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课件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件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件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件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件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

主编

张建

段淑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青春之歌单元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所选篇目中杰出人士的青春画像。能力目标:培养努力拼搏、昂扬向上、自我实现的能力。素质目标:以杰出人士为榜样培养高远的情怀,拓展梦想的宽度,探索生命的深度。第八单元:青春之歌单击此处可添加标题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标题一标题三标题二壹章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学习目标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语言风格。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奋斗青春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培养学生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情怀。目录壹贰叁导入新课走近李大钊课文研析肆探究与思考壹

导入新课

1916年7月,李大钊由上海到北京办报并为自己回国以来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起了《晨钟报》这一刊名。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8月15日《晨钟报》创刊,李大钊在首刊发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新生命诞孕之努力》,刊发第一期的警语“少年人望前,老年人望后”。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担当起文艺为政治、为社会进步先锋的责任,吹响向旧中国黑暗封建势力奋勇冲杀的号角。壹

导入新课

《晨钟报》同仁在北京中央公园合影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走近李大钊贰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全国,李大钊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走近李大钊贰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走近李大钊贰

课文研析

发刊词叁刊物创刊号上说明本刊的宗旨、性质等方面的文章。它是编者在读者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编辑创办该报刊的"宣言",因而有助于读者对报刊的了解,能帮助报刊迅速扩大影响。发刊词有时为了显得别致一点,也称"见面的话"、"开篇絮语"、"致读者"等。

这篇发刊词是李大钊创造青春之中华思想的集中体现。

晨钟的寓意:晨字即早晨的晨,太阳升起,象征着希望。李大钊还特别设计了古钟的图案,意为警钟,每天在报头刊登一条警语,他希望以警钟之震耳欲聋之轰鸣声,唤起我民族之自我的自觉。

课文研析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叁

“青春”的涵义:“青春”二字通常指活力与朝气,李大钊也不例外,不过他使用的含义更广泛。此文中的“青春”,李大钊更多的是从政治上着眼,即希望中华民族的觉醒(“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希望充满活力的新的中国社会(“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在神州大地上萌生。

课文研析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叁

课文研析

课文主题叁

李大钊在文中向国人再次阐述了他——“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的政治理想。他说,要想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受屈辱被轻视的历史,唯有号召中华青年勇敢担当起创造青春中华的大任,打破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华。就是这样,李大钊以破旧立新为宗旨,为《晨钟报》立言,将自己的学识贡献于国家,他要以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的勇气担负起先进知识分子之自我的自觉,引领青年走上创造青春中华之路。

课文研析

写作风格叁1.文中常用比喻排比句,气势磅礴,令人回肠荡气。2.不拘形式,或三言两语,或长篇大论,只要能够传达新思想和新观念即可。3.率性而为的自由姿态改变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具有广阔的思想和艺术空间。意义:为现代杂文文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中李大钊把年轻人比喻为“晨钟”,你觉得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一联系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状,谈谈你对李大钊说“盖青年者,国家之魂”的理解。二探究与思考肆参考:恰当。晨字即早晨的晨,太阳升起,象征着希望。钟即警钟之震耳欲聋之轰鸣声,唤起我民族之自我的自觉。在希望中觉醒。一参考答案:当时中国处于黎明与黑暗之交:“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李大钊断言,青年洋溢着自由精神与创造力。他用美妙的字眼去赞扬青年,如“有精神”、“有血气”、“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等等。他希冀青年,务必“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二探究与思考肆结合课文所学,联系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当代青年应有担当的理解。三探究与思考肆参考答案三探究与思考肆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但“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青年一代开拓进取,勇担时代重托,奉献智慧和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如何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境况下,如何求解当代中国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更好地汇集中国精神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道路上,如何承续我们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坚守、创新中华文化的当代表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阔步向前的奋进中,如何更好地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社会福祉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考验我们青年一代的智慧、开拓意识与担当精神。

参考答案三探究与思考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勇于担当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重托,青年一代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主动担当、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积极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担当是新时代青年最珍贵的品质,但勇于担当不是一时兴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久久为功的坚持。勇于担当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需要过硬本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青年一代的基本要求。勇于担当需要脚踏实地,需要从小事做起。青年一代要有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情怀和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情。读书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