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_第1页
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_第2页
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_第3页
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_第4页
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必知的110个科普小知识!1.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3.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且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始终只能看到月亮的同一面。4.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三种。日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形成的。月食则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球而产生的现象。5.星星看起来一闪一闪的,是因为星光要穿过大气层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而大气层的密度和温度是不均匀的,会使星光发生折射,导致我们看到星星的光线不稳定,所以感觉星星在闪烁。6.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洋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7.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北冰洋是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8.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使人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面,使人感觉到左右摇晃。9.火山是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气体和岩浆,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10.山脉是地壳运动的产物,通常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约8848.86米。11.河流是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12.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13.冰川是指在高山或两极地区,大量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沿地面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14.大气层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一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15.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表示,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为18个等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16.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17.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会出现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18.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产生的发光现象。生物科学类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细菌;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20.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1.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的作用。根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22.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和支撑植物的作用。茎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有些植物的茎还具有储存养分的功能,如马铃薯的块茎。23.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上有许多叶脉,叶脉具有运输水分、养分和支撑叶片的作用。24.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朵完整的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25.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的,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皮又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根据果实的形态和结构,可将果实分为肉质果和干果。26.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种皮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27.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28.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和身体的弯曲来游泳。鱼类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29.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30.爬行类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爬行类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有蛇、蜥蜴、龟、鳖等。31.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32.哺乳类动物体表有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哺乳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33.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昆虫是害虫,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有些昆虫是益虫,如蜜蜂可以传播花粉、生产蜂蜜。3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有些细菌会导致人类生病,如肺炎链球菌会引起肺炎;但也有很多细菌对人类有益,如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酸奶。35.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真菌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有些真菌可以食用,如香菇、木耳;有些真菌会引起植物病害,如小麦锈病。36.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会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生病,如流感病毒会引起流行性感冒,烟草花叶病毒会使烟草患病。3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38.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在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39.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意义。40.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4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物理化学类4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⁸米/秒。44.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6.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47.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物距和焦距有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48.物态变化有六种,分别是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49.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50.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毫克(mg)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5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用符号表示为ρ=m÷V。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5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3.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54.二力平衡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5.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等。56.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符号表示为p=F÷S。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57.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深度。58.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⁵帕斯卡。59.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60.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等。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符号表示为F₁L₁=F₂L₂。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61.功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计算公式是:功=力×距离,用符号表示为W=Fs。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功与做功时间之比,计算公式是:功率=功÷时间,用符号表示为P=W÷t。6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6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64.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提供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提供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提供。65.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66.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67.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₂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提供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68.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如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69.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不同的金属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容易生锈,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等。70.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等;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等;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₄)等。7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7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提供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2H₂+O₂点燃2H₂O;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2H₂O₂二氧化锰2H₂O+O₂↑;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提供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Fe+CuSO₄=FeSO₄+Cu;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提供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生活科技类73.安全用电常识: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等将电线挑开,然后进行急救。74.火灾逃生技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如果火势较小,可以用水或灭火器灭火;如果无法逃生,应尽量躲在窗户边等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救援。75.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76.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每个步骤至少揉搓15秒,以清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77.垃圾分类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78.互联网是由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性网络,它让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开展各种活动。但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受到网络诈骗。79.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功能,如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拍照、玩游戏等。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要合理控制使用时间。80.电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使用电脑时,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用眼习惯,定期对电脑进行维护和保养。81.微波炉是利用微波来加热食物的厨房电器。使用微波炉时,要使用适合微波炉的容器,避免使用金属容器,以免发生危险。82.冰箱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它是通过制冷系统将冰箱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从而降低冰箱内的温度。在使用冰箱时,要注意定期清理冰箱,保持冰箱内的清洁卫生。83.洗衣机可以帮助人们轻松地清洗衣物,它分为波轮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在使用洗衣机时,要按照衣物的材质和脏污程度选择合适的洗涤模式。84.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空调分为挂式空调、柜式空调和中央空调等。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以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行和空气质量。85.电梯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工具。乘坐电梯时,要注意遵守电梯的使用规则,如不超载、不强行扒门等。如果电梯出现故障,要保持冷静,及时按下紧急呼叫按钮等待救援。86.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健康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时,要佩戴好头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87.汽车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部分组成。驾驶汽车时,要取得驾驶证,遵守交通规则,系好安全带。88.飞机是一种快速、便捷的长途交通工具。乘坐飞机时,要提前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遵守机场和飞机上的规定,如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89.高铁是一种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准点率高、舒适度好等优点。乘坐高铁时,要按照车票上的座位号就座,遵守高铁上的各项规定。90.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可以被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的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91.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环境友好。92.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的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来发电。但核能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核泄漏等,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管。93.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医学、电子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94.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95.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如STL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医疗、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96.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装置,它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繁重或重复性的工作。机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97.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等。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98.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提供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99.增强现实(AR)技术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它通过摄像机镜头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使用户能够同时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信息。增强现实技术在导航、购物、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00.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