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容科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1页
医学美容科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2页
医学美容科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3页
医学美容科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4页
医学美容科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化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

第一节毛囊角化病

第二节毛周角化病

第三节洋孔角化症

第四节掌跖角化病

角化性皮肤病是以表皮角化过度为主的一组疾病。正常情况下,通过一系列

的自我稳定机制,角质形成的速度与脱落的速度保持动态平衡,而使角质层的厚

度基本稳定。异常情况下,角蛋白缺陷,或是由于角化的自我稳定机制被干扰,

角质层增加和脱落的速度失去平衡,以至角质层超过正常恒定的厚度,而表现为

角化过度。角化性皮肤病,大部分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病因尚未清楚。本

章着重介绍毛囊角化病、毛周角化病、汗孔角化病、掌跖角化病。

第一节毛囊角化病

【概述】

毛囊角化病又名达里埃病(Ddrier病),是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

变化的慢性皮肤病。因本病可以融合形成增殖性损害,而称之为增殖性毛囊角化

病或增殖性毛囊角化不良病。本病与遗传有关,呈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日

光在损害的形成中是一个诱发因素。也有人认为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肝脏吸收

不良等有关,但尚未确定。

【临床表现】

1.皮损特点皮损为针尖到米粒大的坚硬毛囊性丘疹,表面有油腻性结痂,如

将痂剥除,丘疹中央可见漏斗型的小凹窝。最初的丘疹呈皮肤色并逐渐变成黄褐

色或棕色,丘疹相互融合成片,产生乳头状增殖,尤以皮肤皱褶部更显著。去痂

后基底潮润,并伴恶臭。掌跖部可有广泛性点状角质增厚,伴小丘疹。若累及黏

膜常表现为白色小丘疹或白斑样损害。若累及指甲可表现为甲下角化过度、甲板

脆裂,有纵崎或纵沟。

2.好发部位头皮、颈、面、耳后、前胸、背中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脂腺丰

富处,亦可发生于四肢伸侧。

3.分布特点呈对称分布。10%病例损害分布是带状或线状,并可局限于身体

的一侧。

4.好发年龄多发生于8〜16岁,成年期加重,随后趋向稳定。

S.好发季节夏重冬轻,或冬季缓解,R哂可诱发本病或使其加重。

6.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7.皮损发生、发展可持续性数年不变或进行性泛发全身。对健康一般不影响,

但易发生感染,如皮损广泛,增生明显,常伴全身虚弱现象。

8.自觉症状轻度瘙痒。

9.光敏史一般有光敏史。

【诊断要点】

1.症状轻度瘙痒,可伴有臭味。

2.体征皮损为针尖、粟粒大小坚实毛囊性丘疹,表面见油腻性结痂,去痂后

见漏斗型凹窝。丘疹融合成片,形成乳头状增殖。

3.好发部位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颈、面、耳后、前胸、背中部、

腋窝、腹股沟等处,亦可发生于四肢。

4.多发生丁8~16岁,成年期加重,随后稳定。

5.皮损夏重冬轻,对口光敏感。

6.组织病理角化不良,表皮层内显示有圆体、谷粒和腔隙形成。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全身治疗目前无满意疗法。

(1)维生素A:每天口服20万U,至少服2个月,如无效则停用;如疗效好

可小剂量维持,每天5〜10万U。要注意维生素A过量,尤其是儿童。

(2)芳香维A酸制剂:50mg,每日1次,3〜4周减量至35mg、25mg,后

者可作为维持量长期应用,疗效较好。

(3)可酌情选用氯喳及皮质类固醇激素。

2.局部治疗选用2%氟尿喀咤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外制剂、0.1%维

A酸软膏有一定疗效。

3.物理治疗局限性增殖皮损可用电凝、冷冻、CO2激光治疗,紫外线或境界

线照射以减轻症状。

4.中医治疗以健脾、除湿、润肤为治则,可用健脾除湿汤、除湿胃苓汤加减。

5.对症处理促使症状缓解,保持卫生,预防感染。

第一节毛周角化病

【概述】

毛周角化病又名毛发苔能、毛发糠疹,是一种毛发角化病,其毛囊口有微小

的角质栓或呈丘疹性损害。其病因未明,有人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有

人认为是一种毛囊性鱼鳞病,临床上往往与掌跖角化病伴发;也有人认为与激素

影响有关,因为青春期皮损明显,及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库欣综合征,系统性激

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病率颇高,且皮损较严重。

【临床表现】

L皮损特点正常肤色,针尖大小的毛囊性丘疹,丘疹顶部有灰色的角质栓塞,

为上皮细胞和皮脂组成,内含盘曲的毛发。揭去角质栓,可见微小的杯状凹陷,

之后角质栓塞又新生,丘疹不相互融合。

2.好发部位好发丁四肢,尤以上臂及股外侧为主。

3.分布特点对称分布。

4.好发季节冬季加重或明显。

5.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6.皮损的发生、发展儿童发病,青春期达高峰,成年期好转。如合并鱼鳞病

时,则倾向于持久不变,但不影响健康。

7.自觉症状一般无主观感觉,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瘙痒。

【诊断要点】

1.症状一般无主观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瘙痒。

2.体征皮损为针尖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正常皮色,丘疹顶部有灰色的角质栓

塞,内含盘曲毛发,揭去角质栓见微小的杯状凹陷。

3.好发于四肢,以上臂及股外侧为主。

4.丘疹对称分布,互不融合。

5.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冬季加重或明显。

6.组织病理毛囊口的漏斗状角质栓,使毛孔扩大,内含一根或数根卷曲蠹毛。

真皮有轻度的炎症改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全身治疗2.物理治疗3.局部治疗

4.中医治疗

可试用大量维生素A及维生素Eo

矿泉浴或紫外线照射。

选用10%〜30%尿素霜、0.1%维A酸软膏。

(1)脾虚蕴湿型:治宜健牌除湿润肤,方用除湿健胃汤加减。

(2)血虚风燥型:宜养血疏风润燥,方用养血润肤加减或用首乌片等。

第三节汗孔角化症

【概述】

汗孔角化症又名Mibelli汗孔角化病或离心性角化过度病,是一种少见的慢

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与播散性表浅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病,Mantoux汗管

角化症,虽然目前倾向于各自为独立的疾病,但相同之处颇多。本节只介绍汗孔

角化症。

【临床表现】

1.皮损特点初发损害为漏斗状的角化性丘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环形,地图

形或不规则形的损害。边缘为堤状,有沟槽的角质性隆起,边界清楚,色灰黄、

浅褐或呈肤色,中央轻度萎缩,叠毛消失,其间汗孔处有针头大角质点。皮损形

态不一,可从细小的角化性丘疹直至巨大疣状隆起,有时周边狭窄、颜色深像一

圈黑线,也可向单一方向扩展形成线状,也可中央发生新疹形成环状或多环状。

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数目也因人而异,少则几个,多则数百个。

2.好发部位面、颈、肩、四肢,尤以手和足,偶累及黏膜及头皮。

3.好发年龄多数在5〜10岁之间发病,但亦可出生即存在或至青春期发病。

4.皮损的发生、发展病程缓慢,损害可持续多年不变,或经过较长时间静止

后,缓慢扩展,留下持久性的萎缩疤痕,但亦可消掉,不留下痕迹。

5.自觉症状大部分无主观症状,较少有轻度瘙痒。

6.家族史有家族史,男性多见。

【诊断要点】

1.症状大部分无主观症状,较少有轻度瘙痒。

2.体征皮损初发为漏斗状角化性丘疹,以后逐渐扩大为环形、地图形、不规

则形损害,边缘为堤状,有沟槽的角质性隆起,边缘清楚,中央轻度萎缩,建毛

消失。

3.好发于面、颈、肩、四肢,尤以手足多见,偶累及黏膜及头皮。

4.多数在5〜10岁之间发病,亦可出生后即有或青春期发病。有家族史,男

性多见。

5.病程缓慢,损害可持续多年不变,或经过较长时间静止后缓慢扩展,留下

持久性的萎缩疤痕或不留下痕迹。

6.组织病理如取材于周边带有中央沟槽的隆起部位,则可见充满角蛋白的表

皮凹陷,向下延伸成一角度,其顶端偏离损害中心,在充满有角质蛋白凹陷中央

部位,有一角化不全栓,即所谓圆锥形板层,是本病最具特征之一。

【治疗方案及原则】

汗孔角化症一般无特效疗法,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外用0.1%维A酸霜、2%〜3%氟尿喀咤软膏以抑制角化异常。

2.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作损害内注射。

3.对局限性或较小的皮损可用电灼、激光或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4.中芟治

(1)局部可用五妙水仙膏每日1次,2〜3次可去除;脱色拔棍膏每日1次,

连用1〜2个月。

(2)中医治则:宜养血润肤,可用润肤丸加减。

第四节掌跖角化病

【概述】

掌跖角化病因角蛋白的角化过度而形成,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掌跖增厚的

一组疾病。按其发生方式可分三大类:

1.先天性掌跖角化病其中包括遗传性掌跖角化病,及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所致的掌跖角化,或作为某些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

2.获得性掌跖角化病其中包括绝经期皮肤角化病及沟状的跖部角化瘤。

3.症状性掌跖角化在慢性湿疹、银屑病、毛囊角化病、毛发红糠疹、汗管角

化病中,掌跖角化可作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出现。

本节着重介绍遗传性掌跖角化病,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L皮损特点损害在弥漫性掌跖红斑的基础上,伴程度不等的角化过度、肥厚,

表面光滑,呈黄色、棕色,受累区和正常皮肤间的边缘似狭窄的红斑,边界清楚。

2.好发部位局限于掌跖。掌和跖可单独发病或同时发病。偶尔累及手背、足

背、指、趾、肘膝、前臂的伸侧、小腿的前面和踝部。

3.分布特点对称分布。

4.好发年龄婴儿中期,3〜12个月发生,2周岁已能明显观察到症状出现。

5.家族史一般有家族史。

6.自觉症状通常无症状,但有时瘙痒,可发生疼痛性破裂。在寒冷的冬季,

上述症状可加剧。

7.皮损的发生、发展病变持久,终生存在,外伤后加剧。

【诊断要点】

1.症状有时瘙痒,可发生疼痛性皴裂。

2.体征皮损为在弥漫性掌跖红斑基础上伴程度不等的角化过度、肥厚,呈黄

色、棕色等。

3.好发于掌跖,偶发于手背、足背、指、趾、肘膝、前臂伸侧、小腿伸侧及

踝部。

4.好发于生后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