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肿瘤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1.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A.t(9;22)(q34;q11.2)(BCR-ABL1)B.t(15;17)(q22;q21)(PML-RARA)C.t(8;21)(q22;q22)(RUNX1-RUNX1T1)D.inv(16)(p13.1;q22)(CBFB-MYH11)答案:A(BCR-ABL1融合基因见于约25%成人ALL,是高危预后因素)2.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的核心标准中,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需≥?A.5%B.10%C.15%D.20%答案:B(根据2022年WHO诊断标准,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或存在浆细胞瘤,结合血/尿M蛋白或终末器官损害可诊断)3.霍奇金淋巴瘤(HL)最典型的病理特征是?A.大量淋巴细胞浸润B.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C.组织细胞增生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答案:B(经典型HL以R-S细胞及其变异型为特征,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则以“爆米花样”细胞为特征)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易并发的急症是?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C.高钙血症D.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答案:B(APL因异常早幼粒细胞颗粒释放促凝物质,90%患者初诊时存在DIC,表现为广泛出血)5.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应≤?A.5%B.10%C.15%D.20%答案:B(CML慢性期标准:外周血/骨髓原始细胞<10%,无加速期或急变期特征)6.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滤泡性淋巴瘤(FL)C.套细胞淋巴瘤(MCL)D.边缘区淋巴瘤(MZL)答案:A(DLBCL占成人NHL的30%-40%,是最常见亚型)7.化疗药物柔红霉素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是?A.骨髓抑制B.心脏毒性C.肝肾功能损伤D.神经毒性答案:B(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的累积剂量与心脏毒性相关,多柔比星最大累积剂量通常≤550mg/m²)8.以下哪项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A.年龄>60岁B.活动性感染未控制C.心功能射血分数(LVEF)50%D.肝酶轻度升高(ALT80U/L)答案:B(活动性感染(如结核、真菌、病毒未控制)是Allo-HSCT绝对禁忌证;年龄可通过降低预处理强度放宽,LVEF≥40%通常可耐受)9.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关键检查是?A.血常规B.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C.染色体核型分析D.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答案:B(MDS诊断需满足病态造血(≥1系≥10%细胞)、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异常等,骨髓形态学是核心)10.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经典实验室异常不包括?A.高尿酸血症B.高钾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答案:D(TLS因肿瘤细胞快速溶解释放核酸(→尿酸)、钾、磷,导致高尿酸、高钾、高磷及低钙血症)1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国际预后指数(CLL-IPI)不包含的指标是?A.β2微球蛋白(β2-MG)B.IGHV突变状态C.年龄D.血小板计数答案:D(CLL-IPI包括年龄、体能状态、β2-MG、TP53异常、IGHV未突变;血小板减少是晚期表现但非IPI评分项)1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主要诊断标准中,血红蛋白需≥?A.男性165g/L,女性160g/LB.男性185g/L,女性165g/LC.男性200g/L,女性180g/LD.男性170g/L,女性150g/L答案:B(2016年WHO标准:男性Hb≥185g/L,女性≥165g/L,或Hct≥0.56(男)/0.52(女),或有红细胞容量增加证据)13.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的目标是?A.完全血液学缓解(CHR)B.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C.主要分子学缓解(MMR)D.深度分子学缓解(DMR)答案:C(NCCN指南推荐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需达CHR,6个月达PCyR(费城染色体≤35%),12个月达CCyR,18个月达MMR(BCR-ABL1≤0.1%IS))14.以下哪种药物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A.利妥昔单抗B.达雷妥尤单抗C.贝林妥欧单抗D.帕妥珠单抗答案:A(利妥昔单抗(CD20);达雷妥尤单抗(CD38);贝林妥欧单抗(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帕妥珠单抗(HER2))1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CRAB”症状,其中“B”指?A.骨病(Bonedisease)B.肾功能不全(Renalinsufficiency)C.贫血(Anemia)D.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答案:A(CRAB标准:C=高钙血症(>2.75mmol/L),R=肾功能不全(肌酐>177μmol/L),A=贫血(Hb<100g/L或低于正常20g/L),B=骨病(溶骨病变、骨质疏松或压缩性骨折))1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APL患者诱导缓解的经典方案是?A.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B.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C.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答案:C(DA方案(3+7)是AML(非APL)的标准诱导方案;IA方案用于高危患者;VDLP是ALL方案;CHOP是NHL方案)1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的首选方法是?A.全脑放疗B.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C.大剂量阿糖胞苷静脉输注D.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答案:B(鞘内注射是CNSL预防和治疗的核心,常用MTX10-15mg+Ara-C40-50mg+地塞米松5mg,根据危险分层调整频率)18.以下哪种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A.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答案:C(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CML等;MDS属于髓系肿瘤伴病态造血)19.淋巴瘤AnnArbor分期中,“Ⅳ期”指?A.单个淋巴结区受累B.横膈同侧两个或以上淋巴结区受累C.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D.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如肝、骨髓)答案:D(AnnArbor分期:Ⅰ期(单个区域),Ⅱ期(横膈同侧≥2区域),Ⅲ期(横膈两侧区域),Ⅳ期(结外器官弥漫/播散受累,如骨髓、肝、肺等))20.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最易发生于?A.输注悬浮红细胞B.输注机采血小板C.输注辐照血液制品D.输注未辐照的血缘相关供者血液答案:D(TA-GVHD由输入的供者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引起,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或输注血缘相关未辐照血液,辐照可灭活淋巴细胞预防)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1.简述急性白血病(AL)的MICM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答案:MICM分型即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综合分型。-形态学(M):通过骨髓涂片瑞氏染色,结合细胞化学(如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区分AML(FAB分型M0-M7)和ALL(L1-L3)。-免疫学(I):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如AML的CD33、CD13,ALL的CD19、CD79a),明确细胞来源(B系/T系/髓系)及分化阶段。-细胞遗传学(C):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如t(15;17)见于APL,t(9;22)见于Ph+ALL),判断预后(如t(8;21)为AML有利预后,复杂核型为高危)。-分子生物学(M):检测融合基因(如BCR-ABL1、PML-RARA)或基因突变(如NPM1、FLT3-ITD),指导靶向治疗(如维A酸治疗AP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Ph+白血病)。临床意义:MICM分型是AL精准诊断、危险分层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2.列举3种常见化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答案:(1)蒽环类(如多柔比星):-不良反应: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急性: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脱发。-处理:限制累积剂量(多柔比星≤550mg/m²,联合放疗时≤450mg/m²);使用右雷佐生(心脏保护剂);监测LVEF(每2-3周期评估);粒细胞减少时予G-CSF支持。(2)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胰腺炎、肝酶升高。-处理:用药前皮试;缓慢输注并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避免高脂饮食,监测血淀粉酶;肝酶升高时予保肝治疗。(3)铂类(如顺铂):-不良反应:肾毒性(肾小管损伤)、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炎)、恶心呕吐。-处理:充分水化(输液3000ml/d)、利尿(甘露醇);使用阿米福汀(肾保护剂);预防性止吐(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神经毒性可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3.简述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标准(2022年WHO)。答案:MM诊断需满足至少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其中至少1项为①或②):主要标准: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60%;②血清M蛋白:IgG≥30g/L,IgA≥25g/L,IgM≥15g/L(IgM需排除WM),IgD≥10g/L,IgE≥10g/L;或尿M蛋白≥1g/24h;③活检证实浆细胞瘤。次要标准: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59%;②血清M蛋白未达主要标准(如IgG10-29g/L);③溶骨性骨病变(≥1处);④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尿(游离轻链比值异常,且受累/未受累≥100)。终末器官损害(CRAB):符合以下任意1项可直接诊断(无需骨髓/M蛋白达标):-高钙血症(校正钙>2.75mmol/L);-肾功能不全(肌酐>177μmol/L);-贫血(Hb<100g/L或低于正常20g/L);-骨病(溶骨病变、压缩性骨折)。4.简述淋巴瘤的诊断流程。答案:(1)临床评估:病史(B症状:发热>38℃、盗汗、6个月内体重减轻>10%)、查体(淋巴结大小、部位、活动度,肝脾肿大)。(2)影像学检查:-初筛:浅表淋巴结超声;-分期:增强CT(颈/胸/腹/盆腔)或PET-CT(评估代谢活性,指导活检部位);-结外受累:骨髓活检(怀疑播散)、胃肠镜(怀疑结外淋巴瘤)。(3)病理诊断(金标准):-淋巴结活检:完整切除淋巴结(避免细针穿刺),送病理科行HE染色、免疫组化(CD20、CD3、CD10、Bcl-2等)、流式细胞术(检测克隆性);-分子检测:FISH(如t(14;18)用于FL,MYC/BCL2/BCL6重排用于双打击淋巴瘤)、基因测序(如MYD88突变用于WM)。(4)分期与预后评估:-AnnArbor分期(结合淋巴结区及结外受累);-IPI评分(年龄、LDH、ECOG评分、临床分期、结外受累部位数)用于NHL;-IPS评分(年龄、性别、B症状、血沉、大纵隔、结外受累)用于HL。5.简述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预防与治疗。答案:预防(适用于高风险患者:高肿瘤负荷、快速增殖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高度侵袭性ALL/AML):-水化:化疗前24-48小时开始,液体量3000-4000ml/m²/d(维持尿量≥100ml/h);-降尿酸:别嘌醇(300-600mg/d,化疗前2-3天开始)或非布司他(40-80mg/d,避免与硫唑嘌呤联用);-拉布立酶(重组尿酸氧化酶):用于尿酸显著升高(>476μmol/L)或对别嘌醇耐药者,0.15-0.2mg/kg/d,静脉输注。治疗(出现TLS实验室异常或临床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葡萄糖+胰岛素(10U胰岛素+50%葡萄糖50ml)、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聚苯乙烯磺酸钙(降钾树脂),严重者血液透析;-高磷血症:低磷饮食,口服磷酸盐结合剂(司维拉姆),严重者透析;-低钙血症:无症状者暂不补(避免加重高磷),抽搐时予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推;-血液透析:指征为血钾>6.5mmol/L、血磷>2.1mmol/L、尿酸>600μmol/L、肌酐>442μmol/L或容量负荷过重。三、病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病例1患者,男,35岁,因“乏力、牙龈出血1周”就诊。既往体健。查体:T37.8℃,P92次/分,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2枚0.5cm×0.8cm淋巴结,质韧,无压痛,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常规:Hb75g/L,WBC28×10⁹/L,PLT22×10⁹/L,分类:原始细胞占65%。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82%,胞浆内可见Auer小体,POX染色(+)。流式细胞术:CD33(+)、CD13(+)、CD117(+)、HLA-DR(-)。染色体核型:t(15;17)(q22;q21)。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及依据?(5分)(2)需与哪些疾病鉴别?(5分)(3)初始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10分)答案:(1)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ML-M3)。依据:①临床表现:出血(牙龈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②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原始细胞比例高;③骨髓象:原始细胞>20%(WHO标准),可见Auer小体;④细胞化学:POX(+)(髓系特征);⑤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髓系),HLA-DR阴性(APL典型表型);⑥细胞遗传学:t(15;17)(q22;q21)(PML-RARA融合基因,APL特异性标志)。(2)鉴别诊断:①其他类型AML(如M2、M4):需通过染色体(t(15;17)为APL特有)及融合基因(PML-RARA)鉴别;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LL无Auer小体,POX(-),免疫表型为CD19、CD79a(B系)或CD3、CD7(T系)阳性;③类白血病反应:多有感染等诱因,原始细胞比例<2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升高,无染色体异常;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始细胞<20%,有病态造血(如粒系核分叶异常),无t(15;17)。(3)初始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治疗方案:①诱导缓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25-45mg/m²/d(分2次口服)联合砷剂(亚砷酸10mg/d静脉输注),替代方案为ATRA+蒽环类(如柔红霉素);②支持治疗:输注血小板(PLT<10×10⁹/L或有出血时)、红细胞(Hb<60g/L或症状明显);③DIC处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低分子肝素(预防微血栓,需监测APTT);④抗感染:发热时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怀疑真菌时加用伏立康唑。注意事项:①ATRA综合征:多见于治疗后2-21天,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胸腔/腹腔积液、体重增加、低血压,需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bid静脉注射,暂停或减量ATRA;②监测凝血功能(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每1-2天复查,直至DIC纠正;③治疗后7-14天复查骨髓,评估缓解情况;④分子学监测:定期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PCR法),持续阴性提示分子学缓解。病例2患者,女,60岁,因“反复腰痛3个月,加重1周”就诊。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腰部酸痛,活动后加重,未诊治。1周前搬重物后腰痛剧烈,无法站立。查体:T36.5℃,贫血貌,腰椎4-5棘突压痛(+),余无特殊。血常规:Hb85g/L,WBC5.2×10⁹/L,PLT180×10⁹/L。血生化:Ca²⁺3.2mmol/L(校正钙3.4mmol/L),Cr210μmol/L,UA500μmol/L,ALB30g/L,球蛋白55g/L。尿常规:蛋白(++),尿本周蛋白(+)。腰椎MRI:L4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溶骨样改变。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2)需完善哪些检查明确诊断?(6分)(3)初始治疗原则及具体措施?(8分)答案:(1)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伴CRAB症状(高钙血症、骨病、肾功能不全、贫血)。依据:①临床表现:腰痛(骨病)、贫血貌;②实验室检查:高钙血症(校正钙>2.75mmol/L)、肾功能不全(Cr>177μmol/L)、贫血(Hb<100g/L);③尿本周蛋白阳性(单克隆轻链);④腰椎MRI:溶骨病变及压缩性骨折(骨病)。(2)需完善的检查:①骨髓穿刺+活检:明确浆细胞比例(需≥10%)及形态(是否为克隆性浆细胞);②血清蛋白电泳(SPEP)+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M蛋白类型及克隆性;③游离轻链(FLC)检测:计算κ/λ比值(正常0.26-1.65,异常提示克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