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_第1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_第2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_第3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_第4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主要区别,表述错误的是()。A.风险监测以发现潜在风险为目的,监督抽检以判定产品合格性为目的B.风险监测的采样不针对具体生产经营者,监督抽检通常指向明确主体C.风险监测结果可直接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监督抽检结果可作为处罚依据D.风险监测指标包括未知风险因子,监督抽检以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为主2.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优先考虑的风险不包括()。A.已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的食品及危害因素B.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食品C.地方特色食品中仅本地消费的传统食品D.国际组织、其他国家通报的风险因素3.某省拟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风险监测,采样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仅采集大型连锁超市的主流品牌产品B.按照“随机抽样、覆盖全产业链”原则,涵盖生产、流通、餐饮环节C.优先采集近期投诉较多企业的产品D.仅采集生产日期在3个月内的产品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针对“农兽药残留”指标的检测,实验室应优先选择的标准是()。A.GB31658.1-2021《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B.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已废止)C.企业内部制定的快速检测方法D.行业标准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5.风险监测数据异常的判定标准不包括()。A.检测值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限量值B.检测值虽未超标,但显著高于历史监测数据的95%置信区间C.同一食品中首次检出新型危害物(如未列入标准的生物毒素)D.检测值与企业自检报告一致,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关于风险监测采样记录的要求,错误的是()。A.需记录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如某超市生鲜区A货架)B.需记录样品的规格、包装形式(如250mL/盒,利乐包装)C.采样人员仅需1名持有采样证的人员签字即可D.需记录样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7.某实验室在检测某批次散装小米时,检出黄曲霉毒素B₁含量为25μg/kg(国家标准限量为10μg/kg),正确的处理流程是()。A.直接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提醒消费者避免购买B.立即通知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并要求召回产品C.复核检测过程(如重复检测、更换检测人员),确认数据准确性后上报省级疾控中心D.将数据直接录入国家风险监测数据库,无需额外处理8.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暴露评估”的核心目的是()。A.确定危害物的毒性强度B.估算特定人群通过食品摄入危害物的量C.判定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D.分析危害物的污染来源9.下列关于风险监测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每批样品检测需同时做空白试验、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率试验B.实验室需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C.采样工具无需专用,普通塑料盒即可用于采集所有食品样品D.检测原始记录需包含仪器型号、试剂批号、操作人员等信息10.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主体是()。A.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B.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农业农村部D.海关总署11.针对“餐饮环节自制饮品”的风险监测,采样时应重点关注的环节是()。A.原料采购(如果汁浓缩液、糖)的储存条件B.饮品制作完成后2小时内的微生物指标C.消费者剩余饮品的二次污染情况D.杯具清洗消毒后的洗涤剂残留12.某省发现某品牌矿泉水亚硝酸盐含量(0.5mg/L)显著高于历史监测均值(0.1mg/L),但未超过国家标准(1.0mg/L),下一步应优先开展的工作是()。A.扩大采样范围,追溯水源地及生产加工过程B.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停止购买该品牌C.对生产企业进行行政处罚D.将数据标记为“正常波动”,无需处理1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生物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沙门氏菌B.副溶血性弧菌C.展青霉素D.诺如病毒14.关于风险监测结果的应用,错误的是()。A.为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B.直接作为判定食品合格与否的法律依据C.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风险预警信息D.用于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15.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若发现某样品检测值接近方法检出限(如检出限为0.1μg/kg,检测值为0.12μg/kg),正确的处理方式是()。A.判定为未检出,记录为“<0.1μg/kg”B.直接记录实际检测值,并标注“接近检出限”C.丢弃该样品数据,重新采样检测D.调整检测方法,降低检出限后重新检测16.某县疾控中心在开展风险监测时,发现某小作坊生产的豆瓣酱中苯甲酸含量(1.2g/kg)超出标准限量(1.0g/kg),正确的上报流程是()。A.直接向县级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由其进行调查处理B.先将数据录入国家监测数据库,再逐级上报至省级疾控中心C.隐瞒数据,避免引发社会恐慌D.仅记录在本地监测报告中,无需上报17.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化学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铅B.三聚氰胺C.河豚毒素D.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18.关于风险监测采样量的要求,正确的是()。A.液态样品采样量应不少于检测需求量的2倍B.固态样品采样量只需满足检测需求即可C.微生物检测样品采样量需不少于500gD.特殊样品(如珍稀食材)可减少采样量至检测需求量的1/219.某实验室在检测一批速冻水饺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历史均值为5%),此时应优先怀疑的环节是()。A.原料肉的运输过程温度控制B.水饺包装材料的卫生状况C.生产车间的空气洁净度(如沉降菌数量)D.消费者储存时的冰箱温度2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最终目标是()。A.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B.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量C.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D.收集食品行业的基础数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具有强制性。()2.风险监测可以不覆盖所有食品类别,但需优先选择高风险食品。()3.采样时,同一生产企业的同批次产品只需采集1份样品即可。()4.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仅取决于仪器设备的精度,与操作人员无关。()5.风险监测数据中,“未检出”应记录为“ND”,并标注方法检出限。()6.地方特色食品因消费范围小,无需纳入国家风险监测计划。()7.风险监测中发现的异常数据,需经至少2名检测人员复核确认后方可上报。()8.微生物检测样品需在4℃条件下运输,最长不超过24小时。()9.风险评估是风险监测的最终环节,无需与监测数据形成反馈。()10.进口食品的风险监测由海关部门负责,无需纳入国内监测体系。()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流程。2.列举5项风险监测采样过程中需重点记录的信息,并说明其意义。3.实验室在风险监测检测过程中,应采取哪些质量控制措施?(至少列出5项)4.当风险监测数据出现“超标但未达到预警阈值”或“未超标但显著异常”时,应分别采取哪些后续措施?四、案例分析题(共18分)背景:2023年5月,某省疾控中心在执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时,对辖区内30家小型餐饮店的自制奶茶开展监测,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糖精钠(甜味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塑化剂)。检测结果显示:-25家店的菌落总数超过GB19297-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参考限值:≤100CFU/mL),最高达1.2×10⁴CFU/mL;-10家店的糖精钠检出量为0.1-0.3g/kg(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奶茶中糖精钠最大使用量为0.15g/kg);-5家店的DBP检出量为0.5-1.2mg/kg(我国未制定食品中DBP限量标准,但欧盟标准为0.3mg/kg)。问题:1.分析该次监测中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可能原因(至少列出3点)。(6分)2.针对糖精钠部分超标的情况,应如何验证数据准确性并开展后续调查?(6分)3.对于DBP检出但无国内标准的情况,应如何处理并上报风险信息?(6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风险监测结果不直接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监督抽检结果可作为处罚依据)2.C(地方特色食品若存在跨区域流通或潜在风险,需纳入监测)3.B(风险监测需覆盖全产业链环节,确保代表性)4.A(优先采用最新国家标准,GB31658.1-2021为现行有效标准)5.D(检测值与企业自检一致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属于异常)6.C(采样需2名以上人员签字,确保可追溯)7.C(需复核数据准确性后上报,避免误判)8.B(暴露评估核心是估算人群摄入量)9.C(采样工具需专用,避免交叉污染)10.B(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风险监测计划)11.A(自制饮品风险多源于原料储存不当)12.A(需扩大采样追溯原因,而非直接采取行政或公众措施)13.C(展青霉素属于真菌毒素,为化学性危害)14.B(风险监测结果不直接作为合格判定依据)15.B(应记录实际值并标注,避免数据失真)16.B(需先录入国家数据库,再逐级上报)17.C(河豚毒素为生物性毒素)18.A(液态样品需至少2倍量,用于复检)19.C(生产车间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微生物污染)20.A(最终目标是保障公众健康)二、判断题1.×(风险监测是技术行为,无行政强制性)2.√(优先高风险食品符合资源优化原则)3.×(同批次产品需采集3份以上,保证代表性)4.×(操作人员技能是关键质量控制因素)5.√(“ND”需标注检出限,确保数据可追溯)6.×(地方特色食品可能存在独特风险,需纳入监测)7.√(异常数据需双人复核,避免误差)8.√(微生物样品需4℃运输,24小时内检测)9.×(风险评估需与监测数据形成反馈,优化监测计划)10.×(进口食品需纳入国内监测体系统一管理)三、简答题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流程:(1)收集风险信息:包括国内外疫情、投诉举报、科研文献、监管部门通报等;(2)风险评估:组织专家对收集的风险因素进行危害性、暴露量、人群易感性分析;(3)确定监测内容:明确食品类别、监测指标、采样区域(覆盖高风险地区)、采样量及检测方法;(4)征求意见:向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及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征求意见;(5)发布实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省级制定实施方案并落实。2.采样需重点记录的信息及意义:(1)采样地点(具体位置):用于追溯污染来源,分析区域风险特征;(2)样品规格与包装:不同包装可能影响污染途径(如塑料包装可能迁移塑化剂);(3)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评估储存时间对危害因素的影响(如过期食品微生物易超标);(4)储存条件(如冷藏/常温):验证储存是否符合要求(如冷链中断可能导致微生物增殖);(5)采样人员及时间:确保采样过程可追溯,避免人为误差。3.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1)人员培训: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定期参加技能考核;(2)仪器校准:使用前校准并记录(如天平、色谱仪),定期计量检定;(3)试剂管理:使用符合标准的试剂(如色谱纯溶剂),记录批号及有效期;(4)空白试验:每批样品检测需做空白,排除环境或试剂污染;(5)平行样检测:每10份样品做1份平行样,相对偏差应≤10%;(6)加标回收率:每批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应在80%-120%范围内;(7)能力验证:每年参加至少1次国家级或省级能力验证项目。4.数据异常的后续措施:(1)超标但未达预警阈值(如标准限量10μg/kg,检测值12μg/kg):①复核检测过程(重复检测、更换试剂),确认数据准确性;②扩大同区域、同企业的采样量,分析是否为偶发或普遍问题;③向监管部门通报,建议加强对该企业的监督抽检;④纳入下一年度监测计划,增加监测频次。(2)未超标但显著异常(如历史均值5μg/kg,本次检测均值20μg/kg):①追溯采样环节(是否储存不当)、检测环节(是否仪器故障);②开展暴露评估,估算人群摄入该危害物的风险水平;③组织专家论证,判断是否存在新的污染途径(如原料产地环境污染);④向国家风险监测中心报告,建议调整监测指标或增加风险预警。四、案例分析题1.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可能原因:(1)原料储存不当:奶茶常用的鲜奶、椰果等原料未在4℃以下冷藏,导致微生物增殖;(2)加工过程污染:操作人员未戴手套、口罩,或制作工具(如搅拌勺、杯子)清洗消毒不彻底(如仅用清水冲洗,未高温消毒);(3)储存时间过长:奶茶制作后未及时售出,在常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微生物快速繁殖;(4)水源污染:制作奶茶用的自来水未经过滤或消毒,携带大肠杆菌等微生物。2.糖精钠超标数据的验证与调查:(1)数据验证:①实验室复核:重新检测原样品(保留的备份样),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原理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