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哈密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适合题意。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是错误的。C:材料强调的哲学智慧的产生,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C。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2.比邻星b的母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通过使用类似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很多条件下,比邻星b表面可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因此可能适宜生命存在。上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①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共同属性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④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人们认识的来源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②:通过使用类似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很多条件下,比邻星b表面可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因此可能适宜生命存在。上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共同属性,物质性是世界的根本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人类获得对物质世界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而不仅仅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③错误。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错误。故本题选D。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C: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说法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二者不能相互转化,B说法错误;D: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说明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是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A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B正确;哲学不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错误;哲学是从各种特殊的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的一般规律,D错误。故选B。5.“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具有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性质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项符合题意;B项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C项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错误,因为哲学也是错误的哲学;D项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6.以科幻为主题的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它们用全然虚构的未来世界呈现出关于公平、自由、团结、平等、和平等真实的人生体验。其深层的真实性绝不逊于现实意识题材作品,加之可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由此可见()①科幻作品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②科幻作品更能生动表达人的真实情感③文艺作品的虚构应服务于“真实”的表达④成功的科幻作品是虚构与真实的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科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意识对客观存在有如实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①说法错误。②:②说法太绝对,夸大了科幻作品的功能,不选。③④:材料强调了科幻电影用全然虚构的未来世界呈现出真实的人生体验,这体现了科幻作品是虚构与真实的统一,是服务于“真实”的表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国家能够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说明A.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变化无常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国家制定了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故B符合题意。A:国家基于客观实际,制定了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现了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故A错误。C: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故C错误。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有规律的,故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8.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见,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B项符合题意。A: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A。C: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C。D: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点睛】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其观点是科学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本题材料中“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否认世界是神或人创造的,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而且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火”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说明了他的观点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A符合题意。B: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B排除。C: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错误。D:题中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10.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的分歧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体现了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理是世界的本题,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所以两种观点的分歧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孔子认为存在客观绝对精神“命”和“天”,是物质世界的决定者,是世界的本原,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孟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我”这个主体所确立的,只有人的个体的感受和意识才是唯一的实在,是世界的本原,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B入选。ACD:材料中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选项ACD均没有指出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不选。故本题选B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C符合题意。A: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观点错误。B: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B符合题意。D:所有的哲学都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观点错误。故本题选C。13.2020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8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统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正确。

AC: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也未体现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AC排除。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不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D错误。

故本题选B。14.当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②④:根据题目的表述,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的转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①②④入选。③:该选项强调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点睛】1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②符合题意,之所以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也是客观的;③不合题意,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与题目属于同义重复;④说法错误,社会的发展会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故选B。16.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故该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使本诗动静结合,展现深远意境,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②④。答案选择A。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本题强调运动的重要性,不是运动离不开物质,A不合题意。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主要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符合题意。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D:材料强调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而该选项体现的是运动的内涵,D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8.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工程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这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拉动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这表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A符合题意。B:人们的实践活动始终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B错误。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该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C错误。D: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但并没有全面把握自然规律,D错误。故本题选A。19.语文期刊《咬文嚼字》发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盘它”,“OMG”,“躺枪”,“佛系青年”,“硬核”,“扎心了,老铁”,“互怼”,“打call”,“戏精”。近几年来,约有9000条新词产生。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来源于人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近几年来,约有9000条新词产生。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与题意不符。C:材料强调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不体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与题意不符。D: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而不是来源于人脑,D错误。故本题选B。20.近来,“霸座”现象屡屡曝光,其症结所在?有网友认为,这是“霸座者”用不合理的手段占用了另一部分人的资源,反映了一部分人道德修养的缺失。有网友认为,“霸座”问题实际上是法律问题,折射的是霸座者法律意识的薄弱。对“霸座”认识的不同说明()①对同一事物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④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对“霸座”认识的不同说明对同一事物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①正确。②: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正确。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说法太绝对,③排除。④:材料说的是不同的认识,不涉及真理,④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功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强调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由此可见()A.精神可以直接转变物质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决定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由此可见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B符合题意。A:精神不可以直接转变为物质,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C:材料强调精神文明对于物质文明的反作用,不体现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C错误。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B。22.《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不符,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B符合题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不符。故选:B。23.伯乐著《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伯乐的儿子继承了伯乐的经验而去相马,结果失败,这说明不能迷信他人的经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项不选,B项正确;材料中伯乐的儿子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参与了实践,故C、D的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点睛】24.我国制定“十三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即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C不符合题意。B:实践具有能动性,但不一定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B错误。D:我国通过制定“十三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工作,这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实践的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5.“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③: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实现了“嫦娥奔月”的梦想,这说明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①③正确。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科学实践成功,但不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②错误。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有助于认识活动成功,但不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26.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顾条件的变化,真理会转化为谬误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③④: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材料体现了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条件的变化,真理会转化为谬误,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上述材料表明欧几里得定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而不是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①错误。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共4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逐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析如何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真正将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真正把海南岛建设好。【解析】【分析】本题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背景材料,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直接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即可。【详解】本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析如何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作为简析题,可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结合海南岛建设分别加以说明即可。如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角度,说明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进行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设;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角度,说明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真正把海南岛建设好。【点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8.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⑤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⑥“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解析】【分析】本题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根据材料的表述,在人的记忆领域里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即考生可以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出来的这种记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即可。【点睛】易错点---人能够改变或创造规律该观点错误。(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9.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道理的?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以该原理的四个角度为根据,充分提取材料信息,有理有据地加以说明。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可以体现。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可以体现。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