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_第1页
6.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_第2页
6.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_第3页
6.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_第4页
6.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控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目录CONTENTSA教材知识探究B知识分类解析C课后分层作业一、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1.甲烷(CH4)燃烧条件燃烧现象(产物)在空气中(氧气不充足)火焰呈黄色,放出热量,伴随黑烟(生成

炭黑,也有CO、CO2和H2O生成)在氧气中(氧气充足)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热(只生成

⁠)CO2

H2O

A

教材知识探究2.含碳、氢元素的燃料充分燃烧时,碳元素转化为

⁠,

氢元素转化为

。如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

⁠。CO2

H2O

3.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碳在氧气供给充足和不充足

时燃烧的产物不同。

(2)碳不充分燃烧(O2不充足):

⁠。4.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

充分燃烧,产生

⁠。另外煤气泄漏或燃料气体的不充分

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

CO

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空气)的浓度,如用鼓风机向炉火中鼓入空气,

使燃烧更旺。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加工成蜂窝煤;将作

燃料的大木料加工成小木料;木柴架空燃烧。三、一氧化碳(拓展)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2.化学性质

(3)毒性:吸入体内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

3.工业制取(1)CO2通过炽热的炭层,可转变成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四、氢气的燃烧与爆炸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纯净的氢气,点燃,刚开始时氢气安静

地燃烧,片刻后发生爆炸。五、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如煤粉尘、面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

达到

时,遇到明火就会

⁠,导致气体

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所以在油

库、矿井等场所一定要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

⁠。

规律方法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由物理膨胀导致的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气球爆炸等。爆炸极限

剧烈燃烧

严禁烟火

检验气体的纯度

六、爆炸的预防1.家里的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

⁠。2.油库、煤矿、纺织厂和化工厂等地方要做到

⁠、

通风。通

严禁烟火

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1.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

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可燃

气体的爆炸极限,如氢气在通常状况下的爆炸极限是4.0%~

75.0%。2.可燃气体的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

可燃气体的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上限。浓度

八、安全防护标识

知识点一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为使图中所示的燃料充分燃烧,对应措施不合理的是

A

)AB

知识分类解析【解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大燃气进气能增加可燃物

的量,但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将汽油喷成雾状、木材架

空、煤块变煤粉,均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

料充分燃烧。知识点二

易燃、易爆知识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明火,会发生爆炸的是

D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粒④棉尘⑤天然气A.

①B.

①②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解析】氢气、汽油蒸气、面粉尘粒、棉尘、天然气都是易

燃物,与空气混合后接触明火,若达到爆炸极限,就会发生

爆炸。D1.

[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

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B

)A.

风箱拉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

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C.

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

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C

课后分层作业123456782.《墨经》中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

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成分为炭

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黑烟是由松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B.

炉膛口的大小会影响炭黑的产量C.

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D.

松木是含碳的燃料,该过程可能会产生COC123456783.

[2024·枣庄]生活处处即化学,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B

)A.

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浓度B.

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

油锅着火放入青菜后熄灭——降低油的着火点D.

移除炉灶内的木柴后灶火熄灭——隔绝空气B123456784.了解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B.

夜间发现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C.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D.

室内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离开B123456785.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某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

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的标志是(

A

A.

禁止烟火 B.

注意行人

C.

当心中毒 D.

当心腐蚀A123456786.易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

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达到

一定浓度时,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D

)A.

甲烷B.

氢气C.

一氧化碳D.

氮气D12345678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可燃粉尘爆炸。用打气筒向容器内

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实验中若没有软橡胶片,爆炸就不会发生B.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C.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造成温度下

降至石蜡的着火点以下D.

打气后发生爆炸,说明这类场所要严禁烟火C12345678

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

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任务一:认识燃烧、爆炸和自燃(1)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自燃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属于

⁠(填反应类型),其反应的剧烈程度由低到

高依次为自燃、燃烧和爆炸。氧化反应

12345678(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可能导致爆炸。下列

混合物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A.

煤气和空气B.CO和N2C.

面粉和O2B

12345678任务二:燃烧的应用(3)燃烧燃料通常是为了取暖。①同学们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从前人们把煤制成蜂窝煤后燃

烧会更加充分(如图所示),请你从燃料充分燃烧的角度解释

这一现象: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2345678②在家庭中使用煤取暖时,由于烟囱通风不畅,会发生一氧化

碳中毒,其原因是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液中的

⁠结

合,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血红蛋白

12345678任务三:对燃烧和灭火的新认识(4)某同学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

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放热,生成一种

白色固体(MgO)和一种黑色固体。①镁条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