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课内阅读(共18篇)原卷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知识点:课内阅读(共18篇)原卷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知识点:课内阅读(共18篇)原卷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知识点:课内阅读(共18篇)原卷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知识点:课内阅读(共18篇)原卷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05课内阅读(共18篇)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

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

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作者是按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根据选段内容,写出江面的变化:①风平浪静—②白线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从和两方面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体现了大潮的、

的特点。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七)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选段中哪些

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波浪线。

4.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潮来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阅读。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

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

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国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桂满枝头。沟水汩汩,

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

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5.我从“呦”字感受到;从“抱着”一词感受到o

6.“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字用得好,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我”的心情。

7.想象补充,我能行。

细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

看到了,听到,闻到了

8.“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闻到了,看到

了、稻穗和。

9.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听觉)

角度来描写。

课内阅读。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归巢()斜阳()

妆成()尽管()

n.诗中写了、、等景物。

12.写出句子意思。

(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3.这首现代诗写的是诗人在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4.本诗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___、、、的情景。

15.“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中,“”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的调皮、

可爱。

16.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也错的打“X”。

(1)“偷渡”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

(2)“滴溜溜”一词是形容花牛快速甩动尾巴的样子。()

(3)读完全诗,我认识了一只乖巧、勤劳、老实的花牛。()

17.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干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花牛在草地里______、

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8.本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9.这首诗中两个加点的“风雨”分别指的是什么?

2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快乐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

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

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21.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要读出()的语气。

A.平静、舒缓B.快乐、满足C.惊叹、赞美D.疑惑、不满

22.母亲把长出小叶子的小豌豆称作小花园,是为了()

A.让小豌豆充满信心,努力生长。B.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C.逗小女孩开心,让她快乐起来。D.母亲有一颗懂美、爱美的心。

23.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从可以看出来。

24.根据选段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练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经土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种声音。这种

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

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

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

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25.文段中画线的“终于”一词说明o

26.“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27.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画幅雷达探路的简图。

28.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请你从启示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

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

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

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9.片段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是:、。

30.读划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子中的“那时”是指()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起到了的作用。

31.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原意是-引用这两句诗用来形容o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

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

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

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

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

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33.选段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的原因是(多选)()

A.体现出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心情。

B.蝴蝶到底有没有家,文中并没有给出准确答案,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期待。

C.没有人陪作者一起寻找,自问自答是为了消除途中的恐惧。

3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想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表现出他强烈的好奇心。

B.段末多次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C.选段中,作者知道了雨天时蝴蝶藏在哪里。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5.“暮江吟”中“吟”字的意思是-诗的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

,地点是。

36.“残阳”是指,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37.后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0

3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做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9.用“/”给下列诗句划出恰当的朗读节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朗西林壁______(2)只终身在此山中

4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从、两个角度,处在

______四个位置,观察到庐山不同的样子。

42.全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雪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43.把古诗补充完整。

44.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降:阁:

4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写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

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

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

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

虎的一根茎。

46.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47.画“”的句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写出了它的脚的特点。

48.选文后两个自然段从两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49.爬山虎的脚触墙后有怎样的变化?用“”画出相关语句。作者写得这样细致是跟他长期的观察分

不开的,读完后你有什么启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蟋蟀的住宅(片段)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

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

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

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

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

是伟大的工程了。

50.按要求在短文中找出词语。

干净(写出近义词):;细腻(写出反义词):

51.蟋蟀的住宅有哪四个特点、、、o

5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课内阅读。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的风和()的云。他发出

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

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

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的雨露....

5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5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55.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引文的省略B.表话未说完

C.表重复词语的省略D,表列举的省略

56.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盘古的身体变成世间万物的过程。

57.下面是一些同学阅读文段后的感受,请你判断这些说法的对错,对的画“小,错的画“X”。

①丹妮:因为古代劳动人民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所以能创作出神话故事。()

②思佳:这些神话故事中讲述的人和事都是真实存在的。()

③兰静:多读神话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58.结合全篇内容,夸一夸盘古。

我非常敬佩盘古,为了—,他不惜献出了自己的—o他死后,倒下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继续造福

人类。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的崇高品格,也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目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

5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溺而不返()(2)改为精卫()

60.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61.精卫以前叫什么?她为什么变成了鸟?

62.针对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有仇必报的精神。

B.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勇于与自然搏斗、不被困难折服、奋力拼搏的精神。

C.精卫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填平东海的,所以她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课内阅读我最棒。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

火星,带到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

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

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

更不会归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