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后续管理办法_第1页
油茶后续管理办法_第2页
油茶后续管理办法_第3页
油茶后续管理办法_第4页
油茶后续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茶后续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加强油茶种植后的管理,确保油茶林的健康生长,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组织所种植的油茶林后续管理工作。(三)管理原则1.科学管理原则依据油茶生长特性和相关科学知识,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油茶生长发育。2.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不同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油茶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抚育管理(一)幼林抚育1.除草松土油茶幼林期,每年应进行23次除草松土。第一次在56月,深度1015厘米;第二次在89月,深度810厘米。除草应彻底清除杂草根系,防止杂草复生。2.追肥幼树期以氮肥为主,适当搭配磷、钾肥。一年生树,每株施尿素0.10.2公斤;二年生树,每株施尿素0.20.3公斤、过磷酸钙0.20.3公斤。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沟施,在树冠投影外缘开1015厘米深的环状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然后覆土。3.整形修剪幼树整形宜在油茶苗定植后,当苗高6080厘米时进行。通过定干、选留主枝、培养侧枝等措施,形成合理的树形结构。一般保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侧枝,将多余的枝条及时剪掉。(二)成林抚育1.垦复油茶成林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垦复。垦复深度一般为2025厘米,夏季宜浅,秋季宜深。垦复可采用全垦、带垦和穴垦等方式,根据林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垦复方法。2.施肥成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年每株施有机肥1015公斤、尿素0.51公斤、过磷酸钙11.5公斤。施肥时间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采用放射状沟施或条状沟施,施肥后及时覆土。3.修剪成林修剪主要是调整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树高和冠幅。修剪时间在采果后至翌年春梢萌动前进行。修剪时应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等,保留强壮的结果母枝和营养枝。三、病虫害防治(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油茶的叶片、果实和枝干。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上有小黑点。果实发病多在果顶或果肩处,病斑黑色,后期病果腐烂脱落。枝干发病时,病斑呈溃疡状,严重时枝干枯死。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油茶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2.软腐病症状:主要危害油茶的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呈褐色或灰黄色,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霉层。果实发病多在近成熟时,病斑呈水渍状,后变软腐烂,表面产生白色霉层。防治方法: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间湿度。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在发病初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3.油茶尺蠖症状:幼虫取食油茶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油茶生长和产量。幼虫体黑色,有白色斑点,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在幼虫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捉幼虫。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可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4.茶毒蛾症状:幼虫取食油茶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油茶生长和产量。幼虫体黑色,有黄色或白色斑纹,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在幼虫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捉幼虫。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可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四、土壤管理(一)土壤改良1.酸性土壤改良对于酸性较强的土壤,可施用石灰进行改良。一般每亩施石灰50100公斤,分23次施入,每次间隔12个月。施石灰后应及时翻耕,使石灰与土壤充分混合。2.贫瘠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增施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等。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结合垦复施入土壤中。(二)水土保持1.修筑梯田在坡度较大的油茶林地,应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梯田宽度一般为23米,田埂高度为0.50.8米,田埂应夯实,防止雨水冲刷。2.种植绿肥在油茶林间种植绿肥,如紫云英、苕子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绿肥应在春季或秋季播种,夏季翻压入土。五、采收与加工(一)采收1.采收时间油茶果实采收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后进行。一般寒露籽在寒露前后采收,霜降籽在霜降前后采收。采收过早,油茶籽含油率低;采收过晚,油茶籽容易脱落,影响产量。2.采收方法采收时应采用人工采摘,避免损伤果实和枝条。采摘的果实应及时运回晾晒或烘干,防止发霉变质。(二)加工1.脱壳采收后的油茶籽应及时进行脱壳处理,脱壳可采用机械脱壳或手工脱壳。脱壳后的油茶籽仁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降至8%以下。2.榨油干燥后的油茶籽仁可采用压榨法或浸出法进行榨油。压榨法出油率较低,但油品质量好;浸出法出油率较高,但油品质量相对较差。榨油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油品质量安全。六、监测与评估(一)生长监测1.定期监测建立油茶生长监测制度,定期对油茶林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树高、胸径、冠幅、叶片数量和质量、果实产量等。2.数据记录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生长数据,及时发现油茶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质量评估1.油品质量检测定期对油茶籽和茶油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含油率、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气味等。确保茶油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经济效益评估定期对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油茶籽产量、茶油销售量、销售收入、成本支出、利润等。通过经济效益评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七、人员培训与技术推广(一)人员培训1.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油茶种植户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油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管理技术、采收与加工技术等。2.现场培训结合油茶生产实际,开展现场培训。通过现场示范、操作演示等方式,让培训人员直观地掌握油茶种植和管理技术。(二)技术推广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