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核考试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治疗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分类管理、综合治理D.谁用工、谁负责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下列哪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A.苯B.噪声C.炭疽杆菌D.矽尘答案:B解析: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化学性因素如苯、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生物性因素如炭疽杆菌、病毒等。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A.口头告知劳动者B.书面告知劳动者C.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即可,无需额外告知D.由工会统一告知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告知需采用书面形式。4.某机械加工厂车工岗位存在金属切削噪声,根据《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工作场所8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A.75dB(A)B.80dB(A)C.85dB(A)D.90dB(A)答案:C解析:《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也为85dB(A)。5.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A.拒绝提供B.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C.收取成本费用后提供D.提供但不签章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6.下列哪种个人防护用品(PPE)适用于接触高浓度有机蒸气(如苯)的作业环境?()A.防尘口罩(N95)B.半面罩式防毒面具(滤毒盒为有机蒸气型)C.耳塞D.防冲击护目镜答案:B解析:防尘口罩主要防护粉尘,无法有效过滤有机蒸气;防毒面具需根据危害因素类型选择对应滤毒盒(如有机蒸气型);耳塞防护噪声,护目镜防护物理伤害,因此选B。7.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A.每半年B.每年C.每两年D.每三年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通常“定期”指每年至少一次。8.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承担。A.劳动者本人B.用人单位C.工伤保险基金D.政府卫生部门答案:B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9.高温作业场所,当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超过()时,应采取综合防暑措施,缩短连续接触热时间。A.25℃B.28℃C.30℃D.35℃答案:B解析:《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接触时间率100%时,WBGT指数限值:中等劳动强度为28℃,重劳动为25℃。因此一般情况下,超过28℃需采取措施。10.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其中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职业禁忌证B.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损害程度C.确定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原岗位工作D.为劳动者离开后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答案:D解析:离岗时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劳动者在离开原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为后续可能的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明确健康损害责任归属。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用人单位可以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但需告知劳动者。()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2.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应当由劳动者自行承担检查费用。()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用人单位可以不设置警示标识。()答案:×解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4.噪声作业场所,佩戴耳塞后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可降低10-30dB(A),因此只要佩戴耳塞即可完全消除噪声危害。()答案:×解析:耳塞只能降低部分噪声强度,无法完全消除危害;且需正确佩戴(如耳塞需完全塞入耳道),同时用人单位仍需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隔音、消声)降低噪声源强度。5.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条规定,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档案保存期限至少为10年。()答案:×解析:《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原安监总局令第49号)第十九条规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保存期限为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后至少20年;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7.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重点项目是血常规和心电图。()答案:×解析:接触粉尘(如矽尘、煤尘)的劳动者,上岗前重点检查项目应为胸部X射线摄片(或DR)、肺功能,以筛查职业禁忌证(如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8.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答案:√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9.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急救措施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至少15分钟。()答案:√解析:化学性灼伤急救的关键是快速去除污染物,冲洗时间一般要求15-30分钟,以彻底清除残留化学物质。10.职业健康监护中,复查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劳动者是否存在职业相关性健康损害。()答案:√解析:职业健康检查中若发现异常,需通过复查排除干扰因素(如检查前饮酒、感冒等),确认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及每类的典型例子。答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四类:(1)化学性因素:如苯(有机溶剂)、铅(重金属)、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物理性因素:如噪声(机械加工)、高温(炼钢炉旁)、电离辐射(X射线装置);(3)生物性因素:如炭疽杆菌(畜牧业)、艾滋病病毒(医疗护理);(4)其他因素:如不良工效学因素(长期弯腰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损伤)、心理因素(高强度工作压力)。2.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要责任有哪些?(至少列出5项)答案:(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2)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4)保证职业病防治所需资金投入;(5)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6)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7)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8)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9)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信息;(10)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3.简述正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如N95口罩)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答案:步骤:(1)检查口罩外观,确认无破损、变形;(2)将头带分别置于头顶后和颈后,调整位置;(3)用双手托住口罩,鼻夹朝上,贴紧面部;(4)用双手食指从鼻夹中部向两侧按压,确保贴合鼻梁;(5)进行密合性测试:双手捂住口罩,用力呼气,若边缘无漏气为合格。注意事项:(1)根据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过滤效率(如N95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效率≥95%);(2)口罩佩戴后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颌;(3)若感觉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应及时更换;(4)不可重复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非防颗粒物口罩)替代N95口罩;(5)特殊作业(如高浓度粉尘)需配合其他防护措施(如通风)。4.列举5种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及其主要致病因素。答案:(1)接触性皮炎:化学物质(如铬、镍、洗涤剂);(2)职业性痤疮:矿物油(如柴油、机油);(3)职业性皮肤溃疡:铬酸、硫酸等强酸强碱;(4)职业性疣赘:沥青、煤焦油(多环芳烃);(5)职业性皮肤癌:紫外线(如电焊弧光)、砷化合物。5.简述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答案:(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区域,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2)立即去除污染衣物:若皮肤接触毒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眼睛污染,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判断意识与呼吸:若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4)保持患者静卧:避免活动加重中毒;(5)及时送医:记录中毒时间、毒物名称,携带剩余毒物或包装供医生参考;(6)救援人员需做好自身防护,避免二次中毒。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案例1:某电子元件厂焊接车间,2024年10月起多名工人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症状,部分工人齿龈出现蓝线。经调查,车间使用含铅焊锡条,通风设备老化,工人未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职业健康检查未覆盖血铅检测项目。问题:(1)分析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应的职业病;(2)指出用人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3)提出整改措施。答案:(1)主要危害因素:铅及其化合物(焊锡烟雾中的铅尘、铅烟)。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绞痛,血液系统损害如贫血,齿龈铅线为典型体征)。(2)违法违规行为:①未有效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通风设备老化);②未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未佩戴防铅尘/铅烟的防护口罩,如N95或更高等级口罩);③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未将血铅、尿铅作为接触铅作业劳动者的必检项目);④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未向劳动者明确告知铅危害及防护措施);⑤未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未检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是否超标)。(3)整改措施:①立即维修或更换老化的通风设备(如安装局部抽风装置,降低铅烟浓度);②为劳动者配备符合标准的防颗粒物呼吸器(如KN95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③组织接触铅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血铅、尿铅、肝肾功能、心电图),建立监护档案并告知结果;④在焊接岗位设置明显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铅的危害及防护措施;⑤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车间铅浓度进行检测,若超标需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改用无铅焊锡);⑥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包括铅的危害、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及急性铅中毒应急处置;⑦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案例2:某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2025年3月一名工人在搬运水泥时突发呼吸困难、咳嗽,被紧急送医。查体: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粗、模糊。调查发现,该工人未佩戴防尘口罩,搅拌站未设置除尘设备,近3个月未进行粉尘浓度检测。问题:(1)分析可能的急性健康损害及致病因素;(2)用人单位违反了哪些职业卫生法规?(3)提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乡愁面试题及答案
- 两人合作经营协议书(2025版)
- 数字加工保密协议书2025年
- 司机外包协议法律意见书2025年
- 汽车运输合同(2025版)
- 幕墙设计合同(2025版)
- 农产品供销合同范本2025年
- 2025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5
- 年货物运输合同范本(2025版)
- 水利水库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025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完整答案(全国)
-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 电梯公司合伙合同协议书
- 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
-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讲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培训宣贯
- 宣讲入团活动方案
- 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短视频传播机制-洞察及研究
- 浙江弘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档面料、纱线绿色印染、智能化生产线兼并技改提升迁建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