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与评价试题库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与评价试题库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与评价试题库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与评价试题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审美体验与评价试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以下哪个选项对该句的解释最为准确:A.比喻人生的短暂,时光不能倒流B.形容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寓意生命的顽强C.体现了黄河的壮美景色,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D.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如同黄河的波浪3.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以下哪个选项对该句的解释最为恰当:A.感叹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B.表达了诗人对天涯沦落人的同情和共鸣C.借琵琶声表达对友情的珍视D.借琵琶声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4.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以下哪个选项对该句的解释最为贴切:A.形容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美丽B.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无奈C.以山河的壮美对比城市的破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D.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5.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以下哪个选项对该句的解释最为恰当:A.描绘了诗人在雨夜中的凄美心境B.借酒消愁,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C.以雨夜的凄凉衬托诗人的孤独和哀愁D.描写诗人夜晚的梦境,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_______”。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4.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5.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注意:每空只能填写一个字,且字数与诗句一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简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诗的意境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两句诗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四、论述题(10分)论述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诗的深刻内涵及其在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并阐述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悟。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无关。2.A.比喻人生的短暂,时光不能倒流。这句诗通过黄河奔流不息的形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哲理。3.B.形容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寓意生命的顽强。这句诗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寓意生命力的顽强和永恒。4.C.以山河的壮美对比城市的破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句诗通过对比国破山河在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5.B.借酒消愁,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这句诗以酒消愁为背景,抒发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之情。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寓意着要看得更远,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以黄河奔流到海的景象,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诗通过雨夜和酒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往事的怀念。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表达了在异乡漂泊的人们,相遇时无需问及过去,因为彼此都有着相似的命运。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诗的意境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日出日落和黄河奔流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无限。2.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拟人手法体现在“雨疏风骤”中,将雨和风赋予了人的情感;对比手法体现在“浓睡不消残酒”中,将睡眠与酒醉进行对比,突出了酒醉的难以消解;象征手法体现在“残酒”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四、论述题答案及解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诗的深刻内涵在于表达了诗人对异乡漂泊者的同情和共鸣。这句诗在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半句“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对前文所述琵琶女身世的总结,后半句“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