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
CCSP66
□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XXXX—XXXX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fordesignofexpresswayengineeringreconstructionandwidening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DB44/TXXXX-XXXX
目次
前言..................................................................................IV
引言.................................................................................V
1范围......................................................................................6
2规范性引用文件............................................................................6
3术语和定义................................................................................6
4一般规定..................................................................................7
5既有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8
5.1一般规定.............................................................................8
5.2路线调查与评价......................................................................10
5.3路基调查、检测与评价...............................................................12
5.4路面调查、检测与评价...............................................................14
5.5桥涵调查、检测与评价...............................................................19
5.6隧道调查、检测与评价...............................................................22
5.7路线交叉调查与评价..................................................................23
5.8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调查、检测与评价.................................................24
5.9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调查与评价......................................................25
5.10交通组织调查与评价................................................................25
5.11既有公路安全性评价.................................................................26
6总体设计.................................................................................27
6.1一般规定............................................................................27
6.2技术标准............................................................................27
6.3改扩建形式...........................................................................30
6.4总体设计要点........................................................................30
7路线.....................................................................................31
7.1一般规定.............................................................................31
7.2横断面设计...........................................................................31
73平面设计.............................................................................32
7.4纵面设计.............................................................................33
8路基.....................................................................................33
8.1一般规定............................................................................33
8.2路床拼宽.............................................................................34
8.3一般填方路基拼宽...................................................................34
8.4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拼宽................................................................36
8.5一般挖方路基拼宽...................................................................37
8.6深路堑拼宽...........................................................................37
8.7软土地区路基拼宽....................................................................37
I
DB44/TXXXX—XXXX
8.8路基拼宽排水......................................................................39
8.9路基装配式设计....................................................................40
8.10路基临时工程......................................................................41
9路面.....................................................................................41
9.1一般规定............................................................................41
9.2设计标准........................................................................42
9.3拼宽新建路面设计...................................................................44
9.4既有路面设计.....................................................................45
9.5路面拼接............................................................................46
9.6再生利用............................................................................48
9.7路面防排水设计......................................................................49
10桥梁、涵洞..............................................................................50
10.1一般规定...........................................................................50
10.2设计标准...........................................................................51
10.3桥梁拼宽...........................................................................51
10.4时效作用控制.......................................................................52
10.5通道、涵洞接长.....................................................................52
10.6桥涵加固改造.......................................................................52
10.7桥涵拆除...........................................................................53
10.8桥梁顶升...........................................................................54
10.9工业化建造.........................................................................54
11隧道....................................................................................55
11.1一般规定............................................................................55
11.2增建隧道...........................................................................56
11.3扩建隧道...........................................................................57
11.4隧道改建...........................................................................60
11.5四车道隧道设计.....................................................................61
12路线交叉................................................................................63
12.1一般规定...........................................................................63
12.2互通式立体交叉....................................................................63
12.3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64
12.4管线交叉...........................................................................64
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64
13.1一般规定...........................................................................64
13.2交通安全设施.......................................................................65
13.3服务设施...........................................................................65
13.4管理设施...........................................................................66
13.5房屋建筑...........................................................................68
13.6智慧高速...........................................................................69
14交通组织................................................................................69
14.1一般规定...........................................................................69
14.2交通组织总体设计...................................................................70
14.3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71
II
DB44/TXXXX—XXXX
14.4路段交通组织设计...................................................................71
14.5应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及保障措施设计...............................................72
14.6临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72
15绿色公路................................................................................73
15.1一般规定..........................................................................73
15.2绿色公路总体设计...................................................................73
15.3绿色公路路线设计...................................................................74
15.4绿色公路路基设计...................................................................74
15.5绿色公路路面设计...................................................................74
15.6绿色公路桥梁、隧道设计............................................................74
15.7绿色公路景观与环保设计..........................................................74
附录A(规范性)涵洞技术状况评定...........................................................76
附录B(规范性)高速公路改扩建路段加宽形式................................................78
附录C(规范性)车道转换带长度计算........................................................79
附录D(规范性)主线同向分流与匝道出口的最小间距、主线同向合流与匝道入口的最小间距计算.81
附录E(规范性)典型路面结构型式..........................................................84
III
DB44/TXXXX—XXXX
,yz.—i—
刖5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
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中铁西北科研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清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V
DB44/TXXXX—XXXX
引言
本文件参考了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与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归纳总结了广东省及国内典型高
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经验,吸纳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方面的最新做法,广泛征求主管部门、是设单位、设
计、施工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的意见,结合本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及改扩建特点,经过科学对比分析,
进行分类筛查,并通过量化形成具体的相关技术指标及条文规定。
本文件的制订填补了我省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的空白,对于规范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标准、设
计方法,推广新技术、新结构、新产品的应用,促进新时期公路改扩建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建“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DB44/TXXXX—XXXX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涉及的既有高速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总体设计、路线、路基、
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交通组织、绿色公路的设计程序、方法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区域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28651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512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J2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定规程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LU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JTG/T1,8()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
JTG/T3392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设计规范
JTG2112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拼宽widenedbylateralphysicaIcontact
公路加宽新建部分与既有部分通过横向物理联系组合成整体。
[来源:JTG/TL11-2014,2.0.1]
6
DB44/TXXXX—XXXX
3.2
拼接splicing
将公路构造物或其构件的加宽新建部分与既有部分进行连接。
[来源:JTG/TL11-2014,2.0.2]
3.3
扩挖spreadexcavated
对既有路堑边坡和隧道扩大断面开挖重建。
3.4
线形拟合aIignmentfitting
利用实测线位数据,按照逼近既有公路现状的原则,进行路线平纵面设计。
[来源:JTG/TL11-2014,2.0.4]
3.5
同向车道分隔带beIt-likedividerforseparatingunidirectionaltrafficflow
单侧拼宽时,既有中央分隔带保留形成的作为分隔同向行驶车道用的带状设施。
[来源:JTG/TL11-2014,2.0.5]
3.6
车道转换带beIt-likeregionforchangingIane
单侧拼宽时,既有中央分隔带部分改造为路面后,供同向车道分隔带两侧车辆转换行驶的带状区域.
[来源:JTG/TL11-2014,2.0.6]
3.7
常规检测RegularInspection
根据规范要求,定期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技术状况评定的检测。
3.8
专项检测SpeciaIInspection
为进一步了解公路的承载能力、通行能力、运行安全、抗灾能力和构造物性能等状况,对公路及其
附属设施进行的详细技术状况检测。
4一般规定
4.1应按统筹规划、适度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进行区域路网交通适应性分析,确定高速公路
改扩建建设规模。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所处区位经济相对发达,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充分研究交通量
的增长速度和远景发展,可避免出现犷完又犷或难以再扩的局面。同时,考虑到整个通道的交通量可由
多条高速公路承担,发挥区域路网合理分担。因此,进行多因素的调研和比选,方可合理确定改扩建规
模。
4.2应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作技术、经济、运营和环境等方面的论证和比选,合理确定高速公路改
扩建形式。
条文说明
目前,高速公路改扩建形式主要有三种:两侧加宽、单侧加宽和立体平而分离增建,方案选择时应
考虑多种因素,充分论证。
7
DB44/TXXXX—XXXX
4.3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发展趋势、改扩建技术难度、施工及营运安全、区域交通影响等因素,确定高
速公路改扩建建设时机和实施方式。高速公路改扩建宜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及时实施:
a)服务水平下降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
b)年平均日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之比达到80%以上,且无直接可替代线路规划的;
c)由于相关路网建设,将导致拟改建项目交通量急剧增长,现有公路明显不适应的。
条文说明
根据已实施工程的经脸,当既有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下降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时,改扩建施工与营
运的矛盾普遍都非常突出,既容易严重降低本路服务水平,又会对周边路网产生过大的交通压力,同时
也会给工程建设增加难度和安全风险,故对实施时宜满足的服务水平作了规定。
4.4应在既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基础上,综合考虑改扩建公路功能、建设条件、运行速度、土地利用
等因素,结合技术经济比较,论证确定改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改扩建一般采用原设计速度,但由于规划调整引起公路功能的变化、既有公路实际运行状
况与原设计预期变化较大、遇特殊困难路段等因素,可能引起改扩建设计速度的变化,需根据实际情况
或需求进行论证。
4.5应对既有公路技术状况与营运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检测、评价,合理确定既有工程的直接利用、
维修加固后利用或重建等方案。
4.6应考虑施工及营运安全、区域交通影响等因素,结合工程技术方案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维持通车
的施工路段,其服务水平可较正常路段降低一级。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改扩建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实施方式时,施工对营运影响较大,服务水平有较大下降,
易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故交通组织设计时要求维持一定的服务水平。
4.7施工阶段应重点对隐蔽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跟踪、检验、监测,印证设计方案,根据需要进行动
态调整设计。
条文说明
改扩建工程设计阶段对既不公路的调查评价不可能深入既有公路的全部细节内容,施工过程中既有
结构开挖后,各种始料不及的新问题会随之出现,故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验、监测,动态调整
设计,这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重要措施。
4.8利用或再生利用既有资源和处治废弃物时,应满足环境协调与生态保护要求。
4.9高速公路改扩建分期修建时,应采用纵向分段分期的方式,前期工程应为后期工程的修建创造有
利条件。
5既有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改扩建设计应根据项目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内容,对既有公路进行调查、检测与评价。
条文说明
既有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分既有公路营运安全性、既有公路技术状况两部分,其目的在于全面了
解既有公路自身状况,评价利用价值,为既有工程的利用方案奠定基础。
5.1.2既有公路调查、检测应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测量、试验检测等手段。资料收集应包括建
设期和营运期的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等相关资料。具体包含且不限于表1的规定.
条文说明
8
DB44/TXXXX—XXXX
应结合改扩建需求,开展既有公路资料收集工作,并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集成
整合,便于后期改扩建设计查询与应用。
表1既有公路改扩建收集资料表
收集资料分类收集资料内容
1、既有公路设计与建设各阶段批其文件与相关函件
2、既有公路建设及后期改造采用的标准规范及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与依据
3、既有公路交通量、交通组成及交通流特性数据
4、既有公路运营期交通事故及事故黑点资料
5、既有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及变更、竣工验收文件
6、既有公路批复用地及红线图
设计文件
7、既有公路建成后增加的互通、桥梁、分离式立交设计文件
8、历次大修、技术改造施工图及竣工图文件
养护资料9、历年养护、试验检测、维修加固文件及评估报告
10、区域路网布局与规划
11、沿线国土、规划、环保、文物、林业、特殊设施的现状及规划资料
控制因素
12、沿线学校、医院、机关、疗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相关资料
13、与既有公路交叉、并行、衔接的道路、铁路、地铁、航道、管线的相关资料
5.1.3应运用经验判断、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承载能力、稳定性、
耐久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条文说明
功能适应性包括路网、路段通行能力、桥下通行、泄洪排涝等内容。
5.1.4既有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宜在初测、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在定测、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初测、
初步设计阶段成果基础上补充、验证、核对、完善和更新。
条文说明
由于既有公路的状况直接影响改扩建方案制定及工程规模控制,原则上建议在初测、初步设计阶段
全面开展既有公路调查、检测与评价工作,以确保改犷建方案的合理性。部分检测评价工作受时间及实
施条件限制的,可在定测、施工图阶段继续补充完善。同时考虑到项目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既有
公路状态会存在一定变化,故应在定测、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初测、初步设计阶段成果针对性的开展补充
调查、检测与评价工作。
5.1.5应在充分收集和分析既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处治方式及处治效
果,以及各类沉降、稳定等监刻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手段开展改扩建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杳明既有高速及扩建范围的工程地质情况,并分析评价对既有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如既有公路原有地质勘察资料缺失或既有公路不良地质路段木进行有效处置的,应对既有公路相关路段
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既有公路工程地质情况。
条文说明
改扩建工程勘察除查明新建与扩建部分的路基与桥梁工程地质情况外,进行新建与扩建工程对既有
工程影响分析,重点分析核查不良地质路段新老路基下工程地质条件对比及新建路基对既有路基沉降变
形和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拼接扩建桥梁不良地质差异沉降对拼接部位的彩响程度等对后续建设也十分
关键。
5.1.6施工阶段应结合既有公路状态进行动态检测与评价。
条文说明
9
DB44/TXXXX—XXXX
由于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工期较长,且施工期间由于交通转换与交通量变化等原因,既有公路的路
基、路面、桥涵等结构的状态会进一步加速劣化,与设计阶段调查与检测的状态产生较大变化,故应秉
持动态设计的理念,针对施工各阶段特点开展专项调查与检测工作,对状态变化与病害发展进行评价,
及时进行方案调整。
5.2路线调查与评价
5.2.1路线调查与评价应在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勘察设计阶段采用资料收集、工程测量等
方式采集既有公路平、纵、横信息,拟合还原既有公路现状技术指标,并根据原设计标准及现行设计标
准进行规范符合性、运营安全性评价,遵循“利用与扩建充分结合、建设与运营相互协调”的原则,为
路线改扩建方案的比选与制定提供依据。
5.2.2工程测量与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扩建工程控制网测量原则上应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起算点应尽量采用原控制网联测的国
家点,对原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进行全面检测,丢失或损坏的平面、高程控制点应重新
埋设,并联测原项目控制点。
b)扩建方式采用整体式断面利用既有路基拼接的路段,脚对原路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进行全面检测。
1)检测成果的较差符合限差要求、并且控制点分布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原平面控
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成果;
2)检测成果的较差不符合限差规定,或控制点分布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对整个控制网进
行复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平差计算。
c)同一扩建工程项目内应采用同一平面和高程系统,与其交叉或相衔接项目应建立平面和高程
系统转换关系。
d)应对既有公路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和横断面进行测量。
e)工程测量与数据采集原则I:应在初测阶段•次性实施。条件受限时,在满足扩建设计要求的
前提下,平面线型测量应在初测阶段实施,纵面线型和横断面测量可在定测阶段实施。
f)获取既有公路数据宜采用车载激光或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采用人工
测量。
g)采用车载激光及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应布设路面控制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在既有公路两侧交叉排列,并应避免树木、交通标志、标牌遮挡。
2)路面平面控制点宜采用易于激光点云识别的材质进行敷设,可直接采用道路上具有明显
位置特征且能在激光点云中准确识别的点。
3)路面平面控制点应具有明显中心位置的几何图形。形状宜为“T”形、形、块状
或扇形等。
4)路面控制点中心位置应做明显固定标记.
5)路面平面控制点间隔宜不小于200nl,且不大于2000m。
6)路面高程控制点间隔,机载激光扫描测量宜不大于500m,车载激光扫描测量宜不大于200m。
7)控制点宣布设在既有公路两侧靠近护栏的平整路面处,其中心点距离道路硬路肩外侧边
缘应不小于0.2m,不大于0.5mo
8)采用GNSS测量时,路面控制点距离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不小
于200m,距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应不小于50m。
h)既有公路路面、边坡的激光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应小于表2的规定。
表2既有公路路面、边坡激光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m)
10
DB44/TXXXX—XXXX
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路面边坡路面边坡
0.050.100.020.10
i)激光点云密度宜小于表3的规定。
表3激光点云密度(点/n?)
工程类型改扩建公路
机载激光扫描测量路面40、路外4
车载激光扫描测量路面400
j)改扩建公路工程应利用路面控制点对激光数据进行精化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分段仿射变换修正。
2)分段长度宜为5kml0km。
3)每个分段包含的路面平面控制点个数宜不少于3个,相邻分段公共点宜不少于1个。
k)激光点云精度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总数进行不少于5%抽检,且原则上应覆盖项目全路段;检测样本应均匀分布,兼顾
不同地形类别、植被覆盖区域。
2)应按点云类别采用高程显示法、三维透视法及晕渲法等,目视检查分类后点云;对模型
不连续、不光滑处应重新核实地面点分类的可靠性;对有疑问区域宜用剖面图进行杳询、
分析。
3)应利用野外实测检杳点与激光点云分类的地面点进行断面形态的高程符合性检查。
1)采用人工测量技术主要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既有公路平面线形采用人工测量时,应在左、右幅路缘带和右侧硬路肩内外边缘侧上布
设测点进行测量,左、右幅的测点宜基本位于同一断面上。
2)测点纵向间距应不大于25m,半径较小的圆曲线路段和特殊路基路段应适当加密;桥梁、
桥式通道、主线上跨的分离式立体交叉桥梁等明式构造物两端100m范围内,测点纵向间
距应不大于10m3
3)既有公路横断面测量应包括断面布置.、边沟形式、边坡坡度、平台尺寸等特征点。
图1人工测量技术主要测点布置
m)特殊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要特殊控制的建筑物、管线、铁路轨顶等,应按规定测量高程,其2次测量之差不应
超过2cm。
11
DB44/TXXXX—XXXX
2)既有公路用地资料缺失或与实际存在偏差时,应通过测量隔离栅、边沟等措施,还原原
路用地现状。
条文说明
对既有公路的路线测量原则上应在初测、初步设计阶段一次完成,定测、施工图阶段可通过构造物
的路面特征点测量进一步校核初测成果的精度。当人工上路水准测量困难或激光测量实施条件受限时,
可在初测阶段进行平面线型测量确定扩建平面方案,定测阶段条件具备时实施纵面线型和横断面测量,
细化纵面线型和横断面设计。
考虑到测设的人员安全及工作效率.原则上宜优先采用激光雷达测量技术采集道路路面白色标线三
维数据,并通过设置于硬路肩处地面靶标点对激光雷达测量茯取点云进行平差和精度优化,最终保证路
面点云数据精度平面中误差小于5cm,高程中误差小于2cm。
5.2.3平纵横指标拟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结合既有公路设计线元参数,根据道路中央分隔带两侧标线激光雷达扫描三维数据或人工
实测成果拟合出中心线,纵面及横断面可左右分幅拟合,尽量使拟合线元范围内的实测点与
线元垂距加权平方和最小,并可通过对构造物测点进行加权控制,使拟合出的线位跟实测点
的偏差最小。
b)拟合的平纵横指标可根据竣工图文件进行核对,拟合线元与原设计偏差较大时,应在充分调
杳建设、运营、病害处置等历史条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必要时进行现场实测校核。
c)平面拟合偏差桥梁构造物等主要控制点宜不大于10cm,一般路基段宜不大于20cm。
条文说明
路线平纵横指标拟合主要是通过路面标线的显著特征,恢复道路的实际状况,便于对既有道路的合
规性检查,为下一步改扩建方案提供翔实的依据。
整体式路基,通过对中央分隔带左右侧路面标线的拟合,取同一断面的中心即可确定现有道路的中
心位置。通过对左右幅标线高程拟合,在获取路线纵面设计指标的同时,还可以对道路左右幅的高程差
异进行分析,为路面加铺及排水设计提供参考。通过横断面坡度的拟合,可以发现道路横坡与原设计值
的差异情况,准确判断道路设置超高的位置,对改犷建路面超高重新设置、路基和结构物衔接处的超高
过渡提供参考,避免由于结构物位置现状,路基段超高调整导致横断面衔接不上的状况。
5.2.4路线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收集运营期的交通事故资料的基础匕对交通事故多发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运营
阶段安全性评价。
b)应按照原设计及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既有公路
线形指标进行符合性评价。
c)应根据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B05)等规范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运行速度协
调性和设计速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安全性评价。
条文说明
运营安全性评价一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根据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标准的规定,其包括公路状
况评价、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三部分,其中公路状况评价又包括设计符合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设计速
度协调性三个子项。
改扩建项目设计符合性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结果与现行技术标准对照的方法,评价确定是否需
要调整线形。
5.3路基调查、检测与评价
5.3,1路基调查、检测与评价应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检测、监测以及勘探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
法,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技术状况,对既有路基的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综合分析路基病
害成因,提出处治建议及利用方案。
5.3.2路基调查、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在收集既有公路路基勘察、设计、建设及养护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调食、检测JJ乍。
12
DB44/TXXXX—XXXX
b)结合既有路基使用情况和改扩建方式,选择有代表性断面及病害路段,开展既有填方路堤和
挖方路床土的物理大学性质试验,确定路基承载能力、湿度状态、含水率、压实度以及CBR
值等指标检测,各项测试应符合现行JTG3450的有关规定。
c)根据调查、检测情况,对缺乏地勘基础资料的应开展现场勘探试验,为坡面台阶设置以及清
表厚度等提供设计依据。
d)调查既有路基支挡结构、防护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基础形式和使用状况,必要时对支挡工
程地基进行勘探试验。
e)调查既有路基地表、地卜排水系统的结构形式和使用状况。
f)结合建设期资料,对填平区路段的排水系统应现场详细调查。
屋用地受限路段应结合路基支挡结构形式补充地质勘探试验。
5.3.3边坡防护调查、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既有路基边坡防护调查宜采用无人机摄像与人工实地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b)调查既有路基边坡具体位置、防护形式、坡率、坡面植被生长状况等。
5.3.4排水调查、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既有路基排水设施调查宜采用无人机摄像与人工实地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b)调查既有路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的具体位置、型式、断面尺寸和使用状况,确定水流
进出的方向和去处。
屋调查既有路基沿线沟渠分布与本项目的关系,是否因本项目新建或改扩建而阻断。
♦d)高度城市化路段应补充调查周边地下管网排水设施和使用状况
5.3.5路基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调查、测量、试验和水文分析资料,确定既有路基高程能否满足JTG1)30中路基设计洪
水频率的规定。
b)确定既有路基承载能力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c)确定既有路基填料能否满足路基土最小CBR值、路基压实度的要求。
d)确定既有路基的湿度状态,分析评价既有路基最小高度能否满足路床处于干燥、中湿状态的
临界高度。
0)分析评价既有路基边坡的稳定状态、各种防护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对拼宽抬高条
件下既有路基的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f)分析评价不良地质路段原建设期处治效果。
g)结合养护资料,对运营期路基病害处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h)分析评价填平区排水系统技术状况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
i)分析评价拼宽或新增路基对既有路基的稳定性影响。
5.3.6既有深路堑直接利用路段的边坡调查、检测与评价应采用无人机摄像与人工实地调查量测相结
合的综合方法,查明既有边坡病害详细分布和评价其使用技术状况.对存在开裂,变形等缺陷的边坡应
根据其防护形式开展专项检测和稳定性评估。
5.3.7高路堤路段的路基调查、检测与评价应符合卜.列规定:
a)既有高路堤路基边坡防护调查宜采用无人机摄像与人工实地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法。
b)调查边坡防护形式、坡面浮土厚度以及浮土性质等,为拼宽台阶设置、清表厚度等提供设计
依据。
c)高路堤路段应适当加密探坑试验,对其承载能力、填料性质、压实度等进行检测。
d)结合建设期资料,排查沿线填平区分布,并对其排水系统进行调查和评估。
5.3.8软土路基调查、检测与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软土路基应通过资料收集、布设监测断面等调查与检测方法,评价既有路基工后沉降情况。
13
DB44/TXXXX—XXXX
b)分析评价软土路基处理路段的软土地基固结度、工后沉降规律以及路基稳定性,对纵断面抬
高路段应评价路基抬高稳定性.
c)分析评价既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d)分析评价扩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的稳定性和差异沉降、对既有路基稳定和沉降影响程度。
e)分析软土地基路段桥头路段跳车情况,根据沉降观测资料推算路基残余沉降,评价各种处治
措施的效果。
5.3.9特殊路基调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既有特殊路基路段的范围、处治措施及效果。
b)调查分析扩建纵断面抬高路段既有地基及路基加高后稳定性。
c)调查分析拼宽路基对既有路基稳定影响程度,提出拼宽路基或增建路基处理建议。
d)对既有特殊路基采用换填的路段,应采用挖探、轻型动力触探等手段查明边坡下特殊路基范
围。
e)提出适合各种特殊路基的扩建工程处治措施。
表4路基检测内容表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频率备注
承载能力承载板法
压实度密度法硬路肩或行
10km/处开挖探坑
含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管历年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生业务技能竞赛题库
- 2025年低级钳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宝马中国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财管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起重机司机(限桥式起重机)证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成人逻辑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医院应知应会竞赛题库
- 2025年秋招:会计岗笔试题库及答案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修订版】(技术标)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联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下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32T 4400-2022《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
- 员工降本增效培训课件
- 饰面大理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预制菜工厂数字化手册
- 断路器保护-培训
- 2020年高考全国乙卷英语试卷
- 移动机器人SLAM技术 课件 【ch05】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