试分析“大爷”的形象特点。13.分析文章第⑧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答案】9.B10.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秋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化用了苏轼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新颖有趣,增添了诗情画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抒发了对故乡秋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1.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故乡秋天田野一片丰饶的景象,突出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赞美之情。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语言富有表现力。12.从“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可看出大爷是个勤劳的人;从“大爷脸坑坑洼洼,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可看出大爷相貌难看,不爱说话;从“他铁塔一样杵在门框里”可看出大爷身材魁梧;从大爷让“我们”这些偷枣的孩子从他的腋窝下逃脱、大爷现在送“我”家红枣这些事,可看出大爷是一个热情、慷慨大方、宽厚仁慈的人。13.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呼应开头;内容上引用诗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趣味无限,点明主旨,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秋晨和故乡人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昂扬:(情绪)高涨或(声音)响亮高昂。惆怅:伤感、失意。萧疏:稀疏;萧条荒凉。第一空,需要填入与“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相匹配的词语。这句诗表达的是秋日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惆怅之情,因此第一个空应填入“惆怅”。第二空,与“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相匹配。这句诗描绘的是秋日里江面帆影远去,白帝城边古树稀疏的景象,透露出一种萧瑟、稀疏的感觉,因此第二个空应填入“萧疏”。第三空,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相匹配。这句诗展现的是秋日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丽景象,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昂扬情绪,因此第三个空应填入“昂扬”。第四空,与“秋风秋雨秋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相匹配。这句诗表达的是秋日里风雨交加,秋意浓浓,此情此景让人回味无穷,富含深意和韵味,因此第四个空应填入“丰富”。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①段“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第②段“故乡的秋天多雾,远看涌似波涛,近观薄如蝉翼”等句子可知,本文的叙事对象是故乡的秋天,因此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故乡的秋天,突出了故乡秋天的美好值得铭记;根据第①段“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第⑧段“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出葱茏的思绪”可知,文章在开头结尾都提到了故乡的秋,同时这句诗句也反复出现,也作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引领读者感受故乡秋天的美好;“一年好景秋须记”引用诗句,富有文学韵味,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第⑧段“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天嬉戏在我的笔尖,强健我的体魄”可知,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秋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因此标题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情感,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金灿灿的稻穗是殷实的,白花花的棉花是温暖的,黑油油的芝麻是鲜亮的,黄扑扑的玉米是喜悦的”采用了排比、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不同农作物的颜色和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田野的丰饶和秋天的丰收景象,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赋予农作物以人的情感,如“殷实”、“温暖”、“鲜亮”、“喜悦”,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田野里稻穗、棉花、芝麻、玉米等农作物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秋天丰饶景象的赞美之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⑥段“等他去了田地里”可知,大爷忙于去田地耕种,是一个勤劳的人;根据第⑥段“大爷脸坑坑洼洼的,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大爷在家,我们是不敢造次的”可知,大爷外表严肃、粗犷、不善言辞;根据第⑥段“他铁塔一样杵在门框里”可知,大爷常年耕种,外表结实高大,孩子们都很怕他;根据第⑥段“大爷那是在纵容你们,你们想想门框也就四五十厘米宽,他一站你们还有逃跑的可能吗”可知,他宽容仁慈,虽然孩子们偷枣,但大爷并没有真正去阻止,甚至在孩子们逃跑时故意放水,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宽容和慈爱;根据第⑦段“这个秋天,母亲又带来了大爷送的红枣”可知,他慷慨大方,把红枣送给乡亲们,表现出他的大方和友善。【13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构上:根据第①段“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第⑧段的“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出葱茏的思绪: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的……”可知,结尾段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即表达对故乡秋晨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根据标题“一年好景秋须记”与第⑧段“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知,结尾段照应标题,再次强调故乡秋晨的美好值得铭记。内容上:该段还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性。同时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对故乡秋天美好景色和淳朴人情的赞美与怀念;根据第⑧段“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天嬉戏在我的笔尖,强健我的体魄”可知,该段通过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故乡的秋晨比作顽童、姑娘和青年,形象地描绘了故乡秋晨的生动和活力,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眷恋和怀念之情。【三】(15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4.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4)择其善者而从之()(5)博学而笃志()15.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等。17.结合选文句子,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谈谈你的启示(各举一例即可)。【答案】14.①.说,同“悦”,愉快;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学过的知识;④.优点,好的方面;⑤.坚定。15.(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16.A17.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传:老师传授的知识;(3)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4)句意: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优点,好的方面;(5)句意:博闻广学并且坚持自己的志向。笃:坚定。【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罔,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行,走路;焉,于此,在其中。【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A.“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不包含《春秋》;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需要结合文章语句,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谈自身的启示。如:“学习”方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启发我们应该及时温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启发我们温习旧知以求获得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们学与思相结合。“修养”方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启发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不应因对方不了解自己闻生气。“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发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启发我们要为人谦虚,见贤思齐。【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戒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含油果作物籽油品牌国际化战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驾驶培训辅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技前沿趋势与预测直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笔记本电脑折叠式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型+答案(考点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强化训练模考卷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经验萃取课件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新和县招聘社区工作者(第二批3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导言课 课件(内嵌视频)
- 反电信诈骗课件
- 技能提升补贴个人申请表
- 小升初重点专题立体图形计算题(专项训练)-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 数字媒体技术就业
- 2025年食品流通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考化学四川卷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指导(精校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