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1页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2页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3页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4页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一批民族企业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近代中国企业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找寻答案。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张謇为什么要弃官设厂?为什么能在此时建厂?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1)弃官设厂原因:甲午战败,民族矛盾加剧,想通过自身创办工厂的实业使中国强大富强起来。(2)此时建厂原因:《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口号:“实业救国”。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孙中山等人就拟订了一系列“开放门户”“振兴实业”的政策……袁世凯在社会大潮流的推动下,上台后也明确宣布“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罗红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内(三)“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材料二各参战国无暇顾及中国,中国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战争影响,各国对食品和原料的需求显著增加,而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就处在有利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1913年工业投资额为4988万元,1920年达到15522万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四)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五)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六)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一)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影响: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打通南北铁路干线。当时,国内的跨江大桥基本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曾留学美国,后来回国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接受了造桥任务。他带领工程团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1.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3.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4.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收紧腰身。……袖子越改越短……领子由高领至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出现无领旗袍。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旗袍在全国的迅速流行说明了什么?人们的服饰日益开放。◎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材料说明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平衡。然而,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从外滩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三)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