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9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举行主题为“山河不忘,浩气长存”的纪念活动,请你参与。1.(2分)请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正楷准确、端正地书写活动主题“山河不忘,浩气长存”。【拟写宣传文稿】2.(6分)下面是你所在小组拟写的宣传文稿,请修改完善。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用热血和生命【甲】(A.捍B.撼)卫祖国山河,用智慧与无私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80年光阴流转,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我们记忆深处。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一跃壮山河;刘老庄连,血战到底抗顽敌;“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革命先辈们以铁肩担道义,____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____了强大的精神力量,____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乙】殷殷(A.yānB.yīn)之情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忠于国家使命。纪念不仅是对未来的照亮,更是对历史的回望!(1)同学们阅读文稿时,对【甲】【乙】两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请你选出正确项。【甲】【乙】(2)同学们对文稿横线处依次填哪个词意见不同,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铸就挺起凝聚B.挺起铸就凝聚C.铸就凝聚挺起D.挺起凝聚铸就(3)文稿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参观家书博物馆】3.(4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书博物馆,请你参与活动。致儿子: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致母亲: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左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日致战友: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下面是同学们看到三封家书时与解说员的对话,请你根据情境补写对话内容。解说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家书或语之切切或言之铮铮。大家读完有什么感想呢?小语:我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嘱托。我:①。小文:读张自忠烈士的书信,战友间同仇敌忾的报国誓言深深感染着我。解说员: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该如何践行书信中的精神呢?小美:我会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让奉献精神得到发扬。我:②。解说员:同学们的发言让人振奋。原来,那些革命先辈从来没有真正离开,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行动中传承。【撰写学习心得】4.(7分)纪念活动后,班级向同学们征集学习心得。________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青年人要有志向,守气节,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青年人要有理想,肯攀登,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②____,一览众山小。”青年人更要有胸怀,懂奉献,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③____,④____。”新时代,新使命。愿吾辈青年有如秋瑾《满江红》中“算平生肝胆,⑤”的济世情怀,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同行!(1)小真写下了上面的学习心得,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标题。(2)请你将学习心得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①②③④⑤二、阅读(41分)5.(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时雨春风,沾被①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若冰霜剥落,则生意③萧索,日就枯槁矣。……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④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节选自王阳明《训蒙大意》,有删改)[注]①被:及,遍及。②发越:散发。③生意:生机,生命力。④调理:管教,训练。(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翻译画横线句子。文言语句方法提示释词译句潜消其鄙吝课内迁移:潜滋暗长(《白杨礼赞》)潜:课内迁移: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默化其顽钝对称结构: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默化其顽钝:(2)选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请说说选文带来哪些教育启示。6.(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雪夜小屋①从承德去塞罕坝,春节前后正是路难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下坝回姥姥家过春节了,好在祥林叔叔刚好办完事要返回坝上,姥爷拜托他把我捎回林场。②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了傍晚,大如馒头片的雪花落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被冻在了上面。③祥林叔叔慢慢停下车,摇下车窗,往远处望了望。④“小琳,雪太大,咱们不能继续走了。乌日娜阿妈家就在附近,咱们去借宿一晚。我可是向你爸爸妈妈保证过的,必须把你安全送回他们身边。”⑤祥林叔叔和爸爸是同学、同事,更是最要好的朋友。祥林叔叔的老家在山东济南,爸爸的老家是湖北洪湖,天南地北的两人,缘分却不浅。⑥之前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还不认识的时候,塞罕坝的地上只有石头、沙子、衰草和树墩子,放眼望去一棵树都没有。1962年,国家下决心在坝上建一座大林场,种好多好多树,阻挡风沙。也就是在那一年,祥林叔叔和爸爸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来到了荒山秃岭的塞罕坝。国家考察队在坝上考察了三天,最终才在红松洼找到了一棵存活的落叶松。爸爸说,有这一棵松,以后就能种出一片森林。在坝上的这些年,他们每天就做一件事:努力种活每一棵树,让荒原变林海。现在,小树苗越种越多,已经像铺下的毛绒绿毯子,盖住了越来越多的荒山秃岭。⑦车在雪地里停了下来。在白茫茫的雪雾中,终于,我们看到了【A】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祥林叔叔说:“小琳,咱们到啦!那就是乌日娜阿妈的小屋!”⑧还没等祥林叔叔的手拍上栅栏门上的铜铃铛,屋门就开了,【B】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一位穿着羊皮袍子,梳着两根花白辫子的老奶奶走了出来。⑨“乌日娜阿妈,我是林场的祥林。”“祥林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在路上?走不了的。住下吧。快进去,喝点儿热奶茶。”⑩炉子上的大水壶里煮好了奶茶,乌日娜奶奶一边倒好两碗奶茶递给我们,一边看着祥林叔叔问:“祥林,你不是山东的吗?你把娃娃接到坝上去?”乌日娜奶奶又好奇地转头望向我。⑪祥林叔叔笑了,回答道:“这是我同学萧一凡的大女儿萧小琳。小琳的妈妈当初从承德来坝上,还在您家大炕上睡过一晚呢。那个梳着两根小短辫的姑娘——关思雅。”⑫乌日娜奶奶一把抱住我:“哎哟,乖乖,是思雅的闺女,像小树一样,长得好快呀!今天晚上和奶奶睡大炕。”⑬说着,乌日娜奶奶就拿着煤油灯,走进有大炕的房间,打开箱柜、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⑭我和乌日娜奶奶躺在大炕上,炕越来越热,奶奶睡在靠窗的一边,我睡在里面。⑮乌日娜奶奶小声说:“那是夏天金莲花快开完的时候,坝上的风已经开始刮了。你妈妈是第一次来坝上。和她一起来的也都是城里娃娃,个个都像金莲花那么美、那么嫩。这些学生娃在我的屋子里笑呀,唱呀,屋子都变得亮堂起来。她们说要留在塞罕坝,我心疼。那里不能住人的哟,就是一片沙子海,没有一间屋子呀。但是她们跟我说,‘乌日娜阿妈,我们就是去种树的,而且要种出一片树海,让那里变成大森林。’我那时根本不信。不要说森林,就是种活一棵树,都是很难的。谁知道思雅听了我的灰心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她眼睛亮闪闪的,耐心地对我说,‘阿妈,我们有知识,懂科学,会想办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的。我们还有很多拖拉机,可以大批量机械造林。我们更有青春的力量,不种出一片森林,决不下坝!’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来了那么多学生娃,种的树满坡满谷都是,全都活了,而且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海。”⑯乌日娜奶奶说着,说着……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乌日娜奶奶睡着了吧。⑰____。(节选自保冬妮长篇小说《童年树》,有删改)(1)请你以文中“小琳”的口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2)文中【A】【B】画波浪线处的描写,内容与意境相似,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3)以下是选文的两个不同结尾,请你任选其一作为第⑰段,并说明理由。【甲】窗外的雪光透过窗户上的缝隙照进了屋子。妈妈住在乌日娜奶奶家的时候,是靠窗睡,还是睡在我这个位置呢?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乙】我也沉沉地睡去,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4)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塞罕坝开拓者的敬意。7.(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用什么计时法呢①在十二时辰计时法诞生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方法巧妙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划分方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其实际所指时间往往会有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也会有差异。②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古人用什么计时工具呢①古人发现物体阴影与时间的关系后,发明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但由于对太阳的依赖,导致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②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汉武帝之前的单壶泄水型沉箭式漏刻,是通过水从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2024年5月)【材料三】古今计时法对照表时称计时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十二时辰计时子丑寅卯辰巳现代计时23—1时1—3时3—5时5—7时7—9时9—11时时称计时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计时午未申酉戌亥现代计时11—13时13—15时15—17时17—19时19—21时21—23时(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四】古人的计时方法不仅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对时间的把握,更体现了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时称计时法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2)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手绘的计时器示意图,请你根据【材料二】推断计时器名称并简述设计思路。①计时器名称:②设计思路:(3)请你任选【甲】【乙】中一首诗词,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时称计时角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甲】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5分)名著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会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也就是说,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你会产生只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请任选以下一本名著,谈谈你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备选名著:《艾青诗选》《儒林外史》《海底两万里》三、写作(40分)9.(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以上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5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9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举行主题为“山河不忘,浩气长存”的纪念活动,请你参与。1.(2分)请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正楷准确、端正地书写活动主题“山河不忘,浩气长存”。【解答】书写时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笔画顺序要清楚、规范,还要注意“浩、存”等易错字的书写。答案:山河不忘,浩气长存【拟写宣传文稿】2.(6分)下面是你所在小组拟写的宣传文稿,请修改完善。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用热血和生命【甲】(A.捍B.撼)卫祖国山河,用智慧与无私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80年光阴流转,历史的回响依然激荡在我们记忆深处。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一跃壮山河;刘老庄连,血战到底抗顽敌;“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革命先辈们以铁肩担道义,____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____了强大的精神力量,____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乙】殷殷(A.yānB.yīn)之情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忠于国家使命。纪念不仅是对未来的照亮,更是对历史的回望!(1)同学们阅读文稿时,对【甲】【乙】两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请你选出正确项。【甲】A【乙】B(2)同学们对文稿横线处依次填哪个词意见不同,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DA.铸就挺起凝聚B.挺起铸就凝聚C.铸就凝聚挺起D.挺起凝聚铸就(3)文稿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解答】答案:(1)【甲】A;【乙】B(2)D(3)纪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照亮!【参观家书博物馆】3.(4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家书博物馆,请你参与活动。致儿子: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致母亲: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左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日致战友: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下面是同学们看到三封家书时与解说员的对话,请你根据情境补写对话内容。解说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家书或语之切切或言之铮铮。大家读完有什么感想呢?小语:我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嘱托。我:①在读左权写给母亲的书信时,我感受到他为民族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决心。小文:读张自忠烈士的书信,战友间同仇敌忾的报国誓言深深感染着我。解说员: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该如何践行书信中的精神呢?小美:我会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让奉献精神得到发扬。我:②我会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轻易放弃,像革命先辈一样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传承他们的拼搏精神。解说员:同学们的发言让人振奋。原来,那些革命先辈从来没有真正离开,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我们的行动中传承。【解答】答案:示例:①在读左权写给母亲的书信时,我感受到他为民族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决心。②我会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轻易放弃,像革命先辈一样坚定信念,努力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传承他们的拼搏精神。【撰写学习心得】4.(7分)纪念活动后,班级向同学们征集学习心得。________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青年人要有志向,守气节,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青年人要有理想,肯攀登,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②____,一览众山小。”青年人更要有胸怀,懂奉献,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③____,④____。”新时代,新使命。愿吾辈青年有如秋瑾《满江红》中“算平生肝胆,⑤”的济世情怀,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时代同行!(1)小真写下了上面的学习心得,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标题。(2)请你将学习心得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①匹夫不可夺志也②会当凌绝顶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化作春泥更护花⑤因人常热【解答】答案:(1)《传承先辈精神,勇担时代使命》(2)①匹夫不可夺志也②会当凌绝顶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化作春泥更护花⑤因人常热二、阅读(41分)5.(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时雨春风,沾被①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若冰霜剥落,则生意③萧索,日就枯槁矣。……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④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节选自王阳明《训蒙大意》,有删改)[注]①被:及,遍及。②发越:散发。③生意:生机,生命力。④调理:管教,训练。(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翻译画横线句子。文言语句方法提示释词译句潜消其鄙吝课内迁移:潜滋暗长(《白杨礼赞》)潜:暗暗地,悄悄地课内迁移: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庸俗,浅陋默化其顽钝对称结构: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默化其顽钝:默默感化他们顽固愚钝的品性。(2)选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请说说选文带来哪些教育启示。【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第一空,潜消其鄙吝(句意):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吝啬。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潜”在“潜滋暗长”中是“暗暗地,悄悄地”的意思,迁移到本文中,“潜消其鄙吝”中的“潜”应解释为“暗暗地,悄悄地”。第二空,潜消其鄙吝(句意):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吝啬。肉食者鄙(句意):做大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鄙”在这里面的意思是“浅陋”,迁移到本文中,“潜消其鄙吝”中的“鄙”应解释为“庸俗,浅陋”。第三空,可巧用“对称结构法”来译句。“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前后句式对称,“潜消”对应“默化”,“其鄙吝”对应“其顽钝”。“潜消”是“暗暗消除”,“默化”可理解为“默默感化”;“鄙吝”指鄙俗吝啬的品行,“顽钝”指顽固愚钝的品性。所以整句可翻译为:默默感化他们顽固愚钝的品性。(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画波浪线句子“譬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一句,将顺应儿童天性、鼓舞其内心的教育方式比作滋润草木的时雨春风,形象地展现了正向教育能让儿童如草木般蓬勃生长的积极效果;“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则将压抑、约束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比作摧残草木的冰霜,生动体现了不当教育会导致儿童天性萎缩的消极后果。通过这两个比喻,使抽象的教育道理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易理解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画波浪线句子中作者将“譬时雨春风滋养草木”与“冰霜剥落摧残草木”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对应到教育中,即“顺应、鼓舞儿童天性”与“压抑、约束儿童”两种方式的对比。前者带来“萌动发越”的生机,后者导致“日就枯槁”的衰败,通过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给予正向鼓舞,才能促进其不断进步”的核心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文中第①段“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可知,儿童天性喜嬉戏、怕拘束,如同草木需舒展生长。由此启示教育应尊重儿童天性,像“时雨春风”滋养草木一样,给予其自由发展的空间,而非以强制约束压制天性;根据文中第①段“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知,让儿童内心喜悦、精神振奋,才能推动其主动进步。这启示教育中应注重情感激励,通过肯定、鼓舞让儿童保持积极心态,促进其主动成长;根据文中第①段“冰霜剥落”可知,作者用草木枯槁类比错误教育的危害,启示教育需避免负面压制(如严苛约束、批评打击),应创设如“时雨春风”般的积极环境,让儿童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根据文中第②段“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钝”可知,教育应通过顺应引导、逐步调理,在不知不觉中改善儿童的品性。这启示教育需注重潜移默化,而非强制灌输,通过长期的正向影响实现儿童品德与能力的提升。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①暗暗地,悄悄地②庸俗,浅陋③默默感化他们顽固愚钝的品性。(2)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以“譬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比喻对儿童正向引导的积极作用,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比喻错误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将二者进行对比,形象且突出地论证了教育应顺应、鼓舞儿童天性,才能使其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观点。使观点直观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①顺应天性引导:教育要像“譬时雨春风”滋养草木一样顺应孩子天性,激发其内在积极性,而非摧残压抑。②重视情感激励:让孩子“中心喜悦”,以正向情感鼓励、肯定他们,促使其完善品性。③营造积极环境:避免“冰霜”式的负面干预,创设利于天性发展、情感成长的教育环境。④潜移默化育人:通过“顺导”“调理”,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改变孩子的“鄙吝”“顽钝”,实现其品德的提升。6.(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雪夜小屋①从承德去塞罕坝,春节前后正是路难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下坝回姥姥家过春节了,好在祥林叔叔刚好办完事要返回坝上,姥爷拜托他把我捎回林场。②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到了傍晚,大如馒头片的雪花落在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雨刮器也被冻在了上面。③祥林叔叔慢慢停下车,摇下车窗,往远处望了望。④“小琳,雪太大,咱们不能继续走了。乌日娜阿妈家就在附近,咱们去借宿一晚。我可是向你爸爸妈妈保证过的,必须把你安全送回他们身边。”⑤祥林叔叔和爸爸是同学、同事,更是最要好的朋友。祥林叔叔的老家在山东济南,爸爸的老家是湖北洪湖,天南地北的两人,缘分却不浅。⑥之前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还不认识的时候,塞罕坝的地上只有石头、沙子、衰草和树墩子,放眼望去一棵树都没有。1962年,国家下决心在坝上建一座大林场,种好多好多树,阻挡风沙。也就是在那一年,祥林叔叔和爸爸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没有丝毫犹豫,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来到了荒山秃岭的塞罕坝。国家考察队在坝上考察了三天,最终才在红松洼找到了一棵存活的落叶松。爸爸说,有这一棵松,以后就能种出一片森林。在坝上的这些年,他们每天就做一件事:努力种活每一棵树,让荒原变林海。现在,小树苗越种越多,已经像铺下的毛绒绿毯子,盖住了越来越多的荒山秃岭。⑦车在雪地里停了下来。在白茫茫的雪雾中,终于,我们看到了【A】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祥林叔叔说:“小琳,咱们到啦!那就是乌日娜阿妈的小屋!”⑧还没等祥林叔叔的手拍上栅栏门上的铜铃铛,屋门就开了,【B】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一位穿着羊皮袍子,梳着两根花白辫子的老奶奶走了出来。⑨“乌日娜阿妈,我是林场的祥林。”“祥林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在路上?走不了的。住下吧。快进去,喝点儿热奶茶。”⑩炉子上的大水壶里煮好了奶茶,乌日娜奶奶一边倒好两碗奶茶递给我们,一边看着祥林叔叔问:“祥林,你不是山东的吗?你把娃娃接到坝上去?”乌日娜奶奶又好奇地转头望向我。⑪祥林叔叔笑了,回答道:“这是我同学萧一凡的大女儿萧小琳。小琳的妈妈当初从承德来坝上,还在您家大炕上睡过一晚呢。那个梳着两根小短辫的姑娘——关思雅。”⑫乌日娜奶奶一把抱住我:“哎哟,乖乖,是思雅的闺女,像小树一样,长得好快呀!今天晚上和奶奶睡大炕。”⑬说着,乌日娜奶奶就拿着煤油灯,走进有大炕的房间,打开箱柜、拿出褥子、被子和枕头。⑭我和乌日娜奶奶躺在大炕上,炕越来越热,奶奶睡在靠窗的一边,我睡在里面。⑮乌日娜奶奶小声说:“那是夏天金莲花快开完的时候,坝上的风已经开始刮了。你妈妈是第一次来坝上。和她一起来的也都是城里娃娃,个个都像金莲花那么美、那么嫩。这些学生娃在我的屋子里笑呀,唱呀,屋子都变得亮堂起来。她们说要留在塞罕坝,我心疼。那里不能住人的哟,就是一片沙子海,没有一间屋子呀。但是她们跟我说,‘乌日娜阿妈,我们就是去种树的,而且要种出一片树海,让那里变成大森林。’我那时根本不信。不要说森林,就是种活一棵树,都是很难的。谁知道思雅听了我的灰心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她眼睛亮闪闪的,耐心地对我说,‘阿妈,我们有知识,懂科学,会想办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的。我们还有很多拖拉机,可以大批量机械造林。我们更有青春的力量,不种出一片森林,决不下坝!’十几年,接连不断地来了那么多学生娃,种的树满坡满谷都是,全都活了,而且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海。”⑯乌日娜奶奶说着,说着……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乌日娜奶奶睡着了吧。⑰____。(节选自保冬妮长篇小说《童年树》,有删改)(1)请你以文中“小琳”的口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2)文中【A】【B】画波浪线处的描写,内容与意境相似,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3)以下是选文的两个不同结尾,请你任选其一作为第⑰段,并说明理由。【甲】窗外的雪光透过窗户上的缝隙照进了屋子。妈妈住在乌日娜奶奶家的时候,是靠窗睡,还是睡在我这个位置呢?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乙】我也沉沉地睡去,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4)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对塞罕坝开拓者的敬意。【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以“小琳”的口吻复述故事,需要深入文章的具体情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的逻辑来叙述。文章描述了“我”(小琳)在雪夜被祥林叔叔带往乌日娜阿妈家借宿的经过,期间听到了关于父母和祥林叔叔等年轻一代在塞罕坝艰苦奋斗、植树造林的故事。(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描写。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描写,虽然都涉及到了灯光的描写,但具体内容和意境有所不同,且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也不同,因此不能互换。A】处“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是从远处对乌日娜阿妈家小屋灯光的整体描绘,它象征着希望和温暖,为“我们”在雪夜中找到借宿之地提供了指引。而【B】处“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则是从近处对灯光的细致刻画,它营造了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两处描写各有侧重,一处是远观的整体印象,一处是近看的细节描绘,因此不能互换。(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衔接。选择结尾需要结合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情感基调,以及结尾与上文的衔接和呼应。文章通过“我”的视角,讲述了雪夜借宿和听乌日娜阿妈讲述塞罕坝奋斗故事的过程,表达了对父母和祥林叔叔等开拓者的敬意和怀念。选择【甲】作为第⑰段。这个结尾与上文紧密相连,通过“我”对妈妈当年睡在窗边的想象,以及对土炕温暖的感受,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同时,“我好像睡在阳光里”的描写,也寓意着“我”对塞罕坝开拓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符合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而【乙】虽然也表达了“我”对妈妈和当年种树情景的怀念,但“在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她梳着两根小短辫,笑着和同学们种树。似乎那又不是妈妈,是我。”这样的描写与上文的衔接不够自然,且略显突兀,因此不适合作为结尾。(4)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文章通过乌日娜阿妈的讲述,展现了父母和祥林叔叔等年轻一代在塞罕坝艰苦奋斗、植树造林的历程,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让荒原变成了林海。结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需要具体阐述这种精神在塞罕坝开拓者身上的体现。示例:塞罕坝的开拓者们,你们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为指引,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荒原上,你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在风沙中,你们坚守信念,砥砺前行。你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坚持与奋斗。如今,塞罕坝已经变成了绿洲,这是你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你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你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答案:(1)那天,从承德去塞罕坝的路上,雪下得特别大,祥林叔叔决定带我去乌日娜阿妈家借宿。到了那里,乌日娜阿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我妈妈和爸爸当年在塞罕坝种树的故事。我听着那些故事,感受着土炕的温暖,不知不觉就睡着了。(2)不可以互换。【A】处描写的是“一小团玉米饼似的金黄色光芒”,这是从远处看到的乌日娜阿妈家小屋的灯光,给人一种希望和温暖的感觉;而【B】处描写的是“一束温暖的暗橘黄色光亮从门里照射出来,那是煤油灯的光亮”,这是从近处看到的灯光,更具体地描绘了灯光的颜色和来源。两处描写虽然内容与意境相似,但一处是远观,一处是近看,所以不能互换。(3)选择【甲】作为第⑰段。理由:这个结尾与上文乌日娜阿妈讲述的故事相呼应,通过“我”对妈妈当年睡在窗边的想象,以及“身子下的土炕真暖和呀,我好像睡在阳光里”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符合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而【乙】的描写略显突兀,与上文的衔接不够自然。(4)塞罕坝的开拓者们,你们牢记使命,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在荒原上种出了一片片林海。你们坚持绿色发展,用科学的方法让树苗在沙漠里扎根,让荒原变成了绿洲。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你们是塞罕坝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7.(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用什么计时法呢①在十二时辰计时法诞生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方法巧妙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划分方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其实际所指时间往往会有不同。如夏季日出早、日入晚,冬季则日出晚、日入早。晴天和阴天也会有差异。②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古人用什么计时工具呢①古人发现物体阴影与时间的关系后,发明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但由于对太阳的依赖,导致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②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汉武帝之前的单壶泄水型沉箭式漏刻,是通过水从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天文杂谈》2023年9月、2024年5月)【材料三】古今计时法对照表时称计时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十二时辰计时子丑寅卯辰巳现代计时23—1时1—3时3—5时5—7时7—9时9—11时时称计时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计时午未申酉戌亥现代计时11—13时13—15时15—17时17—19时19—21时21—23时(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四】古人的计时方法不仅细腻地描绘了古人对时间的把握,更体现了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时称计时法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2)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手绘的计时器示意图,请你根据【材料二】推断计时器名称并简述设计思路。①计时器名称:受水型漏刻②设计思路: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供水壶通过多级补偿的方式保持水流量的稳定,水流入受水壶,使受水壶内水位上升,浮箭随之上升,通过观察浮箭上的刻度判断时间。(3)请你任选【甲】【乙】中一首诗词,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时称计时角度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甲】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答】(1)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唐代以后逐渐普及开来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展现出更为精细且均匀的时间划分特点:从夜半时分起始,将一日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辰作为标记”可知,十二时辰计时法把一天“均匀切割”为十二个时段,时间划分精细且均匀,能让人们更规整、稳定地把握时间节奏,符合科学计时对“均匀性、规律性”的需求,体现出科学性。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可知,漏刻通过“多级补偿供水”的设计(增加供水壶数量),能保持水流量稳定,进而提升计时精准度;同时,材料二第①段提到“日晷等工具在阴天和夜间不起作用,漏刻的诞生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说明漏刻可摆脱太阳依赖,在阴天、夜间持续计时,适用场景更广泛,这些设计和特点都体现了漏刻的科学性。(2)第一空: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示意图呈现“供水壶、受水壶、浮箭”结构可知,与受水型漏刻构造完全匹配,故此处填写受水型漏刻。第二空: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漏刻中的‘漏’是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受水型漏刻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在供水壶的设计上,为了保持水流量的稳定,人们又加了一只、二只乃至三只供水壶,通过二级、三级、四级补偿的方式,提高计时的精准度”,示意图呈现“多级供水壶→受水壶→浮箭”结构可知,材料明确受水型漏刻有供水壶、受水壶,且为稳水流要“多级补偿(加多个供水壶)”;同时,漏刻靠“浮箭刻度”计时,结合生活逻辑,水流进受水壶会让水位上升,带动浮箭上升,从而能通过刻度读时间。故设计思路为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供水壶通过多级设置(加多个壶)补偿,保持水流量稳定;水流入受水壶使水位上升,浮箭随水位上升,依据浮箭刻度判断时间。(3)需结合材料三时称计时法知识、材料四“时称入诗的人文内涵”,分析诗词中时称词的表达效果。示例一:根据材料三“时称计时——黄昏”对应对应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现代计时19—21时,可知“黄昏”是古时时称,代表傍晚天色渐暗的时段。陆游词中“已是黄昏独自愁”,用“黄昏”点明梅花所处时间背景——傍晚昏暗、寂寥的环境。材料四提到时称计时法入诗“体现古人深邃人生思考”可知,“黄昏”在此渲染孤寂、凄凉氛围,梅花“独自愁”与黄昏暮色交融,既契合材料三时称的时间指向,又借材料四的人文关联,托物言志,以黄昏梅花的孤独,隐喻诗人仕途坎坷、孤独坚守的心境。示例二:根据材料三“时称计时——鸡鸣”对应十二时辰中的“丑时”,现代计时1—3时,可知“鸡鸣”是古时时称,代表凌晨天未亮、鸡鸣报晓的时段。王安石诗中“闻说鸡鸣见日升”,用“鸡鸣”设定特殊时间场景——在凌晨鸡鸣时分,登塔可睹日出奇观。根据材料四提到时称计时法入诗“体现古人深邃人生思考”可知,“鸡鸣”在此营造出超越常规的时间意境,凌晨鸡鸣本是黑暗将尽、黎明欲晓之际,呼应“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进取精神,借材料三时称的时间独特性,结合材料四的人文关联,凸显诗人积极向上、胸怀天下的胸襟,以早行之举喻志向高远。答案:(1)①十二时辰计时法的科学性在于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划分精细且均匀;②漏刻计时工具的科学性在于不受昼夜、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计时稳定且更精准。(2)①受水型漏刻②由供水壶和受水壶组成,供水壶通过多级补偿的方式保持水流量的稳定,水流入受水壶,使受水壶内水位上升,浮箭随之上升,通过观察浮箭上的刻度判断时间。(3)示例一:甲词中的“黄昏”对应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现代计时为19﹣21时。此时段天色渐暗,渲染了凄凉氛围,描绘出梅花在风雨中独自愁苦的情态,表现了词人的孤寂之情。示例二:乙诗中的“鸡鸣”对应十二时辰中的“丑时”,现代计时为1﹣3时。这一时段鸡开始鸣叫,预示着黎明将至,“闻说鸡鸣见日升”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视野开阔的画面,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8.(5分)名著阅读。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会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也就是说,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你会产生只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请任选以下一本名著,谈谈你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备选名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服务器设备预防性维护与维保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豆育种研发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党建联学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低碳环保住宅项目房地产开发居间协议
- 2025版级配碎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施工合同
- 2025年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同
- 2025年高效节能电气系统安装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担保协议书
- 中铁集团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三项目部合同管理办法
- 股东债务共同承担协议书
- 遗传学第三章第三节基因互作与环境
-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脑结构与功能
- 齿轮式攻牙机安全操作规程
- 水蓄冷节能方案
-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GB/T 15168-2013振动与冲击隔离器静、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