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_第1页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_第2页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_第3页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_第4页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得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察看本领,动手本领以及抽象概括本领。使学生初步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爱好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究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方法转得更像圆

第1页共22页

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圆,大家看:

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得。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瞧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心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信任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

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沟通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

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

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第2页共22页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

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师:还有什么方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

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打开、再对折、再展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

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

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

[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认真察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二两条直径。

第3页共22页

假如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议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方法呢?(钉子、绳子)

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圆的认得,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

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

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察看、操作初步认得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培养察看本领和动手操作

本领,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面具一个,树叶、蜻蜒、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

第5页共22页

亮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老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日,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

家看看,美丽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寻寻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

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日,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

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察看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老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依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老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心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

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C

老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

第6页共22页

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老师巡察,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呈现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

剪的?

生回答后,老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

并同桌相互介绍呈现。

2.找一找,画一画,

请察瞧一瞧,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

线或折痕)

据学生回答,沿一个图形的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

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并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谁察看到老师是

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自身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检查评价。

3.找一找,说一说c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

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

第7页共22页

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竞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

的有很多条,我们确定要细心察看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认得。

L米老鼠遇到了难题了,你乐意帮忙它吗?课件演示:你能一眼就

看出他们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

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

的想象,加上你敏捷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而

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呈现。(播放音乐)

生剪完后把自身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呈现。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

4.今日我们认得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第8页共22页

5.这些对称图形确实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板贴一个对

称的美)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

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本领。

(3)连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L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二、设疑引入

老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

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力、?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引导探究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老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

第9页共22页

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天性质,能依据比的基天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天性质迁移到比的基天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天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天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4-5=(20X1CD4-(X)=()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天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天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

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究这方面的问题。

第10页共22页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天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沟通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

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12:16=12+16=12/16=3/4

2、察看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

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天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试验训练、汇报沟通

学习任务

1、认得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

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第11页共22页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

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试验化简。

(4)汇报沟通: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白什么?(这两面旗

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沟通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X18):(2/9X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X100):(2X100)

=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X2/9二3/4

(7)小结:假如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

母的最小公倍数;假如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

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5

第12页共22页

教学目标:

1、认得百分数、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4、通过百分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难点是弄清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7吨是8吨的几分之几?

(2)19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数量,哪个分数

表示倍数关系。

(1)一头牛的质量是一头大象质量的23/100.

(2)一块石子的质量是23/100千克。

3.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六(3)班在期中考试中,数学科的及格率

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们知道哪个班的及格率高

一些吗?(板书: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13页共22页

生:由于它们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师:好,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大小。在生产、工作和生活

中连续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常常要用到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

数,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7778页的内容。司时思考:

①什么叫做百分数?

②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数所占的比率大)

②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统计图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看成“另一个数”。

③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这两个

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1/100.

②完成计划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吨。

讨论:

a.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第14页共22页

b.87/100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c.这三个都是分数,其中前两个才是百分数。

(4)小结: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教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实

在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

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

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

百分号“犷'来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写52(分子),再写百分号“%”(分

母),即写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

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六十七点三百分之零点五

(3)小结: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约分,它的计数单位是

(1%),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大于分母,分子可

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

分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L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千里挑一()百发百中()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第15页共22页

3.请大家推断

(1)一个苹果重30%千克。()

(2)2.34%读作百分之二点三十四、()

(3)21/100吨就是1吨的21%o()

四.总结

1.今日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最终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二99%汗水+1%智慧

教学反思:

1.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过接触,百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对六班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就是百分数与

分数的联系与区别C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

的了解,为后面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做铺垫。

2.为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班的及格

率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引导学生

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全班沟通,探究出百分数的意义,突出

本课的重点。

3.在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楚的、准确的认得,我设计了揭示百分数与分

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以上的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了解。

4.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和对百分数意义的

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6

第16页共2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同始终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叙述不同情况下棵

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能依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

基本情况的联系。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叙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班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老师

要请三位同学到前面依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师: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师:排得不错。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

师讲解:这个同学到最终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全长(总长);

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强调间的读音是

四声);现在3名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2个)这三名同学也可

第17页共22页

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平面图(师板书平面图),你

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间隔。

师:间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乂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

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在平面图上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

下,四个同学排成一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试着像老师这样用

线段图来表示。(生试画、呈现)

师:假如是5名同学、6名同学以至于更多的同学站队会有几个点,

几个间隔?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小棒来演示验证一下,摆的越多越好。

(老师叫停)

师:数一数,5个同学是几个点,几个间隔?6个呢……

师:在刚才同学的站队及你的整个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师:请同学们把学其整理一下。

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这样点与间隔的现象存在,请同学们用你智

慧的眼睛找一找。

生1:四个桌子间有4个点,3个间隔。

生2:三个窗户间有3个点,2个间隔。

生3:棚上有两盏灯,所以就有2个点,1个间隔。

师:大家都抬头来认真察看、而且认真数一下,两盏灯之间到底有

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1个间隔)

第18页共22页

师:你认为什么是间隔?(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

师:间隔就是距离,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的距离……灯与灯之间有距离吗?(有)这就是间隔。

灯与墙之间有距离吗?(有)那也是间隔。现在请同学们再数一数

现在你看到的是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3个间隔)

二、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

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

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

的关系

(1)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20米栽一

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师:请同学们默读两遍,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

信息)

师:这里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身的

理解讲解)

老师讲解:这条小路的长100米相当于排队的队伍的总长;每两棵

树之间的距离20米相当于相邻两名同学之间的距离;种树的棵数相

当于排队的人数。思一想,在这一题中,什么相当于点?什么相当

于间隔?

师: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小棒摆一摆,看100米的小路上到底可以

第19页共22页

栽多少棵树苗?然后将你摆的抽象成平面图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生试摆、试画)(找一生上黑板画线段图,生说是如何想的,可

能显现的答案:我是这样表示的。先画一条长的线段表示这条小路,

再画出第一个间隔,标出这个间隔的长是20米。)

师:我们可以直接算出什么?列式100+20=5

师:这个5表示什么呢?(有5个间隔,这条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长

的5段)所以5的单位是什么?(个)完成这道题了吗?(没有)

为什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师:通过摆一摆和画线段图,你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吗?

(生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能用一个公式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

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什么情况下棵数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