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是故乡明单元测试(苏教版必修一)说明:本试卷共120分,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楷书铠甲凯歌慷慨激昂皑皑白雪B.诀别角逐联袂云谲波诡一蹶不振C.福祉咫尺旨意趾高气扬纸上谈兵D.吟哦淫威湮没一望无垠寅吃卯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几个大苇坑)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之势。(2)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有留恋,有惋惜。(3)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 惆怅 如果\即使B.浩渺 徘徊 因为\虽然C.渺茫 惆怅 因为\虽然D.渺茫 徘徊 如果\即使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是目前医学界对它爱莫能助。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骇人听闻的“9·11”D.韩国的服务行业也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餐馆门庭冷落,惨淡经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C.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D.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二、阅读理解(共3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共12分。宋代文人的拐杖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写到自己用的拐杖,宋人尤喜如此。在他们的笔下,拐杖寓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人们早就使杖这个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品人格化了。人们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等喻义,从它身上获得启示;这些品德之类的喻义,正是中国古人爱杖以及“杖文学”众多的基本原因之一。汉代文人言杖,常把杖比作君子、圣贤,杖被附加上了戒慎、克制、节欲以及认真助人、忘我助人的德行,以此强调其扶持、辅佐的作用,提示人们应当从用杖中体会到任用贤人之重要。魏晋唐人除了继续将杖与扶持、辅佐之类相联系外,又将劲直、高节、逍遥和杖联系了起来。到宋代,有的人继续申说杖的扶持作用,而另一些人则在魏晋唐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含义。张九成、黄庭坚强调了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最能典型地体现宋人观念的,则是蔡戡的《邛竹杖歌》,其后半首曰:“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城红。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横挑斜倚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赋杖以节操、脱俗、闲适、飘逸的个性,正是宋人写杖的最大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观念整合、沉淀、定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普遍的内敛倾向使各种纷扰的观念、骚动的心理被普遍的宁静之美、逍遥之求所代替。程颢的诗《秋日偶成》最具典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有别于唐人专重功名富贵的“男儿观”,代表了宋代文人人生态度的新内容。宋人这种人生态度,也体现在对杖的品德等喻义的解说上。在宋人笔下,杖的戒慎启示、扶持、辅佐功能、贤人之喻明显淡出,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代文人的入世意识、政治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宋人的杖主要是用来显示一种脱俗、逍遥、闲适的情怀。与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怀相应的,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喜爱之杖,在材质上都偏爱来自山野自然的植物。他们还非常喜欢给杖加上枯、曲、瘦、短、轻等形容词。可见,宋人爱写杖,正是其人生态度、审美心理的外化表现,他们使杖有了丰富的文化附着。所以,宋人常可通过杖来获得一些人生感悟,或借助它去表达人生感悟。如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竹杖芒鞋与马的比较中,作者体会到不受宦事羁绊的轻松自由。由此可见,宋人对杖及写杖的偏爱是在中国文化富有连贯性的演化中,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随着文人心态、旨趣的变迁而逐渐形成的。(取材于《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有删改)5.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人之所以爱“杖”,是因为从“杖”身上引申出来的喻义给人以启示。B.宋代文人对“杖”的含义的创新是在对前人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C.宋代文人喜爱选择山野自然植物做“杖”的材质是源于他们的审美情趣。D.苏轼借笔下的“竹杖”“芒鞋”表达了自己不受宦事束缚后轻松、潇洒的心境。6.下面各句诗词中最能反映文中所说的宋代文人的情怀的一项是()(3分)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B.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7.结合文本,分析说明宋代文人喜爱写杖的原因。(6分)答:阅读下文,完成8-11题。﹙21分﹚回家是一种感觉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着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忘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经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侵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音叹息,却沉重地让人无法喘息。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他越来越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8、文章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每题3分﹚﹙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答:﹙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答:9、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5分﹚答:1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6分﹚答: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B、
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的既然熟悉又陌生的感觉。C、
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荡气回肠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D
、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三、语言运用(共15分)12.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5分)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铩羽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合乎逻辑。(字数不得增减)(5分)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调整:14、下面一段话有一些毛病,请修改后,把结果写在后面的横线上。﹙5分﹚本栏目面向高中语文教师诚招各类优秀作文题目题目。要求贴近实际,符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为宗旨,尤以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而且又有利于张扬学生修改题目为佳。务请此赐稿。﹙1﹚删去:①;②。﹙2﹚①将改为;②将改为:。五、作文(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古诗人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一位哲人则说:“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
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在生活中,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根”的故事,有着关于“根”的感情。
请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月是故乡明单元测试(苏教版必修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C中均读zhǐA皑皑ǎi其它读kǎiB联袂mèi其它均读juéD湮没yān其它均读yín)2、A(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渺茫:因遥远而模糊清或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计。惆怅:伤感、失意。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也喻犹疑不决或事物在某节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第③句中,两处分别应填表示一般性假设的“如果”和表示让步、假设的“即使”。)3、C(A项中的“爱莫能助”的意思为:虽然同情,却不能给人以帮助。不合语境;B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D项中的“惨淡经营”的意思为: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或事情,不合语境。)4、C(A成分残缺,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理论考试试题十篇题目及答案
- 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教版
- 塔机拆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额定功率教学课件
- 科慕烟灶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颈腰椎病教学课件
- 颈椎影像诊断学课件
- 2025年私人财产抵押合同样本
-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培训
- 邢台市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 银行审计分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韩国烧酒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课件
- 重症5c考试试题及答案百度
- 2025-2030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粮油保管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材料进场监理管理制度
- 2025中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