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飞鱼是一类特殊的海洋鱼类,因其宽大的“鸟翼”状胸鳍和在水面上滑翔的能力而闻名。飞鱼主要栖息于全球热带和温带远海水域。它们属于飞鱼科,包括7个属70余种。在我国古籍《山海经》中,飞鱼被描述为“鱼身而鸟翼”的奇特生物,反映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现代动物学研究表明,飞鱼的这种滑翔能力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性演化,能够有效地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的追击。飞鱼的最显著特征是宽大而薄的胸鳍,其形态类似鸟翼,在滑翔中发挥关键作用。有些种类的飞鱼还拥有扩大的腹鳍,看起来如同一架双翼飞机,被统称为“四翼飞鱼”,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燕鳐属的种类。这种“四翼飞鱼”在滑翔过程中,“四翼”为其提供更大的平衡,使它们如同双翼飞机般优雅地在海面上掠过。此外,飞鱼的尾鳍具有适应性特征:其尾鳍下叶比上叶明显延长,这有助于在水中提供推力,帮助飞鱼迅速冲向空中。飞鱼的滑翔并非真正的飞行,而是一种依靠气流托举的滑行方式。滑翔前,飞鱼通过快速摆动尾鳍以每秒约50次的频率击水,获得足够的初速度。跃出水面后,它们迅速展开胸鳍,借助气流实现滑翔,滑翔高度可达5至6米。当滑翔速度减弱时,飞鱼会将尾鳍重新插入水中,通过猛烈击水再次跃起,从而实现多次滑翔。最远距离可达400米。19世纪,关于飞鱼滑翔方式的解释产生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飞鱼可以通过拍打胸鳍飞行,但现代研究已证明,这种说法不准确。飞鱼的滑翔实则依赖初速度和气流托举,胸鳍在滑翔中保持䪵止.以减少空气阻力。飞鱼独特的尾鳍帮助它们通过水面“助跑”起飞,从而获取滑翔的初动力。飞鱼的滑翔能力不仅是其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逃避捕食者的有效策略。例如,当遇到鲯鳅、金枪鱼等天敌时,飞鱼会迅速跃出水面,展开胸鳍滑翔。通过这一运动方式,它们能够在空中滞留30至45秒,避开捕食者的攻击。此外,一些飞鱼幼鱼在口部生长“须状”结构,使它们在马尾藻中躲藏时更不易被发现,进一步提高了生存率。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重要一环,飞鱼是许多大型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如鲯鳅、金枪鱼和海豚。飞鱼跃出水面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观,也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它们的滑翔能力使它们得以在捕食者之间生存,也成为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飞鱼的滑翔能力展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关于进化与适应的宝贵研究素材。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在海洋与天空之间切换,为海洋生物学和空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飞鱼的存在不仅揭示了生命进化的奥秘,也提醒我们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取材于刘毅《飞鱼鱼身而鸟翼,展“翅”天海间》)材料二自201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贵州兴义发现了胸鳍鱼科的两个新属种——兴义飞鱼和精美乌沙鱼。这些化石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飞鱼类代表,对于重建史前鱼类水上滑翔行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在距今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贵州兴义与欧洲都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分别处于古特提斯洋的东西两侧。与现代飞鱼的生活环境相似史前飞鱼可能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洋表层水域,水温应高于20℃。这是因为水温过低会限制鱼类肌肉功能,进而影响滑翔能力。这一发现不仅为重现史前飞鱼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依据,还为古特提斯洋区域内欧洲和华南生物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兴义飞鱼和精美乌沙鱼分别代表了胸鳍鱼科在水上滑翔能力演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史前飞鱼呈现一个“头部特化—尾下叶加长—胸鳍变大—鳞片退化”的演化序列:首先头部特化有助于适应表层海洋环境,随后非对称尾鳍的下叶显著延长,使它们能够在水中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跃出水面;后续演化出的大胸鳍能帮助它们在空中实现稳定的滑翔;最终鳞片退化使它们体重减轻,以提高滑翔效能和机动性。与许多脊椎动物从高处滑翔到低处不同,飞鱼的滑翔是一种极为耗能的运动。它是一种逃避捕食的策略,而非为了迁徙的需要。在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地球曾发生过严重的生物大灭绝,95%以上的海洋生物遭遇灭顶之灾,但随后出现的兴义飞鱼等说明三叠纪时海洋里的物种已趋于丰富多样,食物链复杂,生态系统从大灭绝中恢复的速度可能比原先认识的更快。(取材于徐光辉《迄今最古老的飞鱼化石,帮助我们重构史前鱼类水上滑翔的起源过程》)1.根据材料一,关于飞鱼的滑翔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飞鱼滑翔时可以拍打胸鳍进行飞行,提高初始飞行的速度。B.飞鱼通过尾鳍的上下叶有节奏的摆动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C.飞鱼的滑翔高度可达5至6米,滑翔距离最远可达400米。D.飞鱼在滑翔中依赖气流和胸鳍扇动来保持滞留空中的时间。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飞鱼滑翔能力的生态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鱼滑翔是一种逃避捕食者的有效策略,增加了生存几率。B.飞鱼的滑翔能力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C.飞鱼的滑翔行为在食物链中起到稳定捕食者数量群的作用。D.飞鱼滑翔能力展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和演化的智慧。3.根据材料二,以下关于史前飞鱼生活环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义飞鱼和精美乌沙鱼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古特提斯洋区域。B.古特提斯洋两岸的欧洲和我国华南地区均处于低纬度地区。C.史前飞鱼适宜生活在水温高于20℃的表层海洋中。D.史前飞鱼生活的环境气温低于现代飞鱼的生存需求。4.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飞鱼的滑翔行为起源于迁徙需求,而非逃避捕食的策略。B.飞鱼的胸鳍宽大如鸟翼,其起飞过程和飞机的飞行相似。C.飞鱼尾鳍和胸鳍的功能结构体现了滑翔行为的适应性演化。D.三叠纪时期,飞鱼的出现标志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初步恢复。5.综合上面两则材料,概括研究飞鱼滑翔能力在古代和现代的价值。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取材于《荀子·劝学》)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就:靠近B.而闻者彰彰:清楚C.而绝江河绝:干涸D.金石可镂镂:雕刻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B.不复挺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锲而舍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用墨线找出中意的直木,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就符合常规了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跨出的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0.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荀子在《劝学》中通过生活现象设喻,论证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强调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接着用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的对比,“舍”则“不能十步”“朽木不折”,“不舍”则“驽马十驾”“金石可镂”,说明学习需坚持不懈;最后以蚯蚓“_______”与螃蟹“_______”为喻,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贺新郎・赋琵琶【1】辛弃疾凤尾龙香【2】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3】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注释:【1】此词作于辛弃疾受排挤,到江西做地方官,不被重用的时期。【2】凤尾龙香:指名贵的琵琶。【3】《梁州》:指《凉州》曲。【4】贺老: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的琵琶高手。【5】沉香亭: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游乐场所。1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琵琶演奏《霓裳》开篇,由盛世之音转为浔阳江头的哀愁,寄托词人对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悲叹。B.“记出塞、黄云堆雪”,词人记录出塞远征时,看到金黄色云彩和积雪如山的景象,展现了边塞生活的丰富性。C.下片开头“音尘绝”反映了战事频繁、消息不通的现实,呼应上片中“宫殿孤鸿没”“恨难说”的失落与无奈。D.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词,词人以“繁华歇”“为呜咽”暗示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南宋现实的深切忧虑。12.辛弃疾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浔阳江头客”自喻,表现漂泊无依的处境,暗合《琵琶行》中的情感。B.借“昭阳宫”代指故国,用“孤鸿”比喻客居异乡的孤独和无法归家的愁苦。C.下片中,词人借思妇弹奏《梁州》曲,曲调哀婉,抒发了对今不如昔的感慨。D.“贺老”典故表达对逝去繁华的感慨,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有相似之处。13.请分析《贺新郎·赋琵琶》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四、语言文字运用(★★)1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境为主线,借天姥山奇景抒发求取功名的愿望。B.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将中国的古代小说艺术推向辉煌的顶峰。C.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主张借鉴外来文化应筛选和扬弃,而非全盘接受或拒绝。D.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选取了北平秋天的景象,表现秋天的清、静、悲凉等特点。五、名篇名句默写(★★)15.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1)《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抱明月而长终”之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寄托了与神仙遨游的渴望和与明月共存的愿望。(2)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终不解矣”这一句,从反面论证了从师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通过向老师学习请教,才能解惑,获取知识。(3)“归”体现了中国的诗性美学,“归”是归乡情结,如《涉江采芙蓉》的“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羁旅怀乡的思绪;“归”是归隐体察、归真之志,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______”以鸟、鱼自比,表达思归之情和“______,复得返自然”所体现的顺应本性、回归本真的喜悦之情。(4)沈德潜在评《琵琶行》时指出,“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和“______”两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我与地坛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③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④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待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儿,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天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⑤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天的考虑,也许是对的,⑥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⑦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⑧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吧。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⑨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取材于史铁生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颓墙(tuíqiáng):倒塌的墙垣B.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倔强(juèjiàng):性子直、态度差C.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隽永(juànyǒng):意味深长D.或要我恪守的教诲恪守(kèshǒu):严格遵守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徘徊于地坛,感受生活的艰辛与挣扎,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汲取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勇气。B.“我”要去地坛时,母亲默默准备;“我”拐出小院时,母亲伫立目送,这些细腻描写展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与担忧。C.选文部分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将地坛、“我”与母亲的生活经历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刻思考。D.《我与地坛》与《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均是议论性散文,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深深的愧疚。18.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1)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2)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19.选文第②段中多处写到母亲的“知道”“不知道”,而在《秋天的怀念》中,多处写到“我”的“不知道”“没想到”“绝没想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七、语言文字运用(★★)20.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层出不穷”的“穷”表示“穷尽”的意思,______的“穷”表示“用尽”的意思;再如“老气横秋”的“横”表示“横跨”的意思,______的“横”表示“充满”的意思;又如“饱经沧桑”的“经”表示“经历”的意思,______的“经”表示“正常”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字多义的现象。

A.理屈词穷才华横溢满腹经纶B.穷兵黩武才华横溢不经之谈C.理屈词穷横槊赋诗满腹经纶D.穷兵黩武横槊赋诗不经之谈(★★★)21.根据语境,将下列4个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如何撰写文学短评?______。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学短评。①分析写作起点是怎样通向写作终点的②确立写作起点③还要避免以叙代议④明确写作重点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④①(★★★)22.对下列两个句子病因的判断及对句子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创作题材、语言风格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逻辑错误,应把“正确与否”删除。②通过“三平测发模式”可进一步缩短火箭在技术区和发射区的工作时间,提高发射准备工作效率。——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去掉“通过”。

A.①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②句判断和修改也都正确。B.①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