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死亡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成语不是形容人很聪明?

A.聪明绝顶

B.愚不可及

C.才高八斗

D.足智多谋

答案:B

2.“床前明月光”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之涣

答案:A

3.“红楼”指的是哪部古典名著?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答案:B

4.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望远镜

答案:D

5.“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哪首诗?

A.《春望》

B.《登金陵凤凰台》

C.《黄鹤楼》

D.《出塞》

答案:B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A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哪位文人的名句?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范仲淹

答案:D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首诗?

A.《春夜喜雨》

B.《春晓》

C.《春日》

D.《春望》

答案:B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昌龄

B.王之涣

C.李白

D.杜甫

答案:C

10.“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出自哪位诗人?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杜甫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E.《聊斋志异》

答案:ABCD

2.以下哪些成语与“水”有关?

A.杯水车薪

B.饮水思源

C.井底之蛙

D.画饼充饥

E.滴水穿石

答案:ABCE

3.下列哪些诗人属于唐代?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E.辛弃疾

答案:ABC

4.以下哪些作品是鲁迅的?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呐喊》

D.《边城》

E.《故事新编》

答案:ABCE

5.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

A.赋

B.词

C.曲

D.小说

E.散文

答案:ABCDE

6.下列哪些成语与“马”有关?

A.马到成功

B.马首是瞻

C.马革裹尸

D.马失前蹄

E.马不停蹄

答案:ABCDE

7.以下哪些作品是巴金的?

A.《家》

B.《春》

C.《秋》

D.《边城》

E.《寒夜》

答案:ABC

8.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乐器?

A.琴

B.瑟

C.笛

D.琵琶

E.钟

答案:ABCDE

9.以下哪些成语与“虎”有关?

A.虎头蛇尾

B.狐假虎威

C.虎落平阳

D.龙争虎斗

E.龙飞凤舞

答案:ABCD

10.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诗人?

A.屈原

B.陶渊明

C.王维

D.苏轼

E.辛弃疾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

答案:对

2.“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纸张的价格有关。(错)

答案:错

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对)

答案:对

4.“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是形容江淹的才华耗尽。(对)

答案:对

5.“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与绘画有关。(对)

答案:对

6.“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与勾践有关。(对)

答案:对

7.“草船借箭”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对)

答案:对

8.“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与赵高有关。(对)

答案:对

9.“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与蔺相如有关。(对)

答案:对

10.“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与楚国人有关。(对)

答案: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这个成语比喻一时的损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或一时的不幸可能转变为幸运。

2.“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答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身处污浊环境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的人。

3.请简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答案: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选择住在学宫附近,使孟子得以专心学习,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成语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这个成语表达了虽年老但仍有远大志向和抱负,不因年龄而放弃追求的精神。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讨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答案:略

2.探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答案:略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