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3_第1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3_第2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3_第3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3_第4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参考学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研读教材★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2.背景:⑴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⑵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1)丰岛海面之战(2)平壤战役——左宝贵(3)黄海大战——邓世昌(4)旅顺、大连战役(5)威海卫战役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①《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⑵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⑶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八国联军侵华侵华战争的爆发:⑴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⑵过程: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廊坊阻击战→被迫退回天津→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设司令部于北京→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3.义和团运动⑴性质:是一场自发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⑵口号:“扶清灭洋”。⑶结局: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三、《辛丑条约》的签定1.内容: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影响: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⑵《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重点难点1.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②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洋教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而只能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认识阶段。“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不反对封建制度。③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易错易混点有人认为没有义和团运动就不会有八国联军侵华。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观点。其实这是对二十世纪初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列强侵华的必然性认识不清。十九世纪末二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的进行,列强力量空前增强,于是他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正好为其侵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侵略中国只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步骤而已,是必然要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只是为其侵略中国提供了借口而已。总结方法用比较法学习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和特点。(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条约内容危害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外国势力侵入中国沿海中国关税与英国商定便利外国商品输出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2亿两白银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财政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外国资本输出(2)《辛丑条约》的特点:1840年至1901年列强通过五次侵略战争,先后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辛丑条约》是最不平等的条约,与其他条约存在根本区别:①内容: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②目的:《辛丑条约》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它意味着中外反动势力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成了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提升能力★读图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教材第58页)(一)读图要点读此图要明确中日双方的进军路线、主要战役地点及时间。理解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军港不还出海迎敌的危害。(二)练习1.(原创题)据《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4年7月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A.荣成湾B.大东沟C.丰岛海面D.大连2.(原创题)据《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退守哪一军港,使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A.大连B.花园口C.九连城D.威海卫答案速查1C提示: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点,战争示意图很明确,据时间即可得出答案C.2D提示:本题借《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考查李鸿章的战争政策。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致使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探究能力【学思之窗】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那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这首诗简明易懂,情感充沛,反映了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次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创新能力例1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1)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2)诗中“郑氏”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知识、日本国情的掌握。台湾古称琉球,郑成功曾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2)郑氏指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之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例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解析:本题属于和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题目,主要把握《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背景及国家性质和今天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答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中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加强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例3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的逆向选择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每一选项的意思在材料中找到依据。从“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可以判断A有根据。从义和团简单地“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可见其斗争方式不当,B有出处。从作者认为义和团这种“处势应变”的方法“非宜”来看,可知D与材料不符。从“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的评价,可知作者对义和团反抗侵略是肯定的,C项与材料相符。

答案:D例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深受其害

②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

③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异常猖獗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提示: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回忆平时所学的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之战”在山东;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于1898年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英国还强租威海卫;“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异常猖獗”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其次,还要理解“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秩序”,使农民、手工业者大批生产,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成为义和团的主体力量。

答案:D开阔视野妙联斗群魔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在一次“议和”会议上,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借机寻衅,阴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人很擅长对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能不能对出下联。”接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用傲慢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全场,说:“我这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会心地发出一阵狂笑声。面对这种蓄意挑衅和戏弄,在场的清政府官员虽然个个义愤填膺,但因一时无词答对,也是无可奈何。正在尴尬之际,一位坐在后排的清政府代表霍然站起,用宏亮的嗓音义正辞严地说道:“既然你们外国能想出上联,中国人也就必定能对出下联。我们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半副对联对仗工整,文字严密,内容犀利,针锋相对,使得挑衅者相顾愕然满脸窘态。及时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关条约》中对小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阴碍最严重的是()A.赔款两亿两白银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开通商品岸D.割让台湾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答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一权益()A.为日本所独享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三国所享有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6.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C.征服亚洲,为称霸世界奠定基础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7.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阶段,战场主要集中于()①朝鲜半岛②辽东半岛③山东半岛④黄海海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A.夺取资本输出场所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变中国为其殖民地D.推翻清政府统治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0.《辛卫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二、问答题材料一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材料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同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相比有何区别?(2)从中国近代被迫开放到现代主动对外开放,这一重大政策的演变说明了什么?三、课外探究题《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又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天生的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一无是处。”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提示:《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特点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华设厂即是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外国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等各方面优于中国民族企业。2.D提示:材料中外国公使和中国政府连为一体以及惩处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吏,说明外国公使己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则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B提示:《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商埠和开设工厂等内容,但“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了侵占的辽东半岛。帝国主义通过“争做中国的债主”进而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4.A提示:本题考查对史实的精确掌握。《马关条约》规定朝鲜“独立自主”,实际上是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但到19l0年日本才完全吞并朝鲜;条约签订后,俄日在东北地区的利益直接冲突;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索取赎辽费后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据此排除B、C、D三项。《马关条约》签订后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清政府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争做中国债主。5.B提示:据《望厦条约》内容,排除A项。C项与《望厦条约》利益一体均沾原则相违背,也排除。D项与史实相悖,故排除。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权益,被欧美列强所共享,符合《望厦条约》的条款,故选B项。6.D提示: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这一矛盾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特点。7,B提示:甲午中日战争第二阶段,战场由国外转移到国内,主要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进行。8.B提示:1900年京津地区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的侵华权益,因而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维护其在华利益。9.D提示:本题属材料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19世纪末,由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巨大威力,迫使外国侵略者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由直接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改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其侵略中国的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10.C提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二、问答题解析:本题把中国近代的“门户开放”和当代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展示出中国近代清政府的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