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_第1页
2025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_第2页
2025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_第3页
2025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_第4页
2025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前言演讲人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2025晚期产后出血护理课件01前言前言站在产房的走廊里,我总能听见新生儿的啼哭穿透门帘,那是生命最纯粹的礼赞。可作为产科护理组的一员,我也深知,产后的每一分钟都藏着未知的风险——尤其是产后24小时至6周内的“晚期产后出血”。记得去年冬天接诊的那位张女士,产后第12天突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家属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护士站急得直哭,那一幕至今让我揪心。晚期产后出血(LatePostpartumHemorrhage,LPPH)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发生于产后1-2周,是产科的急危重症之一。据《2024中国产科质量安全报告》统计,其发病率约为0.3%-0.5%,看似数字不高,却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更关键的是,这类出血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恶露未净”,等出血量骤增时,抢救的黄金时间已被压缩。前言作为临床护理人员,我们既是风险的“前哨岗”,也是抢救的“第一梯队”。从观察恶露性状到识别产妇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从心理安抚到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可能改写结局。今天,我想通过一个真实病例,和大家分享晚期产后出血护理的全流程思考,希望能让更多姐妹在临床中多一分从容、少一分遗憾。02病例介绍病例介绍先和大家讲一个我参与护理的典型病例。患者王女士,28岁,G2P1,孕40+2周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健康男婴,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子宫收缩好,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2小时返回病房。产后3天复查血常规:Hb110g/L,子宫底脐下3指,恶露量中、色暗红,无异味,于产后5天顺利出院。转折出现在产后第10天傍晚,王女士在家属陪同下急诊入院。主诉“产后恶露减少3天后,今日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2小时内浸透4片卫生巾(每片约100ml)”,伴头晕、乏力、心慌。接诊时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测血压90/55mmHg,心率115次/分,子宫底脐下1指,轮廓不清、质软,按压宫底可见暗红色血液及血块涌出,恶露有轻微腥臭味。病例介绍急查血常规:Hb75g/L,血小板150×10⁹/L;超声提示“宫腔内可见3.5cm×2.8cm不均质回声团,考虑胎盘残留可能”;C反应蛋白(CRP)25mg/L(正常<10mg/L)。结合病史及检查,诊断为“晚期产后出血(胎盘残留继发感染)”。从王女士的病例中,我们能清晰看到晚期产后出血的几个典型特征:产后恶露一度减少后突然增多、出血伴随贫血及休克早期表现、超声提示宫腔残留。这也提示我们:晚期产后出血并非“无迹可寻”,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能否通过系统评估捕捉到早期信号。03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制定干预措施的基石。针对晚期产后出血,我们需要从“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四个维度展开,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风险因素。病史评估——追根溯源首先要追问妊娠及分娩史:王女士是剖宫产分娩,而剖宫产本身就是晚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风险增加);其次,是否存在胎盘异常(如胎盘粘连、植入)、产时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尽管术中医生判断“娩出完整”,但肉眼检查可能遗漏微小残留);此外,产后是否规范使用宫缩剂、是否有过早性生活或盆浴史(可能诱发感染)。王女士的病史中,虽然术中胎盘娩出完整,但结合术后超声提示的残留,推测可能存在肉眼难以识别的胎盘碎片残留,加上产后未严格遵医嘱禁止盆浴(她自述产后7天开始淋浴,水温偏低),可能诱发了宫腔感染,最终导致残留组织坏死脱落、血管开放出血。身体评估——细节定乾坤身体评估需重点关注“一量二征三感”:1.出血量评估:这是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核心。王女士2小时出血约400ml(4片卫生巾×100ml),已达到“大量出血”标准(≥500ml/24小时或≥100ml/小时)。需注意,产妇常因害羞或经验不足低估出血量,护理人员需通过“称重法”(湿重-干重=出血量,1g≈1ml)或直接观察会阴垫浸透面积(完全浸透1片≈100ml)准确记录。2.生命体征:王女士血压90/55mmHg(正常≥90/60mmHg),心率115次/分(正常60-100次/分),提示早期休克;若血压持续下降、心率>120次/分、尿量<30ml/小时,则提示休克加重。身体评估——细节定乾坤3.子宫体征:宫底位置(正常产后10天应降至盆腔,王女士宫底脐下1指,提示复旧不良)、子宫软硬度(质软提示宫缩乏力)、按压宫底是否有血块涌出(王女士按压后有血块,说明宫腔内有积血)。4.伴随症状:王女士主诉头晕、乏力,是贫血的典型表现;恶露有腥臭味,结合CRP升高,提示存在感染。辅助检查——数据作支撑超声是晚期产后出血的“侦察兵”,能明确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组织、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无血肿、裂开);血常规可判断贫血程度(Hb<80g/L需警惕);感染指标(CRP、白细胞)有助于识别感染性出血;必要时行血β-HCG检测,排除滋养细胞疾病。王女士的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胎盘残留+感染”的诊断提供了关键依据。04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护理诊断。王女士的案例中,主要护理诊断包括:体液不足与大量阴道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有关依据:血压90/55mmHg,心率115次/分,Hb75g/L,主诉头晕、乏力。焦虑/恐惧与突然大量出血、担心自身及婴儿安全有关依据:入院时反复询问“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宝宝还能吃奶吗?”,双手颤抖,眼神焦虑。(三)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感染与持续出血、宫腔残留继发感染有关依据:出血量>400ml,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有异味,CRP升高。(四)知识缺乏(特定)与缺乏产后恶露观察、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关依据:自述“以为恶露减少就是好了,没注意颜色变深、有臭味”,产后7天开始淋浴且未遵医嘱复查。这四个诊断环环相扣:出血导致体液不足,体液不足和疾病威胁引发焦虑,而感染又会加重出血,知识缺乏则是诱因之一。护理时需“多线作战”,既要快速纠正体液不足,也要同步处理感染和心理问题。05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需具体、可衡量。针对王女士,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2小时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24小时内出血减少(会阴垫浸透<2片/小时);3天内感染指标下降(CRP<10mg/L);住院期间焦虑程度减轻(SAS评分≤50分);出院前掌握产后自我监测要点。快速补液,纠正体液不足——“分秒必争”这是抢救的首要任务。我们立即为她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快速补液,一条用于输注血制品),遵医嘱先输注乳酸林格液500ml(15-20ml/kg/h),同时急备红细胞悬液2U。补液过程中密切监测CVP(中心静脉压),维持在5-12cmH₂O,避免补液不足或过量。30分钟后,她的血压升至95/60mmHg,心率降至105次/分;1小时后输注红细胞悬液,2小时后血压100/65mmHg,心率98次/分,头晕症状缓解。促进宫缩,控制出血——“双管齐下”子宫收缩是止血的关键。我们协助医生为她肌肉注射缩宫素10U(每15分钟1次,共3次),同时经肛门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mg(促进子宫收缩)。每15分钟按压宫底1次,观察出血量及性状,发现宫缩逐渐加强(子宫从“软皮球”变为“硬橡皮球”),30分钟后出血量减少至50ml/小时,1小时后仅见少量暗红色血液。控制感染,阻断恶性循环——“标本兼治”感染会导致残留组织坏死、血管开放,加重出血。我们留取恶露标本做细菌培养+药敏,遵医嘱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钠2g(q12h)+甲硝唑0.5g(q8h)。同时每日2次会阴擦洗(0.5%聚维酮碘),指导她取半卧位(利于恶露引流),避免长时间平卧导致宫腔积血。3天后复查CRP降至12mg/L,恶露异味消失,5天后培养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调整抗生素为头孢他啶,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心理安抚,重建安全感——“感同身受”王女士入院时一直念叨“宝宝才10天,我要是有事他怎么办”,我们一边操作一边轻声回应:“您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治疗,宝宝我们已经联系了儿科,会有护士帮忙照看吧?”“您看,血压已经稳住了,出血也少了,我们都在这儿陪着您。”同时鼓励家属握住她的手,告诉她“宝宝在家等妈妈呢”。我们还利用她“想尽快哺乳”的心理,解释“控制感染后就能继续喂奶”,让她看到希望。24小时后,她的焦虑明显缓解,能主动询问治疗进展。健康指导,避免再次发生——“防患未然”住院期间,我们分阶段进行指导:急性期(出血控制前)重点教她“如何观察出血:如果1小时浸透1片卫生巾,立刻按呼叫铃”;稳定期(出血减少后)教她“子宫复旧的自我检查:每天同一时间摸肚子,正常应该越来越低,越来越硬”;出院前则强调“42天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恶露持续超过42天或出现异味、突然增多,必须立即就诊”。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晚期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重点关注以下两类:失血性休克——“早识别、早干预”休克早期表现为烦躁、口渴、心率增快(>100次/分)、血压正常但脉压差减小(<20mmHg);进展期会出现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尿量减少(<30ml/小时);晚期则出现DIC(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多器官衰竭。护理中需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尿量),观察皮肤黏膜颜色(甲床、口唇是否苍白)。王女士入院时处于休克早期,通过快速补液和输血,2小时内脱离危险。感染扩散——“从局部到全身”宫腔感染若控制不佳,可能发展为盆腔炎、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需观察体温(每4小时测量1次)、恶露性状(是否有脓性分泌物)、下腹是否压痛(王女士按压下腹部有轻微疼痛,提示炎症局限于宫腔)。同时注意全身症状:是否寒战、高热(>38.5℃)、恶心呕吐(提示感染扩散)。我们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会阴护理,王女士体温始终维持在37.5℃以下,未出现全身感染症状。0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产妇出院后的安全。我们采用“一对一+图文手册+视频演示”的方式,确保王女士和家属掌握以下要点:恶露观察——“颜色、量、味”三要素正常恶露:产后3-4天为血性(鲜红色),随后10天为浆液性(淡红色),2-3周为白色(黏稠、淡黄色)。异常信号:血性恶露持续>10天、突然增多(>平时月经量)、有臭味(提示感染)、伴有大血块(>鸡蛋大小)。我们给王女士一张“恶露观察表”,让她每天记录颜色、浸透卫生巾数量(正常<2片/天)。子宫复旧自我检查——“每天摸一摸”指导她每天早晨排尿后(膀胱充盈会影响判断),平卧位,双腿屈膝,用手从脐部开始向下触摸。正常产后10天子宫应降至盆腔(腹部摸不到),若超过10天仍能摸到宫底,或宫底位置升高(提示复旧不良或积血),需及时就诊。感染预防——“细节决定成败”强调“三禁”:禁性生活(至产后42天复查无异常)、禁盆浴(可淋浴,水温38-40℃,时间<15分钟)、禁阴道冲洗(避免破坏阴道菌群);“三勤”:勤换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1次)、勤洗会阴(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款)。随访与用药——“不做甩手掌柜”叮嘱她产后14天、28天、42天必须复查(重点查超声、血常规、CRP),若出现“头晕、乏力加重,恶露突然增多”,立即急诊;出院带药(缩宫素鼻喷剂、抗生素)需严格按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停药。08总结总结送走王女士那天,她抱着宝宝来护士站道别,说:“现在我每天都看恶露表,摸肚子,比坐月子还认真。”看着她眼里的光,我更深切体会到:晚期产后出血的护理,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我们既要在出血时快速“止血救命”,也要在稳定期“防病治病”,更要在出院后“授人以渔”。回顾整个护理过程,我有三点感悟想和大家分享:1.预防大于抢救:晚期产后出血多有“前期信号”(如恶露异常、子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